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始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加压冷敷的疗效。方法选择初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术后立即采用AIRCAST加压冷疗装置应用于患膝部,持续48h。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肿胀程度及主动活动情况。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术后6h、24h和48h局部疼痛有统计学差异(z值分别为-2.750、-2.676和-3.094,P〈0.05)。术后24h和48h肿胀程度有统计学差异(Z值为-2.673和-2.515,P〈0.05)。干预组患肢主动直腿抬高30。时问为(19.29±3.643)h、主动屈膝90。时问为(3.63±0.808)d,对照组患肢主动直腿抬高30。时间为(25.223±6.020)h、主动屈膝90。时间为(4.71±0.789)d,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97和-5.691,P〈0.05)。结论加压冷疗能减轻初始膝关节置换术后肿胀和疼痛,提高主动关节伸屈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吴明珑  田薇  刘洪娟 《骨科》2015,6(3):159-161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使用冰敷的最佳时间及频率.方法 将120例人工TKA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间歇冰敷组和持续冰敷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只行常规术后护理,间歇冰敷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术后立即冰敷,持续3d,每天2次,每次冰敷30 min;持续冰敷组除常规护理外,术后立即持续冰敷24 h.观察并比较各组的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膝关节周长变化、初次膝关节伸膝度和住院时间.结果 间歇冰敷组和持续冰敷组均可降低患肢膝关节周长变化和VAS评分,减少术后引流量,增加初次活动时的患肢膝关节伸膝角度,从而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以上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冰敷组较间歇冰敷组效果更优,各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KA患者术后持续24 h冰敷能明显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并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冷疗联合氨甲环酸(TXA)应用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早期局部反应的影响。[方法]将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90例纳入本研究,并随机分为三组。其中,30例患者TKA术前静滴TXA 1 g(静滴TXA组),30例在静滴TXA的基础上,关闭切口时关节腔注入TXA 1 g (联合TXA组),30例在联合TXA组的基础上术后进行冷疗(冷疗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早期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手术,三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引流量依次为静滴TXA组联合TXA组冷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三组患者VAS评分和股部周径差均显著减少,而ROM显著增加(P0.05)。术后相应各时间点,VAS评分和股部周径差依次为静滴TXA组联合TXA组冷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OM依次为静滴TXA组联合TXA组冷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疗联合TXA应用可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局部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两种入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TKA治疗的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内侧髌旁入路组(51例)和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4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膝关节活动度。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5(3.52±0.3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均明显大于经内侧髌旁入路组(P<0.05)。结论 与经内侧髌旁入路相比,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TKA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早期膝关节功能好的优势,且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及增加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采用加压冷疗对关节腔引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80例,按手术13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术后均留置关节腔内引流管,对照组是术后抬高患肢、常规包扎伤口等术后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术后抬高患肢、常规包扎伤口等术后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术后立即进行患侧膝关节持续加压冷疗每天6h,连续3d,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腔引流总量的多少、置管天数。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膝关节腔引流总量及置管天数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用局部加压冷疗法可以有效减少关节腔引流量、置管天数,有利于早期进行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截骨模板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应用的短期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10—2016-05诊治的2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3例应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模板行TKA手术治疗(模板组),13例行常规TKA手术治疗(常规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48 h引流量,以及术后3个月股胫角、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结果 26例均获得至少3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满意,患肢未发现明显肌肉萎缩。与常规组比较,模板组手术时间更短,术后48 h引流量更少,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股胫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使用3D打印截骨模板进行截骨时更精确,截骨后假体与股骨侧和胫骨侧贴伏更为良好,下肢力线恢复更满意,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创伤。  相似文献   

7.
关节局部注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关节局部注射混合局麻药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由同一位医师主刀完成的TKA骨性关节炎(OA)患者58例(63膝),根据镇痛方式分成两组:局部注射组23例(25膝),术中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2.5g/L布比卡因40ml、酮咯酸30mg和肾上腺素0.25mg的混合液,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通过关节腔内放置的细导管注射5g/L布比卡因20ml和酮咯酸30mg。35例(38膝)TKA术后采用PCEA做为对照,比较术后两种镇痛方式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吗啡的使用量、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切口引流量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的VAS和P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局部注射组术后吗啡使用量、切口引流量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关节周围软组织和关节内注射混合局麻药对TKA术后的镇痛效果确切,减少了术后出血量、吗啡的使用量和并发症,成本低,且操作简便、实用,是TKA镇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中关节周围注射布比卡因、吗啡、肾上腺素等混合药物的止痛效果,同时观察术后冷冻压迫法的疗效。方法将80例TKA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记录VAS评分,比较周径变化,测量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和术后持续性冷冻压迫在术后镇痛、术后减轻肿胀和增加关节活动度上效果显著。结论TKA术中关节周围镇痛药物注射和术后持续性冷冻压迫可以在术后早期控制疼痛、减轻肿胀、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方法观察关节周围注射混合药物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酮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中的的止痛效果。方法60例单侧TKA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术前24小时及术后第2天给予塞来昔布(西乐葆)200mg每天2次(术后6小时400mg口服)、氨酚曲马多(及通安)1片每天3次口服,连续使用5d;研究组患者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10g/L罗哌卡因20ml,吗啡10mg,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1ml,生理盐水80ml),对照组患者没有运用关节周围注射药物。术后首次哌替啶注射6h后视患者疼痛情况再给予相同剂量注射1次。术前、术后分别记录静止与活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58例患者进入统计学分析,其中对照组有2例在术后麻醉师给行静脉镇痛。(1)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研究组术后6、12、24、36、48h静止、运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术后72h静止和运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膝关节活动度:研究组术后第1、2、3天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术后第1、2周膝关节活动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并发症:两组术后没有发现任何因为注射而引起的伤口感染、延期愈合及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结论TKA术中应用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在可以在多模式镇痛方案中起一定作用:减少术后早期静止和活动状态疼痛评分、改善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单髁关节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老年女性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7例老年女性内侧间室KOA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TKA组(44例)和UKA组(4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屈曲90°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测量膝关节活动度,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估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HSS评分评价患肢功能,采用OK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膝关节屈曲90°所需时间UKA组均少(短)于TKA组(P<0.05)。H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两组术后1、3、12个月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各时间段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KS评分UKA组高于TKA组(P<0.01)。结论 UKA与TKA治疗KOA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但UKA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膝关节活动度恢复好,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连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和连续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对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单侧TKA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连续ACB组(A组)和连续FNB组(F组).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两组在麻醉诱导前分别行超声引导下ACB和FNB,并放置神经周围导管.术毕经神经周围导管予0.2%罗哌卡因实施患者自控周围神经阻滞镇痛.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运动(膝关节被动屈曲45°)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患肢股四头肌肌力Lovett评分和患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记录:术后1、2、3、14 d膝关节最大主动/被动活动度,术后14 d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膝关节主动屈膝90°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结果 两组术后静息和运动NRS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 h内患肢股四头肌肌力Lovett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息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A组术后1、2、3d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明显大于F组(P<0.05),但膝关节最大被动活动度、术后14 d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术后14 d膝关节HSS评分以及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90°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ACB和连续FNB可为TKA患者提供等同的术后镇痛效果,而且对早期功能康复具有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3D打印截骨导板技术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n=55)行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组(n=55)应用3D打印截骨导板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7、14 d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下肢力线角度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膝关节活动范围、下肢力线角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将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骨科88例拟定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研究。纳入符合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标准,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排除不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者。经随机余数法分组,其中44例采用ERAS围手术期方案(实验组),44例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方案(对照组)。对其进行临床评价,包括术后24 h血红蛋白及输血比例、住院时间(LOS)、术后并发症、术后24 h、1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膝关节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ROM)。两组LOS、血红蛋白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组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比较采用配对设计资料t检验,VAS评分、HSS评分、膝关节ROM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实验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输血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LOS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VAS评分、HSS评分、膝关节ROM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F=9.87,P<0.001;HSS评分F=10.98,P<0.001;ROM F=9.94,P<0.001),均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分组上,术后24 h、1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92、3.9855,均为P<0.05),术后24 h、1个月及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HSS评分和膝关节RO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S评分t=6.6350、5.7948、3.5763,均为P<0.05;ROM t=7.8032、3.9390、4.7654,均为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5688、0.5180,均为P>0.05),术后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HSS评分和膝关节ROM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SS评分t=0.7687,P>0.05;ROM t=0.9523,P>0.05)。时间上,实验组和对照组从手术前到术后12个月VAS评分呈降低趋势,实验组和对照组从手术前到术后12个月HSS评分和膝关节ROM呈升高趋势。 结论ERAS理念干预下,患者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短期疼痛轻,康复快,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帕瑞昔布联合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病人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40例,ASA分级Ⅱ级,年龄65~74岁,体重45~9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单纯股神经阻滞组(FNB组,n=20)和股神经阻滞联合间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组(FNB-Pa组,n=20).FNB组术毕时通过股神经阻滞导管注入0.25%罗哌卡因25 ml镇痛,每8h给药1次,至术后72 h;FNB-Pa组在术毕前30 min、术后12、24、48 h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股神经阻滞用药同FNB组,至术后72 h.于术后2、12、24、36、48及72 h时记录静态时VAS评分,并于术后36、48及72 h时记录动态时VAS评分.于术前、术后24、48及72 h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HSS评分);并记录有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FNB-Pa组术后静态、动态时VAS评分均比FNB组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病人HS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或0.01);FNB- Pa组术后48、72 h HSS评分明显高于FNB组(P<0.05).两组均未见有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股神经阻滞联合间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可安全、有效地缓解老年病人膝关节置换术后静态和动态时疼痛,有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股肌下结合微斜切入路(SMOC)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可行性及早期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50例(60膝)行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膝外翻患者,排除年龄> 85岁、既往膝关节手术史及身体质量指数> 30 kg/m2的患者。男13例,女37例,年龄平均(60±8)岁。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52膝,骨关节炎5例5膝,创伤性关节炎3例3膝。采用SMOC入路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5例(31膝),内侧髌旁入路者25例(29膝)。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血红蛋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被动活动度(ROM)、外翻角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术后2 d血红蛋白含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直腿抬高时间、辅助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下肢力线、髌股适合角;24 h VAS,以及术后1周HSS评分及膝关节ROM,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分析两组差异。 结果术前一般资料两组无差异(P>0.05),随访期间无感染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外翻膝均得到矫正,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 d血红蛋白含量、输血率、术后下肢力线、髌股适合角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OC组在直腿抬高时间(t=10.500,P<0.01)、外侧支持带松解率(χ2 =5.711,P<0.05)、辅助镇痛药使用(χ2 =9.934,P<0.01)方面优于内侧髌旁入路。术后24 h VAS评分SMOC组低于髌旁组(t=10.540,P<0.001)、1周HSS评分(t=8.110,P<0.001)及ROM(t=2.085,P<0.05),SMOC组低于髌旁组。 结论利用SMOC入路全膝置换术可有效治疗膝外翻畸形,与髌旁入路相比,髌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更低,可获得更快速的近期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近中期疗效。 方法随访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关节科进行治疗的年龄大于60岁可应力下矫正内翻畸形的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不包括严重骨质疏松、多间室病变的骨关节炎患者。其中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2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27例。收集两组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术中出血、Hb下降、疼痛评分、膝关节屈曲至90°所需天数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两组计量资料进行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HSS评分、疼痛评分进行分析。进一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同一组手术前后的HSS评分、疼痛评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UKA组23名患者中22例获得完整随访,平均时间为(17±4)个月。TKA组27例全部获得完整随访,平均时间为(15±5)个月。UKA组和TKA组均取得满意疗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翻修等严重并发症。HSS评分UKA组术前(64±3)分,末次随访(85±6)分(t=-20.0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KA组术前(62±3)分,末次随访(83±5)分(t=-22.3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UKA组术前(6.5±0.4)分,末次随访(1.3±0.6)分(t=41.7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KA组术前(6.61±0.45)分,末次随访(1.5±0.5)分(t=46.6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KA组与TKA组比较,术中出血量(t=-21.332,P<0.05)、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水平(t=-15.470,P<0.05)、术后膝关节屈曲达90°需要天数(t=-7.34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末次随访HSS评分(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把握好适应证的情况下,单髁置换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可取得与全膝关节置换相似的近中期疗效,且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使用间歇充气压力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1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44例、晚期组47例,术后两组均行常规抗凝治疗及护理;早期组术后返回病房当天行间歇充气压力装置治疗2h,以后每天2次,每次2h;晚期组术后1d开始行间歇充气压力装置治疗,频次与时间同早期组。结果两组出血量及术后各时段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组未发生DVT,晚期组4例(8.51%)发生DVT;早期组术后3d大腿肿胀程度显著轻于晚期组,术后3d、14d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晚期组(均P0.01)。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用间歇充气压力装置辅助治疗,不会增加出血量及疼痛;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术肢肿胀及改善膝关节活动,有利于术侧肢体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手术期应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序贯镇痛治疗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拟手术的60例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前24h、12h给予口服塞来昔布(200mg),术毕使用镇痛泵2d,术后3h开始使用帕瑞昔布钠(40mg,2次/d)静注,连续使用3d后改为口服塞来昔布(200mg、2次/d);对照组术前24h、12h给予口服曲马多片(10mg),术毕使用镇痛泵2d,术后3h开始使用曲马多注射液(100mg,2次/d)静注,连续使用三天后改为口服曲马多片(10mg、2次/d)。分别记录静息、活动时(6、12、24、36、48、72h)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前、术后7d及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及术后需要止痛药援助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疼痛程度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别(P〉0.05);观察组术后静息、活动时(6、12、24、36、48、72h)的视觉模拟评分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别(P〉0.05),手术后7d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需要止痛药援助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夜间睡眠满意度调查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X-2抑制剂序贯治疗在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手术镇痛中效果确切、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副作用小、改善手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加快患肢功能锻炼及改善睡眠状况,适合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围手术期镇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的近中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开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资料,纳入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病例进行分析,并排除精神、器质或系统性病变以及既往有手术史的患者。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对术前及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医院功能评分(H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遗忘评分(FJS)以及膝关节活动度等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纳入全膝关节置换和单髁置换组各12例,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评分指标呈进行性改善,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评分比较没有差异(P>0.05)。在术后1年时UKA组的FJS评分(60.3±2.0)明显高于TKA组(58.1±3.8)(t=9.059,P <0.01),但在术后3年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P >0.05)。 结论UKA和TKA在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中均能改善患者症状,提升膝关节功能,其中期疗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术后6周连续应用环氧化酶乏(COX-2)抑制剂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探索TKA术后镇痛的新方法。方法选取73例即将接受TKA的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前以及在术后2周内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常规口服塞来昔布,术后2周出院,出院后实验组继续口服塞来昔布直至术后6周;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胶囊至术后6周。观察术前、术后3天、2周、6周、6个月、12个月疼痛改善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2周的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随访至术后6周、6月、12个月时,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73、2.89、3.21;P〈0.01)、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98、2.66、2.81;P〈0.01)。结论TKA术后连续6周口服环氧化酶-2抑制剂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