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脊柱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其中颈椎转移性肿瘤危害更大,椎体不稳、塌陷、疼痛及脊髓压迫症状常较早被发现,严重时会发生高位瘫痪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出现上述症状或具备高椎体塌陷风险的颈椎转移性肿瘤患者行肿瘤病灶清除及稳定性重建有着重要的意义。C3~7椎体及附件转移性肿瘤主要行全椎节切除+前路钛网、钢板、骨水泥及后路椎弓根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有别于寰枢椎转移性肿瘤行全椎节切除+后路枕颈融合固定。因而此处只针对在2000年1月~2006年6月间收治并行全椎节切除与重建术的25例C3~7椎体及附件转移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
颈胸段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方法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的疗效。方法 本组9例,共10例次。对其中4例肿瘤同时累及椎体及椎体后部结构的患者,选择前后路同期手术,经前路切除肿瘤、椎管减压及钢筋骨水泥或前路钢板固定,并同期行后路肿瘤切除术,其中1例行Lauque棒固定;对4例肿瘤仅累及椎体者,选择经前路切除肿瘤、椎管减压、钢筋骨水泥固定;另2例肿瘤单纯累及椎体后部结构者,经后路行肿瘤切除和椎管减压术。术后4例  相似文献   

3.
经口咽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上颈椎或上、下颈椎腹侧病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口咽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上颈椎或上、下颈椎腹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口咽唇面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伴有下颌关节僵直的陈旧性寰枢椎脱位1例,行TARP钢板内固定术;处理枢椎体肿瘤1例,行C2椎体肿瘤切除,异形钛网笼置入重建椎体,同期行后路C1~C3椎弓根钉棒植骨内固定术。采用经口、舌、唇面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C1~C5肿瘤1例,行肿瘤切除,异形钛网笼置入重建C2~C4椎体,同期后路C1~C5附件肿瘤切除.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病变部位显露满意,顺利完成手术操作。随访12~24个月。2例肿瘤患者的肿瘤切除彻底,前路椎体重建满意,后路内固定稳妥,临床症状消失,行走正常;1例寰枢椎陈旧性脱位患者的寰枢椎达解剖复位,颈髓减压充分,C1~C2前路内固定稳妥,临床症状消失。结论:经口咽下颌骨劈开扩大入路适合于处理同时累及上下颈椎的腹侧病变或患者张口困难的上颈椎腹侧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颈胸段骨折、脱位前路减压、钛网、Codman/Slimlock钢板内固定重建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行颈胸段前路C7、T1、C6,7或C7~T1椎体次全切除、钛网及Codman、Slimlock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植骨均在3~4个月内完全融合,15例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1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结论颈胸段前路减压、钛网、Codman、Slimlock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行之有效的手段,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植同、Orion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外伤的作用。方法:对35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颈前路骨折椎体依次全切除、植骨及Orion锁定型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月,30例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结论:颈前路减压、植内、Orion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损伤的有效方法。Orion钢板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稳定和颈椎曲度的重建。  相似文献   

6.
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 1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其中前路采用Orion带锁钢板5例,Zephir带锁钢板7例;前路减压后采用自体骨移植4例,采用钛网加自体骨移植8例;后路均采用Axis钛板螺钉,其中采用侧块螺钉4例,颈椎椎弓根螺钉8例。结果 术后随访4~18个月,神经功能均有一级以上改善,其中有3例Frankel C级患者术后接近E级。未见内植物松动、脱落及断裂者,植骨在3~4个月内融合,未出现与手术固定技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有1例发现椎弓根螺钉紧靠椎间孔上缘进入椎体,但无神经损伤症状。结论 颈椎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固定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前路K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路K型钢板结合钛网在治疗下腰椎爆裂骨折伴椎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32例,所有病例骨折块椎管占位率〉50%,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压迫症状,Frankel分级:C级9例,D级23例。均采用椎体侧前方减压,椎体间钛网自体骨植骨及K型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8.9个月。术后3个月X线片示全部骨性愈合,钢板螺钉无松动,脊柱序列正常。结论侧前方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前路K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下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讨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后柱骨折脱位并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方法 共收治颈椎后柱骨折脱位并颈椎间盘突出13例,均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前路采用带锁钢板结合钛网或骨块自体骨移植固定,后路采用侧块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 术前、术后依据ASI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术前A级3例,B级10例,术后3~6个月随访达D级9例、C级3例、B级1例,术后6个月~3年平均改善率为81.6%.结论 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行脊髓减压内固定治疗严重颈椎后柱骨折脱位并颈椎间盘突出,可使脊髓功能早期恢复,早期获得颈椎节段稳定,有利于以后的康复和护理.  相似文献   

9.
脊柱颈胸段全脊椎切除术内固定重建的生物力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颈胸段脊柱肿瘤在T1椎体全脊椎切除术后,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联合内固定重建方法的生物力学的优缺点。方法:使用6具颈胸段脊柱标本。在完整状态进行力学分析后,T1脊椎根据WBB脊柱肿瘤解剖区域分类依次切除。然后前路利用颈椎前路带锁Orion钢板和钛网进行固定和重建,后路利用SUMMIT方向螺钉枕颈胸钉棒系统或者联合前后路两种重建方法进行测试。在非破坏性生物力学状态下进行屈伸和左右侧屈等不同工况下测试。结果:T1脊椎全脊椎切除术后,前路钢板固定加后路短节段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其刚度优于单纯后路双节段的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钢板固定加后路双节段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其刚度优于前路钢板固定加后路单节段的椎弓根螺钉固定,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全脊椎切除后,单纯前后钢板固定,其刚度下降明显,在肋椎关节切除后,已近失稳。结论:临床上在全脊椎切除后,尽可能采用前后联合固定,后路可以采用单节段的经椎弓根螺钉固定。临床医师应该注意的是,全脊椎切除后,单纯前路钢板固定,稳定性较差,尤其在患者肋椎关节已被肿瘤破坏的情况下,稳定性更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后路一期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前后方均受压的下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对本组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后路椎板切除、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2例;后路椎板切除、前路病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1例;后路椎板切除小关节复位、小关节间植骨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内固定2例。结果脱位均获完全复位,脊髓获得有效减压,椎间植骨6个月后均获骨性融合。4例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术中无重要神经、血管、气管及食道损伤,未发生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结论早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中段颈椎单发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对10例颈椎单发转移性肿瘤的患者采用前路病椎椎体切除减压、钛网加钛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比较术后,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时颈部疼痛的VAS评分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随访复查影像学颈椎稳定情况和局部复发情况。结果术前和术后3个月颈部疼痛的VAS评分分别为7.5+0.7和1.7+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Frankel分级为c级4例,d级6例。术后Frankel分级改善1-2级。结论前路椎体切除,钛网加钛板内固定治疗中段颈椎单发转移性肿瘤患者具有疼痛症状改善明显,充分解除脊髓压迫改善神经功能,重建颈椎稳定性的优点,且取得疗效均满意。  相似文献   

12.
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加钛网复合固定的并发症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加钛网复合固定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总结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加钛网复合固定治疗的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病和颈椎椎体肿瘤共140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与此类复合固定相关的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12—28个月),12例(8.6%)患者出现3种共17例次与使用钢板、钛网复合固定相关的并发症,包括颈椎生理曲度明显丢失5例,钛网下沉7例,内固定松动、移位5例。结论: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加钛网复合固定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必须谨慎选择应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3.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前路手术在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5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椎体次全切除、复位,恢复颈椎的序列,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植入,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结果42例完全复位,3例完全减压。4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8个月,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植骨融合,均未发生钛板及螺钉松动与断裂等并发症,且颈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单纯前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减压、颈椎序列的良好恢复和神经功能的改善及即刻颈椎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颈椎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51例颈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时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51例,B级40例,C级28例,D级24例,E级8例.手术方式:前路手术87例,后路手术49例,前后联合入路15例.前路手术方式包括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体间融合、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或齿状突空心螺钉复位固定.后路手术方式主要为椎板切除减压、骨折复位,侧块钢板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后联合入路一般先行后路减压,解除关节交锁、骨折复位、植骨内固定,再一期行前路椎间盘或次全椎体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结果 15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5个月(6个月~4年)随访.术后除2例患者外,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骨折复位满意,颈椎排序及稳定性均获得良好恢复,植骨逐步融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2.6个月(2.0~4.5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最终随访时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30例,B级24例,C级31例,D级40例,E级26例.其中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结论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三种入路各有其适应证及优、缺点,脊髓受压方向、颈椎骨折的部位及外伤后残留的脊柱稳定性足选择手术入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方法总结2001~2004年7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资料,27例椎管占位大于50%,采用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44例椎管占位不超过50%,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前路手术组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钛网钢板无移位及断裂,椎体高度无丢失。后路手术组椎体压缩畸形及椎体高度均有恢复,但椎弓根螺钉断裂2例,松动1例。结论前路手术减压彻底,植骨融合率高,但操作复杂,创伤大;后路手术简单,操作容易,对椎管占位小于50%者也能起到间接减压作用。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不同术式,做到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又能尽量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6.
一期外科治疗颈椎结核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一期手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前路和(或)后路内固定,联合支具、石膏等外固定对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前路或者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结核16例。采用颈椎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并行前路和(或)后路内固定;对于年幼患者则单纯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石膏外固定术。术后患者行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2~5年随访,16例颈椎结核均治愈。所有患者在动态颈椎侧位片上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5.8个月,后凸矫正角度平均32.4°。术后1个月内复查,JOA评分提高了2~10分,平均为5.7分。结论颈椎前路一期彻底病灶清除、椎管减压、联合后路和(或)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结核,能避免经口咽入路等手术入路的并发症,同时能矫正颈椎后凸畸形或上颈椎脱位,进行颈椎稳定性重建,能增加植骨块的融合率,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和提高颈椎结核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摘除椎管内肿瘤,同时行颈椎侧块或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8例.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早期(3周以内)可下床活动,无一例出现眩晕、颈痛、头痛等颈椎不稳的表现.随访6个月~2年未见后凸畸形发生,颈椎活动不受限制,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 结论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同时行经颈椎侧块或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管内肿瘤,能够维持手术后颈椎的稳定性,防止远期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颈椎前路钛网钢板及自体髂骨植骨对不同颈椎节段进行内固定,分析其生物力学改变。方法 取自愿捐赠的6具新鲜尸体C3~7标本,C5、C5.6及C4~6椎体次全切除后,分别行髂骨植骨和钛网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测量各节段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运动变化,以完整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 自体髂骨的植入使失稳颈椎的稳定性提高,其侧弯、屈伸运动度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旋转运动减少不明显(P〉0.05)。不同颈椎节段开槽减压椎间撑开钛网前路钢板内固定状态下,手术节段的即刻稳定性比对照组及撑开植骨状态增加(P〈0.05)。结论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之后,植骨仅能部分改善其稳定性,但应用颈椎前路钛网钢板内固定可明显增强颈椎的稳定性,也较完整颈椎运动功能单位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经关节螺钉联合前路钢板固定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 方法 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1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单纯脱位者,先行后路复位经关节突螺钉固定,再改行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椎体骨折伴脱位者,前路先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然后行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脱位节段,小关节间行植骨融合.术前ASIA分级:A级21例,B级6例,C级3例,D级1例. 结果 12例患者获6~21个月(平均14.8个月)随访,椎间及小关节间植骨全部愈合.无螺钉松动及神经、血管并发症.术后除1例完全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外,其余11例均有一级以上恢复.术后ASIA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4例,D级4例,E级2例. 结论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联合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枢椎肿瘤切除和椎体重建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经口咽入路枢椎体肿瘤切除,改良异形钛笼重建椎体,同期后路寰椎椎弓根和第三颈椎侧块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枢椎体骨巨细胞瘤,并辅以放疗.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立即消失,行走正常,影像学示肿瘤切除干净,脊椎重建固定稳妥.结论:一期经口前路联合后路行枢椎肿瘤切除椎体重建是治疗枢椎肿瘤的可行方法,但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