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腋中线第7肋间插入胸腔镜后,于腋中线胸大肌及背阔肌间做4~7cm切口,经第4或第5肋间进胸,镜下及直视下缝扎或切除肺大泡,干纱布摩擦壁层胸膜。结果 35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70.5±20.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7d。术后并发症5例,包括肺持续性漏气、复张性肺水肿、心律失常,经治愈后出院。结论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单切口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中应用单切口的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在电视胸腔镜下应用单切口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特发性气胸40例,继发性气胸7例,自发性血气胸5例,胸部良性肿瘤5例,胸膜转移癌2例,胸膜间皮瘤1例。结果:手术均在电视胸腔镜下应用单切口完成。平均切口长度3cm。手术平均时间为46.3min。切口位于腋中线第6肋间40例、第7肋间12例、第4肋间2例,腋前线第5肋间3例,腋后线第6肋间3例。术中无中转开胸或改多切口术式。术后漏气2例,经保守治疗自行愈合。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应用单切口手术治疗是可行的,术前应选择适当病例、明确病变部位和设计恰当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内径胸腔引流管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术后于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留置20Fr胸管引流,实验组(40例)术后于腋中线第9或第10肋间留置8Fr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两组患者均于锁骨中线第1肋间留置8F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拔管时间、引流量以及术后疼痛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于上下胸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能让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让患者痛苦程度显著减轻,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下二孔法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采用VATS下二孔法手术切除肺大泡治疗自发性气胸98例,其中双侧同期手术3例.取腋中线第六肋间入VATS,于腋前线第四肋间开2 cm左右操作孔,肺大泡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切除或结扎,纱布摩擦胸膜固定,术中密切护理配合,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结果 98例均1次成功,无中转开胸,其中3例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1例合并陈旧性肺结核,胸腔粘连严重,延长第四肋间切口3~4 cm后,再行胸腔镜下手术.98例患者住院时间4~14d,平均7d,术后随访无复发,无并发症.结论 VATS下二孔法肺大泡切除术,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护理配合贯穿整个围术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熊焱正  刘建  陈剑  詹必成  刘永志  王啸 《安徽医药》2017,21(6):1054-1057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肺部疾病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疾病69例病人,病种包括肺癌、自发性气胸、肺隔离症、支气管扩张等8种疾病.行肺叶切除29例,肺局部切除40例.结果 肺叶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70±3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5±145) mL,术后平均留置胸管时间(3.7±2.1)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3±3.1) d,术中1例被迫中转开胸,术后8例合并胸腔积液需再次处理.局部切除平均手术时间(64±3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8±23) mL,术后平均留置胸管时间(3.0±1.9)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7±1.8) d,术后1例出现持续性漏气,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全组无其他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随访3~12月均恢复良好,气胸病人无复发.结论 单孔胸腔镜在治疗肺部疾病中安全可行,是一种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近期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纳入接受单孔胸腔镜手术后不留置胸管与常规留置胸管的患者,比较两组术后气胸发生率、胸腔积液、肺不张、皮下气肿、切口渗液情况、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术后平均住院日,从而对两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以期对部分接受单孔胸腔镜术后不置胸管策略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1日粤北人民医院胸外科行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下胸科手术共1 480例,筛选出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肺大泡切除及纵隔肿瘤切除患者112例,再次经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共73例,分为无胸管组34例(术中经胸管排气水检测无漏气直接缝合切口,不放置引流管)和常规胸管组39例(术中在手术切口肋间留置22号胸腔引流管),对术中转多孔或中转开胸手术、术后并发症、疼痛评分、术后平均住院日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无术中中转开胸或多孔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胸管组和常规胸管组患者术后第1天NRS评分[2分:38.2%(13/34)比7.7%(3/39)、3分:52.9%(18/34)比56.4%(22/39)、4分:8.8%(3/34)比35.9%(14/39)]、术后住院时间[0 d:0.0%(0/34)比7.7(3/39)、1 d:38.2%(13/34)比15.4%(6/39)、2 d:58.8%(20/34)比48.7%(19/39)、3 d:2.9%(1/34)比17.9%(7/39)、4 d:0.0%(0/34)比10.3%(4/3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胸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7/34),与常规胸管组51.3%(20/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913)。结论 无胸管单孔胸腔镜对于选择性肺楔形切除、肺大泡切除及纵隔肿瘤切除安全、可行,有助于术后快速康复,减轻患者疼痛及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肋间留置引流管对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1月接诊的胸腔积液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在腋前线和腋中线第5或第6肋间留置引流管治疗,对照组给予在腋中线和腋后线间第7或第8肋间留置引流管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时间指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腋前线和腋中线第5或第6肋间留置引流管治疗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评分更低,并且能缩短各项时间指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吴凯  于在诚 《安徽医药》2014,(5):876-87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二孔法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11月—2013年8月,胸腔镜下二孔法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26例,男23例,女3例;年龄16~62岁,平均46.3岁。腋后线第9肋间为观察孔,腋前线第4肋间做3 cm切口为操作孔。应用Echelon切除肺大疱,并行胸膜固定术。结果 2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57 min;术中出血量20~60 mL,平均36 mL;胸引管放置时间3~5 d,平均3.8 d;术后住院时间5~10 d,平均7.6d。术后肺部感染1例,包裹性胸腔积液2例,保守治愈。全组病人随访2~21个月,平均15.2个月,均无气胸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二孔法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安全可行的,且痛苦小,切口更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单操作孔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共施行23例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取腋中线第6或7肋间切口约1.5 cm作为胸腔镜观察孔,腋前线第3或4肋间3~4 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所有手术均通过主操作孔在胸腔镜下完成。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95.3±22.7(45~1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8.5±27.9(20~110)mL,术后胸引管平均引流量124.6±88.3(110~320)mL,术后胸引管平均保留时间3.5±1.6(2~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4±2.2(6~11)d。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中转开胸3例,中转开胸率13.0%。术后随访22例,随访时间1~26个月,无复发或因肿瘤导致死亡的患者,失访1例(4.3%)。结论对于直径≤5.0 cm的纵隔肿瘤,单操作孔全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安全可靠,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周立君  杨与兴 《中国医药》2009,4(10):772-773
目的总结30例腋下小直切口剖胸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腋下小直切口剖胸手术患者的资料。取腋下5—12cm纵直切口,不切断胸背肌群,经合适肋间进胸,单肺通气,关胸时肋骨钻孔丝线固定。结果共采用该切口完成手术30例,全部治愈,包括肺癌根治、肺叶切除、纵膈肿瘤切除、肺大泡切除、肺修补、开胸止血等。开胸时间5—10min,平均8min;手术时间45~15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100~200ml,平均110ml;术后引流量80~400ml,平均180ml;术后置胸管1~4d,平均2d;住院时间7~12d,平均9d。结论腋下小直切口开关胸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切口美观,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胸腋下小切口微创直视手术治疗儿童房、室间隔缺损的优点。方法:应用右胸腋下小切口微创直视方法对本院21例儿童房、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进行治疗,总结各阶段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21例儿童均手术顺利,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41.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8.6min,无手术意外和死亡,术后无二次开胸止血。1例出现局限性包裹气胸,重置引流管后肺膨胀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创口均甲级愈合。结论:右胸腋下小切口微创直视手术方法治疗儿童房、室间隔缺损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潘家东 《安徽医药》2012,(9):1305-1306
目的探讨小切口与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94例食道癌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设立对照组与观察组,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引管日引流量、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泵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引管日引流量、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泵留置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与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在手术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小切口开胸手术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术后胸引管及镇痛泵留置时间短、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术侧肩关节及上肢活动障碍程度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6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1例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复发率等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短(t=15.78,P〈0.001),手术时间短(t=4.96,P〈0.001),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少(t=3.89,P〈0.001),术中出血量少(t=20.83,P〈0.001),术后引流量少(t=3.28,P〈0.001),术后住院时间短(t=4.3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9,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开胸手术而言,电视胸腔镜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方面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管径引流管及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时机与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PSP) 患者脏层胸膜破口闭合的关系。方法 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的 214 例 PSP 患者中, 所用引流管为标准管和细导管的分别有 136、 78 例;标准管组引流时机≤1 d、 ≤3 d、 ≤6 d、 >6 d 的患者分别有 48、 43、 29、 16 例; 细导管组分别有 24、 23、 17、 14 例。测量破口闭合时间, 记录术前为闭合性气胸者在术后转为开放性、 术后出现皮下气肿及疼痛情况。结果 标准管组破口闭合时间( [ 4.76±1.65) d]与细导管组( [ 4.54±1.6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63)。不同引流时机细导管组破口闭合时间与标准管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 组均是引流时机≤6 d 和>6 d 的破口闭合时间低于≤1 d 和≤3 d 者; 2 组破口闭合时间与引流时机均呈负相关(P<0.05)。标准管组和细导管组术前为闭合性气胸在术后分别有 51.96% (53/102) 和36.21%(21/58)转为开放性, 不同引流时机 2 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组均是引流时机为≤6 d 和>6 d 时 的比例低于≤1 d 和≤3 d (P<0.05)。标准管组皮下气肿和疼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细导管组 (P<0.05)。结论 胸腔 闭式引流术治疗 PSP 患者, 不同管径引流管对破口闭合的影响无差异, 延迟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有利于破口闭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大泡破裂所致自发性气胸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42例肺大泡破裂所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外科治疗经验。结果本组42例肺大泡破裂所致自发性气胸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为40~90min,平均(57.4±6.8)min,术中出血量为80~200ml,平均(117.6±23.5)ml,术后拔管时间为3~10d,平均(5.3±1.2)d,住院时间为8~14d,平均(10.3±1.6)d。术后无肺全部复张、漏气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3~6个月,未发现复发者。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肺大泡破裂所致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的35例行胸腔镜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均治愈,无中转开胸,无死亡病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1.4±16.8)mL,胸管留置时间为(48.6±11.5)h,镇痛剂的使用时间为(2.2±0.7)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6%,住院时间(6.3±1.2)d。结论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谢刚 《中国医药科学》2012,(12):199-200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10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经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观察3个月至3年无复发情况。结论采用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可靠、费用低等特点,是一种值得基层医院推广的较好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SP)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6例行胸腔穿刺抽气,14例经抽气或胸腔穿刺后短时间内患者又感到明显胸闷、气短或有基础肺病者出现呼吸衰竭时及时做胸腔闭式引流,对于反复发作的单侧SP或经胸腔闭式引流后持续漏气7d以上,及双侧SP患者10例行手术治疗。结果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中治愈23例,好转7例,有效率100%,其中术后出血、肺漏气、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3例,占10%。结论青年自发性气胸患者以特发性气胸、肺大疱为常见,而中老年患者则以阻塞性肺气肿为常见。胸腔闭式引流排气减压应作为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治疗,但对3次以上复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无效或肺部有明确病灶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对COPD自发性气胸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98例COPD自发性气胸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测定两组患者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量(PEF)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无漏气,患者复查胸部X线或胸部cT片显示患侧肺全部复张。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小于对照组(t=2.726、3.725、6.927,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FEV1、FVC、P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25、0.461、0.628,均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PEF均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765、2.197、3.298,均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手术可以更明显改善COPD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方式和愈后。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2012年8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75例(占90.36%),死亡8例(占9.64%)。单纯胸腔穿刺38,行胸腔闭式引流术35例,开胸行肺大疤切除或肺漏气修补术10例。开胸或胸腔镜术后留置胸管时间42012年8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75例(占90.36%),死亡8例(占9.64%)。单纯胸腔穿刺38,行胸腔闭式引流术35例,开胸行肺大疤切除或肺漏气修补术10例。开胸或胸腔镜术后留置胸管时间414 d(平均4.6 d),术后漏气的8例。在保证胸管引流通畅下,给予低负压吸引,术后漏气情况714 d(平均4.6 d),术后漏气的8例。在保证胸管引流通畅下,给予低负压吸引,术后漏气情况728 d后停止。1例术后持续漏气导致广泛皮下气肿,二次开胸修补后治愈。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起病急且不典型,误诊病死率高,在治疗中,对于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的危重患者,应急诊床旁或急诊室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外科开胸或微创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气胸复发。但要把握好手术指征,术中采用防止肺创面漏气以及促进胸膜腔粘连预防气胸复发的措施,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