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帆  杨永清 《医学综述》2009,15(19):2881-2884
长期反复发作的癫痫会进一步导致脑神经元选择性损伤,这成为癫痫频发和难治的主要原因。本文从癫痫发作导致脑神经元损伤形式、凋亡情况及分子机制和中药、针灸及西药对癫痫继发脑神经元损伤的保护等方面介绍癫痫继发脑神经元损伤的机制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X-ray-induced rat cerebral neuron apoptosis and radiation doses. METHODS: In a controlled experiment, the ra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X-ray radiation at different doses (2, 4, 6 and 8 Gy), and the apoptotic cerebral neurons were counted after in situ end-label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 X-ray radiation induced apoptosis of rat cerebral neurons, and the apoptotic rate varied with the radiation dos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poptotic rate was noted before and after radiation (P<0.0001), and between different radiation dose groups (P<0.005). The apoptotic rate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the radiation. CONCLUSION: Low or medium doses of X-ray is able to induce rat cerebral neuron apoptosis depending on the radiation doses and following a definable time course.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性损伤神经元死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神经元死亡有多种形式,坏死与凋亡是两种主要的死亡形式。坏死主要位于缺血中心区,凋亡主要位于缺血半暗区,坏死与凋亡并存,神经元选择易损性既可是坏死,也可是凋亡,但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则为凋亡,神经元的死亡机制,坏死与凋亡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自噬——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执行者与管理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明  高鹏 《医学综述》2010,16(14):2106-2109
自噬是一种细胞内降解机制,除了参与胞内蛋白和细胞器的质与量控制外,也被认为是一种与凋亡、坏死并列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然而,已揭示的自噬与凋亡、坏死的关系暗示它可能是死亡程序的管理者,在应激时细胞死亡是否发生及死亡机制的选择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噬分子机制的揭示有助于理解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自噬在程序性细胞死亡中作用的阐明对包括肿瘤在内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诊断刘娜嘉,马荣,陈冰颅脑先天发育异常是神经内科、儿科常见病。患儿常因癫痫、痴呆、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就诊。本文报道其中一类:神经元移行异常包括无脑回(巨)脑回畸形、脑裂畸形、灰质异位症、多微脑回畸形的CT表现,并就其病因及鉴别诊...  相似文献   

6.
7.
脑神经元迁移畸形的CT诊断陈宇军姜学麟(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脑神经元迁移畸形少见,又因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而不能做出明确诊断。自CT应用以来,逐渐提高了对本病的认识。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8例本病的CT检查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的CT诊断及其病理基础进...  相似文献   

8.
徐金梁 《右江医学》1998,26(1):22-23
记忆的脑神经元活动机制广西医科大学附院(530027)徐金梁记忆的脑神经元活动机制长期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对象,经验如何贮存,各种兴奋痕迹如何保留,实际上还处于一种假想的阶段(1~3)。记忆涉及到额叶、大脑皮层各感觉区及海马结构,它们在记忆环路中各有不...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心肌病及脑卒中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两大疾病,尽早恢复血流灌注是治疗组织缺血的最有效手段,但灌注的同时往往伴随再灌注损伤。凋亡、自噬等细胞程序性死亡是导致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通过分析细胞程序性死亡在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阐释电针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机制,进而探讨电针干预对心脑缺血再灌注后心脏及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11.
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世界范围内年轻人和成年人致残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病死率高,而幸存者常伴有身体的残疾、精神障碍等后遗症,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自噬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近年来关于TBI继发性损害机制中自噬的研究逐渐增多,但仍有许多机制有待阐明,本文将从TBI后自噬的变化以及其相关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杨威 《华夏医学》2014,(3):158-161
Beclin 1是第一个被克隆的自噬相关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Beclin 1不仅促进真核细胞自噬,同时也参与细胞凋亡调节.研究表明,Beclin 1可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但也有研究表明,Beclin 1可以通过诱导适当的自噬使肿瘤细胞得以存活.笔者就Beclin 1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供肺保存过程中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动态变化的研究,探讨建立一种可以准确评估供肺保存质量的实验模型 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2只,体重250~300g,预先分为7组,每组6只。整体获取心肺,置于4℃的新鲜制备的低钾右旋糖苷液(LPD)溶液中保存。保存不同的时间(0、2、4、6、12、18、24h)后,通过主肺动脉向肺内灌注20mL的500mmol/L锥虫蓝、20mL生理盐水和10mL4%的多聚甲醛后固定,蜡块包埋后按4mm层厚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锥虫蓝染色情况;另一方面作TUNEL染色和Hoechst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严格按照盲法原则由两位研究者对死亡细胞进行分类计数。 结果 随着供肺低温保存时间的延长,细胞死亡数量上逐渐增加,而且细胞的死亡类型上发生动态变化。在低温保存的条件下,4h组才开始有少量的坏死细胞出现,随着保存时间的逐渐延长,细胞坏死也逐渐增加,在供肺保存18小时以上组,坏死细胞显著增加;而细胞的凋亡开始于供肺保存2h组,在供肺保存12h组达到高峰,约占所有细胞的9%,在供肺保存18h组基本消失。 结论 通过对不同保存时间的供肺进行锥虫蓝、TUNEL、Hoechst三染色的方法,能很好的显示供肺保存后的细胞凋亡和坏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早期凋亡及其动态变化.方法:利用液压脑损伤致伤仪制作SD大鼠左顶叶中度脑损伤模型,对照组埋打击管但不致伤.动物致伤后分别于伤后6 h、24 h和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电子显微镜,对大鼠液压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大鼠液压脑损伤后6 h左侧顶叶皮质神经细胞即可出现早期凋亡现象.伤后6 h神经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为21.97%(P<0.01),伤后24 h达高峰,为65.90%(P<0.01),伤后48 h与伤后24 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电镜观察发现伤后24 h可出现早期凋亡.结论:大鼠液压脑损伤后6 h即可出现神经细胞的早期凋亡,较以往报道的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出现的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15.
 程序性细胞坏死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这类死亡细胞形态类似坏死,而其死亡过程受胞内主动机制的调节,由此改变了坏死细胞不受内在机制调控的经典概念。当细胞膜上死亡受体与其配体结合,细胞内凋亡因子caspase-8被抑制时,激活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eceptor interaction protein,RIPK1/RIPK3)激酶及关键底物——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的信号通路,从而触发细胞发生程序性细胞坏死。后者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如肿瘤、免疫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脑缺血损伤等。本文就程序性细胞坏死的信号通路、重要调控分子及在神经损伤相关疾病致病机制进行综述,并对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药物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质网应激在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通路调节相关基因表达以维持内质网稳态或在内质网应激不缓解时介导凋亡。自噬可能作为对持续的内质网应激的一个代偿机制,对维持细胞稳态非常重要。文章综述了近5年中药单体、复方及其他中医治疗方法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影响细胞凋亡和/或自噬,治疗疾病的研究成果,发现中医药方法干预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均有成效,其作用主要包括:抗肿瘤、保护神经、保护心肌、保护肝细胞、抗结核、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的海马切片观察迟发精神元死亡的形态学特点。方法:用重复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方法制作不完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于造模后24h、72h、7d取材,HE染色及原位DNA末端标记法观察海马切片的病理改变。结果:造模后7d海,海马锥体细胞出现广泛的细胞坏死,以CA1区最明显。使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在坏死神经元的邻近部位以及CA2,CA3区,齿状回可见部分膜结构完整的神经细胞核内出现特征性阳性颗粒,为细胞核内DNA链断裂所引起的凋亡细胞。结论:海马神经元的迟发性死亡表现为坏死与凋亡共存现象,海马CA1段锥体细胞的病理改变以坏死为主,齿状回颗粒细胞的改变以凋亡为主。对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原因,生物学过程,及与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定性研究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死亡的方式。方法应用大鼠视神经结扎方法制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缺血时间60min,再灌注3-72h,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内层细胞的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正常对照组没有发现视网膜细胞的异常改变。在缺血和再灌注的不同时相可以观察到的视网膜内层细胞发生两种不同模式的细胞死亡——进行性的细胞核和细胞的溶解和进行性的细胞和细胞核的浓缩。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死亡方式符合坏死和凋亡的特点,并持续存在于急性缺血损伤后的再灌注阶段,继续危害其他仍存活着的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的治疗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和头孢曲松(CEF)组,每组12只。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腹腔注射给药,3-MA给药剂量为15 mg·kg-1,CEF给药剂量为500 mg·kg-1。造模后24h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表现,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凋亡因子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AH组比较,CEF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1);HE染色检测,SAH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肿胀,胞质疏松,核明显固缩、碎裂和溶解;与SAH组比较,CEF组大鼠神经变性有所逆转,出现较多正常神经组织形态;3-MA组神经细胞损伤更为严重,满视野死亡神经细胞,细胞层次紊乱。定量分析显示,与SAH组比较,CEF组坏死神经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3-MA组坏死神经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与SAH组比较,CEF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eclin-1和LC3-Ⅱ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3-MA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eclin-1和LC3-Ⅱ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TUNEL染色法检测,与SAH组比较,CEF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3-MA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SAH组比较,CEF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3-MA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头孢曲松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神经细胞自噬和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尼氟灭酸(NFA)对氯化钴(CoCl2)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乳鼠海马细胞,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海马细胞的形态变化。将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含1%血清培养液)、CoCl2损伤组(含200 μmol·L-1NFA等体积培养液)和不同浓度NFA组(在CoCl2损伤组基础上加入20、40、80 μmol·L-1 NFA)。MTT法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分析海马神经元调亡率, ELISA法检测神经元培养液上清中相关凋亡蛋白Bcl-2、Bax、caspase-3和缺氧相关蛋白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海马神经元在培养7 d后形态规则,突触相互交织形成网络。MTT检测,与对照组比较,CoCl2损伤组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CoCl2损伤组比较,20、40和80 μmol·L-1NFA组神经元存活率升高(P<0.05或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CoCl2损伤组神经元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升高(P<0.05或P<0.01);与CoCl2损伤组比较,20、40和80 μmol·L-1NFA组神经元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及总凋亡率下降 (P<0.05或P<0.01)。ELISA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CoCl2损伤组神经元培养液上清中HIF-1α、caspase-3 和Bax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CoCl2损伤组比较,20和40 μmol·L-1 NFA组神经元培养上清中HIF-1α、caspace-3 和Bax表达水平下降,Bcl-2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NFA可以降低CoCl2对海马神经元的缺氧损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HIF-1α的表达、下调Bax/Bcl-2及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