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膜接触镜及保存液有被棘阿米巴污染的危险。目前棘阿米巴角膜炎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且预后较差。作者应用新型广谱抗霉菌药物itraconazole口服和双氯苯咪唑(miconazole)滴眼联合手术清创治愈3例棘阿米巴角膜炎。本文报告3例(男1,女2),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例1曾用自制盐水消毒接触镜并在戴镜过夜一个月后发现该眼充血和异物感、例2、例3在摘去接触镜后发现一眼与例1有相同的症状,检查还发现角膜知觉减退。3例先后2次就医经抗生素及抗病毒、激  相似文献   

2.
共焦显微镜在棘阿米巴性角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航  王立  邹留河  孙旭光 《眼科》2003,12(6):336-338
目的 :评价共焦显微镜 (confocalmicroscopy)在棘阿米巴性角膜炎 (acanthamoebakeratitis)临床诊断 ,尤其是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 2 3例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 ,并同时行角膜涂片及棘阿米巴原虫培养检查 ,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 3例患者中 ,13例共焦显微镜检查可见棘阿米巴包囊和 /或神经炎表现 ,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 ,18例确诊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 ,共焦显微镜的阳性率为 5 6 5 %。在 5例表现为上皮性及浅基质病变的早期角膜炎患者 ,共焦显微镜检查 3例 (6 0 % )为阳性 ,刮片、培养各 1例 (2 0 % )为阳性。结论 :共焦显微镜检查是一种无创、快速和有效的活体检查手段 ,在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诊断中 ,如同时结合实验室刮片及培养和患者临床情况可起到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 ,尤其是在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中 ,可以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棘阿米巴角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棘阿米巴角膜炎系棘阿米巴属原虫感染引起的顽固性、进行性角膜炎,它常与戴角膜接触镜有关,近年来国外不断有所报道,我国近几年戴角膜接触镜的人数逐年增多,并发现由于戴角膜接触镜而引发的棘阿米巴角膜炎,因此引起眼科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就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棘阿米巴角膜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棘阿米巴角膜炎系棘阿米巴属原虫感染引起的顽固性、进行性角膜炎,它常与戴角膜接触镜有关,近年来国外不断有所报道,我国近几年戴角膜接触镜的人数逐年增多,并发现由于戴角膜接触镜而引发的棘阿米巴角膜炎,因此引起眼科学界的广泛重视。本就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角膜创伤致棘阿米巴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角膜创伤致棘阿米巴感染的角膜炎临床特征、治疗及琐后。方法 对20例(20眼)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榆查.治疗及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中,学生12例,农民6例。危险因素中包括戴角膜接触镜12例和角膜创伤6例。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角膜溃疡、弥漫性基质浸润和环形溃疡。实验室检查: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和棘阿米巴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5.00%(19/20)和60.00%(12/20),其中4眼在共焦显微镜检查下查见包囊。0.02%洗必泰,0.5%新霉素,0.4%甲硝唑滴眼液联合治疗,同时结合1%洗必泰局部烧灼和角膜清创。平均疗程为70天(18~150天)。19例溃疡愈合,形成角膜薄翳或白斑。其中7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5。结论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联合应用抗棘阿米巴药物、局部清创术和烧灼术为目前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真菌及棘阿米巴混合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病、临床特征、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9例真菌及棘阿米巴混合感染性角膜炎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分析其发病诱因、诊断方法及临床特征,采用抗真菌及阿米巴药物或结膜瓣遮盖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19例确诊病例中,14例发病与角膜外伤有关,3例与角膜接触镜相关;所有病例通过角膜刮片镜检,或真菌与阿米巴培养确诊;16例表现为角膜局部溃疡型,3例表现为基质环形浸润;5例经药物治愈,11例经结膜瓣遮盖治愈,2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结论 真菌及棘阿米巴混合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病诱因以角膜外伤为主,角膜刮片镜检是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综合药物和手术治疗对感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小强  汤欣 《眼科研究》2014,(12):1136-1139
棘阿米巴角膜炎系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顽固性、进行性角膜炎,为严重的眼部感染性疾病.棘阿米巴原虫大量存在于自来水、角膜接触镜护理液等中,随着角膜接触镜佩戴人数的增多,该病的发生有迅速增加的趋势.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尤其是后者在近年来的研究中进展较快.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已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就棘阿米巴角膜炎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病程特征,采用简便实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对棘阿米巴角膜炎进行病因诊断。方法:对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13例(13只眼)各病程阶段的特征性眼表现,通过角膜刮片材料镜检,阿米巴分离培养及角膜病理确诊。结果:与戴角膜接触镜有关者4例,非角膜接触镜配戴者9例,10%KOH湿封片镜检诊断阳性率81.25%,棘阿米巴培养阳性率56.25%,角膜病检阿米巴阳性率68.75%,结论:本病并非罕见,除载接触镜外,许多因素可接触感染,10%KOH湿封片可对棘阿米巴角膜炎作初步诊断,最后诊断须经原虫培养获得,角膜病理切片可进一步证实原虫培养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由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顽固性、进行性角膜炎,致盲率极高,它常与配戴角膜接触镜、接触污染的水源和角膜外伤等有关。近几年随着角膜接触镜的广泛应用,有关本病感染人数在世界各国逐渐增多,因此引起了眼科学界的广泛重视。我们现就棘阿米巴角膜炎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总结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各种病原学检查阳性率比较.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至2011年因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 a间因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治疗的患者共30例(30眼),均为单眼患病;其中男20眼,女10眼.所有患者(30眼)均因眼红、痛、视力下降就诊;其中28眼(93.3%)首次就诊我院时即诊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2眼(6.7%)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1周后因治疗效果不佳,再次查找病原学病因才确诊为棘阿米巴角膜炎.所有患眼中,23眼(76.7%)有角膜环形基质浸润,5眼(16.7%)伴剧烈疼痛,4眼(13.3%)伴放射状角膜神经炎.所有患者均通过病原学诊断确诊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其中27眼(90.0%)经角膜刮片生理盐水湿片检查查见棘阿米巴包囊;17眼(56.7%)经角膜刮片棘阿米巴原虫培养阳性;行共焦显微镜检查的25眼中,22眼(88.0%)共焦显微镜下查见棘阿米巴包囊.结论 角膜环形基质浸润是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特征性体征.根据病史、体征及相关病原学检查,绝大多数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能够及时确诊.相关病原学检查中,角膜溃疡灶刮片生理盐水湿片检查、共焦显微镜检查较棘阿米巴原虫培养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1.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是由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疼痛性角膜溃疡,也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棘阿米巴性角膜炎与配戴角膜接触镜、接触污染的水源和角膜外伤等有关.对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目前治疗以药物为主,药物治疗无效时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角膜病灶切除及局部烧灼、角膜病灶切除联合球结膜瓣遮盖术或羊膜移植术、角膜移植术等治疗方法在临床均有应用,新兴的角膜胶原交联治疗的临床应用更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治愈提供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报告一例结膜瓣遮盖术联合冷冻疗法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棘阿米巴和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混合性角膜炎。患者女,58岁,患浅层角膜炎2个月。患者配戴透气型角膜接触镜多年,每日戴镜,每次戴镜前用自来水常规直接冲洗接触镜。患眼最佳矫正视力20/7  相似文献   

13.
棘阿米巴角膜炎1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棘阿米巴广泛生活在自然界 ,其形态、感染途径和致病方式与溶组织阿米巴不同。棘阿米巴角膜炎 (acanthamoebakeratitis,AK)为严重的眼感染性疾病 ,常导致视力丧失 ,多继发于角膜损伤。 Nagington等 〔1〕 (1974)首次报道 2例 AK,1例为眼被树枝致伤 1年后出现 ,另 1例是眼与鸟接触后发生。实验发现〔2〕,即使是角膜细微的损伤 ,也能暴露甘露糖—糖蛋白 (mannose- glycoproteins,M- GPs)位点 ,而新鲜暴露的 GPs可以为棘阿米巴提供良好的附着点。AK与戴角膜接触镜密切相关 ,1984年第 1例 AK出现在戴角膜接触镜患者〔3〕。 1985年后 ,随着…  相似文献   

14.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宏钧 《眼科新进展》2002,22(4):258-258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是一种罕见的原虫感染性角膜疾病 ,其愈后不良。随着角膜接触镜的广泛使用 ,其发病呈上升趋势。现将我院发现的 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2 9岁 ,主诉左眼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5 d,于 2 0 0 1年 9月来我院就诊。 5 d前 ,配戴浸泡半年的隐形眼镜 3h后 ,感左眼异物感、疼痛、畏光、流泪。自滴过期抗生素眼液后 ,无缓解。当地医院诊断为“左眼角膜炎 ,上皮剥脱”。局部滴抗生素眼液和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后 ,无明显改善 ,后就诊于我院。查 :左眼视力 0 .0 6 ,矫正 0 .3(- 8D) ,结膜水肿 ,混合充血 ,角膜中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外已证实,配戴原虫污染的角膜接触镜以及角膜轻度擦伤是诱发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主要原因[1].棘阿米巴原虫的包囊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临床上药物疗效不佳,常需角膜移植进行治疗[2],所以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对于该病的深入研究至关重要.在以往的研究中有通过多种方法建立大鼠、家兔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的报道[3-4],但这些方法不符合该病的自然病程,明显限制了对该病的基础研究.本实验设计了新的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并对其临床经过与病理学改变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6.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戴角膜接触镜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角膜接触镜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逐年增多。主要感染途径是接触棘阿米巴污染的土壤、水、空气和角膜接触镜等。患者有异物感,视力模糊,流泪,羞明,并常有严重疼痛。病程大多缓慢,但也有数日即发展为典型表现者。用常规方法难以检出棘阿米巴,须用特殊检查方法。迄今尚无特效药物,可用抗阿米巴药物联合角膜移植术,或用角膜冷冻疗法联合角膜移植术。这类角膜炎病情险恶,病变早期常易误诊,故有造成眼部严重损害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7.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误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Li S  Xie L  Shi W  Wang J  Wen Y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21-23,W004
目的:回顾性分析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其误诊原因,方法:对269例临床诊断为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及不明原因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组织理切片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寻找漏诊的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病例,并根据其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重新复查的病理切片中,发现漏诊棘阿米巴性角膜炎5例,误诊单纯疱疹性角膜炎3例,真菌性角膜炎及化脓性角膜炎各1例,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主要症状为角膜基质内环状浸润及放射性神经痛,5例曾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其中2例复发后再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仍未能控制感染,最终摘除眼球,结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仍是我国角膜病致盲的主要原因,确诊后即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理想的模拟临床人角膜棘阿米巴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对其角膜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利用角膜表面镜片术建立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动物模型,在角膜植片内皮面作#形划痕,用10-0尼龙缝线将其固定于受体角膜上,将棘阿米巴滋养体混悬液注入植片与植床间,建立棘阿米巴角膜炎模型,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并在接种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4天、第28天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临床评分、角膜刮片湿封片镜检、角膜组织病理检查及培养。结果应用角膜表面镜片术成功建立兔眼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动物模型,并经角膜刮片及培养、组织病理切片染色检查证实。实验眼角膜出现水肿,基质环形浸润,角膜新生血管等表现,对照眼均未见感染;实验眼病理组织切片上可见基质层内的棘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伴有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浸润。结论应用角膜表面镜片术建立的兔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模拟了临床人角膜棘阿米巴感染过程,为研究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奠定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伴随角膜接触镜的广泛使用和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1]),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是临床治疗并无有效药物,治疗效果差,病程长.板层角膜移植作为治疗早期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有效手段,不仅可以控制感染,缩短病程,改善视力,而且显著降低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2]).  相似文献   

20.
目的借助共焦显微镜来帮助判断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在应用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期间的效果及临床转归,为指导临床用药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2006.1住院拟诊为棘阿米巴角膜炎的5例5眼患者,给予抗棘阿米巴角膜炎药物治疗,在接受治疗的1w、2w、4w、8w分别对患者角膜病灶的特定位点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从上皮下区或其浅基质层有活的滋养体和12um双壁的包囊及炎性细胞密度和形态的变化及空腔的出现来判断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的用量频率,对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有疤痕者,共焦显微镜下未发现包囊及滋养体者,根据他的临床表现及病史作诊断性治疗,局部用药4m-6m。结果5例患者中4例治愈,视力不同程度提高,在治疗2m后复查共焦显微镜,未见明显包囊及滋养体及炎性细胞,可见疤痕样改变,偶见圆点状亮点,1例治疗1w后病情恶化,合并前部巩膜炎转杭州邵逸夫医院。结论共焦显微镜是目前对早期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疗效判断的一种无创伤性手段,其可作为指导临床抗棘阿米巴角膜炎药物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种客观检查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