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P47phox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体重(180±20)g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硫氢化钠(Na HS)组,每组12只。低氧16 d后分别检测其平均肺动脉压(m PAP)、右心室肥厚情况和肺血管形态学指标的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肺动脉组织P47pho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m PAP明显升高,右室/(左室+室间隔)比值显著增加(P<0.01);部分肌型动脉百分比明显升高,非肌型动脉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肺动脉组织P47phox表达升高(P<0.05)。与低氧组比较,低氧+Na HS组m PAP、右室/(左室+室间隔)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肺小血管中肌型动脉、部分肌型动脉百分比明显降低,非肌型动脉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肺动脉组织P47phox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H2S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肺动脉组织P47phox表达而调节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和HPH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大鼠的抗氧化作用及肺动脉结构重建的影响.方法 采用动物试验,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低氧组、低氧+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低氧30 d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颈动脉平均压(mC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测定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计数肺腺泡内肺小动脉肌型动脉(MA)、部分肌型动脉(PMA)、无肌型动脉的数目(NMA),计算各占肺小动脉总数的百分比及肺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RMT)、相对中膜面积(RMA)百分比.结果 低氧组mPAP、RVHI、MDA含量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而肺组织SOD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组织MDA含量较低氧组降低(P<0.05),而SOD活性较低氧组高(P<0.05).低氧组泡内肺小动脉肌化程度、RMT(%)、RMA(%)较对照组高(P<0.01),治疗组较低氧组低(P<0.01).结论 HPH大鼠体内出现过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下降,门冬氨酸钾镁干预后可以改善体内的氧化-抗氧化失衡现象,可部分逆转肺血管结构重建,降低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3.
王新  赵松  张超  梁亚鹏  赵高峰 《山东医药》2008,48(18):27-28
目的 探讨肝素对低氧诱导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肺动脉外膜重塑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只;A组正常饲养,B组作低氧处理4周,C组作低氧处理4周后给予肝素处理.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 S)]、PaCO2和PaO2.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动脉外膜巨噬细胞及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用RT-PCR一步法检测肺组织中的MCP-1mRNA. 结果 B组mPAP、RV/(LV S)、PaCO2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显著低于B组(P<0.01),而PaO2则相反.肺动脉外膜单视野平均巨噬细胞数目(MAM)、巨噬细胞MCP-1蛋白及肺组织MCP-1 mRNA的表达B组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显著低于B组(P<0.01). 结论 MCP-1可能参与了缺氧诱导的肺动脉外膜重塑,促进了PAH的发生、发展.肝素封闭了MCP-1的作用,抑制肺血管结构外膜重建,减轻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奇诺宁注射液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肺血管结构重建及肺血管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将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①对照组:室内空气正常饲养;②低氧组:在常压低氧舱内(氧浓度10.0%±0.5%),每日8h,连续30 d;③治疗组:低氧条件同低氧组,自低氧第1天起每天给大鼠腹腔内注射1 ml/kg奇诺宁注射液.对照组与低氧组每天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量和治疗组相同.于低氧30 d后分别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颈动脉平均压(mCAP),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光镜下观察肺小动脉肌化程度,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RMT)、相对中膜面积(RMA)的变化及肺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 ①低氧组mPAP、RVHI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较低氧组明显下降(P<0.01).②低氧组肺组织中NO含量较对照组降低(P<0.01),治疗组较低氧组升高(P<0.01).③低氧组肺中、小肌型动脉肌化程度、RMT、RMA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或P<0.01),治疗组较低氧组肺中、小肌型动脉肌化程度、RMT、RMA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④mCAP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切片显示,对照组大鼠肺小动脉内外弹力层完整,内外弹力层之间的厚度正常;低氧组大鼠肺小动脉内弹力纤维膜增厚,内外弹力层之间的距离明显增宽;治疗组大鼠肺小动脉内弹力纤维膜明显好转,内弹力层与外弹力层之间的距离增宽程度较低氧组减轻.结论 慢性低氧可引起大鼠肺小动脉内皮损伤、结构重建,导致肺动脉压上升,奇诺宁注射液可部分逆转肺血管结构重建,对HPH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园  杨敬平  张卿 《临床肺科杂志》2014,(12):2138-2142
目的研究H2S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及凋亡相关基因BaxmRNA、Bcl-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常氧对照组、低氧组及低氧+Na HS组(腹腔注射Na HS并进行低氧处理)。常压间歇低氧法建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右心导管法检测平均肺动脉压(m PAP);分别称量大鼠右心室(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质量,计算出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HE及弹力纤维+VG染色光镜下观察肺血管形态及肺小动脉平滑肌结构,弹力纤维、肌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情况;RT-PCR方法检测BaxmRNA、Bcl-2mRNA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低氧各组较对照组体重明显减轻(P0.05),但低氧+Na HS组明显高于低氧组(P0.05),造模前各组大鼠体重无差别(P0.05)。2低氧各组较对照组m PAP明显升高(P0.05)、RV/(LV+S)明显增加(P0.05)。低氧+Na HS组较低氧组m PAP明显降低(P0.05),RV/(LV+S)明显减少(P0.05)。3光镜下观察,对照组肺动脉管壁较薄,薄厚均匀,管腔较大。内弹力膜呈平缓波浪状,管壁层次结构清晰;低氧组肺小动脉平滑肌增生,胶原纤维增多,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内弹力膜增厚,外膜胶原纤维增生、沉积,外弹力膜也增厚,内外弹力板间距离均增宽;中膜平滑肌细胞也增生明显,管壁增厚,管腔明显变小,管周水肿。低氧+Na HS组较低氧组上述表现有所缓减。4低氧各组较对照组肺组织Bax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Bcl-2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低氧+Na HS组较低氧组肺组织BaxmRNA表达显著升高,Bcl-2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低氧+Na HS组较对照组大鼠肺组织BaxmRNA、Bcl-2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2S可以调节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细胞大鼠肺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axmRNA、Bcl-2mRNA的表达,缓解低氧性肺血管重建,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低氧大鼠肺动脉压、肺小动脉Rho激酶ROCK Ⅰ和ROCK Ⅱ及Rho激酶mRNA的影响,探讨灯盏花素预防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健康组、低氧组和灯盏花素预防组.以常压低氧法复制肺动脉高压模型,以微导管法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离大鼠心脏,测量右心室(RV)及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重量,以RV/(LV+S)代表右心肥厚指数.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和管壁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肺血管重塑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肺小动脉Rho激酶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测定肺小动脉Rho激酶mRNA的表达.结果 低氧组大鼠mPAP为(27.3±5.0)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高于健康组的(16.0±0.6)mm Hg(t=6.74,P<0.05),灯盏花素预防组mPAP为(19.83±1.47)mm Hg,明显低于低氧组(t=4.28,P<0.05);低氧组RV/(LV+S)及肺小动脉厚度指数明显高于健康组(t=3.43,P<0.05),灯盏花素预防组低于低氧组(t=2.39,P<0.05);低氧组ROCK Ⅰ和ROCK Ⅱ免疫组织化学阳性染色(1.29±0.08和1.63±0.24)明显高于健康组(1.17±0.09和1.30±0.16),灯盏花素预防组(1.18±0.10和1.30±0.12)明显低于低氧组(t值分别为3.96,5.85,3.90,5.82,均P<0.05);低氧组ROCK Ⅰ mRNA和ROCK Ⅱ mRNA原位杂交阳性染色(分别为1.37±0.13和1.59±0.31)明显高于健康组(1.22±0.09和1.2±10.15),灯盏花素预防组(1.23±0.13和1.22±0.06)明显低于低氧组(t值分别为4.00,6.02,3.94,5.83,均P<0.05).结论 灯盏花素具有明显预防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和降低Rho激酶及Rho激酶mRNA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硫化氢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22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8只),低氧组(7只),低氧+硫氢化钠(NaHS)组(7只),测定3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观测肺血管结构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tin)、弹力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表达含量。结果低氧组的mPAP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氧+NaHS组;低氧组肌型动脉、部分肌型动脉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氧+NaHS组,非肌型动脉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低氧+NaHS组;低氧组肺中、小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αSM-actin、弹力蛋白和TGF-β表达含量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氧+NaHS组;对照组、低氧+NaHS组以及低氧组肺中、小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CTGF表达含量依次增高,但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硫化氢可能通过调节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血管肌性动脉TGF-β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外基质成分之一的弹力蛋白合成,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抑制剂辛伐他汀对肺动脉高压(PAH)大鼠环氧合酶(COX-2)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AH模型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每组10只。用PM-8000型多参数监护仪及Elastin Van Gieson染色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力及肺小动脉新生内膜增殖度和平均血管阻塞计分(VOS)的改变。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肺组织中的COX-2在蛋白和基因的水平上表达的差异。结果: PAH模型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力、肺小动脉新生内膜增殖度和VOS的改变,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其COX-2在蛋白和基因的水平上的表达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干预后,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力、肺小动脉新生内膜增殖度和VOS,均较PAH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COX-2在蛋白和基因的水平上的表达都明显低于PAH模型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抑制肺动脉内COX-2的表达来抑制PAH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肺颗粒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常压对照组、低氧对照组和低氧/中药给药组。以常压低氧复制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右心室肥厚指数、肺小动脉管壁厚度的变化。结果低氧/中药给药组应用舒肺颗粒后大鼠肺血管厚度、右心室肥厚指标显著低于低氧对照组(P<0.05),并可抑制低氧所致的大鼠右心室肥厚(P<0.05)。结论舒肺颗粒在防治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问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大鼠肺动脉高压及波生坦(bosentan)干预后表达的变化.方法:10只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10),不做任何处理.57只SD大鼠通过大鼠腹腔内注射野百合碱(MCT,60 ms/kg)两周后,随即将人鼠分成2组,具体分组如下:肺动脉高压大鼠+安慰剂组(n=35),肺动脉高压大鼠+bosentan组(n=22).通过胃管予以安慰剂或双通道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osentan,300 ms/(kg-d)]治疗,每天1次,共计3周.免疫荧光的方法测定Cx43和Cx37在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问和内皮细胞间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肺动脉高压大鼠+安慰剂组的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厚度和血管外周直径的比值(WT%)、肺动脉平均压均明显增加(P均<0.01),肺动脉高压大鼠+bosentan组的WT%较肺动脉高压大鼠+安慰剂组显著减小(P<0.01).在正常对照组的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间未检测到Cx43,而在怖动脉高压大鼠+安慰剂组和肺动脉高压大鼠+bosentan组,内皮细胞间均可见Cx43表达,其表达量在肺动脉高压人鼠+bosentan组显著少于肺动脉高压大鼠+安慰剂组(P<0.01).3组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间均可见Cx37的表达,但3组间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动脉高压中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间出现Cx43的异常表达,经bosentan治疗后Cx43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Ⅱ(BMPR-Ⅱ)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中的表达及辛伐他汀对其调节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预防组,预防组于低氧前给予辛伐他汀10 mg/kg灌胃,共3周。采用Gould生理记录仪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采用HE染色和图象分析观察大鼠肺小动脉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鼠肺小动脉BMPR-Ⅱ的表达。结果 (1)低氧组大鼠的mPAP和肺小动脉形态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而辛伐他汀处理的预防组前述指标虽未下降到对照组水平,但均较低氧组明显下降(P<0.01)。(2)对照组大鼠肺小动脉BMPR-Ⅱ染色强度为(0.48±0.08),低氧组下降到(0.22±0.04),而预防组则上升为(0.31±0.03)(P均<0.05)。结论 BMPR-Ⅱ在低氧大鼠肺血管中的表达下降,辛伐他汀可上调其表达,预防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中的表达,及辛伐他汀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预防组,每组10只,低氧组和预防组给予低氧处理,建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且预防组于低氧前给予辛伐他汀灌胃,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3周后观察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即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和肺血管形态学指标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鼠肺小动脉MMP-2表达。结果低氧组大鼠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肺血管形态学指标和肺小动脉MMP-2染色强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预防组上述指标低于低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2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中的表达增加,辛伐他汀可抑制其表达,预防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杨铮  刘曼玲  石曌玲  殷玥  马恒 《心脏杂志》2018,30(4):388-393
目的 研究慢性病理性神经痛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常氧组、慢性痛+常氧组、低氧组、慢性痛+低氧组和慢性痛+低氧+Alda1(乙醛脱氢酶2特异性激动剂)组,每组6只。慢性痛采用经典的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a,CCD)模型。造模成功后用间断性低压低氧法建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然后分离大鼠三级肺小动脉,检测不同组大鼠的肺血管环舒张、收缩功能变化,同时测定各组大鼠血液循环中4-羟基壬烯酸(4-hydroxy-2-nonenal,4-HNE)的水平和肺动脉上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的表达。结果 低氧导致肺小动脉的舒张功能减弱(P<0.05),收缩功能亢进;但是在慢性痛状态下,低氧组大鼠肺小动脉舒张功能进一步减弱(P<0.01),而肺小动脉收缩功能更加亢进(P<0.01)。与此同时,低氧促进大鼠血液中4-HNE的水平升高(P<0.01),而慢性痛+低氧组大鼠循环血液中4-HNE的水平增高更为显著(P<0.01),提示慢性痛+低氧组大鼠肺动脉舒缩、功能异常可能是由长期慢性神经痛产生大量的4-HNE造成的。使用ALDH2的激动剂Alda1后能够显著改善慢性痛和低氧导致的肺小动脉舒张、收缩功能异常,促进肺小动脉舒张(P<0.01),抑制收缩(P<0.01),而且Alda-1能够显著上调慢性痛和低氧降低的ALDH2的表达(P<0.01),减少循环血中4-HNE的水平(P<0.01)。结论 慢性病理性神经痛促进循环中4-HNE的水平增高,加重肺小动脉舒张、收缩功能异常,降低ALDH2的表达,促进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慢性神经痛可能是促进、加重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测定肺血流动力学及肺小动脉显微形态计量学,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FGF在大鼠肺组织的表达和分布。结果缺氧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小动脉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MT%)分别为3.96±0.47kPa、34±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小动脉壁bFGF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并和MT%呈正相关。结论(1)慢性缺氧能导致肺小动脉重建及肺动脉高压。(2)bFGF参与了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患者肺小动脉壁Siah1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2008-04-01至2009-03-31行肺叶切除术的肺鳞癌患者36例,将除肺鳞癌外无其他肺部疾病患者12例纳入对照组,COPD非肺动脉高压患者12例纳入COPD组,COPD并HPH患者12例纳入PH组。收集患者肺组织,观察其肺血管重塑指标〔肺小动脉管壁厚度/血管外径(WT%)、肺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肺小动脉管腔面积/管总面积(LA%)〕,采用原位杂交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小动脉壁Siah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可见对照组患者肺小动脉管壁薄,管腔大;COPD组患者肺小动脉管壁出现增厚,管腔狭窄;PH组患者肺小动脉管壁厚度进一步增加,管腔明显变窄。COPD组患者WA%、WT%高于对照组,LA%低于对照组(P0.05);PH组患者WA%、WT%高于COPD组,LA%低于COPD组(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肺小动脉壁Siah1 mRNA呈低表达,COPD组、PH组患者肺小动脉壁Siah1 mRNA表达逐渐增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肺小动脉壁Siah1蛋白呈低表达,COPD组、PH组患者肺小动脉壁Siah1蛋白表达逐渐增高。PH组患者肺小动脉壁Siah1 mRNA相对表达量及其蛋白水平高于COPD组,COPD组高于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iah1蛋白水平与Siah1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873,P0.01);Siah1 mRNA相对表达量与WA%、WT%、肺动脉收缩压(PAS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7、0.845、0.728,P0.01),Siah1蛋白水平亦与WA%、WT%、PAS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1、0.791、0.704,P0.01)。结论 HPH患者肺小动脉壁Siah1呈高表达,且肺小动脉壁Siah1表达与低氧性肺血管重塑及PASP有关,可能机制为慢性肺泡性低氧上调患者肺小动脉壁Siah1表达,进而参与HPH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在低氧大鼠肺组织中氧化产物硝基酪氨酸(nitrotryrosine,NT)表达的变化,探讨氧化应激机制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1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以常压低氧3周制备肺动脉高压模型,测量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和右心肥厚指数(right ventricle hypertrophy index,RVHI);图像技术测定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all thickness %,WT %)和管壁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wall area%,W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两组大鼠肺小动脉管壁NT的表达.结果 ①低氧组大鼠mPAP(22.84±1.79)mm Hg和RVHI(29.78±1.07)%与对照组mPAP(16.67±0.97)mm Hg和RVHI(24.22±0.4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低氧组WT%(24.96±3.70)%和WA%(73.31 ±6.51)%与对照组WT%(14.19±2.61)%和WA%(46.67±7.4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③低氧组大鼠近端肺小动脉管壁的NT染色强度(1.52±0.07)与对照组(1.00±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大鼠远端肺小动脉管壁NT染色强度无明显变化(P>0.05).低氧组大鼠近端肺小动脉管壁NT表达强度与mPAP值呈正相关(r=0.867,P<0.05).结论 低氧可诱导大鼠mPAP增高及肺组织内NT产生增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低氧诱导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7.
解偶联蛋白2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小鼠肺组织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解偶联蛋白2(UCP2)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小鼠肺组织的表达趋势,探讨其在HPH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成年,C57/6J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缺氧2周组(n=8)、缺氧4周组(n=8)、缺氧6周组(n=8)和正常对照组(n=8)。采用慢性持续低氧法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内UCP2蛋白的表达,同时记录右心室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肺血管和右心室形态学改变。结果:①随低氧时间的延长,右心室收缩压(RVSP)逐渐增加,至低氧4周后达最大值,继而保持较高水平。②低氧组各时间点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均大于对照组,以第6周时最为显著(P0.05)。③低氧2周起,右心室肥厚指数逐渐增加,在第4周达高峰后有轻度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④肺组织内UCP2表达随低氧时间的延长呈明显增加趋势(P0.05)。⑤肺组织内UCP2表达量与RVSP(r=0.8506,P0.001)和肺小动脉中膜厚度(r=0.8432,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HPH病程中,肺组织内UCP2表达持续性升高。早期上调UCP2表达可能成为改善HPH病情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研究慢性低氧对大鼠肺血管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慢性常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1d、3d、7d、14d和21d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大鼠肺血管 ERK1/2、p38MAPK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RVSP 和 RV/(LV+S)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低氧后3 d、7 d、14 d和21 d后大鼠肺血管明显增厚;②ERK1/2、p38MAPK蛋白广泛分布于肺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且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ERK1/2、p38MAPK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 ERK1/2、p38MAPK 蛋白表达量的上调可能参与了慢性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塑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正常组与野百合碱致肺动脉高压组大鼠肺组织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变化,在蛋白质组学水平探讨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方法 雄性二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组)、溶剂对照组(C组)、野百合碱腹腔注射2周组(M2组)和野百合碱腹腔注射3周组(M3组).测定各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颈动脉压(mCAP)、右心室质量比[RV/(LV+S)],制作光镜标本,测量肺血管重建指标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PAM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各组肺组织提取出的总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蛋白质及NCBInr数据库检索.对鉴定的蛋白质进行分析.结果 N组与C组比较,mPAP、RV/(LV+S)、PAM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组、M2组、M3组的mPAP、RV/(LV+S)、PAMT均依次递增(P<0.05或P<0.01),表明肺动脉高压逐步形成.肺血管结构重建,右室肥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复制成功.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及数据库检索发现钙网蛋白前体在N组、C组表达几乎为0,在肺动脉高压组大量表达,可能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肺血管重建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结论 钙网蛋白前体可能与肺动脉高压形成、肺血管重建密切相关,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缺氧对大鼠肺小动脉血红素氧合酶(HO)-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正常(10只,正常组)和常压问断缺氧6周大鼠(10只,模型组)的血液循环内皮细胞数、肺小动脉光镜和电镜下的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HO-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液循环内皮细胞数较正常组显著增加,血液循环内皮细胞数与右心室收缩压及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呈正相关.HO-1在肺小动脉内皮细胞表达显著增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明显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血液循环内皮细胞数可作为间接反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结构重塑的参考指标.缺氧导致肺小动脉HO-1增加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减少,对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