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婴幼儿肝炎综合征(IH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技术,测定婴儿IHS组84例与非肝胆疾病患儿(对照组)32例的TBA水平,同时对其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IHS组分为肝炎型48例、瘀胆型36例。[结果]①IHS组的TB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IHS组瘀胆型血清TBA、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r-谷氨酰转肽酶(r-GT)均高于肝炎型(P〈0.01);③IHS患儿TBA与血清TB、DB、ALT、r-GT呈正相关(P〈0.01)。[结论]IHS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胆汁瘀积,瘀胆型IHS胆汁瘀积程度更严重。血清TBA的表达在反映肝功能损伤方面是一个敏感的指标,对婴幼儿IHS的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各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血清总胆汁酸(TBA)是唯一可以同时反映肝脏分泌,肝脏合成与代谢、肝细胞损害3种状态的血清学指标。为了解TBA在各型肝炎中的检测意义,作者对287例肝炎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选择健康体检者9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1例,女41例,平均年龄42.1岁;选择在本院住院的肝炎患者287例为实验组,其中男192例,女95例,平均年龄46.3岁。实验组中急性肝炎124例为实验Ⅰ组;慢性肝炎84例为实  相似文献   

3.
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及分组 123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2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45例,肝炎肝硬变37例,重型肝炎15例(其中慢性重型肝炎1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4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1.2 标本及方法 空腹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后进行肝功能常规指标测定。对重型肝炎患者还同时测定补体C_3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其中肝功能和血清TBA均在日立717O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TBA试剂为日本第一化学药品株式会社生产的全自动酶法胆汁酸分析试剂盒。  相似文献   

4.
李玉成  商宏龙 《肝脏》1998,3(4):61-63
血清总胆汁酸(TBA)作为肝脏实质性损伤的灵敏诊断指标,已在临床推广应用,并引起重视,我们分析了1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TBA水平(郁胆型肝炎未作统计),并观察了肝炎患者血清TBA与血清总胆红素(TSB)的相关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胆汁酸测定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探讨其对于各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现将我院1999年11月~2001年7月收治的肝炎病人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的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以下简称ICP)和妊娠肝炎属病理产科常见病。两者临床上较难鉴别,临床处理原则不尽相同,预后亦截然不同。因此,临床上将两者鉴别开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仅从临床检测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及甘胆酸(CG)的角度予以鉴别。1 资料与方法 选择1999年1月至2000年4月间在我院诊断为ICP者43例。患者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瘙痒或兼有黄疸,无明显消化道症状,ALT升高,产后瘙痒及黄疸迅速消失,肝功能迅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蒋忠胜  蔡伊梅 《肝脏》2001,6(4):275-276
我们分析了 14 0例病毒性肝炎病人空腹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检测结果 ,旨在探讨TBA的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评估预后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观察组为 2 0 0 0年 4~ 12月住院的病毒性肝炎病人 14 0例 ,其中男性 70例 ,女性 70例 ,年龄 15~ 80岁 ,平均 ( 4 8± 33)岁。按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分为急性肝炎组 32例 ,慢性肝炎 (轻度 )组2 7例 ,慢性肝炎 (中重度 )组 30例 ,肝炎肝硬化组 2 6例 ,慢性重型肝炎组 2 5例。对照组为体检健康成人 30例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12例…  相似文献   

8.
肝病测定血清总胆汁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酸是胆汁中的主要成分,胆汁酸在肝细胞有关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反应由胆固醇转化而成。胆汁酸的代谢紊乱是肝实质性损伤及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个灵敏指标,我们在对44例健康人及82例不同肝病患者血中总胆汁酸及胆固醇、ALT、AST、γ-GT、ALP的含量测定中,发现不同月干病总胆汁酸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翟晶  蔺鲁  李洁 《山东医药》2005,45(26):88-88
2002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收治68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现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中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林  马雄  王勇峰  吴叔明 《胃肠病学》2002,7(4):216-217
背景:胆汁酸在肝内合成和分泌,因此可以作为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指标之一。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2例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资料,比较TBA与其他常规肝功能指标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肝硬化组的TB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水平为健康对照组的6.9倍,异常率为74%,显著高于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和碱性磷酸酶(ALP)(P<0.01)。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TBA水平显著高于代偿期患者(P<0.01)。结论:TBA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细胞成分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3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做肝穿刺活检及检测血清TBA,应用病理图像分析仪以点计数法测量肝组织400倍镜视野内的主要细胞成分,测量内容包括良好肝细胞、变性肝细胞、纤维组织、脂肪细胞、淋巴细胞,计算各种组分的均数及密度。根据TBA水平的不同,将病人分成两组,比较两组病人之间五种肝组织细胞成分的差异,并使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TBA升高者与肝组织细胞成分数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1)TBA升高组较TBA正常组的肝组织中良好肝细胞显著减少,变性肝细胞、纤维组织、脂肪细胞、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2)TBA与变性肝细胞、肝纤维化、淋巴细胞数密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3、0.367、0.494,与良好肝细胞、脂肪细胞无统计学相关。结论 TBA升高与淋巴细胞数密度的相关性最密切,TBA升高可能具有间接或直接反映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细胞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肝炎肝组织病理改变与血清总胆汁酸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空腹血清总胆汁酸(TBA)与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关系,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慢性肝病患者73例,肝组织活检当天行血清TBA及HA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慢性肝炎患者TBA水平与正常值相比明显升高,与肝组织炎症活动(G)、纤维化程度(S)及血清纤维化指标(H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15、0.430、0.687。结论 TBA是反映肝脏炎性活动及肝纤维化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临床病理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30例CMV性肝炎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并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光镜及电镜观察肝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结果 婴儿CMV肝炎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及伴发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CMV相关病毒检查阳性;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增大;肝穿刺活组织光镜观察显示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淤胆等一般性损伤,特征性改变为肝细胞内病毒包涵体、巨细胞样肝细胞形成和局部"假腺管"样排列,电镜观察找到病毒颗粒.结论 CMV DNA和抗体检查对于婴儿CMV性肝炎的诊断应用有限,疑似病例的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有助于明确CMV性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Aim:  Many reports have revealed 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 to be effective against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HCV). However, some cases resist this therapy 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study, UDCA was administered to patients with chronic HCV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ile acids of the biliary bile and serum and the drug efficacy was investigated.
Methods:  Fifteen patients were given 600 mg/day of UDCA for more than 24 weeks. The serum bile acid concentrations and biliary and serum bile acid were collected before and after 24 weeks of UDCA treatment, and composition determin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esults:  The treatment was effective in nine cases (ALT decreased to less than twice the normal values 80 IU/L) and ineffective in six case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erum bile acid concentrations before and after UDCA treatment between the values of both cases. After UDCA treatment, the serum percentage of UDCA (effective, 62.5 ± 2.0; ineffective, 53.5 ± 2.5, ( P  = 0.02)) and the percentage of chenodeoxycholic acid (CDCA) showed no remarkable changes. In the biliary bile the percentage of CDCA (effective, 30.9 ± 2.0; ineffective, 20.0 ± 3.0, ( P  = 0.007)) and the percentage of UDCA showed no remarkable changes.
Conclusion:  In the effective cases, the percentage of UDCA in the serum and the percentage of CDCA in biliary bil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ineffective cases. This indicates that, when effective, CDCA decreases in hepatocytes and this reduction contributes to hepato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5.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急性、慢性肝炎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急性、慢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的可能作用。方法 经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92例,对TBA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ALT及TBbil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TBA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慢性肝炎轻、中、重型三组TABA经X^2和t检验,各组生差异(P〉 0.05)。结论 急性肝炎时TBA检测与ALT同样具有高度为敏性,在慢性肝炎TB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TBA)水平和粪便pH值在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40例慢性胃炎患者(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TBA、精密pH试纸检测其粪便pH值。[结果]肝硬化组患者外周血TBA水平、粪便pH值分别为(52.88±47.88)μmol/L、6.88±0.71,对照组分别为(8.695±4.70)μmol/L、5.860±0.27;2组比较,血清TBA水平及粪便pH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患者随着Child-pugh分级升高而TBA水平升高,各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粪便pH值无改变。外周血TBA水平、粪便pH值与肝硬化病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BA、粪便pH值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由于影响粪便pH值的因素较多,其预测及判断肝硬化预后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不如TBA。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总胆汁酸(TBA)检测值在妊娠各型肝炎对胎儿的影响,以提供诊断及处理参考。方法将妊娠期不同病因肝炎与非妊娠期乙型肝炎比较,妊娠肝炎按妊娠孕周时间分组,对比TBA、肝生化检测值和临床转归;比较TBA异常孕妇与其新生儿的阿氏评分,评价TBA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妊娠肝炎各孕期组与病毒性肝炎组各项肝生化指标及TBA检测值对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肝炎与非妊娠期乙型肝炎在TBA检测值、ALT、AST及TBil检测值对照均呈正相关(P〈0.01)。TBA≥50μmol/L组新生儿与TBA检测值正常组的新生儿阿氏评分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评分低的病例多为产科异常。妊娠慢性乙型肝炎(CHB)ALT及TBA均明显高于无明显病因的妊娠期肝炎(P〈0.05)。结论妊娠期肝炎肝功异常病例常伴有TBA增高。新生儿阿氏评分低、TBA≥50μmol/L和肝损害程度相关,但多有产科病因可寻,CHB对母婴健康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与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检测303例经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CHE和TBA,并对其与肝活检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肝脏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加重,血清CHE逐渐下降,而血清TBA逐渐升高。血清CHE与肝脏病理分级和分期呈显著负相关(P〈0.01),血清TBA与肝脏病理分级和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临床上联合测定血清CHE和TBA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婴儿肝炎综合征感染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是指1岁以内婴儿,由不明原因引起的以肝脏损害和病理性肝脏体征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可伴有黄疸或无黄疸.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和(或)血清胆汁酸水平将IHS分为肝炎型和胆汁淤积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比较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IHS患儿194例,HCMV感染婴儿212例,选择同期健康婴儿194例,采用PCR法检测尿HCMV DNA,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抗HCMV IgM。给予黄疸婴儿茵栀黄注射液治疗2 w,给予HCMV感染婴儿更昔洛韦治疗7 d。结果 HCMV感染婴儿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分别为82.1%、45.3%和50.5%,显著高于IHS婴儿的34.5%、21.1%和33.5%(P<0.05),而黄疸和肝脾肿大发生率则分别为45.8%和37.3%,显著低于IHS婴儿的100.0%和67.5%(P<0.05);HCMV感染患儿尿HCMV DNA阳性率为80.7%,血清抗HCMV-IgM阳性率为41.0%,显著高于IHS患儿的8.2%和3.6%或健康婴儿的1.5%和0.5%(P<0.05);两组患儿血清转氨酶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HCMV感染婴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32.6±8.4) μmol/L,治疗后降至正常,而IHS患儿血清TBIL水平由(73.9±8.6) μmol/L下降至(37.6±5.4) μmol/L;随访6个月,大多HCMV感染患儿痊愈,死亡5例(2.4%),其中死于肺部感染3例,死于心力衰竭2例;IHS患儿均痊愈。结论 HCMV感染婴儿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而IHS患儿以黄疸和肝脾肿大为主;HCMV感染可引起IHS,急性感染可出现危重病例,甚至导致死亡,而IHS的病因多样,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治疗以退黄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