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是异物进入皮肤引起的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分诱导和激发两个阶段。作者曾报道利尿酸(ECA)可减弱透皮给药时沙丁胺醇、氯苯那敏、可乐定和纳多洛尔引起的CEA/J小鼠过敏反应。该实验研究了ECA抑制小鼠皮肤刺激和接触过敏反应(CHR)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匐行疹三例     
行疹又叫幼虫移行症,是某些寄生虫的幼虫移行于皮肤产生的曲折线形损害.本病多由皮肤接触含有感染性幼虫的土壤、水源以及猫、狗后,幼虫钻入皮肤所致.但是也有部分寄生虫的幼虫可寄生于淡水鱼、两栖动物等动物体内,若人食用了未煮熟的含有此类幼虫的动物,幼虫进入人体内脏,再由内脏移行至皮肤和皮下组织产生匐行疹皮损,此种途径引起的匐行疹较为少见.现报告3例因食用未煮熟动物引起的季肋部匐行疹病例.  相似文献   

3.
20 0 0 1649 一起 81例急性职业接触性皮炎事故 /殷秀英 (天津市卫生局职业卫生监督所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1999,17( 4 ) .- 2 56均表现为前臂、面颈部皮肤暴露部位皮疹 ,伴红肿、小水疱 ,痒 ,经抗过敏、消炎治疗无效 ,严重者胸、背部亦见水疱。调查认为与接触进口的 186T泥龙涂层面料有关 ,其主要成分为聚氨基甲酸乙酯、丁酮、二甲基甲酰胺等。患病率为 38.57% ,其中 Ig E增高者占38.0 5%。 (汤亚娥 )2 0 0 0 1650 三氯乙烯所致药物性皮炎 19例分析 /邝守仁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中国职业医学 .- 1999,2 6( 4 ) .- 2 …  相似文献   

4.
医源性接触性皮炎是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接触某些诊治设备、器械、药物或医疗材料所引起的皮肤炎症,可分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临床可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伴瘙痒或疼痛。接触性皮炎的诱因包括医疗操作、手术准备溶液、人体内部植入装置、医用粘合剂、电极、乳胶制品、接种疫苗及医用药物等。详细的病史询问、斑贴试验、重复开放应用试验及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等可帮助明确诱因。治疗上除了停止接触可疑诱因,应联合外用和系统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砷中毒的症状有多种表现。慢性砷中毒,特别是无机砷化合物的中毒,其特征多数表现为皮肤症状,而且常发生恶性变化。慢性砷中毒的原因有:(1)因为职业关系接触砷而发生者。(2)由于治疗上需要应用砷剂而发生者。(3)因为水井含砷浓度过高,或误将砷混入水井及食物中,饮用后而发生者。三种原因虽然不同,但其所引起的症状却大致一样。不过由于饮食中毒所致者,则多表现为急性症状。作者对28名过去曾从事砷作业的人进行调查,他们是22岁至63岁的成年男子。接触砷的期间,最长者为24年4个月,最短者是1年1个月。其中包括中间已停止接触多年者。对他们进行了全身皮肤  相似文献   

6.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一种好发于新生儿与婴幼儿的少见病[1]。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引起,一般患儿有脓疱疮接触史,发病部位常见于眼、耳、鼻周,为突发红斑,伴有渗出性浆痂。口周有放射状皲裂,呈烫伤样外观,严重者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7.
接种卡介苗后引起的皮肤和(或)全身并发症,大约在每100万人中不超过1~2例.皮肤并发症有两种类型,即特异性反应和非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在临床及组织学上,是一种皮肤结核或结核疹:严重的化脓、顽固溃疡伴淋巴腺病、瘰疬性皮肤结核、狼疮样反应、瘰疬性苔癣和光泽苔癣.这些损害可发生在接种部位,也可累及远隔部位.愈合缓慢,对抗结核药物有效.非特异性反应较常见的有带状疱疹、痤疮样皮疹、荨麻疹、出血性中毒性皮病和结节性红斑.多形性红斑和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是药物引致的极严重不良反应的一种.有报告死亡率为25%.作者报告1例单用苯妥英钠(大仑丁)诱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患者男,67岁.全身皮肤灼热、瘙痒、双眼烧灼感2天而来急诊.当时可起床活动,不发热,有定向力,面部鳞屑样改变,结膜有红斑.2周前因癫痫大发作曾用大仑丁  相似文献   

9.
医原性皮炎     
医原性皮肤病可经若干途径产生.全身用药的过敏反应可引起药疹.局部用药同样可引起过敏反应,其表现为接触性皮炎.这种过敏反应的发生可由药物的活性成分,或由基质或赋形剂中某一成分所致.而且局部用药还可引起意外的非过敏性的皮肤反应.所用药物的全身性吸收也可产生副作用.本文从两方面讨论常见和重要的医原性皮炎:一是由于局部用药的成分引起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二是某些最常用的局部用药,即局部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局部用药引起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并不罕见.在一大组欧洲的病例中,发现有1/3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病例和药物皮炎有关.其致敏物为药物的活性成份或基质中某一成份,例如防腐剂、香料或赋形剂.假如药物  相似文献   

10.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自然界和医院环境广泛存在的非发酵型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目前已成为重要的机会致病茵,好发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该菌可引起多个系统感染,包括皮肤黏膜感染,多为血液播散和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原发性蜂窝织炎、转移性结节或蜂窝织炎、坏疽性深脓疱病和皮肤溃疡等.该菌的致病性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铍及其化合物,除可引起肺部的急、慢性疾病外,常可发生皮肤病变,国外曾有不少报道,1946年VanOrdstrand观察了170例急性铍中毒病人中42例有皮肤损害,1953年Dencardi等分析了美国三不披工厂中铍中毒情况:1940-1951年,在3027个工人中,发生了各类型的披中毒468例,其中急性皮肤及眼部病变有209例.  相似文献   

12.
DNCB致敏豚鼠.分成3组,于背部一侧剃毛后皮肤分别应用治疗剂量UVR,GR照射、PUVA疗法,每周2-3次.共调.然后,于照射处和对称部位的非照射处皮肤进行DNCB激发试验和切取皮肤作Laagerhans细胞检查.结果表明:3种物理因子均可抑制DNCB引起的皮肤接触过敏反应.与此同时,Langerhans细胞的数量亦明显减少,试验的结果进一步证明皮肤接触过敏的发病与Langerhans细胞密切有关.同时提示了UVR,PUPA和GR可用于接触性过敏性皮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除引起心血管、肝、肺、肾、神经系统等损害以外,皮肤也是砷中毒常累及的主要器官之一.大多数学者认为砷中毒是由于饮用受污染的水或粮食所致 [1-2],而经皮肤接触致损害的报道较少.利用细胞培养的研究显示,低浓度砷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KC)增生和抑制分化蛋白合成 [3-4].利用人工培养的皮肤研究显示,砷也可抑制KC的增生和表皮蛋白质的合成 [5].但是人工培养皮肤的功能和通透性均不及人体的正常皮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鉴别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可靠方法.方法 观察并比较12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及6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并利用患者皮损的疱顶表皮切片染色,了解其组织学表现.结果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疱顶表皮组织病理均表现为由角质层和小部分残余颗粒层细胞组成.均未见表皮其他层次细胞.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的疱顶表皮组织病理均表现为疱顶表皮由表皮全层组成.角质形成细胞呈明显嗜酸性变性坏死;两组患者的疱顶表皮组织病理表现差异显著,临床诊断与疱顶表皮组织病理表现完全一致.结论 疱顶表皮组织病理检查可作为鉴别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斛症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汞皮炎十例     
汞的化合物在多种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用途广泛.但它有毒性,对环境及人体有害.它可被人体吸收中毒,亦可为致敏原,引起接触性皮炎或药疹.现将10例汞皮炎报告如下,详见附表.  相似文献   

16.
人为接触性皮炎是指出于诊断和治疗目的人为主动性诱发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目前除斑贴试验外,在皮肤科应用最广泛的是由二苯环丙烯酮(DPCP)诱导的人为接触性皮炎,因其具有抑制病理性免疫反应和激发新的免疫反应的功能,可用于斑秃、病毒疣、皮肤肿瘤、白癜风等的治疗.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存在多种假说,包括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抗原竞争、炎症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改变等.  相似文献   

17.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该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人畜粪便中,容易进入伤口。表现为伤口异常疼痛,局部皮肤组织肿胀加剧,伤口恶臭,并伴严重全身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8.
毒鼠强又名没鼠命,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吸收,不易被完整皮肤吸收,毒性极强.具有很强的脑干刺激作用,是一种中枢兴奋剂,能阻断中枢神经系统的GABA受体和导致惊厥发作,中毒后发病快,可在半小时内发病,且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可因强直抽搐导致呼吸衰竭而迅速死亡,目前无特效解毒剂.我院急诊科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救治毒鼠强中毒患者90例,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皮肤微生物是人体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表明,皮肤微生物可潜在影响皮肤新陈代谢、炎症、免疫反应和神经-内分泌调节,甚至降低宿主对肿瘤的反应.这些发现都与微生物研究技术的提高密切相关,尤其是微生物检测仪器的更新和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建立了丰富的微生物数据库,为深入研究皮肤病与皮肤微生物的相关性打下基础.现在,一些技术已经从科研进入到临床,从群体运用到个人,研究方向不仅是种群的丰富度,还有种属的特异性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20.
镍皮炎     
镍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是饰物、炊事用具、磁铁、玻璃染料、陶瓷及各种合金的成分,是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原因之一.镍还存在于食物及自来水中.摄入的镍大多由粪便排出,而在汗液及乳汁中也有一定的含量.镍皮炎有数种不同的表现,最初可表现为湿疹样皮炎,急性期具有红斑、水肿、局限性水疱,以后可发生色素沉着及苔藓化,有时可见丘疹.偶尔发生继发性反虚,表现为对称性、非湿疹样的皮疹,如风团、痒疹、多形性红斑及汗疱疹.值得注意的是,有异位性体质的人,如有汗疱疹表现则预后较差.很多患者由于戴耳环引起过敏.工业接触是男性发生皮炎常见的原因.全身性镍中毒可伴发肺和鼻的癌肿、肝坏死及肺部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