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静  汤雅婷  牛力华 《中国校医》2006,20(5):479-481
目的了解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145名贫困大学生和158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在人际敏感、抑郁、强迫、焦虑及偏执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其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7.26%;在恃强性、有恒性、敏感性、忧虑性、独立性及自律性上,贫困生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而乐群性、稳定性及兴奋性显著低于非贫困生。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根据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2.
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掌握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寻找帮助家庭贫困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方法。方法 以萍乡高等专科学校115名家庭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统计得出115名家庭贫困大学生9个方面的因子和均分,以及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分析研究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结果 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很高: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男、女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差异。结论 家庭贫困是大学生产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家庭贫困甚至比学业受挫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还大,应关注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并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肖海鸥 《中国校医》2006,20(6):641-643
目的了解武陵山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应付方式。方法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312名吉首大学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人际敏感和焦虑倾向。贫困生较少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应付方式。不同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相关。不同的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结论寻求积极的应付方式,有益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某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建东 《中国校医》2007,21(1):65-66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烦恼产生原因、宣泄烦恼方法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3名在校大学生调查烦恼产生原因和宣泄烦恼方法,并使用SCL-90测试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大学生烦恼产生的原因有学习压力、前途渺茫、和同学有矛盾等等。自述烦恼多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比自述烦恼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烦恼和宣泄呈正相关(r=0.45,P<0.01);宣泄烦恼方法有睡觉、听音乐或跳舞、让时间淡忘、向同性朋友诉说、看课外书等等;自述宣泄方法有效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自述宣泄方法效果不明显者(P<0.01)。结论当代大学生有较多的烦恼,烦恼多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当代大学生也有较多的宣泄方法,这些方法对缓解其烦恼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贫困生的自尊水平、心理健康现状,重点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湖南农业大学03~06级528名贫困生的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关系进行调查。结果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贫困学生的自尊水平偏低;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8.9%,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5个因子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生的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4个因子存在着选择性的负相关(P<0.01)。结论大学生的自尊状况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宏革  刘刚 《中国校医》2010,24(2):121-123
目的考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2个量表对贫困大学生的评定结果及其一致性和关联性,以期对健康状况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SCL-90和SRHMS,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SCL-90评定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除了敌意、偏执2个因子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青年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大学生在躯体化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贫困大学生低分组的SRHMS得分普遍高于高分组的得分,而且除身体活动功能、社会支持外,其余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个量表的测量结果有明显的负相关。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较差,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健康状况;SCL-90与SRHMS对贫困大学生的测量结果有高度的相关性,同时又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行为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东 《中国校医》2006,20(6):640-640,643
目的研究大学生日常行为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3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自评量表(SCL-90)测试其心理健康状况,同时调查其体育活动、业余爱好、担任班或学校组织职务、对学习兴趣、有无知心朋友等情况。结果从事体育活动多者、对学习有兴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体育活动少或无者、对学习无兴趣者好(P<0.01)。结论体育活动和对学习有兴趣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贫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娟  李辉  黄高贵  李瑾  汤磊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78-1078
为了解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笔者于2003年12月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1]和教师满意度问卷,对云南省红河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抽取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不低于98%,当地农民年人均收入低于640元的所在地小学校,共发放问卷240份,整理出有效问卷192份。其中男性110人,女性82人;县城62人,乡村130人。涉及到的民族有汉族、哈尼族、彝族、苗族、拉祜族、傣族、壮族、瑶族共8个民族。1.2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教师满意度问卷,通过邮寄或直接…  相似文献   

9.
张静  席雪松  汤文莉 《中国校医》2006,20(4):376-377
目的 了解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内蒙古民族大学2050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其中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1.08%。蒙古族学生的敌对和恐怖等症状水平明显高于汉族学生。女生的强迫、焦虑、抑郁等症状水平高于男生。结论 应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健康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秀荣 《中国校医》2010,24(7):559-560
据有关资料报道,贫困大学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值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和全国常模,尤其体现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等因子。近年来在校学生有极端行为的人数,贫困生占65%以上。因此,有效开展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摆脱困扰、树立学习和生活信心,是社会、高校和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淑英 《中国校医》2008,22(6):716-717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心理辅导寻找依据。方法塑造大学生自尊的人格,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类机构,改变现在的家庭教育方式等。结果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愿因,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降低或避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结论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传授心理方面的知识,减轻其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这是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湖州师范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臆付方式问卷(CSQ),对湖州师范学院320名贫困大学生及358名普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与普通大学生SCL-90症状因子评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2项外,其条各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在CSQ中除求助项外其余5项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社会支持和应付方式。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重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湖北省武汉市某重点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以被测试者某项因子分≥3分,表明他(她)们存在着中度的不良心理反应,9个因子中任一因子≥3分的人数共54人,占总人数的17.0%;研究组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组(P<0.05);男女比较,焦虑、恐怖和偏执因子分女性高于男性(P<0.05);就专业而言,社会科学学部,除人际敏感、敌对及偏执之外,其他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P<0.05)。结论重点高校学生存在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提出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刘建东 《中国校医》2006,20(4):374-375
目的 研究医学大学生性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203名。分别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其性格和心理健康状况。以SCL-90各项为因变量、以EPQ各维度为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筛选出对心理健康最具影响的性格因素。结果 对心理健康最具影响的因素是N(情绪稳定度)和L(成熟度)。结论 性格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受经济、家庭环境、社会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上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易产生一种挫折感,从而出现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均造成很大影响。为了掌握青海省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和规律,为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对在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庆吉  涂叶满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42-1644
探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东莞某高校2011年入学的329名贫困大学生和2 339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连续3a的追踪调查.结果 贫困生和非贫困生人校3a的纵向比较显示,在UPI量表区分的3类人群的人数比例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44,368.60,P值均<0.01),心理健康者比例在逐年上升,贫困生心理健康良好的人数比例依次为大一年级学生(41.3%)、大二年级学生(58.1%)和大三年级学生(60.2%);非贫困生为大一年级学生(47.1%)、大二年级学生(65.7%)、大三年级学生(68.7%);横向比较显示,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大一年级学生测试时UPI区分的3类人群的人数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大二年级学生和大三年级学生测试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746,9.311,P值均<0.01),贫困生中心理问题学生的比例大于非贫困学生.结论 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人校后,心理健康程度均在逐年提升,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提升更高.  相似文献   

17.
王伟国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505-1506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成为近年来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高校贫困生除了具有一般大学生心理特点外,还承受着来自社会、生活、学业等各方面的多重压力[1].因此,高校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经济问题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关注其心理上存在的不足,帮助贫困学生增强心理调节能力,指导他们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保障学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李文英  黄俊菁 《中国校医》2008,22(2):179-180
目的了解大学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况,以便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针对性心理卫生措施。方法对49名大学新生慢性乙肝患者进行(SCL-90)测试。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入学的健康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心理评价。结果大学生慢性乙肝患者中男生在躯体化、焦虑、抑郁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在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观察组中曾有反复肝功能异常者焦虑因子分高于无反复肝功能异常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大学生的绝对人数也在不断上升。目前,高校贫困生的比例约占30%,而在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为此,教育部和各高校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为贫困生完成学业提供了经济保障。然而,就在全社会关注贫困生“物质困难”的同时,一种新的“危机现象”悄然而生,他们又面临着“心理健康”危机。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贫困生有心理问题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敏 《中国校医》2010,24(1):75-76,78
大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理年龄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时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时期,也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和教育的重要人才,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