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g(HA)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应用α-2b干扰素治疗一疗程后,血清HA,PCⅢ,ⅣC水平的变化.以观察α-2b干扰素对CHB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对上述指标水平的影响程度。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2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A、PCⅢ、ⅣC水平,同时进行肝组织活检(在B超或CT引导下进行),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期及纤维化分析,观察HA、PCⅢ、ⅣC在CHB不同阶段的水平变化及α-2b干扰素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含量的变化及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的改进之间的关系。结果 HA、PCⅢ、ⅣC水平与CHB发展阶段相一致,随着CHB发展而升高,在CHB慢性重度及肝硬化阶段则明显升高。经α-2b干扰素治疗后,HA、PCⅢ、ⅣC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明显降低,CHB肝脏组织炎症坏死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进。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清HA、PCⅢ、ⅣC水平与慢性肝炎发展的阶段性一致,与肝组织内炎症坏死程度一致,测定血清HA、PCⅢ、ⅣC水平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α-2b干扰素对肝纤维化时HA、PCⅢ、ⅣC有明显降低作用,对CHB肝组织内炎症坏死程度有改进或改建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α-1b)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的抗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4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应用IFNα-1b治疗,对照组应用一般护肝治疗。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3~6个月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连素(LN)。结果HA、PCⅢ、Ⅳ-C、LN在治疗后3至6个月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尤以6个月更明显。结论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确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且随治疗的时间延长而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3.
探讨IFN-γ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阻断作用。95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FN组,动态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A、PCⅢ、Ⅳ-C水平及IFN疗效与治疗前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关系。IFN-γ治疗后血清HA、PCⅢ、Ⅳ-C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IFN无应答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A、PCⅢ水平明显高于应答组(p〈0.05)。IFN-γ疗效与治疗前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7662,P〈0.05)。IFN-γ对慢性乙肝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抗病毒疗效受治疗前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和络舒肝胶囊联合IFN-2b干扰素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指标的阻断作用.方法 对66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和络舒肝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A(透明质酸)、LN(层粘连蛋白)、PⅢNP(Ⅲ型前胶原肽)、Ⅳ-Col(Ⅳ型胶原)水平及和络舒肝与治疗前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关系.结果 治疗组血清HA、LN、PⅢNP、Ⅳ-Col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和络舒肝胶囊联合IFN-2b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α-干扰素(α-IFN)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对55例CHB患者予IFNα-2a(因特芬)500万U肌注,隔日1次,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后3个月、6个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ALT、AST.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CHB患者血清HA、LN、PCⅢ、Ⅳ-C及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或0.01),治疗6个月上述各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3个月(P均<0.05).结论:α-IFN可改善CHB患者的肝纤维化水平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慢性乙肝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乙肝患者(观察组)及同期接受体检的30例自愿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期-S4期,分别比较观察组、健康对照组及观察组不同肝纤维化程度受试者血浆Hcy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水平差异;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浆Hcy水平、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Hcy、HA、LN、PCⅢ、Ⅳ-C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患者分级相邻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患者血浆Hcy水平及HA、LN、PCⅢ、Ⅳ-C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性(r=0.701,0.712,0.705,0.708,0.698,P均<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体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其血浆Hcy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上升,与肝纤维化程度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及代偿性肝硬化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210例慢性乙肝及代偿性肝硬化肝纤维化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组(PGE1联合丹参治疗)80例,丹参组(单用丹参治疗)80例及对照组50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血清HA、LN、PCⅢ、Ⅳ-C等肝纤维化指标下降最明显,优于丹参组及对照组(P<0.01或P<0.05);肝功能指标AST、TBiL、A/G复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PGE1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肝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减轻和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对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0例,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200例,采用恩替卡韦与干扰素联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纤维化指标均降低,但对照组患者ALT、TBiL水平及LN、Ⅳ-C、HA、PCⅢ水平下降程度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恩替卡韦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可增强抗病毒效果,调节肝功能、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减缓肝硬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及Ⅲ型前胶原(PCⅢ)4项指标在慢性肝病中的变化,探讨其在各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48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清血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及Ⅲ型前胶原(PCⅢ)4项指标.结果:HA、LN、PC-Ⅲ、Ⅳ-C四项指标在正常组和乙肝轻度组间差别无显著性,而正常对照组与慢性乙肝中度、慢性乙肝重度、肝硬化、肝癌4组P<0.05,表示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A、LN、Ⅳ-C、PCⅢ水平的变化与肝纤维化的活动水平及程度、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对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治疗开始、结束和停药后6个月时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结果: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组(CR—S)和完全应答伴反跳组(CR—R)治疗前血清HA、LN、PⅢP和C—Ⅳ水平均低于无应答组(NR),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CRS组血清4项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CRR组和NR组血清4项肝纤维化指标无明显下降,甚至升高。结论:应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完全应答时,随着肝内炎症的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明显下降,表明干扰素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Ⅵ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并统计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依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105拷贝/ml、≥105拷贝/ml 2组,并对组间肝纤维化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HA、PCⅢ、Ⅳ-C、LN含量均高于正常上限,HBVDNA与HA、PCⅢ、Ⅳ-C、LN间呈直线相关(r=0.537,P=0.033;r=0.764,P=0.002;r=1.120,P=0.001;r=1.014,P=0.001),2组间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肝纤维化指标间有相关性,随着患者体内病毒载量的增高,肝纤维化指标也呈增加趋势,抗病毒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对其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促肝细胞生长素 (pHGF)对慢性重症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将 62例慢性重症肝炎随机分为pHGF治疗组 ( 3 0例 )和对照组 ( 3 2例 ) ,采用放免法 (RIA)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A、Ⅳ -C、PCⅢ、和LN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HA、Ⅳ -C、PCⅢ和LN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治疗 1~ 1.5个月后 ,pHGF组HA、Ⅳ -C和PCⅢ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对照组仅HA降低 (P >0 .0 5 ) ,Ⅳ -C、PCⅢ和LN较治疗前进一步升高。治疗后pHGF组HA、Ⅳ -C和PCⅢ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pHGF具有抑制慢性重症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黄庶虫丸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黄庶虫丸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部分进行肝组织活检及B超检测肝脾、门静脉,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半年后,TGF-β1活性、HA、LN、Ⅳ-C、PCⅢ含量明显下降,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好转,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2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大黄庶虫丸能降低血清纤维化指标和TGF-β1因子含量.缩脾效果好,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择9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分r-干扰素合用丹参组、r-干扰素组、丹参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病毒指标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PCⅢ、LN及Ⅳ-C)。结果表明,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各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且r-干扰素与丹参联用抗肝纤维化作用优于单用r-干扰素或丹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TBA、HA、LN、Ⅳ-C、PCⅢ的水平含量在肝纤维化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循环酶速率法和RIA检测TBA和对肝纤四项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肝纤维化组与对照组之间HA、LN、PCⅢ、Ⅳ-C及TBA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测定血清HA、LN、Ⅳ-C、PCⅢ及TBA对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血脂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脂含量与患者预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检测111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及血脂;计算Child-pugh记分;比较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死亡组与生存组血脂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结果C级患者血清HA、PCⅢ、Ⅳ-C与A级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TC与HA,HDL-c与PCⅢ、Ⅳ-C及HA,apoA1与PCⅢ及HA,apoA1/B与PCⅢ、Ⅳ-C及HA均呈负相关。死亡组HDL-c、apoB、PCⅢ、HA较生存组升高(P<0.05)。结论血脂低水平、肝纤维化指标升高提示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反之预示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γ-干扰素治疗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γ-干扰素对猪血清诱导的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猪血清腹腔注射复制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9周后给大鼠每天肌肉注射γ-干扰素10万国际标准单位,共21天,以正常和模型组作为对照,第12周处死动物,测定体重、HA、LN、PCⅢ、Ⅳ-C并进行肝纤维化分级.结果γ-干扰素治疗组大鼠的肝纤维化生化指标HA、LN、PCⅢ、Ⅳ-C放免测定值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而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肝纤维化的分级程度较模型组减轻(P<0.01),大鼠体重较正常组和模型组稍有下降(P>0.05).结论γ-干扰素能有效抑制猪血清诱导的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其作用表现为IFN-γ不仅能够抑制 胶原纤维进一步形成,更有强劲的促进胶原降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血清 HA、PCⅢ、Ⅳ-C、和 LN 水平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对180例慢性肝病患者分别采用 RIA 测定血清HA、PCⅢ、Ⅳ-C 和 LN 水平。结果表明,血清 HA、PCⅢ、Ⅳ-C、和 LN 水平在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及肝硬化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结论是血清 HA、PCⅢ、Ⅳ-C 和 LN 水平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四项联合检测是判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无创伤性的、相对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SB)与肝纤维化标志物4项(PCⅢ、Ⅳ-C、LN、HA)的相关性。方法:9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ALB、SB主肝纤维化4项指标。结果:肝硬化组患者血清SB和肝纤维化4项指标(PCⅢ、Ⅳ-C、LN、H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和肝纤维化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血清ALB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血清ALB和肝纤维化指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LB、SB及PCⅢ、Ⅳ-C、LN、HA水平对评估病情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的诊断价值,为临床选择灵敏、特异的肝纤维化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的血清学含量;对肝穿刺活检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包括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等;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比较各血清指标检测结果与其相对应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 LN、HA、PCⅢ、Ⅳ-C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073(P=0.390)、0.260(P=0.002)、0.138(P=0.104)、0.120(P=0.156)。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放射免疫法的检测结果除HA外,LN、PCⅢ、Ⅳ-C的血清学水平与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病理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