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总结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005~2009年用此法治疗的40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后的护理.结果 护理得当,无1例颅内感染.结论 脑室外引流术是脑室出血病人综合性抢救治疗的有效方法,通过做好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可使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50例自发性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自发性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例并发颅内感染,2例并发再出血致脑疝而死亡,1例引流管脱落,其余均顺利拔管.结论 做好严密的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监测、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进一步防治并发症,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单、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疗效差异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机采用单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方法治疗的368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疗效和护理特点,并将术后各时段血肿消失的例数、病后3个月生活能力(ADL)恢复等指标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间各指标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疗效明显优于单侧脑室外引流术。双侧脑室引流术后护理重点是注重更换体位时根据引流的速度调整高度,保证引流通畅,缩短引流时间,预防或防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脑室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前瞻性研究脑室持续外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病人(26例)行颅骨钻孔侧脑室内置管持续外引流3d,对照组(30例)为内科保守治疗的病人。结果 治疗组无一例死亡,对照组死亡4例(13%)。治疗组脑积水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3.8%,对照组脑积水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13%和2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室待续外引流可应用于临床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6.
谭英妍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3):232-234
目的:总结脑室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脑室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18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有效16例,治愈率88.9%;死亡2例,死于脑疝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护士对脑室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认真的病情观察,细致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脑室出血较为常见,常与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发生,发病急骤,常较早出现下丘脑及脑干症状,多数很快死亡,病死率60%~90%[1].本科2003年01月~2008年12月,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并腰椎持续引流治疗中重度脑室出血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脑室出血较为常见,常与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发生,发病急骤,常较早出现下丘脑及脑干症状,多数很快死亡,病死率60%-90%。本科2003年01月~2008年12月,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并腰椎持续引流治疗中重度脑室出血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50例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后监测、脑室引流术后管理、并发症的观察等,认为在脑室引流术后,脑室引流装置的维护以及引流装置的正确观测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脑室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护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续脑室外引流术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但引流时间越长,脑室内感染及颅内感染发生机会越高^[1]。作者将本科1998年8月至2008年2月,16例脑室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防治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脑室外引流术 (extraventriculardrainage ,EVD)主要通过纠正脑脊液循环障碍 ,分流颅内脑脊液以缓解颅内高压状态 ,是神经外科的常用技术之一 ,临床应用广泛。现将脑室外引流病人的术后护理介绍如下。1 脑室外引流术适应证 因脑积水引起严重颅内压增高的病人 ,病情危重甚至发生脑疝或昏迷 ,采用脑室穿刺或引流 ,作为紧急减压抢救措施 ,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创造条件 ;脑室出血的病人 ,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减轻脑室反应 ,防止脑室系统阻塞 ;开颅术后尤其在颅后窝术后为解决反应性颅内压增高 ,常用脑室外引流 ;引流炎性脑脊液 ,或向脑室内… 相似文献
12.
王李刚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4):103-105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5例经额脑室前角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排除年龄、性别、手术耗时等干扰因素的情况下:(1)置管时间>10 d者颅内感染率最高(16.0%),其次是≥7 d者(12.5%),<7 d者最低(10.0%)。(2)单侧外引流颅内感染率低于双侧外引流(10.5%/16.7%)。(3)引流管在原切口的颅内感染率最高(23.1%),距原切口3 cm-5 cm的感染率最低(9.5%)。(4)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感染率最高(10.7%),术后3d鞘内注射感染率最低(4.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受影响因素众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治疗,可有效避免或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R Cummings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nursing》1992,24(2):84-87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ventricular system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production is essential to providing appropriate care to the patient undergoing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A brief operative procedure introducing an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is a valuable treatment for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however, its value must not obscure the associated risk of infection. Critical nursing care associated with successful patient outcomes includes both comprehensive neurological assessments and appropriate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system maintenance. 相似文献
14.
Woodward S Addison C Shah S Brennan F MacLeod A Clements M 《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 (Mark Allen Publishing)》2002,11(1):47-53
Sharing of best practice and use of all available evidence is important in developing effective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nursing practice. Thi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benchmarking. Sharing of good practice and achieving consensus guidelines can avoid repetition of effort by nurses engaged in similar fields of practice. The Pan London Neuroscience Practice Development Forum was established in 1998 to share best practice within the field of neuroscience nursing across London. The Pan London Forum has now achieved consensus and developed evidence-based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Within the scope of this article, the principles of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will be highlighted, before identifying the evidence base for nursing management of patients. Approaches for troubleshooting common problems will also be discussed and the benchmarked clinical guidelines will b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导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行脑室外引流的手术方法及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并行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急性梗阻性脑积水23例:高血压脑出血并破入脑室致脑积水17例,其中14例行单侧脑室额角外引流术(左侧5例,右侧9例),3例行双侧侧脑室额角外引流,术后存活16例,1例因并发肺部感染死亡,需二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4例;血管畸形脑出血4例均行单侧脑室外引流(左侧1例,右侧2例),1例行双侧引流,存活3例,1例因感染最终器官衰竭死亡,其中1例需二次脑室腹腔分流术;脑梗死致梗阻性脑积水2例,行右侧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1例存活,另1例因脑损伤死亡。结论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外引流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多采用夹闭引流管方法来减少全髋关节置换后引流量,以促进切口愈合和髋关节功能康复。但夹闭时间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暂时夹闭切口引流管对引流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1至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一病区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12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4组,每组28例,分别于放置引流管后即刻夹闭引流管2,4,6 h以及始终保持引流管畅通。4组均于置换后48 h拔管;准确记录各组置换后48 h的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值、置换后48 h引流量、切口愈合情况和置换后1.5个月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置换后48 h血红蛋白下降值和切口引流量:不夹闭引流管组〉即刻夹闭引流管2 h组〉即刻夹闭引流管4 h组〉即刻夹闭引流管6 h组,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切口愈合时间及置换后1.5个月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张力性裂开等情况;即刻夹闭引流管6 h组出现6例术肢皮下淤血伴肿胀疼痛,4例术肢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即刻夹闭引流管4h组和不夹闭引流管组各出现1例脂肪液化。结果可见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暂时夹闭引流管能减少切口引流量,夹闭时间以4h为宜,且对切口愈合和髋关节功能康复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施娟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12):1405-1407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开胸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开胸手术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胸腔引流管的平均留置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37±1.54)分,优于对照组的(81.26±1.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0, P<0.05)。两组患者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比较,观察组的平均留置时间为(73.47±1.58) h,短于对照组的(95.24±2.6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7,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开胸手术患者的胸腔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