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美国糖尿病协会数据显示,约1/3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皮肤疾病,这些皮肤病由糖尿病引起或受糖尿病影响。一些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疾病虽然也会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但糖尿病患者的患病风险更高,且治疗起来更加困难;也有一些疾病则是糖尿病的直接结果,如糖尿病性大疱。  相似文献   

2.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国内外诸多研究报道称BP患者常合并有神经系统疾病,其中以痴呆和脑血管事件最为常见。BP存在两种自身抗原,即大疱性类天疱疮自身抗原1(BPAG1)和大疱性类天疱疮自身抗原2(BPAG2)。这两种抗原都在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中有表达。患者可能是由于血脑屏障受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抗原暴露于免疫系统,继发的交叉免疫反应攻击皮肤中的自身抗原,使得BP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大疱病(BD)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断明确的76例BD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根据治疗20 d患者的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大疱部位及大小等,检测血红...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大疱病(Bullosis Diabeticomm,BD)是糖尿病的一种少见的皮肤并发症,多见于男性,是DM的特异性改变。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BD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九、大疱性脓疱病与葡萄球菌性烧伤样皮肤综合征 大疱性脓疱病(bullous Impetigo)与葡萄球菌性烧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大疱形成为主征的社区获得性金葡球菌感染,本系幼儿、小儿期疾病,偶亦染及成年人。发生机制直接相关因子为表皮剥脱毒素(ET),金葡球菌所产ET血清型有ETA、ETB和ETD,后系新发现型。  相似文献   

6.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是好发于老年人的以表皮下的水疱形成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各种因素诱发表皮基底膜带发生抗原性改变、产生抗基底膜带抗体、从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有关.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65岁[1].近年来沈阳军区总医院第一干部病房先后收治了4例年龄在9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BP患者,1例死亡,3例治愈,现将其诊疗过程及相关临床资料报道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期对高龄老年人B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据Hanken和windle等[1,2]报道,中毒性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性药疹每年每百万居民中发生1.5~1.8例,死亡率达50%.国外对该类患者如何进行合理营养支持一直在讨论中[3].最近,我们对1例中毒性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性药疹患者实施营养支持,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爱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96-3497
血糖波动和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传统观点认为,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1〕。而近年来研究发现,强化降糖治疗不但不能使糖尿病患者受益反而可能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2〕。尤其是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机体耐受力和血糖调节能力均有限,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血糖波动,如治疗不当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本文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老年T2DM患者血糖波动情况进行监测,探讨患者血  相似文献   

9.
新型口服降糖药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可通过抑制DPP-4活性, 提高体内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 增强肠促胰岛素作用从而维持机体的血糖稳态。除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外, 它还起到保护胰岛功能, 延缓疾病病程的作用。近年来, 众多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DPP-4抑制剂可诱导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发生, 在临床诊疗中, 对于新发或是突然加重的BP患者, 应警惕药物诱发的可能性。通过对DPP-4抑制剂、BP诊断及机制、DPP-4抑制剂相关BP的免疫特征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展开综述, 旨在为这类患者的诊疗提供理论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均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二者并存时症状叠加而互相影响,甲状腺疾病可加速糖尿病的进程,促进某些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当血糖控制较差,病情不稳定时,可使甲状腺疾病病情加重,因此对于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患者应注意两病兼治。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DM)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发病率逐年上升,2013年世界范围内约有3.82亿患者罹患此病,到2030年该数据将可能达到4.39亿〔2〕。以晶状体混浊为主要特征的DM性白内障(DC)是DM晚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并发症中仅次于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眼病〔3〕。其发生主要是由于体内半乳糖激酶活性降低或胰岛素的缺乏,导致机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控制状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病(DM)控制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DR发生、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出5个有意义的因素:尿微量白蛋白指数(ALB/Cr)、早餐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DM性神经系统病变、DM病程,认为早餐前血糖7.9mmol/L是预防DR发生的可建议的血糖水平,7.15mmol/L则是较为严格控制DR发生的血糖水平。结论 DM患者在血糖、其他并发症等方面的控制状态,影响着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大疱性类天疱疮(BP)合并临床疾病的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BP及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0例BP和49例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P平均发病年龄为73.5岁,诊断前病程平均3.4个月;老年湿疹发病平均年龄70.3岁,诊断前病程平均2.7个月,老年BP合并内科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19例(38%),其中有脑血管病17例(脑血栓、脑出血、脑梗死等)和帕金森病1例、痴呆1例;高血压7例(14%);糖尿病(DM)4例(8%);冠心病3例(6%);其他3例(6%)。老年湿疹伴发疾病包括:高血压20例(40.8%);DM 8例(16.3%);冠心病7例(14%);脑血管疾病5例(10.2%);其他7例(14%)。结论老年人BP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情况较多见。二者合并出现的机制尚不清楚,免疫交叉反应或与年龄相关的某些变性退化的过程可能激发BP的发病。老年人湿疹则合并高血压、DM较多见,可能与体内代谢及内分泌变化及长期用降压药物及降糖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多种疾病共存、用药复杂、血糖波动幅度大及易发低血糖等特点,而过大的血糖波动和严重的低血糖被认为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因此新的治疗理念认为,对于病程较长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减少血糖波动和严重低血糖的发生,从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DN)与糖尿病(DM)控制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DN发生、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出6个有意义的因素: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DM病程,认为早餐前血糖7.03mmol/L是预防DN发生可建议的血糖水平,6.27mmol/L则是较严格控制DN发生的血糖水平。结论 DM患者在血糖、血压及其它并发症等方面的控制状态,影响着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吴光秀 《临床内科杂志》2011,28(11):781-782
密切血糖监测及严格的血糖控制可明显减少及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进展,但强化血糖治疗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甚至可能成为致命因素。我们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在良好血糖控制基础上,老年糖尿病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率,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其中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在过去的1/4世纪中上升了约60倍。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上升趋势远未得到控制。目前我国应对糖尿病的策略除了加强糖尿病预防外,迫切的任务是有效控制目前高达6千万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对1型糖尿病而言,其治疗选择以补充外源胰岛素为主;而对2型糖尿病而言,由于其基本病生理过程是胰岛素抵抗,所以长期以来治疗重点在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方面。其中以罗格列酮(文迪雅)和匹格列酮(艾可拓)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影响因素,从而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2011年6月—2012年6月间随机选取的该社区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糖尿病病程与血糖控制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1大专文化程度以下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百分比为70.59%,大专文化程度以上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百分比为30.61%,大专文化程度以下患者更容易血糖控制不良(P〈0.05);2患病3年以上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百分比为73.07%,患病3年以下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百分比为27.08%,患病3年以上患者更容易血糖控制不良(P〈0.05)。结论对于大专文化程度以下以及患病3年以上患者,很有可能会发生血糖控制不良,因此应该采取早期的干预措施,预防疾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1型糖尿病(包括成年迟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为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的疾病。由于胰岛功能差,血糖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导致血糖的波动大,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一直是临床难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干预方法,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该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17年9月-2019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抽选70例,利用单盲组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以及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在SAS与SDS评分的数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的情绪,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对患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