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掌、臀部、口腔等部位出现暗红色皮疹或疱疹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以13岁的婴幼儿多见。尽管有20多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手口足病,但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最为多见[1]。虽然柯萨奇病毒A16型与肠道病毒71型,有着类似的基因结构[2],但两者引起手足口病的严重程度却截然不同。通常情况下,EV71感染者更多发展为  相似文献   

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以<5岁的儿童为主,尤其是<3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笔者采用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肠道病毒71型血清流行病学初步调查   总被引:63,自引:3,他引:63  
目的探讨深圳市不同人群肠道病毒71型血清流行病学规律。方法收集1999—2003年深圳地区正常人血清584份,按年龄0-岁、1-岁、2-岁、5-岁、15-岁和〉30岁分成6个组,用ELISA方法对其肠道病毒71型抗体进行检测。结果1999—2003年深圳地区正常人血清中肠道病毒71型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岁组,阳性率超过50%;15-岁和〉30岁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47.7%和39.8%;2.岁血清阳性率约为30%,其中0-岁和1-岁两个低年龄组的血清阳性率最低。不超过20%。结论5岁以下低年龄儿童是肠道病毒71型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4.
手足口病常见于3岁以下儿童,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等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重症患儿病情凶猛而迅速,病死率高[1].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包括肠道病毒71型即EV71病毒和柯萨奇A组16型即CoxA16)[1]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  相似文献   

11.
武秀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3):460-460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009年夏季我省各地进入该病高发期,  相似文献   

12.
<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性小儿急性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 virus,EV71),以及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es,CoxA)组4、5、9、10、16型和B组2、5型、艾柯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等20多种病毒引起,其中以EV71和CoxA16最为常见。该病多发于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为多见。可引起皮肤黏膜皮疹、疱疹或溃疡,  相似文献   

13.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末端、口腔黏膜及臀部疱疹,伴或不伴发热临床表现。少数患儿可出现重症手足口病表现,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炎、脑膜脑炎、肺水肿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4.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  相似文献   

15.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并常见发热表现。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6.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2008年列入法定报告的一种丙类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个型别,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最为常见。自1974年美国首次报道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出EV71病毒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都有EV71爆发的报道。国内于1981年在上海首次出现。  相似文献   

17.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此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迟金玲  郑晓玲  鞠桂萍 《吉林医学》2012,(32):7142-7143
<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  相似文献   

19.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HFMD)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1):988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小儿故又称小儿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出疹性疾病。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手足口病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组16、5、9、10型,B组2、5型,新肠道病毒71型(EV71)以及疱疹病毒、腺病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