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劳动能力鉴定中残气肺总量比(RV/TLC)诊断标准对评定老年矽肺患者肺功能损失分级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德国MasterScreen肺功能仪对185例0 期老年矽肺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记录相关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肺功能指标单项异常率依次为RV/TLC84.3%,DLC043.2%,FVC20.5%,FEV120.5%,FEV1/FVC 11.9%,后四者(DLCO、FVC、FEV1和FEV1/FVC中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总异常率达54.1%,与RV/TL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判断矽肺肺功能损伤分级分布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但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RV/TLC单项检查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总和的阳性率;对老年矽肺患者采用此标准作为判断肺功能有无损伤很可能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深吸气量(IC)的COPD患者对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的反应。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过2周的清洗期,均给予3个月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320 μg/9 μg治疗。根据治疗前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和IC占预计值百分比,将患者分为DLCO 及IC均正常组(A组,10例)、DLCO减低且IC正常组(B组,18例)、DLCO正常且IC减低组(C组,22例)、DLCO及IC均减低组(D组,55例)。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采用胸部高分辨率CT进行肺气肿视觉评分。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的变化。结果 各组男性比例、年龄、吸烟指数、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百分比和肺气肿视觉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CAT评分高于其他各组;D组急性加重次数多于A组;C组FVC高于其他各组,D组FVC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其他各组;D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A组和B组;B组和D组肺气肿视觉评分高于A组和C组(P<0.05)。各组治疗3个月后FEV1、FVC及CAT评分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FEV1变化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高于其他各组,D组FEV1变化的相对值高于B组;C组FVC变化的绝对值高于其他各组,FVC变化的相对值高于B组和D组;C组CAT评分变化大于B组和D组(P<0.05)。A组和C组出现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各1例,D组出现口腔真菌感染1例,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可依据DLCO联合IC对COPD进行分型,DLCO正常且IC减低的患者对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的治疗反应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CT肺定量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7例行肺功能检查,并用64排螺旋CT测定CT肺功能定量指标.结果 各级FEV1%、RV/TLC及FEV1/FVC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最大吸气末容积(Vin)、深呼气末全肺容积(Vex)与FEV1%、RV/TLC、FEV1/FVC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Vex与RV/TLC预计值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肺定量指标与肺功能测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价肺气肿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定量CT测量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定量CT检查,分析COPD患者定量CT参数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不同分级COPD患者LAA%、WA%、TD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COPD等级的上升,LAA%、WA%、TDR增加(P0.05);不同分级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DLCO%、RV/T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分级的提升,患者FEV1%、FEV1/FVC、DLCO%降低,RV/TLC上升(P0.05);LAA%、WA%、TDR与FEV%、FEV/FVC、DLCO均呈负相关(P0.05),与RV/TLC呈正相关(P0.05)。结论 CT定量参数LAA%、WA%、TDR与肺功能指标FEV%、FEV/FVC、DLCO呈负相关,与RV/TLC呈正相关,均可作为评估COPD患者肺功能损伤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人小气道功能障碍对静态肺功能指标的影响及其在劳动能力鉴定中的意义。方法:根据纳入和剔除标准入选肺功能正常老年人组(对照组)60 例,单纯小气道功能障碍老年人组(观察组)94例,比较两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并对小气道功能和静态肺功能指标做Pearson相关分析,残总比(RV/TL)、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回归方程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结果:两组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速(V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速(V25)和用力呼出25%~75%肺活量时的平均呼气流速(MMEF)3 个指标分别与肺总量(TLC)、DLCO呈正相关(r =0.272~0.527,P <0.05),与弥散比(KCO)均无相关性(P >0.05);对照组RV/TLC与V25、MMEF呈负相关(r =-0.322,-0.376,P <0.05);观察组RV/TLC与V50、MMEF呈负相关(r =-0.336,-0.250,P <0.05);两组间TLC、功能残气量(FRC)、残气容积(RV)三个静态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V/TLC、DLCO、K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RV/TLC、DLCO分别与V50、V25 和MMEF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r =0.322~0.544,F =6.719~63.755,P <0.05),继而获取DLCO、RV/TLC矫正公式:矫正值=实测值±α×ΔX(α=回归系数,ΔX=预计值-实际值)。结论:老年人单纯小气道功能障碍对静态肺功能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影响,针对已知存在非职业因素引起小气道功能障碍的职业病患者进行肺功能损伤评定时,建议RV/TLC、DLCO判断标准采用相应矫正公式以减少假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老年性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肺功能检查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诊断为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84例老年患者,其中28例单纯哮喘患者纳入A组,28例哮喘合并COPD患者纳入B组,28例单纯COPD患者纳入C组,对三组患者均应用肺功能检查。结果三组患者通气指标(VC、PEF50、PEF25、PEF、PEF75、MMEF、FEV1/预计值、FEV1/FVC)比较,A组显著高于B、C两组,同时,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肺容量指标(FRC、RV、RV/TLC)及弥散功能指标(DLCO、DLCO/VA)组间比较,B、C两组均优于A组,C组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肺功能检查鉴别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应与其他检查结合,以降低漏诊或误诊的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的肺功能改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的肺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采用肺功能检查仪检测20例RA患者及20例健康成人的肺功能.结果19例患者有肺功能改变,弥散功能(DLCO)为(78.70±13.02)ml·kPa-1·s-1,最大自主通气量(MVV)为(95.60±20.51)L,与对照组的(116.80±22.56)和(125.90±21.94)L比较降低,P<0.01;用力呼吸1秒率(FEV1/FVC)为(77.45±5.83)L,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残气容量/肺总量比(RV/TLC)为31.85±7.47,显著升高.结论RA的肺功能改变以弥散功能障碍为主,其次为通气功能障碍,并可出现代偿性肺气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30)和对照组(B组,n=30)。A组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160μg/4.5μg)/次,2次/d。B组吸入布地奈德干粉剂400μg/次,2次/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间、夜间哮喘评分、咳嗽评分及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量(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日间、夜间哮喘评分及咳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日间、夜间哮喘评分及咳嗽评分比较,A组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P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PEF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P﹤0.05或P﹤0.01)。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能够减轻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改善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功能测定对鉴别支气管哮喘、慢阻肺及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疾病患者90例,以病症类型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支气管哮喘患者(n=30)为观察A组、慢阻肺患者(n=30)为观察B组、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n=30)为观察C组;对三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内容包括弥散功能测定、肺通气功能及肺容量测定,详细记录所获相关数据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A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指标明显高于观察B、C组,观察B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高于观察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FEV1/FVC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患者肺容量功能指标低于观察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A、B、C三组的TLC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患者DLCO、Dm预计值%及DLCO/VA明显高于观察B、C组,观察C组患者DLCO、Dm预计值%及DLCO/VA高于观察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测定(肺通气、肺容量、肺弥散功能检测)鉴别支气管哮喘、慢阻肺及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诱导痰液细胞计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正常对照组6例,COPD组18例,各组行诱导痰和肺功能及炎症指标的检查。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 FEV1%pre)、第1秒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 FEV1/FVC)及用力呼气中段流速( FEF25%~75%);炎症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分析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细胞计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PD住院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20.65±6.32)% vs (58.39±6.76)%,P=0.005)、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1.50±0.57)% vs (7.00±2.30)%,P=0.002);与COPD组比较,正常对照组诱导痰中巨噬细胞明显升高( P=0.031),正常对照组诱导痰中以巨噬细胞为主。(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PD住院患者中hs-CRP[(1.90±0.54) mg/L vs (4.28±0.91) mg/L,P=0.018)及PCT [(0.05±0.035)μg/mL vs (0.14±0.025)μg/mL,P=0.020]均增高。(3)COPD住院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与FEV1%pre呈负相关(r=-0.481,P<0.05),与FEV1/FVC亦呈负相关(r=-0.583,P<0.05)。结论 COPD住院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肺功能减退有相关性,提示中性粒细胞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吸烟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07—2011年住院的212例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检查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吸烟组110例,不吸烟组102例,调查吸烟与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和气道炎性反应的关系。结果 (1)肺功能分级:不吸烟组包括轻度68例(66.7%),中度23例(22.5%),重度11例(10.8%);吸烟组包括轻度35例(31.8%),中度20例(18.2%),重度55例(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功能指标:与不吸烟组比较,吸烟组FEV1/FVC降低,RV%、RV/TLC、TLC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8.01%±13.71%vs 45.02%±11.98%,2.71%±1.29%vs4.45%±1.62%,60.16%±9.00%vs 66.75%±1 1.47%,4.35L±1.62L vs 6.45L±1.86L,P<0.05,P<0.01)。(3)炎性因子:与不吸烟组比较,吸烟组CRP、IL-8、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0±3.5)mg/Lvs(7.3±2.9)mg/L,(1.23±0.53)ng/ml vs(0.59±0.16)ng/ml,(2.42±0.98)ng/ml vs(1.92±0.71)ng/ml,P<0.01]。结论吸烟与COPD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吸烟人群中重度COPD比例明显增多,其气道炎性因子水平叫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容积二氧化碳图(VCap)死腔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74例COPD患者(COPD组)和38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受试者的肺通气、容量、弥散指标及Threshhold死腔(VDT)、Langley死腔(VDL)、Fowler死腔(VDF)、Wolff死腔(VDW)、Bohr死腔(VDB)参数。首先,在健康组中建立以死腔为应变量,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潮气量及呼吸频率为自变量的预计值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计算各受试者的正常死腔预计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OPD组死腔预计值与实测值的差异。运用判别分析统计死腔对COPD患者和健康人的判别效率。采用偏相关分析统计死腔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在COPD组中,VDT实测值[(79.51±39.29) mL]较预计值[(97.42±30.53)mL]减小(P<0.01),而VDF[(190.20±57.41) mL]、VDW[(214.04±73.35) mL]及VDB [(294.89±93.12) mL]实测值较预计值[(177.18±38.99) mL、183.86±46.63)mL、(237.44±62.27) mL]增大(P<0.05)。在运用死腔参数对COPD组和健康组的判别分析中只有VDT和VDB占预计值%进入判别函数,总归类正确率为87.9%(116/132)。在COPD组中,VDT及VDF与FEV1、FEV1/FVC、DLCO均呈负相关(P<0.05),VDW与FEV1、FEV1/FVC、DLCO均呈负相关(P<0.05),与RV、TLC呈正相关(P<0.05),VDB与FEV1、FEV1/FVC、DLCO均呈负相关(P<0.05),与RV、TLC、RV/TLC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VCap死腔对COPD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冬屏汤冬病夏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冬病夏治治疗组32例,西药治疗组33例,两组均接受COPD稳定期常规西药治疗,冬病夏治组每年夏至至秋分加用中药冬屏汤内服,连续治疗2年。治疗前后测定肺通气、残气、弥散功能,生活质量(QOL)评定,并纪录症状、体征评分。结果:冬病夏治组总有效率93.75%,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69.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冬病夏治组治疗后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肺残气、残总比、弥散功能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西药治疗组FVC、FEV1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TLC、RV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1,P〈0.05),FEV1/FVC%、MMEF75/25、MVV、RV/TLC、TLCOSB、TLCO/VA则无明显改善(P〉0.05)。冬病夏治组治疗后QOL总均分、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1),而且明显低于西药治疗组(P〈0.01)。结论:冬屏汤冬病夏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显著改善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无症状和肺功能正常的胸内型结节病患者2 年的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7 年7 月至2013 年11 月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就诊的82 例胸内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患者在2 年内临床症状、肺功能、炎症指标和病理学的改变, 比较病情进展者和自愈者在临床和病理上的差异。结果 24 个月观察期间, 有26 例( 31. 7% ) 结节病患者部分或全部自愈, 32 例( 39. 0% )病情进展恶化, 24 例( 29. 3%) 病情稳定。自愈组和稳定组的肺功能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 自观察开始至结束期无明显差异, 但进展组有17. 1% 出现FEV1 下降, 73. 8% 出现用力肺活量( FVC) 下降, 28. 3% 出现弥散功能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 下降。观察开始时, 进展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高于自愈组和稳定组[ ( 173. 5 ±37. 8) μg/mL 比( 102. 6 ±82. 7) μg/mL 和( 131. 7 ±57. 9) μg/mL, P 〈 0. 05] , 进展组患者在观察结束时TNF-α水平显著高于观察开始时[ ( 229. 2 ±76. 7) μg/mL比( 173. 5 ±37. 8) μg/mL, P 〈0. 05] 。进展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病情自愈组[ ( 10. 6 ±4. 6) % 比( 8. 68 ±5. 2) % , P 〈0. 01] 。进展组与自愈组患者的病变肺组织CD4 /CD8 无显著差异( P 〉0. 05) 。病情进展组、稳定组和自愈组支气管黏膜非干酪样肉芽肿阳性率在观察开始时分别为63. 6% 、54. 9% 和58. 4% , 三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5) , 但观察结束时进展组明显高于自愈组和稳定组( 69. 1% 比12. 7% 和36. 2% , P 〈0. 05)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表达阳性率无论是观察开始时还是结束时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5) 。结论 无症状性结节病患者部分病情进展, 血TNF-α和BALF 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能预示病情将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抚顺地区低剂量MS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肺容积测定在COPD患者肺功能测定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抚顺市健康自愿者20例,临床确诊为COPD患者20例,采用Philip公司生产的256层iCT,采用50mAs预设值于吸气末和呼气末进行扫描,采集层厚1mm,重建层厚为5mm,用自动化软件测量和计算容积指标:吸气末肺容积(V1)、呼气末肺容积(V2)、容积差(V1-V2)和容积比(V2/V1)。采用美国森迪斯Sensor Medics型号Vmax 22测定肺功能。测定指标有:第1s用力肺活量值与预测值百分比(FEV1﹪)、第1s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残气量(RV)、肺总量(TLC)、肺活量(VC)、残气量与肺总量比(RV/TLC)。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指标相比较,RV、RV/TLC%、FEV1%、FEV1/FV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PFT检查结果 :TLC和RV增加,RV增加值明显高于TLC,RV/TLC增大;FEV1(%)和FEV1/FVC(%)明显减小。20例正常组成年人与20例COPD患者低剂量MSCT检测结果两独立样本t检验:呼气末容积(V2)、容积差(V1-V2)和容积比(V2/V1)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20例COPD患者的V2、V2/V1指标升高,V2明显升高,与PFT的检测值一致。对MSCT和PFT测得的指标,进行秩和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在MSCT和PFT容积指标中,V1类似TLC,V2类似RV,V1-V2类似VC,V2/V1类似RV/TLC。V1与TLC(t=0.920,P<0.05)、V2与RV(t=0.908,P<0.05)的相关性最好,V2/V1与RV/TLC也显著相关(t=0.759,P<0.05)。结论低剂量MSCT胸部扫描能较好地评估COPD患者肺功能,而患者接受扫描曝光剂量较低,适于抚顺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固有免疫缺陷与COPD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_3月入住呼吸科的30例COPD急性期患者(COPD急性期组)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重-极重度组加糖皮质激素)治疗;30例中轻-中度和重.极重度者各15例,经治疗2周后全部进入临床缓解期,将这时的缓解期患者作为COPD稳定期组;另将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均用流式细胞仪全血免疫荧光直标法检测外周静脉血CDl4^+单核细胞的TLR4水平,并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占预计值百分比和FEV,/用力肺活量(FVC)。结果COPD急性期组和稳定期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相对平均荧光强度(rmfi)和相对阳性细胞百分率(rpcp)分别为5.14±0.26与4.464-0.24和(4.24±0.17)%与(3.49±0.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3.75±0.28和(10.25±0.13)%(P〈0.01)。COPD急性期重.极重度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rmfi和rpcp分别为3.12±0.15和(3.17±0.10)%,低于轻-中度患者5.48±0.23和(5.12±0.20)%(P〈0.01)。重-极重度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rmfi和rpcp分别为5.24±0.25和(5.44±0.19)%,高于自身治疗前(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OPD急性期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强度与FEV。占预计值百分比和FEV1/FVC比值均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24和0.756。结论固有免疫缺陷在COPD发病中起作用,TLR4是反映COPD急性期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气道炎症、增强COPD患者固有免疫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的重度COPD稳定期男性患者89例,按照BMI分成3组:低BMI组(BMI≤18.4 kg/m2)17例,正常BMI组(BMI 18.5~24.99 kg/m2)48例,高BMI组(BMI〉25 kg/m2)24例。3组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低BMI组的FEV1[(0.80±0.15)L]、FEV1%pred[(30.50±4.78)%]、FEV1/FVC[(47.32±8.81)%]低于高BM I组[(0.97±0.23)L]、[(34.05±5.08)%]、[(56.39±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正常BM I组的FEV1[(0.85±0.18)L]、FEV1%pred[(30.50±6.21)%]、FEV1/FVC[(50.83±11.03)%]低于高BM I组[(0.97±0.23)L]、[(34.05±5.08)%]、[(56.39±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85例重度COPD患者的BM I与FEV1、FEV1%pred、FEV1/FVC呈正相关(r=0.321,P〈0.01;r=0.219,P〈0.05;r=0.322,P〈0.01)。结论重度COPD患者BMI与肺功能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慢肺活量(VC)与用力肺活量(FVC)的差异,探讨两种肺活量指标在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流受限程度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0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114例健康受试者,行肺功能测定VC、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结果 COPD组VC与FVC的差值(VC-FVC)显著大于对照组[(145.40±157.50)mL比(21.10±61.30)mL,P<0.001],COPD组FVC与VC的比值(FVC/VC)显著低于对照组[(93.61±7.10)%比(99.27±2.24)%,P<0.001]。COPD组VC-FVC与FEV1%pred呈负相关(r=-0.412,P<0.001),FVC/VC与FEV1%pred呈正相关(r=0.517,P<0.001)。FEV1%pred≥50%的COPD患者VC-FVC明显小于FEV1%pred<50%的患者[(78.23±108.26)mL比(189.26±169.21)mL,P=0.003]。结论 VC-FVC和FVC/VC是简便易得的静息肺功能指标,可用作稳定期COPD患者气道阻塞严重程度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估心率恢复对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对60例稳定期COPD患者及50例健康志愿者做动脉血气分析、常规肺功能测定和心肺运动试验,并根据运动后心率恢复情况将COPD患者分为心率恢复正常组(41例)和异常组(19例)。结果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峰值心率、心率恢复明显低于正常组,分别为66±15比89±11、(134±21)比(149±13)次/min和(18±9)比(27.4-10)次/min,均P〈0.01,静息心率明显高于正常组[(83±13)比(77±13)次rain,P〈0.01]。心率恢复异常组较正常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和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下降更显著,分别为38±15比52±16(P〈0.05)和57±12比71±14(P〈0.01)。心率恢复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和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呈显著性相关(r=0.422,P〈0.01和r=0.523,P〈0.01)。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和心率恢复是预测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独立变量(P〈0.01和P=0.012)。结论运动后心率恢复不仅与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而且可作为预测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CT肺功能成像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I期石棉肺患者40例,均接受螺旋CT肺功能检查及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两种检查间隔不超过1周,计算并分析石棉肺患者肺容积参数与常规肺通气功能容积参数的相关性及像素指数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1)石棉肺患者CT肺容积参数吸气末肺容积(Vin)与肺通气功能参数最大肺容量(TCL)、呼气末肺容积(Vex)与残气量(RV)及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Vin—Vex)与用力肺活量(FvC)及残气量,最大肺容量(RV/TLC)、vex/Vin与RV、FVC及RV/TLC间具有明显正相关性(P〈0.01)。(2)吸气相及呼气相石棉肺患者像素指数(PI-910及PI-950)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及FEV1/FVC%)间均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其中呼气相相关性更好。结论:CT肺功能成像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反应I期石棉肺患者肺通气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