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31例HIV感染剖宫产术的自我防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潘莲花  李才英 《广西医学》2007,29(11):1828-1829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而引起的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的迅速增长,妊娠合并HIV感染的妇女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
王天明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3):153-155
1背景 艾滋病在全球迅速蔓延,迄今为止已成为对社会危害最大、可防而不可治的一种疾病.目前,艾滋病的死亡率居疾病死亡率的第4位.截止2006年底,全球共有4 0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仅2006年新增感染者就有430万人,同时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  相似文献   

3.
正一、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死率高的慢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造成各种机会性感染、肿瘤等,最终死亡。目前还没有针对艾滋病的疫苗和治愈的药物,但现有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皮肤受累表现多样.国内陆续有以皮肤受累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个例报道.我科收治的1例以“泛发性带状疱疹”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病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人体免疫缺陷性疾病,随着艾滋病患者的增多,艾滋病的眼部机会感染已经成为眼科医师随时可能遇到的疾病,我科自2007年10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的艾滋病眼部并发症患者7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35 ~ 77岁,平均58.57岁.2例在就诊前已确诊艾滋病,5例在我院筛查HIV抗体阳性后经疾病控制中心确诊为艾滋病.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报告艾滋病以来已在全球广泛流行.由于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又没有有效治疗药物,给人民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恐慌,又因其传播广泛,不但造成经济损失,严重阻碍社会发展,也是我国疾病控制领域面临诸多问题的一个方面.该文针对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与策略,旨在推动我国疾病控制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危害性极大。其患者是通过因感染HIV病毒(艾滋病病毒)引发的。艾滋病是全球性的严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对其进行预防控制十分重要。本文就对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近些年艾滋病患者发病率逐年递增,因其机体免疫力低下,患者容易诱发肺结核感染,形成一个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高危人群,当前临床治疗手段较为棘手[1]。大部分患者因缺少对传染疾病防控了解.  相似文献   

9.
庞世荣 《广西医学》2006,28(8):1241-1242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艾滋病比其它任何疾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健康带来的危害都大.这种高病死率的恶性传染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蔓延,并已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个人、家庭、社会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潜伏期一般是6个月至10年或更长。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到出现血清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时间也不等。一般输血感染后为2~8周,性交感染后为2~3个月,临床分期分型也不完全一致。1993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根据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分为A、B、C 三类。 A型 1.急性感染,通常无症状,有时出现腺状热、乏力、发热、淋巴结肿大,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IDS(艾滋病)的认识,切实做好职业防护,防制艾滋病的传播。方法组织HIV/AIDS相关资料的学习,总结本科职业防护的薄弱环节,制订和落实职业防护的相关措施。结果使医务人员、病人和病人家属对HIV/AIDS的认识显著提高,职业防护得到了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职业防护措施得到正确实施。结论加强学习,提高大家对HIV/AIDS的认识,落实具体措施是职业防护、防制HIV传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曲靖市2013年艾滋病疫情,为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按现住址为曲靖市定时统计疫情数据,使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759例,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93例,艾滋病病人266例;地区分布主要在宣威市(24.77%)、麒麟区(19.50%)、陆良县(15.81%)、会泽县(11.46%)和富源县(8.96%);人群分布以青中年为主,20~49岁人群占75.89%;男性占58.89%,女性占41.11%,男女比例为1.43:1;职业分布主要是农民(65.09%)和无业(12.78%);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93.68%);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0.78%。结论曲靖市艾滋病感染分布地区差异较大,性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要加强青中年人群和农民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服务,减少艾滋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HIV/AIDS病人口腔念珠菌检出情况,系统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因素和意义.方法 采集571例HIV/AIDS患者的口腔粘膜拭子,采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培养,API-20C-AUX鉴定系统鉴定到种,同时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查找相关流行病学、治疗、检测等信息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571例HIV/AIDS患者中有174例(30.5%)检出口腔念珠菌,所分离到的念珠菌188株以白色念珠菌(70.7%)和克柔念珠菌(10.1%)为主;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该人群口腔念珠菌检出在CD4计数、病毒载量以及感染途径这三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D4计数<200个/ml者和病毒载量>10 000 copies/ml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同项其他组;不同感染途径中经吸毒和母婴途径感染者检出率较高,男男同性恋人群口腔念珠菌检出率低于经异性感染者.此外,还发现抗病毒治疗<30 d者其口腔念珠菌检出率最高,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检出率逐渐降低.结论 口腔念珠菌检出率与CD4计数、病毒载量高度相关,与治疗时间也有关联;检出率可能对HIV/AIDS患者判断临床病毒学及免疫学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其受不同感染途径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本研究中在男男同性恋人群偏低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背景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寿命得以延长,但ART后患者长期免疫功能重建状态数据有限。近年来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比值(CD4∶CD8比值)作为免疫状态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了解患者ART后免疫重建情况至关重要,为临床医师管理及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指标。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后免疫功能重建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14年7月就诊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感染科门诊,并使用替诺福韦酯(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方案完成ART 48个月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98例,分析基线及ART 6、12、24、36、48个月免疫标志物变化,对观察终点CD4∶CD8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基线、ART 6、12、24、36、48个月,患者CD4细胞计数、CD8细胞计数、CD4细胞恢复率、CD4∶CD8比值、CD4∶CD8比值正常化、多重T细胞重建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CD4细胞计数≤200、201~349、≥350个/μl患者中,不同基线及各随访时间点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基线及各随访时间点CD4∶CD8比值正常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 48个月,CD4细胞计数≥500个/μl、CD4∶CD8比值正常化、多重T细胞重建分别占59.8%(58/97)、22.7%(22/97)、19.6%(19/97)。ART 48个月后,CD4∶CD8比值与基线CD4细胞计数(rs=0.269,P=0.01)、基线CD4∶CD8比值(rs=0.592,P<0.01)呈正相关,与基线CD8细胞计数(rs=-0.355,P<0.01)呈负相关,与年龄(rs=0.129,P=0.21)、HIV确诊至ART启动时间(rs=-0.141,P=0.17)、HIV-RNA病毒载量(VL)(rs=0.145,P=0.15)无关。结论 长期ART成功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仍存在免疫功能重建不良。CD4∶CD8比值与基线免疫水平相关,未来仍需大样本长时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疾病。对于HIV/AIDS合并CAP患者,最重要的是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制订预测短期死亡率的严重程度评分,以便在患者初步就诊时做出更客观的决策,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目的 建立HIV/AIDS合并CAP患者临床预后评分系统,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9年在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615例HIV/AIDS合并CAP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建模组455例和验模组160例,根据预后评估将建模组分为好转亚组和恶化亚组,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一般信息、合并基础疾病、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气分析等)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并对建模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建立HIV/AIDS合并CAP患者临床预后评分系统。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风险组的恶化死亡率,并利用验模组数据验证该评分系统的预测效能。结果 好转亚组进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意识障碍、呼吸>30次/min、低血压、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红细胞比容(HCT)<35%、pH值<7.35或>7.45、血氧分压(PaO2)<60 mm Hg、血氧饱和度(SaO2)<93%、尿素氮(BUN)>7 mmol/L、乳酸脱氢酶(LDH)>230 U/L、血清白蛋白(ALB)<30 g/L、总胆红素(TBil)>34.2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0 U/L、血钠(Na)<135 mmol/L或>145 mmol/L、CD4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比例与恶化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ICU、意识障碍、低血压、PLT<100×109/L、HCT<35%、SaO2<93%、LDH>230 U/L、ALT>40 U/L、Na<135 mmol/L或>145 mmol/L及CD4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共10个变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评分系统包括进入ICU(6分)、意识障碍(2分)、低血压(1分)、PLT<100×109/L(1分)、HCT<35%(2分)、SaO2<93%(3分)、LDH>230 U/L(1分)、 ALT>40 U/L(2分)、Na<135 mmol/L或>145 mmol/L(2分)、CD4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1分),根据评分系统得分分为低风险组(0~6分)、中风险组(7~12分)、高风险组(12分以上),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IV/AIDS合并CAP患者不同风险组间的恶化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34,P<0.001)。建模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8,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9%、78.4%。验模组的AUC为0.820,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3.7%、77.6%。结论 根据HIV/AIDS合并CAP患者临床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评分系统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昊雪  涛波  杨虹 《医学动物防制》2013,(12):1353-1357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导致的人体免疫功能缺陷综合征,HIV的实验室检测在艾滋病的诊断、病程监测及防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艾滋病防控需求的不断增加,HIV实验室检测技术亦在不断发展。本文拟对HIV实验室检测技术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不同CT成像与肺功能检查(PFT)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全部CT资料及肺功能测定结果,与同期住院的30例无肺结核的HIV/AIDS患者和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设为对照组.定量分析肺内病变程度范围并进行评分,与肺功能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肺结核CT表现为空洞2例、下肺斑片结节26例、胸膜病变5例、间质病变12例、混合病变15例.单纯HIV/AIDS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HIV/AIDS合并肺结核组和单纯肺结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洞、斑片结节和混合病变对应的肺功能损伤较重.CT评分结果与肺功能测定呈负相关.结论结核感染的不同程度肺功能损伤与CT影像存在相关性.两者相结合有助于提高HIV/AIDS合并结核诊断率,肺功能检查可作为HIV/AIDS合并肺结核感染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在来宾地区婚检、产检人群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免费婚检、免费产检平台对婚检、产检人群进行艾滋病(HIV)咨询检测筛查,找出艾滋病(HIV)感染者,对艾滋病(HIV)感染孕妇建议终止妊娠。坚持生育者对其及其所生婴儿进行母婴阻断干预,以避免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结果全市2011—2012年平均婚检率95.87%(90555/94454)、平均产检率98.99%(73591/74341);婚检、产检人群二年内检出艾滋病(HIV)阳性291例,检出阳性率0.18%。其中检出艾滋病(HIV)阳性孕产妇103例,检出阳性率0.14%。103例孕产妇中,巳终止妊娠18例、分娩活产79例、死胎1例、仍在孕5例。分娩活产孕产妇服用抗病毒药物76例,服药率96.20%,婴儿服用抗病毒药物77例,婴儿系统管理服药率97.47%,死亡婴幼儿1例,失访2例,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幼儿产时未检出(HIV)感染者。结论利用婚检、产检平台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筛查,可以尽早发现艾滋病(HIV)感染者;对艾滋病(HIV)感染者建立档案并进行跟踪、开展婚育卫生指导、怀孕者建议终止妊娠,可避免艾滋病儿出生;坚持生育者进行艾滋病母婴阻断系统管理,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农村艾滋病流行区大众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为农村艾滋病预防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整群抽样,从安徽省南方和北方既往以有偿献血造成艾滋病流行的地区各抽取一个县,对入选的5 355名调查对象开展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调查,并分析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歧视态度的分布特点。结果: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6.92%,有关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的认识误区比例较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不同性别(t=4.00,P<0.001)、不同职业(F=277.75,P<0.001)和不同教育程度(F=333.54,P<0.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尽管调查对象"给予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同情和帮助"的比例较高,但仍存在较高比例的歧视现象。结论:安徽省艾滋病流行区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仍然较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持有歧视态度的比例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46例HIV/AIDS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IV/AIDS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并统计分析其特征。结果 146例HIV/AIDS中,初次检测的CD4+T淋巴细胞平均数为(346.40±182.14)个/μL;其中,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有40人,占27.4%;200~350个/μL的有43人,占29.5%;不同性别、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在不同免疫状态的各组之间,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在不同范围内的下降数有统计学差异(F=20.505,P0.05);接受了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普遍可以回升,表明抗病毒治疗是有效的。结论 146例HIV/AIDS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普遍偏低,初次检测中有27.4%新发现感染者已进入艾滋病期,对HIV感染者进行定期检测T淋巴细胞,对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监测病情的进展和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