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空气波压力联合治疗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8例。所有患者术后8h开始给予利伐沙班10mg,每日1次,连续14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始接受空气波压力治疗,每日3次,每次持续1h,每次间隔6h,连续14d。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4、7、14天患肢肿胀程度;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DVT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第4、7、14天患肢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其DVT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94%vs.11.77%,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可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程度,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任艳  黄玉霞  喻杉  池继敏  张峰 《四川医学》2020,41(10):1001-1006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联合益气抗栓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四川省骨科医院治疗的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103例,给予利伐沙班治疗3个月后根据患者是否还有血栓及D-二聚体(DD)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n=44)和异常组(n=59)。正常组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4)和正常研究组(n=20),正常对照组停药3个月再进行复查,正常研究组采用益气抗栓丸继续治疗3个月。异常组再随机分为异常对照组(n=27)和异常研究组(n=32),异常对照组继续利伐沙班治疗3个月,异常研究组采用利伐沙班联合益气抗栓丸继续治疗3个月。除正常对照组治疗时间为3个月,其余各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观察各组临床疗效、肝肾损伤及出血情况,并于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检测各组凝血功能指标(FIB、FDP、DD、FM)。结果治疗6个月后,正常对照组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与正常研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常研究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异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异常组中FDP、DD水平无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和异常组中,治疗后FIB、FDP、DD、FM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正常对照组停药3个月后FM结果较停药前显著增加(P<0.05)。与异常对照组相比,利伐沙班联合益气抗栓丸治疗3个月后DD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DVT痊愈后,继续益气抗栓丸辅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血栓再次形成。同时,与单用利伐沙班相比,利伐沙班联合益气抗栓丸可有效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改善凝血指标,提高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3.
彭测  覃渝茜  马天洪 《西部医学》2023,35(3):366-371
目的 探讨谷红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胸椎和腰椎骨折术后12 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利伐沙班治疗,n=34)和联合组(谷红注射液联合利伐沙治疗,n=34),比较两组使用药物前(基线水平)和治疗后20 d凝血指标、血流变学指标、促炎性因子指标及发生静脉血栓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检测指标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0 d后,联合组中凝血指标、血流变学指标和促炎性因子指标的水平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血管内皮素和红细胞变性指数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联合组发生血栓2例,对照组6例,两组各有2例发生出血,但停药后均自愈。结论 谷红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可通过凝血功能、血流变学和血小板功能加强改善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循环功能作用,谷红注射液还能降低炎性因子生成及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联合使用能有效增加利伐沙班发挥抗凝作用,优于利伐沙班单纯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68例DVT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DVT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利伐沙班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及其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在置换后6 h给药,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IU/d皮下注射;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0mg/d口服,两组均持续用药2周。于治疗2周后检查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并检测手术前后D-二聚体数值变化。结果: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22.9%),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者为2例(5.7%),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伐沙班低能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同时对DVT患者血D-D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程艳秋 《河北医学》2016,(4):618-620
目的:研究探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流程联合利伐沙班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各50例分别分为利伐沙班组(实验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对照组),比较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及其他情况.结果:利伐沙班组的患者中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2%).低分子肝素组的患者中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1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61,P<0.05).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两组患者的术后显性失血量、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的变化值及失血总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通过护理流程联合利伐班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5,(11):1530-1532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所有病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DVT早期诊断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的DVT发生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术后3d观察组DVT早期诊断指标D-dimer和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利伐沙班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发生,显著降低DVT发生率和DVT的早期诊断指标,并明显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后DVT发生影响。方法:42例采用骨水泥型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21)和观察组( n=21),分别于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功能指标,记录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4d凝血功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5%VS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208,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股骨头置换术后应用利伐沙班有利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选择本院骨科人工髋关节置术后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全部患者运用人工髋关节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组选用利伐沙班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单选用利伐沙班预防,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D-2聚体为(271.0±12.0)ng/mL,与对照组的(350.0±20.2)ng/mL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未出现D-2聚体〉300 ng/mL的患者。结论利伐沙班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出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人工TKA的老年骨关节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于止血带松开前用注射器将TXA注射液0.5 g均匀洒于关节腔内;对照组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两组于手术后12 h内口服利伐沙班。记录和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量及输血例数,同时观察是否有术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及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形成。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量及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出血不良事件及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形成。结论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减少老年TKA患者出血量,同时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7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丹红)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3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采用丹红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60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57%和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丹红注射液治疗复发脑梗死168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复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既往有脑梗死病史的16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88例,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其余治疗相同。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水平以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脑微出血影像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25%(P < 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均降低(P < 0.01)。丹红注射液治疗前后患者脑微出血影像学无明显变化。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复发脑梗死安全、有效,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于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51例。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 100 IU/d皮下注射,持续用药2周;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0 mg/d口服,持续用药2周。于治疗第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并检测术前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各项指标和记录术后引流量。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7例(1.7%),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5.9%),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术后引流量、血液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利伐沙班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治疗及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晚睡前1次顿服;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溶液250 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心脏事件及再次入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其总有效率达93.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8,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5,P<0.05)。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及再次入院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入院时均检测血浆ET和血液流变指标。两组均予以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药物治疗,疗程相同。丹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1天1次,4周为1个疗程,4周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比较两组ET值和血液流变指标。结果:丹红组ET值和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和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或P〈0.05),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黏度,对心力衰竭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3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康胶囊0.8 g,3次/d,连续服用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4周。采用MMSE智能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及视空间能力等变化;用Bless-Roth行为量表(BR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日常习惯及个性改变。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及视空间能力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及视空间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日常习惯及个性改变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日常习惯及个性改变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丹红通经活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西药中药针刺组52例,西药常规治疗加丹红通经活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西药中药组50例,西药常规治疗加丹红通经活络汤治疗;西药针刺组48例,西药常规治疗加针刺治疗;疗程均为30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病残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西药中药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6.2%,优于西药中药组的90.0%和西药针刺组的87.5%(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丹红通经活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加中药或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张建宇  金云珠 《医学综述》2014,(16):3028-3030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7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肝素组(25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利伐沙班组(32例)采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DVT、非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例数,并记录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见非致死性肺栓塞,肝素组DVT和牙龈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利伐沙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均较高,用药7 d后均下降,用药14d时又上升(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用药7 d均上升,用药14 d时又下降(P<0.05)。结论伐沙班在预防DVT方面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适合于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郭志文 《中国现代医生》2013,(27):143-144,147
目的观察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证型治疗下肢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术后发生DVT的9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45例为治疗组,单纯采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的45例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用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有效人数为44例,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有效人数为40例,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8.9%;治疗组用药后PT与AVTT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应注意DVT的预防,根据不同证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DVT的疗效较为理想,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60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400mg溶于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溶于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均为14d。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