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破裂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措施,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方法分析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完全性子宫破裂5例,导致子宫破裂的原因中,疤痕子宫3例,子宫畸形1例,粗暴宫腔操作1例,产前不当使用子宫收缩剂2例。2例行子宫破裂修补术,3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加强产前监护,早期发现高危妊娠,适时终止妊娠,密切观察产程,避免忽略行难产的发生。对子宫收缩剂的使用指征、方法、禁忌症应严格掌握,避免滥用。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2.
冉丽萍  冉爱冬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3399-3400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患者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指征。方法:患者按照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16例和剖宫产组38例,分别记录各患者子宫切除的临床指征,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植入、宫缩乏力、子宫破裂、子宫感染等,并对患者及胎儿的死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行急症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剖宫产组例数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38vs1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所有患者中,宫缩乏力(35.19%)、子宫破裂(25.93%)、胎盘植入(20.37%)是主要的手术指征,剖宫产组患者死亡率(2.63%)和胎儿死亡率(18.4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缩乏力、子宫破裂、胎盘植入和剖宫产是产科产后出血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主要临床指征,医疗工作者应注意患者的病史询问、病症检查,根据指征提示选择好手术时机,尽可能提高临床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时子宫破裂原因,更好诊断处理这一产科急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产科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3例妊娠期子宫完全性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子宫破裂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探讨。结果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02%(13/59 334)。5例发生于妊娠中期,8例发生于妊娠晚期。13例子宫破裂患者中,1例阴道顺产,1例胎吸助产,1例阴道试产转剖宫产,6例剖宫产,4例剖宫取胎。子宫破裂的原因包括:瘢痕子宫7例(两次剖宫产2例,瘢痕子宫并胎盘植入1例),腹腔镜下手术4例(子宫肌瘤剔除术2例,输卵管切除术1例,宫颈环扎术1例),原发性子宫破裂3例(米索前列醇引产2例)。临床处理: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其余12例均行子宫破裂修补术。结论剖宫产等手术是子宫破裂的首要原因。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腹腔镜下手术技巧,规范引产可减少子宫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卵管切除术后患者妊娠期间发生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预后情况。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2015年4月至7月2例曾行输卵管切除术患者妊娠期间发生子宫破裂的病例结合文献进行回顾,分析曾行输卵管切除术而无子宫畸形的宫内妊娠患者,妊娠期间发生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预后情况。结果本文及既往文献共报道8例曾行输卵管切除术患者妊娠期间发生子宫破裂。其中4例既往为子宫间质部妊娠,行宫角切除;5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4例仅电凝而未行局部缝合;5例患者输卵管切除术后1年内妊娠;4例患者发生子宫破裂时无明显腹痛等临床表现;4例发生胎儿死亡;无孕产妇死亡。结论曾进行输卵管切除的患者,妊娠期间存在子宫破裂的风险。对有妊娠需求的育龄期女性,在进行输卵管切除时,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并慎重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子宫破裂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8例子宫破裂临床资料。结果同期分娩孕产妇共51 373例,发生子宫破裂28例(0.55‰)。25例(89.3%)为瘢痕子宫、3例(10.7%)为其他;17例(60.7%)不完全破裂、11例(39.3%)完全破裂。其中18例(瘢痕子宫)无典型临床症状体征,母婴均无不良结局;10例有临床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腹痛、胎心异常、产程停滞、产后出血及失血性休克等。28例均经手术明确诊断并行子宫修补术,术后恢复好,无孕产妇死亡;24例新生儿情况良好,4例胎婴死亡。结论瘢痕子宫是子宫破裂最常见原因,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高危病史孕妇的管理监测,对瘢痕子宫有意阴道分娩者应评估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病现状、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其患者妊娠结局。 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的106 747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的患病率、一般临床资料、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本组患者的完全性子宫破裂患病率为0.038%(41/106 747),其中,2006—2015年为0.035%(26/73 369),2016—2018年为0.045%(15/33 378)。②41例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中,瘢痕子宫者为22例(53.7%),非瘢痕子宫者为19例(46.3%)。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持续性下腹部疼痛(48.7%,20/41),最常见临床体征为腹部及子宫压痛(58.5%,24/41),胎心异常仅为3例(15.0%,3/20)。③41例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中,无一例死亡,其中6例(14.6%)发生并发症;33例(80.5%)患者接受子宫修补术,7例(17.1%)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或者次全子宫切除术,1例(2.4%)因残角子宫妊娠接受残角子宫切除术。④41例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共计分娩活产新生儿为27例(61.0%),死胎为16例(39.0%)。27例活产新生儿中,转入新生儿科治疗为9例(33.3%),发生新生儿窒息为10例(37.0%),其中,轻度窒息为8例(29.6%),重度窒息为2例(7.40%);另外17例新生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均为良好。 结论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瘢痕子宫、胎盘黏连及植入、宫腔镜手术史。若具有完全性子宫破裂高危因素的产妇出现持续性下腹部疼痛或者胎心异常,应警惕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可能,及时手术治疗可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7.
刘珺  刘宁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84-2285
目的:探讨产科产后出血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0例产后出血行急症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失血量、手术方式、分娩方式、术后并发症、子宫切除指征以及母婴预后等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急症子宫切除术指征中胎盘因素为46.7%(14/30),子宫因素为33.3%(10/30);经产妇占70.0%(21/30),剖宫产占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前置出血量最大,平均(3 143.5±427.8)ml,羊水栓塞出血量最小,平均(2 101.3±252.5)ml;共发生术后并发症11例,其中胎盘前置最多,其次为宫缩乏力;产妇死亡3例,围产儿死亡6例。结论:胎盘因素是产后出血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首要原因,其次为子宫因素,其中宫缩乏力仍是第一指征,多产次和剖宫产是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TVH)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对230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为残端出血,尿路感染,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远期并发症为阴道残端炎性息肉,围绝经症状,阴道穹窿脱垂及残留卵巢综合征。结论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规范操作,谨防各种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41例子宫破裂诊断和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子宫破裂原因,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方法:对 41例子宫破裂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接受产妇 1 456人,发生子宫破裂 41例,发生率为 2. 82%。经治疗有 25例患者 7d后拆线痊愈出院;有 13例因入院时已合并感染 (发生率为 0 .89% ),术后并发败血症、切口延期愈合、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住院最长时间为 31d; 3例产妇死亡,死亡率为 206 04 /10万,死亡原因: 1例腹腔内出血合并DIC死亡, 2例为产后败血症、毒血症,各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子宫破裂患者均行剖腹探查,术中证实为子宫破裂或疤痕裂开。结论:子宫破裂和子宫的疤痕密切相关。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对于减少高危妊娠和子宫破裂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症子宫切除在产科大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分析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 ,手术原因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6例急症子宫切除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例产科子宫切除术手术原因依次为胎盘因素 (76 .9% )、子宫破裂 (11.5 % )、子宫收缩乏力 (7.6 % )、剖宫产切口缝合不良 (3.6 % )。结论 :胎盘因素是近年来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主要手术指征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一项抢救急危重出血孕产妇生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晚孕期瘢痕子宫引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瘢痕子宫妊娠患者113例的病历资料,其中有引产指征实施引产的37例为观察组,自然临产的7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经阴道试产成功率、中转剖宫产率、产程时长、阴道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试产成功率(62.16%)较对照组(86.8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发生率、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褥感染、切口感染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符合条件的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如有产科引产指征,在严密监测下进行引产和阴道试产是安全的,但其引产的成功率较自然临产者低,须充分评估后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症产科子宫切除的疗效,分析探讨其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2008年2月~2010年2月在笔者所在科室行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36例患者,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36例患者经子宫切除术后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无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32例产妇出院时中度以上贫血于4周后复查,30例查血色素〉10g;围产儿存活33例,3例死亡,分别为胎盘早剥死胎、前置胎盘导致窒息死亡、子宫破裂死胎。结论急症产科子宫切除术可抢救产科出血孕产妇的生命,正确判断患者的子宫切除手术指征,严格掌握子宫切除术手术操作技巧,积极防治子宫切除术并发症,可提高抢救质量。  相似文献   

13.
耿宇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211-3212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子宫破裂的原因,寻找诊治方法和预防方法。方法结合8例妊娠晚期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导致8例患者子宫破裂的原因有:药物引产不当,疤痕子宫以及梗阻性难产和不当的助产方式;所有患者全部进行手术治疗,有5例采用子宫修补术,剩余3例采用子宫切除术。结论子宫破裂属于妊娠晚期的一项严重的并发症,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关注患者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方法 对沙井人民医院产科近6年间因产科出血行子宫切除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0 411例住院患者中共有21例因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术,发生率为0.07%.手术指征主要为胎盘因素及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失血性休克,其分别为42.86%(9/21)和28.57%(6/21).行子宫切除术者分娩方式经比较,剖宫产者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χ2=11.92,P<0.05).结论 做好计划生育和孕产妇监测,科学接生,正确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可有效降低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降低医药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子宫切除术在产科大出血的应用条件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收治的行子宫切除术治疗产科出血的共计40例病患。观察患者手术指征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情况。结果:胎盘前置、胎盘早剥及胎盘植入等相关胎盘原因作为子宫次全切除或全切除的主要治疗指征,在行子宫切除术给予产科出血治疗的相关并发症中,失血性休克占到大多数,行子宫切除术治疗产科出血的共计40例孕产妇,死亡4例,出现死胎的3例,发生新生儿死亡的2例,死产的2例。结论:降低产科出血时应用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需要医生护士对相关手术指征严格把握,及时发现各种手术指征相关胎盘因素,同时对孕妇及其家属积极宣教围产期的相关知识,才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妊娠子宫破裂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含蜜 《中国医师杂志》2006,8(9):1209-1209
目的探讨妊娠子宫破裂发生的时间、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1例子宫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产妇中,10例存活、1例死亡、围生儿死亡7例。结论子宫破裂的诱发因素依次为:瘢痕子宫;不恰当使用引产药物和腹部加压;未能严密观察产程,正确处理产程进展;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意识薄弱。预防子宫破裂应从诱发因素着手。  相似文献   

17.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刘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499-2501
目的:对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提高产科质量的方法。方法:对我院1995年6月~2005年6月产科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3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占分娩总人数的0.095%,其中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25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8例,子宫全切除术3例。手术指征为:胎盘因素16例,占51.61%(前置胎盘并胎盘粘连6例,胎盘植入7例,胎盘早剥3例),子宫破裂6例,占19.35%,宫缩乏力5例,占16.13%,宫腔感染、羊水栓塞、D IC及宫颈残端出血各1例,占3.23%。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多孕多产及分娩方式等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相关。结论:建立健全3级妇幼保健网,加强孕产妇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产科医师业务培训和急救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妊娠中期引产的安全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5年间收治的17例瘢痕子宫妊娠中期引产致子宫破裂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中,12例子宫剖宫产瘢痕切口全程完全破裂,其中2例子宫破裂严重致膀胱破裂,5例子宫剖宫产瘢痕处部分完全破裂致子宫与膀胱间、阔韧带间大血肿.17例患者中,4例行子宫切除术(2例子宫全切并膀胱修补术及阴道修补术),13例行子宫修补术(其中2例同时行输卵管节育术).结论 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应慎重对待,引产前认真评估风险,应先给予米非司酮促宫颈成熟后再应用小剂量的米索前列醇引产,过程中严密监测,以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另外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羊膜腔穿刺术引产方法基层应用也较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患者妊娠后,孕期发生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瘢痕子宫患者妊娠后,孕期发生子宫破裂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由于既往剖宫产术导致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后,孕期发生子宫破裂者为95例(89.6%);由于非剖宫产术(子宫穿孔术、子宫角楔形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导致瘢痕子宫患者妊娠后子宫破裂者为11例(10.4%)。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将95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患者,按照再次妊娠后,孕期发生子宫破裂类型,将其分别纳入完全性子宫破裂(CRU)组(n=17)和不全性子宫破裂(ICRU)组(n=78)。采取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对CRU组与ICRU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孕期瘢痕子宫破裂发生率: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瘢痕子宫患者孕期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129%(106/82 157);每年瘢痕子宫患者孕期子宫破裂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90,P<0.001)。②临床特点分析:本组106例患者的年龄为32岁(19~40岁);104例(98.1%)瘢痕子宫破裂发生在晚孕期(≥28孕周),2例发生在中孕期(20~27+6孕周);74例(69.8%)破裂者无典型子宫破裂症状,32例(30.2%)有典型子宫破裂症状。在11例非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患者中,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为8例,包括死胎、新生儿窒息、失血性休克及子宫切除术各为3、5、3及2例。③CRU组与ICRU组比较:孕次、产次、既往剖宫产术分娩次数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U组患者年龄、孕龄、本次妊娠距离前次剖宫产术分娩间隔时间及临产率,均大于、小于、短于及高于ICRU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4.323、P<0.001,Z=-32.578、P<0.001,Z=-7.268、P<0.001,χ2=4.720、P=0.030)。④治疗与随访结果:本组106例患者中,3例接受子宫切除术,18例于剖宫产术中接受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及子宫修补术,85例接受剖宫产术分娩及子宫修补术。对其中保留生育功能的85例患者随访5~52个月,无一例再次妊娠。 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妊娠,是导致孕期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患者最为常见。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时,其发生CRU与本次妊娠距离前次剖宫术分娩间隔时间密切相关。对于非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患者妊娠时,若其发生子宫破裂,则后果往往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胡丽影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453-4454
目的探讨子宫破裂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子宫破裂的28例中,将病历完整的13例子宫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子宫破裂中忽略性横位4例,前次剖宫产3例,滥用催产素3例,胎儿畸形2例(其中1例肌注催产素),外伤1例。破裂部位大部分在子宫下段。不规则裂伤(横裂,纵裂,斜裂)或原切口裂开甚至累及宫颈阴道上段。大部分发生分娩期破裂。1例患者于妊娠33周自动裂开。有2例行子宫修补术,其余全部行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术。13例手术中,除2例有并发症外,均痊愈。新生儿成活2例。结论子宫破裂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加强围生期保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规范用药,是预防子宫破裂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