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浙江省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耐药及分子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耐药及分子分型特点,为伤寒副伤寒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20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5株伤寒沙门菌进行14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方法对11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红霉素、萘啶酸和利福平100%耐药,对阿米卡星100%敏感,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仅为58%;5株伤寒沙门菌对红霉素和利福平100%耐药,对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00%敏感;不同地区间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大部分药物敏感率一致,只有多西环素存在较大差异;11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共产生20种PFGE带型,并主要集中在2种同源性较高的型别。结论2008年浙江省伤寒副伤寒以甲型副伤寒菌株为优势株,不同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率一致;高发地区(台州)的菌株PFGE带型比较分散,可能与菌株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2.
沙门菌属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近年来伤寒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属药物敏感性的变化趋势。方法本研究中自2001-2004年分离的沙门菌属菌株42株,其中伤寒沙门菌属2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属20株,集中作菌株的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检测。结果药敏结果显示分离的沙门菌属菌株90.0%对氯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88.2%及96.8%,对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呈94.7%~100.0%敏感;伤寒沙门菌属对头孢菌素的敏感性自2001-2004年呈上升趋势,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属则呈下降趋势。结论根据沙门菌属对抗菌药物敏感率的变化,如对环丙沙星敏感率的下降及对氯霉素敏感性的恢复,对于伤寒、副伤寒的经验抗菌治疗方案需要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2008年-2010年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及分子分型特点,初步掌握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特点,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进行13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方法对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及聚类分析。结果: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利福平100%耐药,对奈啶酸的耐药率为44.4%,其中伤寒沙门菌对奈啶酸的耐药率为37.5%,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奈啶酸100%耐药,乙型副伤寒对奈啶酸无耐药株。所有菌株对其他11种抗生素均敏感;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共产生16种PGFE带型,有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表现为同一PFGE型别。结论:2008年-2010年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伤寒沙门菌的PFGE带型比较分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19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本院病人血液、骨髓中分离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07株,采用ATB全自动鉴定及药敏测试仪测定此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19种抗生素敏感性以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氯霉素最高(100.0%);其次为环丙沙星(99.1%)、替卡西林+棒酸(98.5%)、哌拉西林(98.1%)、阿莫西林(97.2%)。结论临床治疗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时,应结合当地情况,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培养沙门菌菌型分布及药敏结果耐药情况,为今后制定预防措施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文山州人民医院血培养分离的143株沙门菌的患者信息资料、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血培养共检出沙门菌143株,甲型副伤寒血清型112株、伤寒血清型10株、乙型副伤寒血清型20株、鸡沙门菌血清型1株。检出率最高为甲型副伤寒血清型(78.32%),其次为乙型副伤寒血清型(13.99%)。以15岁~45岁(65.73%)、45岁~65岁(20.98%)分布较多;沙门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在10.00%以下,喹诺酮类在甲型副伤寒和青霉素类在乙型副伤寒耐药率均在20.00%左右。结论文山州人民医院沙门菌感染以甲型副伤寒为主,部分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明显,临床应结合药敏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12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鉴定及药敏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地区发生一起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暴发流行。现将我院来自发热患者的血、骨髓标本中分离的 12 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生物学性状及药敏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菌株来源 :12 2株菌株来源于本院门诊与住院患者的血、骨髓培养中分离鉴定所得。仪器与方法 :法国梅里埃 ATB细菌鉴定仪及血液双向培养瓶。2 结 果12 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生化反应结果较一致 ,除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率为 89%、山梨醇阳性率为 82 %外 ,余均为 10 0 %。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比较 ,见表 1。3 讨 论3 .1  本次流行的 12 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反应和血清学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江苏省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表型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采集江苏省伤寒/副伤寒监测病例的血液和粪便标本,分离培养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后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FGE技术对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34株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61.2%和86.7%,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15.0%。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中只耐1种抗生素的菌株最多,多重耐药菌在伤寒沙门菌中占2.6%,而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中占13.3%。2015年伤寒沙门菌的全敏感菌株构成比较2012年增加了44.3%,同年副伤寒沙门菌中出现了耐5种和6种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可分为8种PFGE型别,多重耐药株与其他菌株条带相似性低,不同型别与耐药谱有对应关系;伤寒沙门菌可分为68种PFGE型别,不同型别间变异度较大,与耐药谱无对应关系。结论 2012-2015年江苏省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总体随时间降低,耐药种类数有所增加。伤寒沙门菌株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无耐药谱对应性;而甲型副伤寒菌株PFGE带型较少,有耐药谱对应性。需要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型别菌株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追溯菌株的流行优势型,了解菌株的耐药性,分析流行因素,为查明宁波地区伤寒、副伤寒疫情回升原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水产品检测采用GB、PCR和mini VIDAS联合检测方法;病人、从业人员检测采用全国临床操作规程或GB方法;菌株鉴定采用VITEK、ATP方法;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基因分型采用PFGE方法。结果:从11类1500份海产品中检出6株沙门菌,检出率为0.40%,其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2株,检出率为0.13%,肠炎等沙门菌3株,检出率为0.20%,伤寒沙门菌1株,检出率为0.07%;住院病人及暴发疫情标本中分离到沙门菌593株,其中伤寒沙门菌25株,占4.22%,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占0.17%,甲型副伤寒沙门菌567株,占95.62%;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2株;病人胆汁中分离到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18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3株伤寒沙门菌药敏试验显示,大多数菌株对常用多种抗生素均敏感,其中1株分离于水产品伤寒沙门菌出现多重耐药。14株伤寒沙门菌可分为3个PFGE型,36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可分为12个PFGE型。结论:宁波地区伤寒、副伤寒疫情回升与食源性有关,同源性试验提示菌株来是同一克隆系的可能性较大,优势流行型为PFGE 2型,且发现宁波地区副伤寒疫情的流行强度与此型细菌相关。检出的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氧哌嗪青霉素、妥布霉素及头孢哌酮等第3代头孢菌素药物显示良好的敏感性,可作为当前预防和治疗的首选药物。伤寒出现多重耐药株,应引起我们的关注。PFGE分型有助于病原的追溯,分析菌株的变迁,为流行病学进一步分析病因提供支持,在确定传播途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9-2015年河南省登封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与PFGE分子型别特征。方法 采集登封市2家医院临床诊断为副伤寒病例患者静脉血,利用沙门菌科玛嘉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API20E肠杆菌科系统生化板条鉴定后使用丹麦SSI分型血清进行沙门菌O抗原及H1/2相鞭毛诱导血清凝集试验。根据PulseNet China病原体分子分型网络实验室公布的沙门菌PFGE操作指南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沙门菌K-B法药敏测试方案,对其进行PFGE分子分型与聚类分析及8类13种抗生素药敏测试。结果 从248例患者血培养物中共分离到126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血清抗原式为1,2,12:a:-。126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广谱合成类青霉素氨苄西林(AMP)的耐药率为83.3%,对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TX)的耐药率分别为29.4%和31.2%;对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吡肟(FEP)的耐药率为17.5%;对一代喹诺酮类抗生素萘啶酸(NAL)的耐药率为62.6%,对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CIP)、诺氟沙星(NOR)的耐药率为19.3%和26.4%;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GEN)、链霉素(STR)的耐药率为22.8%和47.9%;对氯霉素类抗生素(CHL)的耐药率为19.2%;对增效磺胺类抗生素甲氧苄氨嘧啶(TMP)与复方新诺明(SXT)的耐药率为24.2%和58.6%;对四环素(TET)的耐药率为46.7%。126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中耐2种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株为109株(86.5%),其中耐2~3种的为9株(7.1%),耐5~8种的为76株(60.3%),耐9~10种的为17株(13.5%),耐11~12种的为7株(5.6%);三代头孢类抗生素CAZ、CTX,一代与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NAL、CIP、NOR,氨基糖苷类抗生素STR耐药率总体呈年份上升趋势;经Xba Ⅰ酶切与PFGE后,126株甲副菌株获得14种带型,每种带型包含菌株数1~98株不等,相似度为64.10%~100.00%,PTYA1、6、9、10为其主要优势带型。结论 河南省登封市临床分离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状况比较严重,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的同时又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带型特点,部分带型与其对应的耐药谱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与聚集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昆明地区2004-2006年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征,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甲型副伤寒临床表现以高热为主,伴畏寒、头痛和头晕,伴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下降;肝功能SGPT和SGOT升高;肥达试验阳性率低;C反应蛋白升高。药敏分析结果,对氨卞西林耐药率高,对头孢第3、4代,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卞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氨曲南、庆大霉素,丙沙星、左氧与氯霉素敏感性强。[结论]甲型副伤寒临床表现比较典型,在血培养前查血常规、嗜酸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及腹部B超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病原菌对大部分药物敏感,治疗需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002-2008年杭州市甲型副伤寒疫情分离株的亲缘性,并探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方法对40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并用K-B法测定菌株抗生素敏感性。挑选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以及稳定性试验。结果 40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可分为6个PFGE型和4个耐药型,P1型和P2型属于同一个克隆系,该克隆系菌株占试验菌株数的99%,分离自临安市的310株菌均为P1型,分离自杭州市西湖区的主要菌型是P2型和P1型。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根据SucA位点的差异可分为2个MLST型。结论杭州市2002-2008年的甲型副伤寒疫情由同一克隆系的菌株主导。PFGE、MLST分型方法各有侧重,可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2.
广西某中学甲型副伤寒暴发的流行特征及原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调查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原因。 方法 对发热病人进行个案调查、采样和疫点环境卫生学调查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对现场调查资料和实验室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本起疫情共发生甲型副伤寒病例 3 2 2例 ,罹患率 9.2 1%。其中学生 3 2 1例 ,食堂从业人员 1例 ;内宿罹患率 (14 .3 8% )高于外宿(0 .2 9% ) (P <0 .0 1) ;男性罹患率 (12 .45 % )高于女性 (6.0 2 % ) (P <0 .0 1) ;流行时间为 3 6d ,流行过程有两个波峰 ;共分离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41株 ,其中发热病人血和粪便培养分别为 2 0株和 2株 ,无症状学生肛拭培养为 19株 ;2 3株菌株对 18种常用抗生素均敏感。流行原因为无安全饮用水、食堂卫生状况不良、学生有饮生水等不良卫生习惯等 ;传播途径流行前期极可能为水型传播所致 ,后期则为生活接触传播。 结论 加强学校水源及食堂卫生的管理和监督、改善学生卫生习惯是防止甲型副伤寒疫情暴发的关键措施 ;流行早期及时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和保证资金投入是短期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是绍兴地区伤寒散发病例中常见的病原菌 ,为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 ,收集本地区 3家医院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9月临床分离的 172株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株 绍兴地区 3家医院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9月临床分离的 172株副伤寒沙门菌 ,其中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 90株 ,绍兴县第二人民医院 70株 ,绍兴市人民医院 12株。所有菌株均从伤寒病人血液分离。1 2 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 (K B法 ) ,根据1997年NCCLS(美国国立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制订的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标准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昆明市非典型甲型副伤寒早期临床特点,为提高临床早期诊断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66例甲型副伤寒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66例患者均有发热,热型以弛张热为主占73%,且49~59例(74.2%~89.3%)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而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等特征较少见,仅各占16.6%、9.09%;66例均无玫瑰疹.肝肿大(24.2%)、脾肿大(21.2%)常见,ALT活性增高者占21.2%(18/66),总胆红素增高者占10.6%(7/66),WBC正常45例(68.2%),嗜酸粒细胞减少53例(80.3%).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以中毒性肝炎最多见,其次为中毒性心肌炎,并发血小板减少者居第三. 结论对临床原因不明发热患者,应早作血常规、血培养.特别是WBC正常,嗜酸粒细胞减少对早期甲型副伤寒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而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对早期甲型副伤寒诊断不具备明显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多项实验室指标在甲型副伤寒患者及其并发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961例甲型副伤寒患者中,进行血细胞计数、尿常规、血清生化指标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961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减少者占21.64%,其中以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最为明显占81.27%;尿常规异常占51.62%。以蛋白尿、血尿多见;血清生化检测以并发肝功能损伤最为常见,其中ALT异常率达65.97%;其次是心肌酶的异常改变,LDH异常率占29.76%,CK的异常率占21.12%;肾功能的异常率较低约2%。CRP的异常升高者达92.82%,ADA也明显升高。药敏试验显示阿米卡星等6种抗生素100%耐药,而头孢他啶等6种抗生素的敏感率为100%,阿莫西林A群青霉素等6种抗生索的敏感率均在98%以上。结论:血细胞计数对甲型副伤寒的临床诊断和病程分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尿常规、血清生化指标可用于甲型副伤寒并发症的诊断和病情的监测;通过药敏实验分析对了解本地流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防治细菌耐药性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6年福建省某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暴发流行的分子型别和耐药情况,为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和WHO推荐的药敏纸片法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病人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35株病人分离株PFGE图谱一致,与江西和福建省往年分离株的带型相似度为100%,与天津的分离株带型相似度96.5%。药敏结果显示,35株病人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噻肟、头孢泊肟、头孢他啶、氯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均为敏感,对头孢噻呋和四环素的敏感率在80%以上,对链霉素的敏感率为48.6%,对复方磺胺甲嘌唑的敏感率为5.7%,对萘啶酸、磺胺药和甲氧苄啶均为耐药。结论本次流行菌株的PFGE分子型别为常见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代表性带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玉溪红塔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基因型和流行优势型,为探讨传播途径、追踪传染源和确定流行范围等提供依据。[方法]利用XbaⅠ酶切染色体DNA进行PFGE分析。[结果]2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共分为13种PFGE型,其中0002型123株,占58.02%,0003型46株,占21.7%,0001型32株,占15.1%,0007型2株,占0.94%,其余9个型各1株,分别占0.47%。其中优势型为0002型、0003型和0001型,这3种带型的菌株占到分离菌株的94.8%,并在不同月份和绝大部分乡镇中出现。菌株的带型变化在l~3条范围内,表明红塔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变异不大,有可能是同一克隆系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结论]红塔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离株PFGE型别集中,存在同型菌株的广泛流行。另外10种菌型少见,可能与红塔区甲型副伤寒高度散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澂江县不同人群抗体水平及病原学情况,为伤寒副伤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疫情资料,对不同人群伤寒副伤寒抗体水平及病原学进行监测,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耐药分析。结果:正常人群抗体水平测定O抗体≥80为17.51%,H抗体≥80为4.3%;重点人群监测血培养阳性率2.97%,均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抗体监测阳性率33.13%;药敏试验对阿莫西林/棒酸100%敏感,利福平100%耐药。结论:我县流行的为甲型副伤寒,对同一份血标本用抗体水平及病原学两种方法同时检测以提高检出的阳性率;人群隐形感染较为普遍,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1999~2000年桂林市甲型副伤寒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伤寒是我市主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 ,长期以来发病率居高不下。自1998年以来 ,菌型由伤寒逐步变迁为甲型副伤寒。为了解甲型副伤寒菌株的耐药性与流行关系 ,本文就1999~2000年收集到的23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了19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23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分别来源于桂林市区及灵川、全州、兴安、恭城、灌阳、荔浦、平乐等县。所有菌株均经生化特性及血清学鉴定 ,符合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特征。1.2药敏试验药物的选择从不同种类抗菌药物中选取19种对肠杆菌科…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2003~2004年甲副伤寒菌株质粒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浙江省2003、2004年不同地区分离的甲型副伤寒菌株质粒基因定位及与致病性的关系。方法:利用快速小量质粒提取技术及电泳图谱方法,对浙江省2003、2004年暴发点病人和住院病人分离的部分甲型副伤寒菌株进行质粒图谱分析并做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发现选择的78株菌株中,78株(100%)对红霉素(ETM)耐药,77株(98.72%)对利福平(RFP)、链霉素(SM)及头孢拉定(CV)耐药,76株(97.44%)对羧苄青霉素(CAR)及磺胺(SD)耐药,64株(82.05%)对强力霉素(DC)耐药;大多数菌株带有一20kb大小质粒,所有菌株均带有2.2kh大小的质粒。结论:甲型副伤寒菌对ETM、RFP、CAR、CV、SM、SD、DC耐药,并认为具有多重耐药性是浙江省甲型副伤寒发病率持续高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