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锦良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6):38-40,46,F00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诊断颅内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从临床受检者中选取血管成像检查异常者86例,用Discovery Ultra16层螺旋CT扫描仪按颅脑血管成像参数扫描,然后将所采集的参数送人ADW4.1高级后处理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行容积成像(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进行重建。结果86例中,脑血管动脉瘤53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22例、脑动脉狭窄或中断8例和烟雾病3例。VR、MIP、MPR都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情况;VR色彩鲜艳,层次丰富,MIP、MPR虽色彩单调,但对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结论MSCTA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定性、定位明确,确诊率高,可部分替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相似文献   

2.
16层螺旋CTA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我科2004年5月~2005年9月期间,应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并使用CTA软件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脑血管,诊断31例颅内血管性病变。评价其诊断病变的价值。结果 31例中诊断出颅内动脉瘤18例,动静脉畸形9例,静脉瘤2例,动脉狭窄2例。SCTA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对动静脉畸形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等特点,可作为颅内血管性病变的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平扫检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的脑血管成像检查,采用VR、MPR和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图像。结果:正常11例,异常17例,其中动脉瘤15例,血管畸形2例。16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对绝大部分的动脉瘤能迅速、准确的诊断。结论: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颅内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清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3):254-255
颅内血管性病变以往临床上主要依靠其表现及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但该检查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危险性,往往不能被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具有无损伤性、扫描速度快、扫描层厚薄、多方向及任意层面显示以及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在脑血管病变的检查和诊断中已显示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颅内血管病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对病因进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平扫检出脑血管病变患者30例,行64排螺旋CT的脑血管成像检查和MRI脑血管成像检查.结果:64排螺旋CT显示正常20例,异常10例,其中动脉瘤5例,部分闭塞2例,血管畸形3例.MRI脑血管成像检查显示正常23例,异常7例,其中动脉瘤5例,部分闭塞1例,血管畸形1例.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能清晰的显示颅内大血管影像,对绝大部分的动脉瘤能迅速、准确地诊断.结论:64排螺旋CT的CTA检查是显示颅内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较MRI更快捷、更准确,相对脑血管造影有无创伤、价格低的优点.对脑血管病变,特别是原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因的筛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及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跟踪随访,影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三维容积再现(VR)。结果:70例患者检出动脉瘤85个,经外科手术证实为动脉瘤76个,9个较小动脉瘤未行手术治疗,3个动脉瘤漏诊。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性较高,是诊断颅内动脉瘤安全、快速、无创的方法,对临床及时采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hilips64排螺旋CT颈部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脑梗死及脑供血不足的36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并对扫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6例扫描所得图像均获成功,正常4例,颈动脉病变21例,椎动脉病变11例。同时评价该种成像方法在显示颈部动脉血管性病变细节的优越性。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颈部血管病变准确、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于临床脑缺血病变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肇平  李清水 《中外医疗》2014,(11):190-19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64排128层)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患有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64排Brilliance 螺旋CT进行血管成像扫描,右上肢静脉团注入造影剂优维显60~70 mL,注射速率4.0~5.0mL/s。采用触发扫描技术,先选好跟踪层面,待CT值达到设定阀值时自动启动扫描,并将原始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VR)及MIP、CPR、MPR等多种成像方式进行诊断。结果42例患者图像清晰,对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颅内动脉及其一级分支显示良好,且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诊断结果为39例病变。结论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逐步取代DSA,其安全可靠,简便快捷,图像清晰,具有多种后处理方式,为头颈部血管疾病提供更多、更可靠信息,具有优越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多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8月洪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2例,应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对其诊断符合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多排螺旋CT诊断检查后,确诊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39例,漏诊3例,诊断符合率为92.9%(39/42),与临床手术诊断的100.0%比较相差不大,表明多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中的有效性;CT成像能够显示动脉瘤的具体形态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其中属于双层交通动脉瘤9例,属于前交通动脉瘤11例,属于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10例,属于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的9例;同时CT影响显示动脉瘤介于5.1~22.3 mm,平均(10.4±2.6)mm。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同时集操作方面、无创伤性以及检查诊断费用少等优点于一身,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64排螺旋CT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科2007年8月-2009年7月31例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并进行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评价SCTA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栗:31例患者中,颅内动脉瘤18例、动静脉畸形9例、静脉瘤2例、动脉狭窄2例。SCTA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对动静脉畸形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SCTA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等特点,可作为颅内血管性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血管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9例患者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同时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血管,其中45例动脉瘤、22例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和18例脑动脉狭窄随后进行了DSA检查或手术治疗。结果CTA诊断为动脉瘤的患者83例,动静脉畸形22例,静脉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海绵窦动静脉瘘3例,单纯烟雾病3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2例,先天性变异等32例,正常病例186例,其中CTA诊断的45例动脉瘤、22例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和18例脑动脉狭窄与DSA检测结果及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MSCTA对头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微创、快速、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头部血管性疾病的首选影像学筛查。  相似文献   

12.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6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脑血管病变的16排CTA检查资料,应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脑血管影像表现进行评价。2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与CTA检查的结果进行对照。69例手术所见与CTA结果对照。结果 86例患者中诊断为动脉瘤68例,动静脉畸形(AVM)18例。86例16排CTA的VR、MIP和MPR重建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100%,大脑中动脉5级分支显示96%(83/86)。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颈及载瘤动脉关系。也清晰显示了18例AV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由于它安全、方便、快速,重建图像质量高,辐射量明显减少,定性、定位明确,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为手术计划提供详实的影像资料,可作为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病变筛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我科64排螺旋CT在脑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影像表现44例,由诊断医师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进行图像综合评价.结果 64例患者中,60例图像显示成功,脑动脉狭窄38例(伴脑梗死12例),脑动脉瘤14例(脑动脉 狭窄伴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8例.与DSA相比,CT血管造影(CT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100%.结论 CTA与DSA的敏感性与特 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普查、筛查上可以选用CTA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A头部血管成像技术对颅内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其质量控制技术要点。方法选取DSA诊断为颅内血管性病变的患者51例,进行CTA头部血管成像扫描,根据CTA诊断的检出率以及图像品质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和质量控制技术要点。结果本组51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其中达Ⅲ级18例、达Ⅳ级标准41例;CTA诊断出动脉瘤30例、动脉狭窄11例,动脉畸形6例,静脉畸形3例,脑血管病诊出率为49例(96.1%)。结论 CTA头部血管成像技术对颅内血管性疾病诊断价值较高;通过适当控制扫描条件与参数,选择合适的图像后处理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卢贤贵  董茜 《中外医疗》2016,(26):182-184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应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6月期间60例因神经系统症状在该院就诊的疑似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对患者脑血管进行检查,对CT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快速作出诊断。结果 CT血管造影对大脑各动脉的显影率均达到100%,60例疑似脑血管病变患者中,经确诊,共有27例患者存在脑血管病变,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59%、90.91%、91.67%,与确诊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在脑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可在初筛、紧急或无条件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等情况下,采取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快速诊断,能对脑血管病变有效检出,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系统疾病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外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30例下肢动脉系统疾病患者(均经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手术确诊),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诊断资料。结果 30例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经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为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19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假性动脉瘤3例,动脉吻合口血栓形成及蔓状血管瘤各2例。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不仅可作为下肢动脉系统疾病的筛查及诊断手段,而且能为临床拟定治疗方案准确提供病变部位、程度、性质及范围等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78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A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与表面阴影成像技术(SSD)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将CTA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所见结果相比较,评价CTA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对急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准确率为96.15%,对自发性颅内出血、脑缺血性疾病、脑血管畸形诊断的准确率高达100.0%,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率也较高,为90.63%(29/32),CTA对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结果与DSA或手术所见结果大致相同,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对急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作为神经内科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34例的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根据脑内有无梗死分为无脑梗死组66例及脑梗死组128例,分析前、后循环及颅内、外动脉病变分布特征。结果①234例患者中,194例存在脑血管病变。脑梗死组颅内、外病变并存(71.9%)明显多于无脑梗死组(25.8%),无脑梗死组单纯颅外病变(60.6%)多于脑梗死组(20.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194例血管病变中,共检出血管病变数1005处,其中颅外动脉病变636处(63.3%)多于颅内动脉病变369处(36.7%)。脑梗死组颅内血管病变数(40.0%)多于无脑梗死组(23.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194例血管病变中,共有953支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中度以上狭窄动脉数脑梗死组(36.8%)多于无脑梗死组(14.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以上狭窄动脉数脑梗死组前循环(42.8%)多于后循环(29.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194例血管病变中,中度以上狭窄动脉数颅内(45.4%)多于颅外(25.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发生率颅外多于颅内,但狭窄程度颅内重于颅外;脑梗死患者前循环动脉狭窄程度比后循环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CTA)及3D重建在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行急诊颅脑CTA检查,并经手术治疗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对照破裂动脉瘤的3D-CTA影像表现与外科手术及介入手术所见,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43例患者中,142例手术证实为破裂动脉瘤,1例为假性动脉瘤。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成功夹闭125个破裂动脉瘤,17例行DSA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分布情况: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60个,占40.54%,前交通动脉瘤及大脑前动脉瘤43个,占29.05%,大脑中动脉瘤37个,占25%,椎-基底动脉瘤8个,占5.41%。14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影像所见大小、形态及位置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结论 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及3D重建在急诊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诊断中具有准确、简便、快速及无创的优点,CTA-VR、MPR显示瘤体及载瘤动脉的三维立体图像,对临床确定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徐伟  杨立民  汪长胜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614-1615,1637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西门予16排螺旋CT对40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NNCT+CTP+CTA检查,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完成该“一站式”检查。经西门子后处理软件进行评估。结果灌注异常区的CBF(t=2.45)、CBV(t=3.07)、MTT(t=2.89)三组参数值与对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狭窄12处:中度狭窄4处,重度狭窄及闭塞8处;颅内动脉狭窄25处:中度8处,重度狭窄及闭塞17处。颈内动脉及颅内动脉均狭窄6例。灌注异常区的灌注参数仅MTT值异常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具有低的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值=0.523〉0.5,P=0.012。供血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组织缺血程度不成正比。结论“一站式”CT检查能灵敏而准确地反映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有效地判断头颈动脉系统是否存在狭窄和闭塞、确定病变部位和测量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