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拔除上颌第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远期稳定性。方法:选取8例在我院牙科拔除上颌第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患者,对其矫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进行追踪观察,探讨其远期稳定性。结果:8例患者中,3例采取单侧上颌第二磨牙拔除,5例采取双侧拔除,治疗结果都较满意,上下牙列较为整齐,磨牙与尖牙建立中性关系,面型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追踪观察结果显示,拔除上颌第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较为稳定。结论:拔除上颌第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远期稳定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2种拔牙模式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下切牙较直立、下颌牙弓轻度拥挤但磨牙严重远中关系,且存在下颌第三磨牙的牙性或轻度骨性的安氏Ⅱ1类错牙 合的患者28例,随机分为A、B2组,其中A组13例只拔除上颌2个第一前磨牙,B组15例拔除上颌2个第一前磨牙、下颌2个第三磨牙.2组均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应用头影测量技术对其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 2组患者矫治后,前牙均达到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尖牙达中性、磨牙达完全远中关系.矫治后B组较A组下颌第一磨牙位置平均向远中多移动1.35 mm,鼻唇角平均多增大1.43°,而A组较B组L1/MP平均多增大2.37°,下切牙凸距平均多增大0.79 mm,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种拔牙模式矫治这类安氏Ⅱ1类错牙 合,其软、硬组织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拔除上颌2个第一前磨牙和下颌2个第三磨牙矫治后,下前牙仍保持直立,上前牙得到更多的内收,侧貌改善更趋向协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weed-Merrifield技术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取自太和医院口腔正畸科2009年以来诊治的5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检查、模型分析、头影测量分析、Tweed分析之后拔除上颌两个第一前磨牙、下颌两个第二前磨牙,采用Tweed-Merrifield固定矫治技术,观察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及侧貌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48例患者双侧上下牙列排列整齐,覆覆盖正常,双侧磨牙关系中性,侧貌改善,患者本人及家长对矫治效果满意。结论:方丝弓是一种有效的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固定矫治器,在治疗中应用Tweed技术时应掌握好力的使用及支抗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研究拔牙矫治对于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牙弓宽度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安氏Ⅱ类Ⅰ类错颌畸形患者并对其实施拔牙矫正治疗,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牙颌模型、比较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结果 上颌磨牙间宽度减小(2.78±0.14)mm;下颌磨牙间宽度减小(3.68±0.16)mm;上颌前磨牙间宽度平均增加(0.33±0.15)mm;下颌前磨牙间宽度矫治后平均增加(0.65±0.12)mm;上颌尖牙间宽度平均增加(0.23±0.11)mm;下颌尖牙间宽度矫治后平均减少(0.06±0.01)mm(均P<0.05).结论 拔牙矫正治疗可有效改善安氏Ⅱ类Ⅰ类错颌畸形患者牙弓的宽度,使面部形态更丰满,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春期安氏Ⅱ1类错畸形在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和下颌第二双尖牙矫治后硬组织X线影像变化.方法 选择14 例青春期安氏Ⅱ1类错病人上颌减数2个第一双尖牙,下颌减数第二双尖牙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对其进行测量、统计.结果 正畸后, U1-SN、U1-NA角、U1-NA线距显著减小(t=2.831~8.730,P<0.05),SNA角减小,SNB、L1-MP、L1-NB、L1-NB、MP-SN、MP-FH增大,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氏Ⅱ1类错减数上颌第一双尖牙、下颌第二双尖牙主要通过内收上前牙,限制上颌骨的生长发育来改善前牙深覆、深覆盖,通过下颌第一磨牙前移纠正Ⅱ类磨牙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春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在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和下颌第二双尖牙矫治后硬组织X线影像变化。方法选择14例青春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病人上颌减数2个第一双尖牙,下颌减数第二双尖牙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对其进行测量、统计。结果正畸后,U1-SN、U1-NA角、U1-NA线距显著减小(t=2.831-8.730,P〈0.05),SNA角减小,SNB、L1-MP、L1-NB、L1-NB、MP-SN、MP-FH增大,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减数上颌第一双尖牙、下颌第二双尖牙主要通过内收上前牙,限制上颌骨的生长发育来改善前牙深覆、深覆盖,通过下颌第一磨牙前移纠正Ⅱ类磨牙关系。  相似文献   

7.
安氏Ⅱ类1分类错AngleII^1是临床常见的错畸形,矫治难度大,矫治方法多,对于需要拔牙的病例通常采用拔除4个前磨牙的方法进行矫治,但其疗程较长,拔牙数目较多,病人难以接受。本研究采用上颌拔除两个前磨牙,下颌不拔牙的方法矫治此类错,通过对其矫治前后硬组织变化的测量分析,探讨其适应证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拔牙矫治后牙弓形态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类畸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30例,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通过三维扫描生成数字化牙颌模型,同时建立计算机牙弓形态定量分析系统,通过定位标志点,在牙弓形态分析平面上获取各个牙位的坐标数据,利用三次方程式拟合牙弓曲线,测量牙弓宽度及长度的变化,量化牙弓形态的变化。结果:安氏Ⅱ^1类错[牙合]经过拔牙矫治后,①上颌侧切牙区以及尖牙区牙弓宽度明显增加(P〈0.01,P〈0.05),下颌侧切牙区和尖牙区牙弓宽度无明显变化;②上、下颌前磨牙区及磨牙区牙弓宽度明显减小(P〈0.00t);③矫治后上、下颌尖牙区长度明显增加(P〈0.05),磨牙区长度明显减小(P〈0.001)。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后,上颌前部牙弓变宽,后部牙弓变窄,下颌前部牙弓形态未见明显缩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的疗效。方法:选择混合牙列或恒牙列早期的牙源性安氏Ⅱ类错伴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16例患者,应用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分别在应用摆式矫治器前、上颌磨牙远移至上下颌第一磨牙中性偏近中关系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矫治前后牙齿测量项目、骨骼及软组织测量项目的变化。结果:16例经过(5.1±1.4)个月的矫治,上颌第一磨牙远移至上下颌第一磨牙呈中性偏近中关系。矫治后,前牙覆盖增加,覆减小;上唇突度增加;下后面高距、下颌综合长度、升支高度有所增加,而上下颌骨变化较小。结论: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疗效可靠,可用于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的矫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安氏Ⅱ1错畸形拔牙矫治中拔牙位置的选择和矫治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安氏Ⅱ1错畸形患者 2 5例 ,分为三组 ,第一组为骨性上颌前突 ,下颌发育正常或后缩 ,上下牙弓拥挤度在Ⅰ度以内的患者 11名 ,拔牙模式为4|45 |5 。第二组上颌发育正常 ,下颌发育不足 ,上下牙弓拥挤度为Ⅱ~Ⅲ度的患者 10名 ,拔牙模式为4|44 |4。第三组上颌发育正常 ,下颌发育不足 ,上牙弓拥挤度Ⅲ度 ,下牙弓轻微拥挤或无拥挤 4名 ,拔牙模式为4|4  |  。全部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系统矫治。结果 所有病例均达到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 ,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 ,上下牙中线对齐。前两组病例磨牙关系为中性 ,第三组病例磨牙关系为完全的远中关系。结论 拔牙矫治安氏Ⅱ1错 ,上颌一般选择拔除第一双尖牙 ,下颌拔牙模式则与下颌后缩程度、下牙列拥挤度、下前牙唇倾度以及磨牙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中拔牙位置的选择和矫治效果.方法选择临床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25例,分为三组,第一组为骨性上颌前突,下颌发育正常或后缩,上下牙弓拥挤度在Ⅰ度以内的患者11名,拔牙模式为.第二组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不足,上下牙弓拥挤度为Ⅱ~Ⅲ度的患者10名,拔牙模式为.第三组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不足,上牙弓拥挤度Ⅲ度,下牙弓轻微拥挤或无拥挤4名,拔牙模式为.全部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系统矫治.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上下牙中线对齐.前两组病例磨牙关系为中性,第三组病例磨牙关系为完全的远中关系.结论拔牙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上颌一般选择拔除第一双尖牙,下颌拔牙模式则与下颌后缩程度、下牙列拥挤度、下前牙唇倾度以及磨牙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安氏Ⅱ^1错He畸形拔牙矫治中拔牙位置的选择和矫治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安氏Ⅱ^1错He畸形患者25例,分为三组,第一组为骨性上颌前突,下颌发育正常或后缩,上下牙弓拥挤度在Ⅰ度以内的患者11名,拔牙模式为4455。第二组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不足,上下牙弓拥挤度为Ⅱ-Ⅲ度的患者10名,拔牙模式为4444。第三组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不足,上牙弓拥挤度Ⅲ度,下牙弓轻微拥挤或无拥挤4名,拔牙模式为44。全部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系统矫治。结果 所有病例均达到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He覆盖关系正常,上下牙中线对齐。前两组病例磨牙关系为中性,第三组病例磨牙关系为完全的远中关系。结论 拔牙矫治安氏Ⅱ^1错He,上颌一般选择拔除第一双尖牙,下颌拔牙模式则与下颌后缩程度、下牙列拥挤度、下前牙唇倾度以及磨牙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1错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安氏Ⅱ1错病人的矫治前后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病人采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方法矫治(拔牙组);15例病人采取非拔牙方法矫治(非拔牙组)。分别在上、下颌尖牙和磨牙区唇颊面最突出的位置进行牙弓宽度测量。结果拔牙组矫治前后比较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t=2.23、2.78,P<0.05),非拔牙组矫治前后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矫治前后下颌尖牙宽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6,P<0.05),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大,组间宽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上、下颌第二磨牙间宽度均无变化。结论安氏Ⅱ1错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相比,前者不会引起牙弓的缩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联合导板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上颌单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结合前牙平面导板,应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例患者矫治结果满意,上颌及上唇前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上颌单颌拔牙结合平面导板应用于低角的下唇及下切牙突度小,无下牙列拥挤或轻度拥挤的轻中度骨性和牙源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林杨  段银钟 《医学争鸣》2009,30(11):1037-1040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拔牙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74例,其中上下颌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第1组)20例,上颌拔除两颗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两颗第二前磨牙(第2组)20例,上颌仅拔除两颗第一前磨牙,下颌不拔牙(第3组)20例以及义诊普查资料中未进行矫治者(对照组)14例.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各组颏部形态的变化,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颏高度、颏前点处颏厚度及颏倾斜度各组均无明显改变.颏突度各组均有增加.采用双颌拔牙矫治组(第1,2组)颏凹陷、下齿槽座点处颏厚度、根尖点处颏厚度、颏弯曲度和颏唇沟深度显著减小,而采用上颌拔牙矫治组(下颌不拔牙)无显著变化.结论:颏部形态的改变与下颌拔牙有关,与下颌拔牙的位置无明显联系.应根据患者颏部形态选择适当的拔牙模式,以利于患者面型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改良摆式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改良摆式矫治器对12例(骨性Ⅰ类,牙性Ⅱ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10~13岁.通过X线头影测量及模型观测比较治疗前、后上颌第一磨牙、第一前磨牙、中切牙的近远中变化,及磨牙区牙弓宽度的变化.结果 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5.3 mm,第一前磨牙平均前移了2.5 mm,切牙平均前移了3.3 m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磨牙宽度平均缩小了0.2 m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适应证选择较好的情况下,单独使用改良摆式矫治器效率高、效果好,属于非患者依赖型矫治器,对于因磨牙前移造成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有着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文功 《海南医学》2008,19(2):69-70
目的 探讨上颌单颌拔牙联合导板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5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上颌单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结合前牙平面导板,应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例患者矫治结果满意,上颌及上唇前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上颌单颌拔牙结合平面导板应用于低角的下唇及下切牙突度小,无下牙列拥挤或轻度拥挤的轻中度骨性和牙源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荣鑫  陈杰 《青岛医学院学报》2011,(3):251-252,254
目的比较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1错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安氏Ⅱ1错病人的矫治前后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病人采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方法矫治(拔牙组);15例病人采取非拔牙方法矫治(非拔牙组)。分别在上、下颌尖牙和磨牙区唇颊面最突出的位置进行牙弓宽度测量。结果拔牙组矫治前后比较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t=2.23、2.78,P〈0.05),非拔牙组矫治前后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矫治前后下颌尖牙宽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6,P〈0.05),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大,组间宽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上、下颌第二磨牙间宽度均无变化。结论安氏Ⅱ1错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相比,前者不会引起牙弓的缩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AngleⅡ^1类矫治效果。方法运用改良MBT联合上颌斜导板,对30例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结果治疗后磨牙Ⅰ类关系,前牙覆胎覆盖关系正常。结论运用该方法对AngleⅡ^1类错[牙合]矫正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安氏Ⅲ类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上下颌前部牙槽突宽度。方法:选取骨性安氏Ⅲ类患者30名,均上颌拔除第二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一前磨牙,对其正畸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上的上下颌前部牙槽突宽度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后,上切牙根尖部腭侧及唇侧,牙槽骨宽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下颌切牙根尖部唇侧的牙槽骨宽度较薄,而舌侧相对应处的牙槽骨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安氏Ⅲ类患者上颌前部牙槽突吸收与增生基本平衡;而下颌唇侧的增生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