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伟 《上海医学》2003,26(4):289-290
重型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分度表≤ 8)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创伤即刻造成的原发性脑损伤(颅内出血、挫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等 )和随之的继发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1 ] 。但就目前的医疗水平 ,原发性脑损伤尚不能被治疗。因此 ,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继发性脑损伤成为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颅内因素 (血肿、颅高压、血管痉挛等 )和全身性因素 (低血压、贫血、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等 )均能造成脑缺血 ,从而导致继发性脑损伤[2 ] 。前者可通过手术治疗 ,后者需及时进行复苏。急诊复苏可明显降低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率 ,改善预后 ,现…  相似文献   

2.
分析 2 0 6 8例急性颅脑伤。认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的处理 ,应根据血肿量、部位、中线移位、脑室脑池受压情况、颅内压、受伤机制及患者的意识状态等情况决定是否手术  相似文献   

3.
重度颅脑损伤致脑疝的患者发病急,变化快,致死率及致残率都高.现对我们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致脑疝72例临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纳入标准 ①GCS≤8分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存在颅内血肿,脑挫伤,年龄<50岁.无致命性出血、致命性休克、复杂的复合伤并排除原发性脑干损伤者;②重型颅脑损伤,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③经保守治疗失败,颅内压>300mm水柱以上者;④CT扫描显示严重脑水肿,中线结构移位1.0cm,脑沟消失,基底池,环池受压变形或消失,硬脑膜外血肿>20ml或脑内血肿>30ml;⑤患者深昏迷双瞳孔散大,年龄≥50岁,家属坚决要求治疗,可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占全身损伤的 10 %~ 15 % [1 ] 。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损伤 ,伤情的变化非常急剧。这不仅取决于原发性脑损伤的程度 ,也取决于并发颅内血肿、脑水肿、硬脑膜下腔积液、脑部血液循环、脑脊液循环障碍 ,引起颅高压、脑受压与脑疝等 [2 ] 。而重型颅脑损伤约占颅脑损伤的 2 0 % ,病死率很高 ,是救治的重点 [3 ] 。特别是在基层医院现有条件下治疗重度脑损伤患者的难度更大。近 5年来 ,我院收治重度脑损伤患者 6 2例 ,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 5 1例 ,女 11例 ,年龄 14~ 72岁 ,平均 42 .5岁。击伤 (斗殴、砸伤 )…  相似文献   

5.
分析2068例急性颅肪伤。认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的处理,应根据血肿量、部位、中线移位、脑室脑池受压情况、颅内压、受伤机制及患者的意识状态等情况决定是否手术。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在创伤中所占比例大、残死率高,对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第一公害”。我院是浙北创伤救治中心,承担着湖州地区及苏皖部分地区的创伤救治任务。本文对1563例颅脑损伤患者《颅脑创伤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旨在探讨我市颅脑损伤(尤其是交通事故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期进一步指导颅脑损伤的预防和救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告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47例。根据CT表现将病例分组,分别研究颅内血肿的部位、脑室脑池受压、中线移位以及CT正常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CT能反映重症脑伤后的结构变化,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地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CT表现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奎勤  张景荣 《医学综述》2000,6(4):F003-F004
目的:研究急性重型颅脑损伤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手段,对近3.5年来本院11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头颅CT显示的脑室、脑池、中线结构变化、脑挫裂伤、脑肿胀、颅内血肿与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第3脑室消失,基底池完全封闭,中线结构移位≥1.5cm,广泛脑挫裂伤,脑肿胀、大量硬膜下血肿(血肿量≥70ml),原发性脑干损伤严重者病死率高,其中以基底池完全封闭及原发性脑干严重损伤病死率更高(72.7%~84.6%)。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基底池完全封闭,严重脑挫裂伤,脑肿胀,脑干损伤,治疗效果均差。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告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47例。根据CT表现将病例分组,分别研究颅内血肿的部位、脑室脑池受压、中线移位以及CT正常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CT能反映重症脑伤后的结构变化,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地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急性半球脑肿胀(HBS)伴颅内血肿多见于成人患者,临床上发展迅速,易导致难以控制的颅高压及脑疝形成,多有神经定位征,预后较差。CT表现除可见颅内血肿(血肿量一般在40ml以下)与同侧侧脑室、Ⅲ脑室、基底池受压变窄或闭塞外,以中线移位程度与血肿厚度不成比例为其特点。治疗上除手术减压外,大剂量皮质激素联合甘露醇、早期正确的过度换气、通畅的硬膜下引流也是治疗的重要方面。中线移位程度可作为预后评估的参考,预后决定于肿胀的程度和血肿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非手术治愈小儿外伤性颅内血肿23例。从小儿颅脑解剖、病理生理方面探讨非手术治疗的理论依据,并对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进行讨论,认为意识状态、血肿量、脑中线结构移位及脑池脑室受压程度和颅内压监护等是采用非手术治疗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CT表现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CT影像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不同CT影像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96例患者中,急性硬膜下血肿33例,死亡9例,病死率27%,较其他颅内血肿明显增高(P<0.05)。颅内血肿容积>30 mL者,其病死率明显高于<30 mL患者(P<0.05);>50 mL者,其病死率71%。中线结构移位>10 mm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10 mm者(P<0.05),>15 mm者,其病死率达75%。环池、四叠体池重度受压闭塞患者病死率高达82%。结论 CT显示重型颅脑损伤后的颅脑改变与临床预后有关,这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裂孔疝手术救治的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急诊手术救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裂孔疝的病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格拉斯哥计分(GCS)、瞳孔变化、中线移位、环池显示、手术方式与小脑幕裂孔疝的病死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GCS、瞳孔变化、中线移位、环池显示状况是判断伤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缩短伤后手术时间,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裂孔疝的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在创伤中所占比例大、残死率高,对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第一公害"。我院是浙北创伤救治中心,承担  相似文献   

15.
沈建辉 《中外医疗》2011,30(9):104-104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颅脑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治疗急性颅脑创伤,并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脑中线移位基本恢复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GCS计分、恢复良好和中残病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术能有效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急性颅脑损伤治疗效果;具有显露充分、操作方便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急性硬膜下血肿CT征象变化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硬膜下血肿CT变化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对3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为中线移位、基底池压闭及脑肿胀分别分析,结合临床病情。研究与预后相关性关系。结果中线移位和基底池压闭明显者.其脑损伤程度严重。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中线移位和脑池受压的程度及有否弥漫性脑肿胀对判断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162例急性颅脑损伤的CT扫描,按脑中线有无移位,以及移位宽度与颅内血肿宽度测定值的对比情况分为三组,并用Ridi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线移位宽度>血肿宽度对患者的伤情及不良预后的预测有重要意义,而中线移位宽度与血肿宽度测定值之差>3mm,可作为预测急性颅脑损伤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12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分析12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1年1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情况.[结果]1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手术治疗78例,非手术治疗50例.按GCS评分,出院时恢复良好91例、占71.1%;死亡12例、占9.3%;伤残25例、占19.6%.[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仍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早期救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强调早期的有效救治,包括及时手术清除颅内血肿,解除脑疝以及采取积极恰当的综合治疗措施是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化等.  相似文献   

19.
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的重型颅脑损伤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松  梁子聪  陈进 《广西医学》2010,32(11):1376-1377
目的总结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的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经验。方法对98例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45例,死亡13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9例,中残11例,良好14例;保守治疗53例,死亡18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12例,中残8例,良好11例,病死率31.6%(31/98)。结论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的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差,病死率与残废率高。针对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决定手术与否,以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及时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2002—2007年收治的386例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多发性血肿资料。对其血肿部位分类,双侧多发血肿所致中心性脑疝及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病因、治疗原则进行分析。结果保守治疗36例,手术治疗350例(其中单侧开颅213例,双侧开颅137例)。恢复良好127例,轻、中残73例,重残61例,术后死亡125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性颅内血肿病情急危,病程演变快,意识障碍较深,应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首要因素。血肿位置、大小、特别是环池受压的程度等是决定早期手术时机的重要因素。广泛脑挫裂伤、脑受压、脑水肿肿胀的程度是充分减压的病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