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危重状态下的麻醉插管与常规麻醉插管有很大不同。多数患者因生命体征的极不稳定 ,使麻醉插管过程复杂化 ,且危险性大 ,死亡率高。虽然诱导麻醉药物的作用快 ,作用时间短 ,但其引发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危重病人插管后期的循环状态可以造成难以克服或不可恢复的间接影响 ,为临床不可忽视的插管后期并发症。现就我院综合性 ICU内44例危重病患者的诱导麻醉及其插管前和插管后 4h内的循环状态作了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3年 4月至 2 0 0 0年 8月期间在综合性ICU内直接麻醉插管的危重病例共计 44例。男性 2 8例 ,女性 16…  相似文献   

2.
矫健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155-156
目的观察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麻择期手术患者30例,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测量并记录基础血压、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1min、插管后2min、插管后3min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等各项参数变化。结果患者插管均一次性顺利完成,患者诱导后血压下降,低于诱导前基础值(P〈0.05或P〈0.01),心率也明显减慢,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压、心率维持在正常范围。插管后各时间段血压仍低于基础值,与诱导前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心率在插管后各时间段维持在诱导前水平(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诱导可以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是值得推荐的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3.
矫健 《中国药业》2012,21(17):66-66
目的观察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30例,入室后常规心电图检查,并进行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测试及血压检查。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以及插管后1,2,3 min时的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插管均一次性顺利完成。诱导后血压下降,心率明显减慢,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均低于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插管后血压测量值较基础值偏低,较诱导前差异显著(P<0.05或P<0.01);各时间段心率均维持在诱导前水平(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诱导,可以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依托咪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PLMA喉罩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09—2011年收治的20例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异丙酚全麻诱导插管,观察组予以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插管,观察诱导前及插管后1min、插管后3min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糖、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的变化。结果与诱导前比较插管前刻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降低,插管后3min两组患者SBP、DBP较插管前即刻明显升高,与诱导前比较插管前刻两组患者心率明显降低,而在插管后1min对照组则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3min和插管后10min较诱导前两组患者血管紧张素II和皮质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PLMA喉罩插管麻醉能更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有效的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啶对需诱导插管患者在麻醉诱导和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拟手术全麻诱导插管患者,根据诱导前给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时间段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全麻诱导麻醉泵注各阶段的MAP、DBP、HR等相关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气管插入各阶段CSI、MAP、DBP、HR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两组患者在波动幅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患者在诱导插管前给予右美托咪啶镇静效果更佳,维持患者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处于稳定状态,减少由于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发生,给药安全,是诱导插管患者较为理想的镇静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研究老年患者麻醉中心血管的稳定性。方法应用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对200例老年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观察诱导后和维持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在术中循环稳定,均无静脉注射处疼痛,全身麻醉诱导后、插管后及术中血压及心率与基础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正常范围,心电图无明显改变。结论老年患者应用福尔利长时间持续静脉滴注无蓄积,对老年患者应用具有心血管安全性,苏醒质量良好,麻醉诱导及维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部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改变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湖北省郧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出血部位、出血量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异常心电图.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电图改变与不同部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手术围麻醉诱导期不同时机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择期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下老年手术患者52例,根据右美托咪定注射时机不同分为甲、乙两组各26例,甲组于诱导前注射,乙组于诱导后注射,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和插管各时点的血压和心率情况。结果甲组诱导前心率明显下降,显著低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后各时点逐渐恢复,与乙组一致;甲组血压较为平稳,插管前和插管后血压无明显变化,插管一段时间后血压平稳下降,而乙组插管前血压下降变化较大,插管后上升变化较大,与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围麻醉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定,与麻醉诱导后注射比较,更有助于减轻麻醉诱导所致的血压下降及气管插管所致的血压上升,从而保持围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平稳,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手术老年患者,年龄〉60岁,ASAⅠ或Ⅱ级,根据舒芬太尼剂量,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为0.4μg/kg,Ⅱ组为0.6μg/kg,Ⅱ组为0.8μg/kg。分别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各时点的MAP、HR、SPO2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结果三组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插管中均能顺利完成气管插管,0.4~0.6μg/kg组插管后1min(T3)MAP、HR恢复至T1水平,0.8μg/kg组MAP、HR下降较0.4μg/kg组明显,MAP、HR需较长时间恢复。结论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差别,0.4~0.6μg/kg舒芬太尼用于老年人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是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对清醒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全身麻醉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n=12):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F组)、舒芬太尼组(SF组),充分表面麻醉后分别予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诱导,记录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结果。结果F组:诱导后血压和心率下降均不明显,插管后血压升高(P<0.05)。心率诱导后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的几个时段心率显著增快(P<0.05)。BIS、SPO2诱导前后无明显变化。RF组:血压诱导的最低值与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后回升与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率诱导后、插管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插管后1min明显增快(P<0.05),以后下降,改变不明显。脑电双频指数、脉搏血氧饱和度诱导后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F组:平均动脉压诱导后下降,插管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心率诱导前后无明显改变。脑电双频指数诱导后均显著下降。SF组的不良反应低于其他两组。结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清醒插管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清醒遗忘插管与快速诱导插管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探讨两种插管方式临床运用的优略。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在本院进行ASAⅠ~Ⅱ择期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分为两组,分别为清醒遗忘插管组和快速诱导插管组,每组30例,其中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清醒遗忘插管组和快速诱导插管组进行比较,快速诱导插管组插管前与插管后1 min心率、血压波动大于清醒遗忘插管。结论:清醒遗忘插管在困难气道处理和危重患者麻醉处置方面优于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艾司洛尔对神经检测下甲状腺手术麻醉诱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在全麻环境下行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A、B、C组,A组实施麻醉诱导后给予10 m L生理盐水,B组实行麻醉诱导后给予1 mg/kg艾司洛尔,C组给予1.5 mg/kg艾司洛尔,患者意识消失后采用TOF仪,并进行气管插管,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后和插管时、插管后的血液流变(HR)、收缩压(SP)、舒张压(DP)。结果 A、B、C三组在插管时、插管后的HR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后(P<0.05);B、C两组诱导后的HR、SP低于A组(P<0.05),C组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的概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不同浓度艾司洛尔能够有效抑制神经检测下甲状腺手术麻醉诱导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以1 mg/kg为最佳剂量,患者的血流动力平稳。  相似文献   

13.
张丽峰  吕艳霞 《河北医药》2008,30(3):337-338
目前我国人口已出现老龄化,老年人行手术治疗者越来越多。但在麻醉诱导插管过程中,老年人循环系统的改变常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而不同的麻醉诱导药物对循环功能的影响不同,因此诱导药物的选择对老年患者尤为重要。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均为新型的静脉麻醉药物,各具优点。本文就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联合咪达唑仑用于ICU患者气管插管前的麻醉诱导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行床旁气管插管的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BM组)予以布托啡诺0.04 mg/kg联合咪达唑仑0.05 mg/kg静脉注射诱导麻醉,对照组(M组)气管插管前予以同体积0.9%生理盐水联合咪达唑仑0.05 mg/kg静脉推注诱导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在药物注射前(T_1)、插管即刻(T_2)以及插管后5 min(T_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喉镜置入时发生剧烈呛咳、反流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M组比较,BM组患者在T_2、T_3时MAP、HR变化小,剧烈呛咳、反流等插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布托啡诺联合咪达唑仑用于ICU患者气管插管前麻醉诱导,可减少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气管插管时呛咳、反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30-531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对患者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异同。方法对本院40例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n=20)和依托咪酯组(E组,n=20),P组给予丙泊酚诱导,E组给予依托咪酯诱导,余用药两组相同,观察两组诱导期间不同时间段SBP、DBP和HR的变化。结果 P组给药后插管时血压心率变化显著(P<0.05),E组给药后插管时血压心率略有改变(P>0.05)。结论依托咪酯用于患者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优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靶控浓度下瑞芬太尼全麻诱导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总结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行全麻择期手术的患者82例,均采取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根据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分为A组(浓度为1μg/kg)、B组(浓度为1.5μg/kg)、C组(浓度为2μg/kg)、D组(浓度为2.5μg/kg),各21例,分别对比四组患者在入室后3min、麻醉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后的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四组患者在入室后3min、麻醉诱导后、插管前的心率和血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在插管后的血压均比插管前要降低,心率无明显改变,其中以A组的血压升高最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的靶控浓度控制在1.5~2.5μg/kg间,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同时能够有效减少插管后的不良反应及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对增加其安全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型感冒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18例胃肠型感冒患者的心电图,将其发病不同时期的心电图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胃肠型感冒要早干预早治疗,以免引起心肌损害等并发症结论胃肠型感冒患者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心电图改变需引起重视,防止引起心肌损害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实施气管插管麻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1μg/kg)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2μg/kg)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观察气管插管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心率的基础值分别与对照组的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插管后1 min的平均动脉均高于插管前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1 min的平均动脉压小于对照组同时刻的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插管1 min的心率均高于本组插管前即刻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1 min心率和对照组同时刻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插管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2μg/kg)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有助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减少患者气管插管反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心率失常的变化。方法:手术前后常规心电图检查,术中心电图连续监测。结果:术前心电图异常6 例,术中术后心率失常10 例,心率失常常出现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开胸探查术,术后发生心率失常多为弓上吻合者。提示:术中心率失常的预防关键在于精细解剖,轻柔操作,减少对血管、心脏的刺激,避免任何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心电图表现,为防治与化疗药物相关的心脏毒性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20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期、诱导缓解期、强化巩固期的心电图结果,对30例慢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化疗后的心电图异常改变以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高电压、期前收缩、传导阻滞多见。强化巩固期的心电图异常率最高,与诱导缓解期、化疗前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与急性非淋巴白血病(AML)组之间及其二者的各亚型之间心电图异常率在同一化疗时期的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白血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在化疗后升高。结论 白血病化疗药物会造成严重的心脏毒性,化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心电图,以便及早发现心肌的损伤并采用保护心肌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