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缬沙坦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肾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对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肌酐、肌酐清除率、肝功能、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12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mg/d,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变化,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功能、电解质变化。结果 缬沙坦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24小时蛋白尿明显减少,肝功能、电解质无变化。结论 缬沙坦对肾性高血压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且能降低尿蛋白,有一定的靶器官保护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valsartan on hypertension secondary to chronic renal diseases. METHODS: Sixty-four patients with renal hypertension were examined for plasma K(+), Na(+), Cl(-), 24-hour urine protein,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serum creatinine (SCr), erythropoietin (EPO) before and 8 weeks after of valsartan therapy. RESULTS: After valsartan therapy for 8 weeks, no significant changes took place in plasma K(+), Na(+), Cl(-), BUN, SCr, EPO, but 24-hour urine protei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NCLUSION: Valsartan significantly reduce 24-hour urine protein without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plasma K(+), Na(+), Cl(-), BUN, SCr, and EPO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secondary to chronic renal diseases.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肾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对24h尿蛋白定量、肌酐、肌酐清除率、肝功能、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60例肾性高血压病人口服缬沙坦80~160mg/d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变化,24h尿蛋白定量,肝功能、电解质的变化。结果 缬沙坦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24h蛋白尿明显减少,肝功、电解质无变化。结论 缬沙坦对肾性高血压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且能降低尿蛋白,有一定的靶器官保护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缬沙坦在肾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诊治的12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mg/d,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变化,24h尿蛋白定量、肝功能、电解质变化。结果缬沙坦治疗3个月后血压明显下降(均为P〈0.05),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t=7.381,P〈0.05),肝功能、电解质无变化(均为P〉0.05)。结论缬沙坦对肾性高血压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且能减少24h尿蛋白,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肾性高血压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血肌酐、24h尿蛋白的影响,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氨氯地平5mg/次,qd,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氨氯地平5mg/次,qd,缬沙坦80mg/次,qd,3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肌酐、24h尿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压、血肌酐、24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O.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血肌酐、24h尿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肾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确切,二者联合能够协同降压,有效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有效保护肾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缬沙坦在治疗肾性高血压中的肾脏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慢性肾病继发高血压的降压作用。方法:96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应用缬沙坦;对照组32例,应用依那普利;观察两组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血钾、血钠、血氯、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肌酐及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情况,应用)(2检验比较上述各因素用药前后的变化。结果:应用缬沙坦8周后,血钾、血钠、血氯、血尿素氮、肌酐及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无明显变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缬沙坦对慢性肾病继发高血压的降压作用中对血钾、血钠、血氯、血尿素氮、肌酐及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无明显影响,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缬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用药和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予缬沙坦每次80 mg,每日一次,贝那普利每次10 mg,每日一次;对照组(30例)予贝那普利每次10 mg,每日一次,氨氯地平每次5 mg,每日一次;疗程共2个月,观察治疗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Sc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尿蛋白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肌酐方面,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ARB联合用药,除有效控制肾性高血压外,在肾脏保护方面强于应用ACEI+CCB.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我院儿科25年来收治的15种不同的肾脏疾病共2231例,并发高血压1107例,高血压的发生率为49.62%,其中重症高血压375例,占高血压的33.88%。并发高血压脑病46例占4.2%;心力衰竭62例占5.6%;急性肾功能衰竭42例,占3.8%;慢性肾功能衰竭6例占0.54%;左心室扩大66例,占5.96%。手术治疗有34例。高血压的预后与原发疾病的性质有关。急性肾炎的预后较好,经过治疗血压在1~2周下降正常者占98.9%。而其它肾实质损害者病程比较迁延。本组死亡27例,病死率为2.44%。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肾性高血压和蛋白尿的疗效.方法65例伴高血压和蛋白尿的慢性肾病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mg/d,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变化、24小时蛋白尿定量、肾功能、肝功能、电解质.结果缬沙坦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24小时蛋白尿明显减少,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无变化.结论缬沙坦能明显降低慢性肾病患者的高血压和蛋白尿.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我科对4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血压的患者应用依那普利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CAN患者分两组:治疗组41例予缬沙坦治疗,平均治疗(3 6.0±7.2 )个月;对照组3 1例不予缬沙坦治疗。动态观察患者血肌酐(SCr)变化以及血压、血红蛋白、2 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结果:经过3 6、3 4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分别有7例(17.1% )和11例(3 5 .5 % )发生初级终点事件,即SCr上升≥5 0 % (P =0 .10 ) ;治疗组联合终点事件(指患者死亡或返回透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8%和3 8.7% ,P <0 .0 1) ;且治疗组达到联合终点的时间也显著长于对照组(分别为5 3 .9个月和41.5个月,P =0 .0 2 )。治疗组患者尿蛋白排泄量明显降低(P =0 .0 13 )。缬沙坦治疗的常见副作用是高钾血症和贫血。结论:缬沙坦治疗可有效降低移植肾功能丧失发生率,延缓移植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标准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高血压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3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4例。对照组按照"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的标准治疗。实验组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d,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判断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P<0.05);脑卒中和新发糖尿病发生率低(P<0.05)。结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标准治疗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60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酸(UA)、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清胱抑素C(Cys C)、尿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的mAlb、UA、NAG、Cys C、β2-MG等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mAlb+ UA+NAG+Cys C+β2-MG联合检测高血压早期肾损伤阳性率为68.3%(41例),明显高于mAlb、UA、NAG、Cys C、β2-MG等各单项检测阳性率(P<0.01).结论 mAlb、UA、NAG、Cys C、β2-MG等指标是临床诊断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常见敏感指标,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更高,方法简单易行,对高血压性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氯沙坦和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氯沙坦和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选氯沙坦(5 0 mg·d- 1 )或缬沙坦(80 mg·d- 1 ) ,共16周。每4周1次测诊室坐位谷值舒张压、脉率。结果 治疗16周时,氯沙坦组DBP12 .0±0 .7k Pa和缬沙坦组DBP 11.9±0 .5 k Pa,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 0 1)。第16周氯沙坦组血尿酸(SU A)从35 7μm ol·L- 1 下降到333μm ol·L- 1 (P<0 .0 5 ) ,缬沙坦组SU A从35 1μm ol·L- 1 升高到36 3μm ol·L- 1 (P>0 .0 5 ) ,两间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 0 1)。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氯沙坦与缬沙坦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氯沙坦可以降低SU 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痛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高血压痛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80mg/5mg.qd(A组);缬沙坦胶囊80mg.qd(B组);氨氯地平片5mg.qd(C组);对照组安慰剂(D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发色底物法及Born比浊法,观...  相似文献   

16.
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及降低门静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降低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制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模型,成模后将大鼠分为缬沙坦组、模型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缬沙坦及等量的蒸馏水灌胃,治疗15d,各组于治疗结束测门静脉压力(P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肝脏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PVP明显降低[分别为(9.2±1.7)mmHg和(13.3±2.3)mmHg,P<0.01];MAP和HR无明显变化[分别为(80.7±28.9)mmHg比(88.5±11.8)mmHg,(367±56)次/min比(381±51)次/min,P>0.05],同时HA、PCⅢ和α-SMA表达水平也较模型组降低[分别为(409.70±196.41)ng/ml比(723.71±121.41)ng/ml,(82.69±20.06)μg/L比(118.73±31.81)μg/L,(0.27±0.09)%比(2.26±0.34)%,P<0.01]。结论缬沙坦可安全、有效地降低大鼠肝硬化门静脉压力,可能与作用于肝星状细胞有关,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吲达帕胺和缬沙坦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6-酮-PGF1α(6-keto-PGF1α)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和4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41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吲哒啪胺组(20例)和缬沙坦组(21例),分别予吲哒啪胺(商品名钠催离)1.5mg/d和缬沙坦(商品名代文)80mg/d治疗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抽血检测MCP-1,MIP-1α,sP-selectin,ADMA,AngⅡ和6-keto-PGF1α含量。结果:同正常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中MCP-1,MIP-1α,sP-selectin,ADMA浓度显著增加。吲哒啪胺组治疗前后MCP-1,MIP-1α和sP-selectin浓度无明显变化;而缬沙坦治疗4周后,MCP-1,MIP-1α和sP-selectin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分别为(19.16±3.11)pg/mLvs(16.08±2.67)pg/mL,P<0.05;(27.74±8.36)pg/mLvs(17.64±7.59)pg/mL,P<0.05;(2.67±3.18)pg/mLvs(6.15±2.94)pg/mL,P<0.01。吲达帕胺和缬沙坦治疗后,ADMA浓度均下降分别为(1.35±0.74)μmol/Lvs(0.98±0.56)μmol/L,P<0.05;(1.31±0.68)μmol/Lvs(0.71±0.52)μmol/L,P<0.01,而6-keto-PGF1α浓度增加,但在缬沙坦组增高更加显著分别为(61.96±20.81)pg/mLvs(96.72±25.89)pg/mL,P<0.05;(63.25±16.92)pg/mLvs(143.22±43.45)pg/mL,P<0.01。两组治疗前后AngⅡ无显著变化。结论: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MCP-1,MIP-1α,sP-selectin和ADMA的浓度增加;缬沙坦和吲哒啪胺具有相似的降压疗效,同时还可降低上述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对 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前后和 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检测。 结果 :缬沙坦治疗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 (t=2 .4 2 2 ,P <0 .0 5 ) ,3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 12周后 ,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t分别为 2 .13、2 .2 1,P均 <0 .0 5 ) ,同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t=2 .371,P <0 .0 5 )。 结论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缬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可有效改善其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