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钩形R波(2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发现,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心电图下壁肢体导联R波升支或顶峰常出现明显切迹,使R波形如钩状(伴或不伴有右束支阻滞),并形象地将其称为"钩形R波"(Crochetage on R wave).  相似文献   

2.
目的 心律失常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常见并发症,本研究探讨未行介入封堵术和外科修复术治疗的ASD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其可能危险因素,以期为指导心律失常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所有患者行18导联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床旁心电监护检查,记录心律失常类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 ASD 最大径、右室与左室内径比值(RV/LV)、三尖瓣反流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收集77例患者,年龄57.19±15.59岁,女性51人(66.2%)。29例(37.6%)患者ASD最大径>20 mm;47例(48.1%)患者肺动脉收缩压>50 mmHg;29例(37.6%)患者右室明显增大,右室内径/左室内径比例≥1.0。心律失常类型共计19种,患者发病年龄大多分布在60岁以上(48.1%)。其中多源室性期前收缩(室早)(r = 6.506,P = 0.039)、心房颤动(r = 9.109,P = 0.011)、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房早)(r = 6.241,P = 0.044)及非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r = 9.653,P = 0.008)随年龄增大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随着年龄增大,心律失常发生种类有增多的趋势(z = -3.168, P = 0.002);随着ASD最大径的增大,室性心律失常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2 = 3.983,P = 0.046)。结论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未行手术修补或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当ASD最大径>20 mm,肺动脉收缩压>50 mmHg,RV/LV≥1.0,年龄大于60岁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病情加重,临床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肺动脉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11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0岁以下继发孔型ASD患者,全部患儿在氯胺酮全麻下行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压力,并完成封堵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ASD直径、心胸比值和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1年,并按缺损直径和年龄分组.结果 本研究共359例患儿,男130例(36.2%).平均年龄(5.8±2.2)岁(2~10岁),平均体重(21.0±7.1) kg (10~57kg),平均缺损直径(13.6±5.6) mm(5~30 mm),体表面积矫正缺损直径为(17.0±7.1) mm/m2(1.3~41.0 mm/m2),平均肺动脉收缩压(40.8±8.7 mmHg) (15~67 mmHg)(1 mmHg=0.133 kPa).318例(88.6%)患者心导管测量存在肺动脉高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均正常;肺动脉压力不随房间隔缺损直径增大而升高(P>0.05);10岁以下儿童肺动脉压力与年龄和体表面积矫正的缺损直径无相关性(P>0.05).结论 10岁以下继发孔型ASD患儿,心导管检查所测肺动脉压力与患儿年龄和体表面积矫正的缺损直径无关,与缺损直径无简单线性关系,压力不随缺损直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1病例患者男性,48岁,因“间断活动后气短30 d,加重1 d”于2019-8-21就诊当地医院,行心脏彩超示:右心、左房增大,三尖瓣中量返流,肺动脉高压,室壁运动减弱,左室收缩功能减低,未予特殊治疗,于8-27转入我科。患者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控制欠佳,长期吸烟史多年,父因脑梗死去世。查体:T 36.6℃,P 76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80/110 mmHg(1 mmHg=0.133 kPa),轻度气紧貌,神清,唇红,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率76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Ⅱ级喷射样收缩期杂音,第2心音亢进伴固定分裂,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总结经右腋下小切口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手术经验,探讨其疗效、适应证及技术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市中心医院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5例,缺损大小5~36mm。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在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做直切口,长度约2~4cm,约经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于右心房壁缝双荷包线并切开,通过输送导管在食管超声监视下释放房间隔缺损封堵伞。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无恶性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1例封堵伞脱落至右房,经原切口改行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术后有2mm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随访残余分流消失。结论 经右腋下小切口外科封堵是一种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手术方式,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食道超声引导下经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术、经胸封堵术及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146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颈内静脉组、经胸组、体外循环组.颈内静脉组行食道超声引导经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术,经胸组行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封堵术,体外循环组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行封堵术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封堵术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1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对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行心脏彩超复查可知,128例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中,有12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为97.7%。对其进行长达6个月的复查中均未出现脱落、残余血液分流现象。1例患者复查中出现封堵器脱落现象,2例患者因术前对其检测不当,术后出现轻度反流现象。结论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价值,可有效提高封堵术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充分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心电图下壁导联R波切迹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观察比较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30例(Ⅰ组)、其他各类心脏病190例(Ⅱ组)及正常人100例(Ⅲ组)的下壁导联R波切迹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出现率。结果显示:3个下壁导联均有R波切迹的出现率及至少1个下壁导联有R波切迹伴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出现率:Ⅰ组为30%、40%,Ⅱ组为1%、2.6%,Ⅲ组为2%、0%,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相似文献   

9.
自1996年Heller首次描述Crochetage R波切迹(notch)可做为房间隔缺损的一个新的、独立的心电图诊断指标后,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及心电图医生的重视,少数房缺病例可经Crochetage R波切迹的心电图表现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0.
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全组27例患者,年龄3~56岁。ASD直径6~36mm。均在全麻下经右胸第4肋间隙胸骨旁2~3cm小切口进胸,在经食管心脏彩超或者经胸心脏彩超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闭合ASD。结果 27例患者中有26例成功封堵,1例中转体外循环下行ASD修补术;1例术后3h封堵器脱落,换用大号封堵器后再次封堵成功。手术时间(63.2±15.3)min,术中失血量(31.5±9.3)ml。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4.8±2.5)d痊愈出院。26例经(9.6±4.5)个月随访,封堵器无移位,1例出现ASD下缘微量分流,心功能改善。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其适应证较导管介入封堵术宽,在ASD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小儿Ⅱ孔型房间隔缺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Ⅱ孔型是小儿ASD常见类型。2001年5月至2003年4月,我院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小儿Ⅱ孔型ASD 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3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SASD)、120例后天性心脏病(AHD)和100例正常人的心电图下壁导联R波切迹及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出现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下壁3个导联均有R波切迹或至少1个导联有R波切迹伴不完全性RBBB,其出现率SASD组明显高于AHD组、正常组(P<0.01)提示:这类变化是诊断ASD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伴肺动脉高压(PH)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成功接受ASD封堵术的患者167例,根据平均肺动脉压(mPAP)将其分为PH组(mPAP≥25 mmHg)56例和对照组(mPAP<25 mmHg)1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右心导管检查(RHC)、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SD直径与V1-QRSt诊断ASD伴PH的价值。结果 PH组年龄、肺动脉收缩压(PSAP)、肺动脉舒张压(PADP)、mPAP、ASD直径、V1导联QRS波群时限(V1-QRSt)、右束支阻滞(RBBB)及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D直径为ASD患者发生PH的独立影响因素,ASD直径越大,肺动脉压升高的风险越大(P=0.004)。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SD直径与V1-QRSt呈正相关(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1-QRSt及ASD直径诊断A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Ⅱ、Ⅲ、aVF导联R波切迹对检出房间隔缺损(ASD)的意义。方法分析74例ASD心电图,74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ASD的诊断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和未予手术矫正。结果 74例ASD心电图中,Ⅱ、Ⅲ、aVF导联出现R波切迹者44例(59.5%),其中8例(10.8%)于Ⅱ、Ⅲ、aVF导联中的一个导联出现R波切迹,16例(21.6%)两个导联出现R波切迹,20例(27.6%)三个导联同时出现R波切迹。正常人组中仅7例)9.4%)在Ⅱ、Ⅲ、aVF导联中出现R波切迹,一个导联、两个导联及三个导联出现R波切迹的例数分别为3例(4.0%)、2例(2.7%)和2例(2.7%)。ASD组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出现R波切迹比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59.5%vs.9.4%,p<0.005)。以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出现R波切迹诊断AS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9.5%和90.5%。结论心电图Ⅱ、Ⅲ、aVF导联R波切迹是心电图诊断ASD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间隔缺损(ASD)是成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所有先心病患者的10%~30%,其中70%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SASD)。对有明显左向右分流的房缺和(或)伴随明显症状和心脏扩大的房缺,必须选择房间隔封闭术。虽然外科修补术技术成熟,疗效确定,但存在一些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电图下壁导联的R波切迹诊断房间隔缺损(ASD)的价值。方法:分析19例ASD心电图(ASD组),19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的心电图资料。ASD的诊断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并未行手术矫正。结果:19例ASD心电图中,下壁导联出现R波切迹者18例(94.7%);正常对照组有3例(15.8%)出现R波切迹,ASD组心电图下壁导联出现R波切迹的比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94.7%vs15.8%,P〈0.0001)。以心电图下壁导联出现R波切迹诊断ASD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7%和88.9%,89.5%。结论:心电图下壁导联R波切迹是诊断ASD的一项有价值的,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不同微创技术在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不同微创技术在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治疗中的应用结果,分析其优缺点,探讨最佳手术适应证。方法 2005年1月到2010年11月我院采用微创技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140例,年龄0.3~50岁,其中经皮导管封堵术60例,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封堵术30例,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腋下小切口修补术50例。观察和比较三种微创技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成功率、切口长度、费用等。结果经皮导管封堵术、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封堵术、腋下小切口修补术的成功率分别为95、96.7及100,三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无住院死亡。三组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0.25±0.06)cm、(4.53±1.32)cm和(10.43±2.5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费用分别为(24146±3073)元,(24811±3255)元,(23300±4799)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安全有效和小创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寻老年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和规律性. 方法 应用CDE检查50例老年ASD,50例均经心导管对照,47例行封堵术介入治疗,3例行手术修补治疗. 结果 根据CDE图像特征对50例老年ASD全部做出正确诊断.老年ASD的CDE特征及规律性明显:(1) 所有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心切面均显示房间隔中部回声中断,直径最小为0.6 cm,最大为3.2 cm.左心房、右心房、右心室内径不同程度增大,左心室内径变小.所有患者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均显示两条大动脉位置关系正常,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显示肺动脉内径大于主动脉内径,肺动脉瓣关闭时间延长,开放时间缩短.(2) M型超声显示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异向运动占40%,呈同向运动占60%.(3) 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连续多普勒测量三尖瓣反流频谱峰值最小为2.65 m/s,最大为4.18 m/s.(4) 所有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均显示过房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合并二、三尖瓣关闭不全于收缩期显示过二、三尖瓣五彩镶嵌反流束血流信号;合并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于舒张期显示过主、肺动脉瓣五彩镶嵌反流束血流信号.(5) 老年人ASD合并心房纤颤和冠心病明显增多. 结论 CDE能比较准确地测定ASD的大小、肺动脉压和心脏各腔室大小,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房间隔的发生、吸收和融合出现异常,导致左、右心房之间残留未闭的缺损。本病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0%,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女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5-1∶3。根据ASD胚胎学发病机制和解剖学特点可将其分为继发孔型和原发孔型。前者常见,占ASD的60%-70%,是介入治疗主要选择的类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每年有15万各种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出生.房间隔缺损(ASD)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病率居首位.其中继发孔型约占总数的95%而中央型又占继发孔型的76%。既往手术是其治疗的唯一方法,但存在创伤大、疤痕形成和手术意外等情况。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无需体外循环,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康复快,术后处理简单。超声心动图在ASD经心导管封堵治疗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术前对病例的正确选择和术中对封堵的准确引导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面是X线透视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