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在人工肝(ALSS)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组(LMWH组)15例,应用普通肝素抗凝组(SH组)15例,两组行ALSS-PE治疗前后均记录出血、凝血情况及有关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30例患者行60例次PE治疗后,LMWH组在出血倾向、血浆分离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方面均优于SH组(P<0.05),且其检测有关凝血功能指标的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SH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重型肝炎PE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 (LMWH)和普通肝素 (UH)在人工肝脏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人工肝治疗8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UH组 2 3例患者共进行了 3 0次治疗 ,血浆分离器Ⅲ级凝血 8次 ,Ⅳ级凝血 3次 ,其余为Ⅰ~Ⅱ级凝血 ;LMWH组 61例患者共进行了 71次治疗 ,血浆分离器的凝血情况均为Ⅰ~Ⅱ级凝血。两组均无严重出血情况发生。LMWH组在改善凝血酶原时间及黄疸消退方面均优于UH组 (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具有良好的抗凝结果 ,能保证血浆置换的顺利进行 ,同时不易加重出血 ,较适用于肝功能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3.
丁滢  刘春梅 《现代医学》2013,(6):420-423
目的:通过对两种人工肝治疗方法观察和比较,为重型肝炎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方法:将64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血浆置换(PE)组32例,成分血浆滤过透析(FPDF)组3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FPDF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E组(P<0.05);FPDF组尿素氮和肌酐的清除率高于PE组(P<0.05),两组其他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PDF可作为重型肝炎病人进行人工肝治疗时最佳的治疗手段,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1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中血浆置换术(PE)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重症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术治疗,并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电介质,肾功能,内毒素,血氨,肿瘤坏死因子(TNF),凝血酶原时间(PT),IL-6等。比较重型肝炎不同期应用PE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改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IL-6、肾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明显缩短,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早中晚期重型肝炎应用PE治疗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0.1%,70.3%,20.1%.结论: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肯定,在早、中期治疗效果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血浆置换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E+PBA)与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PE+DPMAS)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探讨重型肝炎的最佳人工肝治疗方案。方法统计同期收治的应用人工肝治疗的14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例,按照 PE、PE+PBA、PE+DPMAS 分为3组,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电解质和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PE+DPMAS 组治疗有效率70.8%,稍高于 PE、PE+PBA 两组(60.9%、6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球蛋白(GLB)等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01),治疗后 PE 组前清蛋白(PA)较治疗前升高,PE+PBA 组和 PE+DPMAS 组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 组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下降(P <0.05),PE+PBA 组 PT 较治疗前下降,PE+DPMAS 组 PT 较治疗前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 组血清 K+、C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01);PE 组治疗前、后血清 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PBA、PE+DPMAS 组血清 Na+较治疗前降低(P <0.001);3组血清 Ca2+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血常规 WBC、Hb、PLT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E 单独应用和联合 PBA 或 DPMAS,均可有效改善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救治率;联合治疗可节省血浆用量2/3,方便更多患者使用;PE 联合 DPMAS 对患者血清 Cl-、Ca2+及 Hb 下降的影响幅度最小,具有更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时机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科经过血浆置换(PE)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83例设为治疗组,比较其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未经过血浆装置换(PE)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时期的有效率、总有效率和近期存活率.结果 治疗组每次治疗后症状、精神、食欲、体力均有改善,血清ALT、AST、TBil、BDil、PT、PTA均明显好转,外周血细胞和血清电解质无显著变化;治疗组早、中期有效率分别为87.10%、69.70%,总有效率63.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85%、38.71%和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4周)存活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08%和4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目前较为成熟的肝脏替代疗法,PE治疗能使慢性重症肝炎相应生化指标好转,对早、中期疗效较好.是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0例肝衰竭患者经单纯血浆置换术(plasma exchange,PE)治疗后临床转归,评价PE术治疗肝衰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PE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PE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比较PE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的疗效、最终治愈好转率、平均住院日等,并观察PE术的不良反应。结果 PE组30例患者治疗2周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TBIL、ALT、AST、INR下降(P<0.05),PTA升高(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PE组治愈好转率(24/30)80%,对照组为(15/3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平均住院日34.0 d,对照组44.8 d,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3.89%,且程度较轻。结论单纯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良好,是抢救肝衰竭患者极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周恩如  涂晓燕  游山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20-1922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血浆灌流PA)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时血浆置换PE、血浆灌流PA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选择重型肝炎90例,治疗组46例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对照组44例不用人工肝治疗。结果:治疗组生存率(67.39%)与对照组生存率(47.73%)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药物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和做好观察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重型肝炎50例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护肝药物、对症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E疗法。结果治疗组的生存率为72.00%(18/25),与对照组(40.00%)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PE治疗重型肝炎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5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酶原时间等变化,比较重型肝炎不同分期应用血浆置换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肝功能有明显改善,肾功能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P均<0.01)。早、中、晚期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88.5%(23/26),66.7%(12/18),23.1%(3/13)。结论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肯定,在早、中期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霍大浪 《基层医学论坛》2016,(22):3082-3084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76例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综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对2组患者疗效、肝功能变化、治疗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高于对照组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肝功能指标2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变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9%,对照组为10.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重型肝炎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收治的7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40例,给常规内科治疗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B组36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煎荆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C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A、B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高于C组(P<0.01);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下降,其中B组显著下降(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后与C组比较,LN、PCⅢ两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蔡俊岭 《中外医疗》2011,30(16):22+24-22,24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采用血浆置换(PE)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5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纽给予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护肝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治疗,并对2组治疗前后血脂检测指标的变化、肝功能和并发肝昏迷的存活率进行观察记录并比较2组的存活率.结果 PE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改菩,TBIL、TBA、ALT较治疗前下降(P〈0.05),A、CHO及LDL与治疗前比较上升(P〈0.05),2组患者存活率比较,PE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装置在治疗重型肝炎切实有效,同时,对提高重型肝炎救治存活率、早期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对比普通肝素钠(UH)或国产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钠(LMWH)抗凝联合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UH组(25例)和LMWH组(25例),分别在常规瑞替普酶(10 mu+10 mu)静脉溶栓基础上接受UH钠或国产LMWH钠抗凝治疗,观察溶栓后48 h内两组患者的溶栓再通率、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相关死亡率。结果 48 h内,两组溶栓再通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UH组出血发生率为100%,出血直接导致的死亡率为20%;LMWH组出血发生率为4%,无1例因出血并发症死亡者。结论 LMWH钠联合瑞替普酶治疗ST段抬高型AMI疗效确切,在降低出血并发症方面较UH钠有明显的优势(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血浆置换 (PE)术治疗慢性重型病毒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3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用PE治疗 4 2例次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指标判断临床疗效、观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判断其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 血浆置换术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总有效率 75 % ,显效率 5 0 % ,血清胆红素明显降低、白蛋白浓度升高、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胆固醇增加 ,在早中期治疗后存活率可达 10 0 %和 6 0 % ,晚期只有 33 3% ,另在 4 6例次PE治疗中只有 6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PE可显著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 ,提高存活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在血液灌流(HP)救治急性中毒中应用普通肝素(SH)和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比较两者作为血液灌流抗凝剂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HP治疗中毒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前及结束后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小板计数(PLT),观察患者出血、灌流器和管路凝血情况。结果:灌流器及血管通路凝血发生率:SH组10%,LMWH组1.67%;出血发生率:SH组11.67%,LMWH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组治疗后APTT、T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有明显差异;LMWH组治疗前及后APTT、TT无明显差异;两组HP治疗后SH组较LMWH组APTT、TT明显延长,有明显差异;两组PLT治疗前及治疗后组内、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作为HP治疗急性中毒的抗凝剂,具有抗凝效果好、出血并发症少、使用安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与胆红素吸附(PBA)两种人工肝治疗模式在重型肝炎中的短期效果.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确诊的重型肝炎患者70例划为常规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常规组使用PE模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PBA模式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  相似文献   

18.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终末期肝病模型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系统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3-2005年收治的391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组和非血浆置换组,应用MELD模型公式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分,观察3个月内的病死率。应用c-统计值(concordance statistic)评估MELD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236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病死率为60.6%。MELD分值在小于30和30~40的患者的病死率,PE组分别为25%、75%,而非PE组分别为42%、90.7%,PE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非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达到并超过40的患者的病死率,PE组和非PE组均为100%,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应用该模型预测患者3个月内死亡与否的最佳MELD临界值,PE组为30,敏感性66.7%,特异性86.7%,c-统计值为0.823;而非PE组分别为27、76.4%、79.1%及0.832。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短期内(3个月)死亡危险性随MELD分值的增加而上升,MELD模型能较准确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90例,分为M组(n=45)和N组(n=45).N组患者进行常规内科综合治疗,M组患者在N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对比M、N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PTA、ALT、ALB、TBil)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相对于N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PTA、ALT、ALB、TBil),M组患者的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N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M组患者的(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值得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注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与口服利伐沙班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抽签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一组患者注射LMWH(置LMWH组),另一组患者口服利伐沙班(利伐沙班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伤口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水平以及不同时间段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出血量、伤口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WH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13.33%与利伐沙班组15.56%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MWH素和利伐沙班均能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且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