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易  韩盛玺  齐建康 《西部医学》2009,21(4):590-591,593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在276例肝硬化患者中,对SBP的发生率与其相关影响因素SBP病史、腹水总蛋白、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胃镜检查及腹腔穿刺术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既往有或者无SBP病史,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73.5%和23.1%;腹水总蛋白≤10g/L或者〉10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44.4%和8.6%(P〈0.05);Child-PughC级或者A、B级,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41.0%和20.1%;有或者无消化道出血,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7.4%和23.6%;血清白蛋白≤28g/L或者〉28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5.7%和22.6%。结论肝硬化SBP发生率与SBP病史、腹水总蛋白≤10g/L、消化道出血、Child-PughC级、血清白蛋白≤28g/L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胃镜检查和腹腔穿刺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马艳 《当代医学》2021,27(28):155-156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6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SBP分为SBP组(n=62)和非SBP组(n=100).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详细记录纳入患者各项资料,经多因素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SBP病史、合并消化道出血、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腹水总蛋白(AFTP)、血钠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项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SBP病史、消化道出血、TBIL≥17.1μmol/L、ALB≥48 g/L、AFTP≥30 g/L、血钠≤120 mmol/L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SBP病史、消化道出血、TBIL≥17.1μmol/L、ALB≥48g/L、AFTP≥30g/L、血钠≤120mmol/L均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1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并发SBP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腹水蛋白≤10 g/L组sBP发生率(72.9%)显著高于腹水蛋白>10 g/L组sBP发生率(3.3%),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总胆红素>51.3μmol/L组SBP发生率(53.8%)显著高于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组(10.0%)和17.1~51.3μmol/L组(11.8%)(P<0.05);伴有腹泻组BP发生率(46.3%)显著高于无腹泻组SBP发生率(9.6%),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消化道出血史组SBP发生率(81.0%)显著高于无消化道出血史组SBP发生率(17.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水蛋白含量、血清总胆红素、伴有腹泻、消化道出血史是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高发人群,如果对以上几个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降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在117例肝硬化患中,对SBP的发生率与其相关影响因素SBP病史、腹水白细胞、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既往有或无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8.2%和13.3%(P<0.01);腹水蛋白≤10g/L或>10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2.7%和9.5%(P<0.01);Child-Pugh C级或A、B级,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4.1%和12.3%(P<0.01);有或无消化道出血,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25.7%和18.2%(P<0.05);血浆白蛋白≤28g/L,或>28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28.9%和14.3%(P<0.05)。结论:肝硬化SBP发生率与SBP病史、腹水蛋白≤10g/L、消化道出血、Child-Pugh C级、血浆白蛋白≤28g/L、总胆红素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腹腔穿刺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2002年收住的5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并自发性腹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未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结果细菌性腹膜炎组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腹膜炎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腹水蛋白低(≤10 g/L),血清胆红素增高(>51.3 μmol/L)者较腹水蛋白高(10 g/L),血清胆红素低(<51.3 μmol/L)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腹水蛋白降低(≤10 g/L)及血清胆红素增高(>51.3 μmol/L)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袁双凤 《中外医疗》2012,31(5):54+56-54,5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分析蛋白质营养不良对其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资料完整的肝硬化患者90例,以白蛋白30g/L分为≥30g/L(A组),〈30g/L(B组)各45例,回顾分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及体质指数等指标变化,比较2组肝性脑病、腹水、自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的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A,B2组间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两组间比较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呼吸道感染或泌尿道感染、腹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发性腹膜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以蛋白质营养不良为主,其肝性脑病、腹水、上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分析引起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原因,旨在为今后临床上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24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有无SBP随机分为SBP组和非SBP组,SBP组41例,非SBP组205例。将两组的年龄、性别、发病原因、血小板、持续腹水时间、血清白蛋白、患者是否合并有糖尿病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方法采用单变量或者多变量。结果单因素:SBP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 INR及腹水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非S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组患者合并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非SB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血清白蛋白以及饮酒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饮酒和血清白蛋白是引发SBP发生的独立性高危因素,对此应加强相关方面的重视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是否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为依据进行分组,经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危险因素。结果:本组96例患者,SBP发生率为18.75%(18/96),非SBP组的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血清总胆红素与AST均优于SBP组,差异显著;非SBP组的SBP病史、合并肝性脑病所占比重低于SBP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分析发现,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是影响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多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对高危因素给予重视与关注,经全方位评估与针对性处理,以此控制SBP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陈世奇 《当代医学》2012,(28):35-36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将2009~2011年间收治的92例肝硬化患者根据病情分为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观察组)和未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并发SBP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及腹水总蛋白>50μmol/L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9.6%,略高于对照组的1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经上述综合治疗后,显效40例,有效3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治疗无效的3例患者中,2例发生血压变化,1例患者死于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死亡率为2.2%.结论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及腹水总蛋白>50μmol/L是肝硬化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应对肝硬化患者行常规腹腔穿刺腹水检查,以便早期确诊,在治疗过程中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对症治疗,以降低肝硬化合并SBP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自发性腹膜炎(SBP)的高危因素,以减少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将SBP组与非SBP组的肝功能、腹水检查结果、门静脉宽度及腹水时间长短相比较.结果 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者,SBP发病率高于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蛋白≤10g/L者,SBP发病率高于腹水蛋白>10g/L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静脉宽度>1.5cm者,SBP发病率高于门静脉宽度≤1.5cm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水病程>6个月者,SBP发病率高于腹水病程≤6个月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高胆红素、腹水低蛋白、宽门静脉.腹水病程长是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高危因素,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与SBP的并发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300例肝硬化 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A组)与300例肝硬化但并未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B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抽取2组患者腹水及静脉血,观察血清、腹水中的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血清、腹水中的白蛋白明显低于B组.结论 血清、腹水中白蛋白检测有利于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易患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将178列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非SBP组和SBP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将有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SBP病史、腹泻、上消化道出血、腹水总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C反应蛋白8个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性别、肝硬化原因、血清白蛋白、有无腹腔穿刺、电解质紊乱、顽固性腹水、是否合并糖尿病、肝性脑病等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BP病史、腹水总蛋白、血清总胆红素、C反应蛋白是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BP病史、腹水总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和C反应蛋白4个因素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高危因素,对于具有这些高危因素的患者在临床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水平改变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9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58例患者合并有自发性腹膜炎,作为自发性腹膜炎组,其余为单纯腹水患者,作为单纯腹水组,同时选择在我院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对象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自发性腹膜炎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腹水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腹水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好转患者治疗前的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死亡病例治疗前降钙素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好转病例治疗后的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死亡病例治疗后的降钙素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病例患者治疗后的降钙素原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水平改变有助于肝硬化腹水患者早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有助于了解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的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治疗分析。方法收集2013-2016年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20例肝硬化合并有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有消化道出血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合并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增加、脾大、白蛋白25g/L、有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6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6个指标是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有血小板计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增加、脾大、腹水、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25g/L)、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临床上通过控制上述指标可预防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106例肝硬化张力性腹水患者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肝硬化张力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常规肝硬化治疗外,实验组行局麻下腹腔穿刺反复放腹水治疗,并在每次放腹水后进行白蛋白输注;对照组给予利尿剂治疗.经过2 w治疗,比较患者腹水情况、肝性脑病发生情况、电解质是否存在紊乱以及是否有感染和出血倾向,并同时比较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白蛋白、血胆红素、血尿素氮以及血肌酐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腹水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白蛋白为(32.5±5.7)g/L,明显高于对照组(24.8±4.9) g/L;实验组血胆红素为(26.7±3.2) mmol/L,血尿素氮为(7.1±2.4) mmol/L,血肌酐为(102.4 +6.1)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数据(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改善顸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19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SBP组和非SBP组,从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红素、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腹水持续时间,是否合并肝癌、糖尿病、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饮酒及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等方面,分别采用单变量(t检验或χ2检验)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BP的发生率为30.4%(45/193);单变量分析显示SBP组与非SBP组之间在合并肝癌百分比、血清白蛋白及饮酒3个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显示只有血清白蛋白及饮酒两个因素入选回归模型(P<0.05)。结论 较低的血清白蛋白及饮酒二者可能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56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和未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3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合并消化道出血(OR=4.453,95%CI:0.341~12.458),合并腹泻(OR=4.674,95%CI:0.467~11.462),腹水白蛋白(OR=4.345,95%CI:1.673~7.665),是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与腹泻、消化道出血及腹水低蛋白密切相关,应予以及时有效的防治,以减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肝硬化病人并发SBP的危险因素.本文通过37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40例肝硬化腹水未并发SB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腹水蛋白量≤10g/L的肝硬化病人SBP发病率明显高于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腹水蛋白>10g/L的肝硬化病人,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高危病人宜口服肠道灭菌剂如氟哌酸预防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水平,旨在分析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水平诊断肝硬化患者并发腹膜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集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肝硬化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自发性腹膜炎进行有效分组,其中未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7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分别对比两组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水平,并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分析PCT与IL-17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分别与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关系及其诊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腹水中PCT、IL-17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中PCT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07,P<0.001),腹水中PCT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675,P<0.001);将肝硬化患者是否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作为因变量,将血清与腹水中PVT、IL-17分别作为自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水平过表达均可能是造成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主要因素(OR>1,P<0.05);将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参数水平分别作为检验变量,将肝硬化患者是否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作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参数水平分别预测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AUC分别为:0.973、0.950、0.916、0.949,均>0.9,预测价值均理想。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水平过表达与其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密切相关,可用于早期自发性腹膜炎的风险预测及诊断,临床可考虑通过早期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水平,来预测肝硬化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风险或诊断疾病的发生,这对早期疾病的风险预测、检出及干预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自发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水中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72例,按照是否合并SBP将患者分为A、B两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及腹水LBP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A组血清LBP水平为(93.66±11.45)μg/L,B组血清LBP水平为(79.32±9.6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腹水中LB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腹水LBP水平、白细胞计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76,灵敏性分别为75.00%、68.20%。结论:肝硬化并自发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水中LBP水平均升高,血清及腹水中LBP水平检测对自发细菌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