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软枣猕猴桃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从软枣猕猴桃叶中分离得到4种结晶成分,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证明熊果酸,齐墩果酸,琥珀酸和胡萝卜甙。  相似文献   

2.
软枣猕猴桃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鉴定软枣猕猴桃根化学成分。方法: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上硅胶柱层析分离,IR,NMR和MS光谱方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毛花猕猴桃酸B,2α,3α,24-三羟基1-12-烯-28-乌苏酸和胡萝卜苷。结论:毛花猕猴桃酸B,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和β-谷甾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美味猕猴桃根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来燕  徐德平 《中药材》2007,30(2):166-168
从美味猕猴桃根中分离有活性的化合物。采用溶剂提取法和多种柱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分析和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共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19,23-四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Ⅰ),2,α3,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Ⅱ),2,α3,β19,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Ⅲ),正十一酸(Ⅳ),beta-si-tosterol(Ⅴ)。Ⅰ、Ⅳ、Ⅴ为首次从猕猴桃根中得到。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产软枣猕猴桃茎多糖免疫药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茎多糖(AASP)对小鼠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5.
中越猕猴桃根二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从中越猕猴桃Actinidia indochinensis的根部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I),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Ⅱ),24-hydroxytormentric acid(Ⅲ),熊果酸(Ⅳ)和β-谷甾醇(Ⅴ),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其中化合物Ⅲ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桦菌芝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少芳  杨国华 《中草药》1990,21(9):10-12
  相似文献   

7.
夏至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唇形科植物夏至草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法进行分离 ,理化和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6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二十酸十八醇酯、二十酸-16-甲基-15,16-烯十七醇酯、棕榈酸、β-谷甾醇、齐墩果酸和胡萝卜甙。 结论 :除 β 谷甾醇外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美味猕猴桃茎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美味猕猴桃茎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用波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从美味猕猴桃茎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2,3,24-三羟基-12,20(30)-二烯-28-乌苏酸(Ⅲ)。结论化合物Ⅰ,Ⅱ,Ⅲ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中越猕猴桃根二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越猕猴桃Actinidia indochinensis的根部中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I),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Ⅱ),24-hydroxytormentric acid(Ⅲ),熊果酸(Ⅳ)和β-谷甾醇(Ⅴ),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其中化合物Ⅲ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软枣猕猴桃三萜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钺  马冰如 《中草药》1993,24(7):386-387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筛选软枣固态发酵的最佳发酵工艺及比较软枣发酵前后的抗癌效果。方法:采用纳豆芽孢杆菌对软枣进行固态发酵,以总黄酮含量和活菌数为考察指标,首先对发酵温度进行单因素考察,再采用正交设计进行优选,最终筛选出软枣发酵的最佳发酵工艺。采用MTT法,考察软枣发酵前后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作用效果。结果:软枣固态发酵最佳工艺为发酵温度为37℃,软枣与大豆配比为5:3,发酵时间为4天,初始含水量为100%,接种量为15%。软枣发酵后产物的抗癌作用强于发酵前软枣。结论:验证试验表明,筛选的软枣固态发酵最佳发酵工艺稳定、可行,发酵后抗癌效果增强,本试验为充分利用此药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两头毛Incarvillea arguta(Royle)Rovle为紫威科角蒿属植物,丰产于西南地区,为各民族常用中草药。两头毛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目前从其根茎或者地上部分分离得到单萜、环烯醚萜、倍半萜、三萜、甾体、生物碱、黄酮、酰胺、苯丙素等。两头毛提取物或所含化学成分具有促细胞分化、抗炎、抗菌、抗氧化、防治胆石症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肝炎、结石病等,疗效显著。综述了2008-2013年两头毛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P Li  A Lu  B Ma  J Wei 《中国中药杂志》1992,17(7):420-1, 446
Two crystalline components I and I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Actinidia kolomikta. I was identified as delta 7-stigmasterol and II was named alpha-kolomiktriose and elucidated as 2, 3-di-0-beta-D-galactopyranosyl-alpha-D-galactopyranose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13C NMR, 1H NMR, IR and EI-MS).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oleanolic acid and ursolic acid on MUC5AC mucin produc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induced by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and 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PMA) from human airway epithelial cells were investigated. Confluent NCI‐H292 cells were pretreated with each agent for 30 min and then stimulated with EGF and PMA for 24 h, respectively. MUC5AC mucin gene expression and mucin protein production were measured by RT‐PCR and ELISA. Oleanolic acid and ursolic acid were found to inhibit the production of MUC5AC mucin protein induced by EGF and PMA, and both compounds also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MUC5AC mucin gene induced by EGF and PMA.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oleanolic acid and ursolic acid can regulate mucin gene expression, and production of mucin protein, by directly acting on airway epithelial cell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爬岩红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雪红    郑承剑  吴宇  秦路平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10):777-781
目的 研究爬岩红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同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对所分离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爬岩红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是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金合欢素(2)、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3)、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4)、木樨草素(5)、油酸(6)、丁香脂素(7)、glyceryl ferulate(8)、桂皮酸(9)、对羟基桂皮酸(10)、咖啡酸(11)、阿魏酸(12)、3,4-二甲氧基肉桂酸(13)、对羟基苯甲酸(14)、原儿茶酸(15)、香草酸(16)、异香草酸(17)、原儿茶醛(18)、对苯二酚(19)、1,2,4-苯三酚(20)、D-甘露醇(21)、蔗糖(22)、β-谷甾醇(23)。结论 除化合物2、5、19、21、23以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2、5、6、12、13、19、21、23以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的碳谱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