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因肿瘤和外伤致下颌骨缺损后行自体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重建术修复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游离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34例患者中,小钛板双排内固定31例,重建板内固定3例。34例患者中,成功病例27例(79.41%),良好病例3例(8.82%),失败病例4例(11.76%)。失败原因均为感染而取出植入骨。结论自体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术是下颌骨缺损重建的重要方法之一,内固定的方式有小钛板和重建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应用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不同类型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996年1月~2006年1月136例应用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下颌骨部份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HCL分类法对下颌骨缺损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的下颌骨缺损应用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术后的效果,植骨区并发症及移植骨吸收情况.结果 总体移植骨成活率89.7%,其中L类缺损成功率最高.术后总体感染发生率16.9%,其中H类缺损感染率最高.术后6个月植入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以H类缺损骨吸收最明显.结论 非血管化髂骨移植是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以L类缺损最适宜.  相似文献   

3.
120例下颌骨部分缺损非血管化髂骨移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颌骨缺损多见于肿瘤手术以及外伤、畸形等。切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是目前公认的最佳选择之一[1~3]。笔者1987年1月~1998年1月对120例下颌骨部分缺损患者采用非血管化髂骨移植修复,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共有120例患者,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11~69岁,平均30.14岁;髂骨块最大9cm×3 cm,最小4 cm×2 cm,最长9 cm,修复升支时长4 cm,一般宽为1.5~2 cm。  相似文献   

4.
髂骨血管化移植与非血管化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血管化与非血管化骨移植两种形式进行比较。方法:对71例连续行下颌骨切除和髂移植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对血管化与非血管化移植病例在手术过程及术后效果方面作了比较和分析。结果:非血管化骨操作相对简单,用时较少,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但术后植入骨吸收明显,高度下降较大;血管化骨手术过程复杂,用时较长,并发症略高,但失败率低,植入骨吸收较少,高度下降不明显。结论:血管化骨较非血管化骨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非血管化骨操作简单,目前两种形式均有其存在价值,适用于不同情况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及同期种植体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即刻重建下颌骨缺损并同期植入牙种植体的方法。方法:对2例下颌骨造釉细胞瘤骨缺损行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重建,于术中同期植入Frialit-2台阶柱状牙种植体,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追踪观察。结果:2例患者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咬合关系正常,X线与CT检查骨愈合良好,骨重建形态与种植体位置满意.结论: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与同期牙种植体植入重建下颌骨缺损可有效地恢复面部外形和口腔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非血管化游离髂骨移植血供重建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血管化游离髂骨移植血供重建的时间和规律,探讨血供和新骨生成的关系.方法:选用杂种犬6只,造成一侧下颌骨2.5 cm全层骨缺损,自体游离髂骨移植.术后1、2、4月摄X线片、行下牙槽动脉血管造影后处死动物,明胶墨汁颈总动脉灌注.标本作组织学观察,行微血管记数.结果:术后1月:移植骨大部分被吸收,网状骨小梁增生,骨间隙内大量微血管新生.术后2月:植骨区大部分为新生骨所占据,新生骨小梁粗大,新生血管数目增多.X线示移植区低密度影.术后4月:新生骨基本矿化成熟,新生血管数目下降.X线示移植区高密度影.6例血管造影均未见下牙槽动脉再通.结论:非血管化游离髂骨移植新生血管术后1月开始大量增生,2月时数目最多,4月时趋于正常水平.新骨的生长是以微血管为中心,以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方式多生长点成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下颌骨缺损非血管化骨移植整复结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9例非血管化髂骨移植结合高压氧治疗修复下颌骨缺损病历资料,并追踪随访1~2年,观察术后移植骨块成活情况及修复功能。结果:全部病例移植骨块均存活,下颌功能良好,骨吸收在可接受的范围。结论:在严格适应症下,非血管化髂骨移植结合高压氧治疗是一种较好的下颌骨缺损整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计算机外科技术辅助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应用计算机外科技术辅助下修复重建的下颌骨缺损患者20例(A组),应用传统手术修复重建的患者20例(B组)。对比A、B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面型满意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手术时间(66.09±13.91) min,明显短于B组(104.70±18.72) min(P<0.05);A组患者对面型满意率为90%,B组80%(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明显少于B组50.0%。结论:应用计算机外科技术行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颌骨缺损往往同时伴有大鼍牙齿的缺失,对患者面容及功能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如何在颌骨缺损重建的基础上,早期恢复咀嚼功能与美学形态,是颌骨重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问题.然而,随着口腔种植技术、显微外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深入,尤其是将种植体引入到移植骨的功能重建后,标志着颌骨缺损修复真正进入了一个功能重建的时...  相似文献   

10.
血管化髂骨移植与下颌骨的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求下颌骨大范围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 7例患者用旋髂深务管为蒂的游离髂骨移植同期植入纯钛螺旋状骨内种植体。结果 术后6个月X线显示:种植体与移植骨块有结合。义齿修复后,随访6-36个月,种植体无松动。X线片未见种植边缘骨吸收;恢复了咀嚼、语言、外形等,结论 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下颌骨大范围缺损的功能性重建。  相似文献   

11.
纯钛种植体与非血管化髂骨骨结合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纯钛种植体和非血管化髂骨块的骨结合情况。方法:10只杂种犬被随机分成5组,分别切取两侧游离髂骨移植于对侧,移植骨内同时植入钛种植体,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组织学观察。结果:3周时,移植骨以吸收和坏死为主,6周时有新骨形成,9周时新骨形成的数量增加,12周时移植的骨块成活,骨组织改建完成,植入的钛种植体和移植的髂骨块之间无软组织介入,标志种植体与移植骨之间骨结合完成。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钛种植体和非血管化髂骨块可以形成完全骨结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颌骨缺损即刻植骨同期种植的可行性。方法 :对 6例下颌骨部分切除的患者 ,行下颌骨缺损即刻植骨同期种植术。其中 2例行血管化腓骨双层折叠移植 ,另 4例为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共 19颗。结果 :6例术后均一期愈合 ,X线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结合正常。结论 :下颌骨缺损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术是可行的 ,但由于同期种植的复杂性 ,要求在适应症的选择及手术操作上应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13.
带血管髂骨瓣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整复节段性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早期整复节段性下颌骨缺损。方法:对5例下颌骨肿瘤患者于肿瘤切除后采用血管化的游离髂骨移植同期植入骨内种植体,术后6个月行Ⅱ期手术、义齿修复。结果:移植骨存活,植入的13枚种植体均与移植骨形成骨结合。义齿修复后随访6~48个月,种植体无松动、脱落.种植体颈部未见明显的骨质吸收。患者外形、咀嚼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采用该方法可早期整复节段性下颌骨缺损,运用时需注意种植体植入位置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上颌窦侧壁抬升植骨方法进行种植的优缺点和近远期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28例患者行上颌窦侧壁抬升植骨种植。上颌窦底提升高度6.9mm-14.7mm,平均11.2mm。采用人工骨Bio-Oss或自体血提取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与人工骨Bio-Oss混合填入上颌窦,用可吸收性胶原膜Bio-Gide覆盖。共抬升32侧,植入种植体57枚,均采用固定修复。种植后追踪时间9-62个月,平均28个月。观察方法为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采用Wheeler存留标准评估,纳入Kaplan-Meier存留曲线统计。结果:在随访过程中,一颗植体在植入7个月后松动最终取出,其余植体稳定性良好,使用正常,患者满意,据Wheeler存留标准统计存留率为98.2%。结论:当上颌后牙区牙齿缺失且余留骨量不足时,通过上颌窦侧壁开窗抬升植骨可以有效增加骨高度,满足种植的骨条件,近远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开窗植骨与闭合冲压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比较上后牙缺失牙槽嵴高度不足患者,根据上颌窦底牙槽嵴骨高度不同,选用开窗植骨或闭合冲压提升上颌窦底,同期种植牙的治疗效果。方法:43例(55侧)上后牙缺失患者,其中34例(40侧)窦底牙槽嵴骨高6~10 mm者行闭合冲压上颌窦底提升术,其余9例(15侧)骨高2~5 mm者行开窗植骨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均同期完成一期种植体植入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上颌窦炎症,9例行开窗植骨上颌窦底提升手术的患者,无窦膜穿孔,平均提升窦底高度5.8 mm,26颗种植体平均负载30个月,种植体稳定,骨结合状况良好。34例行闭合冲压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患者,平均提升窦底高度4.3 mm,手术操作中有3颗发生可察觉窦膜破孔,发生率为4.1%(3/73),在73颗种植体中,有2颗种植体失败,71颗种植体平均负载23个月,种植体稳定,未见明显骨吸收,成功率97.3%(71/73)。结论:闭合冲压上颌窦底提升术是一种微创、简单、可靠用于上颌后牙上颌窦底牙槽嵴骨高度不足的种植临床技术,临床上应根据上颌窦底牙槽嵴骨高度不同,选用开窗植骨或闭合冲压提升上颌窦底。  相似文献   

16.
下颌骨取骨onlay植骨改善种植骨量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下颌骨取骨onlay植骨改善种植术前重度萎缩牙槽嵴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18例患者接受了下颌骨来源的onlay植骨术,手术同期或术后4~6个月共植入22颗种植体,并于术后4~6个月暴露种植体,最终完成烤瓷冠修复。结果:植骨术后无并发症发生,2例骨吸收较明显,其余均顺利植入种植体,二期手术时骨吸收平均20%。所有病例均最终完成种植修复,观察6~28个月,无种植体脱落。结论:下颌骨取骨onlay植骨修复重度萎缩的牙槽嵴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Remodeling of onlay grafts combined with implants to the mandible results in predictable changes in the graft's radiographic density. We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in radiographic density and trabecular structure during the first year after onlay grafting with simultaneous implant placement to the mandible. Purpo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changes in bone structure after onlay graft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Standardized extraoral radiographs were taken regularly of 16 mandibular sides. Bone structure was measured using the Carl Zeiss Vision KS 400 3.0 imaging system. The parameters studied were trabecular area and perimeter, cavity area and perimeter, end points, branching points, skeleton length, branch angle and direction, and texture. Results: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measurements ventrally versus dorsally of the implant, nor close to versus away from the implant. Early cortical changes suggest partial resorption and formation of a more complex structure. In the fourth quarter after surgery, progressive resorption is seen in the graft's upper cortex. In the graft's upper spongiosa, most parameters indicate bone formation during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year. Loading‐induced structure changes could not yet be found. Conclusion: The technique can be used to study changes in the architecture of bone grafts. Changes found in the graft's architecture are in accordance with changes in bone density.  相似文献   

18.
应用显微外科与种植外科技术为一例下颌骨造釉细胞瘤患者在切除肿瘤后即刻行吻合血管、髂骨游离移植并同时行种植体植入术。术后经一年的临床随访及定期摄X光片观察,移植骨生长良好,种植体与移植骨间骨性结合.无明显射线透射区。术后八月进行义齿修复,功能仍好。作者认为该方法为下颌骨缺损后功能重建的一个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两例因下颌骨良性肿瘤行下颌骨部分切除的病例,采用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同期骨内种植体植入,用以修复颌骨缺损及牙列缺损,治疗效果良好,为非血管化移植骨上同期植入牙种植体可以达到骨愈合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20.
自体胫骨骨松质移植提升上颌窦与骨内牙种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8例自体胫骨骨松质移植提升上颌窦的成功.认为上颌窦底自体胫骨骨松质移植对于解决上颌后区牙槽嵴萎缩、上颌窭与牙槽嵴接近而又需要进行骨内种植牙的病人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方法。胫骨近中外上髁作为供骨区有明显的优点,可以获得质量高、数量较多的骨质.骨面与皮肤接近.创口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