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爱滋病(AIDS)患者数的不断增加,AIDS相关淋巴瘤也随之增加.现在将本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AIDS合并淋巴瘤6例进行报告分析.  相似文献   

2.
恶性淋巴瘤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免疫病理学技术的进展,它的旧式分类已经为功能分类所代替,但这种分类的临床意义如何,特别是非何杰金(NHL)淋巴瘤的病变演变过程,转移规律,治疗反应以及死亡原因等,虽然国内已有一些报导,但总的来看,国内外报导的均不多。本文目的是通过34例的临床病理分析,阐明病变演变规律,治疗反应,为今后进行淋巴瘤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资料。材料及方法我院从1958-1987年进行恶性肿瘤尸检425例,恶性淋巴瘤41例,其中何杰金淋巴瘤7例,非何杰金淋巴瘤34例,两者相比,何杰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卡波西肉瘤是一种软组织多发性色素性血管瘤,其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发展与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相关。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可通过干扰模式识别受体、补体系统或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系统,从而在卡波西肉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免疫调节剂、靶向药物及疫苗等免疫治疗有望成为预防及治疗卡波西肉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泊马度胺是第3代免疫调节剂,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含泊马度胺的联合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良好的效果, 可改善患者预后。201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泊马度胺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 2020年5月又批准其用于治疗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泊马度胺于2020年11月在我国获批上市。鉴于目前我国多数临床医师对于泊马度胺用药经验尚少, 共识专家组成员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 制定了泊马度胺临床用药中国专家共识, 旨在为我国临床医师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EL)的临床、组织学特点。方法运用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例经临床与病理确诊的PEL病人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该病的临床特点是体腔积液如腹水、胸水和心包积液,但没有可检测到的肿块样病灶,浆膜渗出液中含高度恶性的淋巴细胞。此病多见于爱滋病毒(H IV)感染的病人,也可发生于H IV血清学阴性的病人。结论进一步对本病的病理特征,临床特点加深了解,对提高本病的鉴别诊断、治疗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6 0岁。因双足肿胀 2年 ,皮肤瘀黑加重 ,于2 0 0 1年 7月 4日入院。体检 :双足呈包裹样肿胀 ,肿痛 ;皮肤瘀黑、变硬 ,轻度脱屑 ,并轻度发热 ;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双手无名指、小指也有类似瘀黑变硬斑块 ,压痛 ( )。实验室检查 :血清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阴性 (复查 3次 )。血检T淋巴细胞亚群 :CD3 阳性细胞 5 7% ,CD4阳性细胞 34% ,CD8阳性细胞 32 % ,CD4与CD8比值为 1.1。局部检查 :无真菌感染 ,于左手背部皮肤病变处行活体组织检查。病理检查 :梭形皮肤组织一块 ,0 .6cm× 0 .4cm× 0 .3cm。表皮呈暗黑色 ,…  相似文献   

11.
佐晶  程敏  李卓  宋艳  吴令英 《癌症进展》2016,14(5):444-448
目的:探讨宫颈原发造血系统肿瘤——宫颈淋巴瘤、宫颈粒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宫颈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及2例宫颈原发粒细胞肉瘤(PG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复阅病理切片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宫颈原发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宫颈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及粒细胞肉瘤的病灶主要局限于宫颈,术前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术后免疫组化是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全身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结论宫颈原发造血系统肿瘤病例稀少,治疗可借鉴同类型造血系统肿瘤,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生活节律受到干扰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负面影响之一。昼夜节律紊乱与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已有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并已有研究者在临床治疗中运用昼夜节律规律对一些肿瘤进行时间治疗学研究。昼夜节律紊乱与白血病、淋巴瘤的关系国外已经开始研究,国内尚鲜见报道。复习相关文献,建议尽快开展相关研究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3.
25例卡波西肉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了解病人生存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KS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肿瘤特征、治疗方式、疗效和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5例均为少数民族,维族24例,哈族1例.经典型KS主要累及四肢,较少发生远处转移.艾滋病相关型KS病变广泛,除皮肤病变外,常多系统器官受累.7例经典型KS采用放疗,平均剂量为3771cGy,近期疗效完全缓解率71.4%(5/7);部分缓解率28.6%(2/7),有效率100%,放疗7例均存活.余11例经典型KS采用化疗,生物免疫等治疗,部分缓解率36.4%(4/11),无完全缓解率,6例存活.7例艾滋病相关型KS患者,以高效的抗逆转录治疗(HAART)以及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其中4例死亡.结论:新疆地区KS以少数民族常见,汉族罕见.放射治疗对K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剂量以40Gy左右为宜,同时加生物治疗和化疗可能提高疗效.艾滋病相关的KS治疗疗效和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15.
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是一种与多种类型人类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的致癌γ疱疹病毒。KSHV相关肿瘤的抗病毒药物局限,患者对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且并不总是对KSHV诱发的疾病有效,因此亟需寻找不同分子机制的合适靶点来治疗KSHV相关疾病。KSHV通过基因及编码的致癌蛋白、信号通路直接或间接调控糖酵解代谢与氨基酸代谢,通过促进脂肪酸合成和过氧化物酶体对脂质代谢进行调控,进而促进KSHV潜伏裂解期病毒粒子复制、存活、转化和诱导血管生成等影响肿瘤的发生和治疗效果。此外,靶向KSHV诱导代谢过程中的基因、信号通路、代谢调节因子和代谢物在有关体内体外实验的研究中,有显著的抗病毒和抑瘤效果,表现出具有成为治疗靶点的潜力。对KSHV诱导代谢重编程的致瘤作用及机制的认识可以为其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KSHV诱导糖酵解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发生的异常改变和分子机制,以及基于KSHV诱导代谢重编程的相关潜在治疗靶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肾移植者所发生的卡波西肉瘤是由长期免疫抑制性治疗所引起,而确切的肿瘤发生过程至今尚未阐明。病理组织研究发现此类肉瘤与其他几种类型并无区别。新疆的地方性卡波西肉瘤较为常见,尤其是维族人群,可能是中国患病率最高的。为了解其可能的病因发病学机制以及与其他类型卡波西肉瘤的关系,我们对3例肾移植后卡波西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化研究。方法:取自本院3例(2例维吾尔族及1例汉族患者)肾移植相关型卡波西肉瘤标本,经存档蜡块切片分别行HE染色与CD34、第Ⅷ因子、Vimentin、Actin(平滑肌)及纤连蛋白(FN)的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所有标本的组织切片其病理组织学结构和细胞特点与典型的卡波西肉瘤无明显不同。其早期病变非常局限,只有少数不规则扩张的血管裂隙和聚集肥胖(上皮样)细胞;中期,病变范围变宽,并出现梭形细胞增生,呈束状,编织状,血管受压,管腔呈裂隙状,但病灶周边的增生血管仍扩张充血;晚期,增生的梭形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4,血管内皮细胞第Ⅷ因子有较强阳性染色反应,而Vimentin阳性较弱,Actin(平滑肌)与FN呈阴性反应。结论:肾移植相关型卡波西肉瘤的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化特性与其他类型的卡波西肉瘤并无明显本质性差别,可能反映了这类病变具有相似的病因发病学变化。而明显的种族与地域患病率不同,说明基因背景在卡波西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部Kaposi血管内皮细胞瘤( KHE )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2010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5例手部Kaposi血管内皮瘤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为6个月至33岁,平均4.6岁(55个月),1例为33岁成年人,余4例均为婴幼儿。本组病例术前检查均未发现凝血系统异常。5例均采取外科手术局部肿物扩大切除。结果术后病理均确诊为Kaposi型血管内皮细胞瘤,肿瘤表现为多结节状侵袭性生长,细胞呈血管内皮细胞样,可见密集分布的梭形肿瘤细胞和筛状或裂隙样血管,局灶增生呈肾小球样结构。部分病例有组织学或影像学证据显示骨破坏。免疫组织化学CD31,CD34,Fli-1蛋白,第VIII因子等血管标记阳性,SMA 灶性阳性,1例局灶性表达 CK。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1例术后1年复发,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剩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对于手部单纯KHE的病例,单纯手术扩大切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上海市市区恶性肿瘤发病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2011,(10):964
  相似文献   

19.
潜伏期相关核抗原(LANA)是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关键致癌蛋白,在卡波西肉瘤(KS)的多种致病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参与KSHV与宿主基因共复制、协助建立KSHV基因组表观遗传修饰、调节KSHV潜伏和裂解生命周期、协助宿主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调节宿主细胞代谢等,通过影响KSHV和宿主细胞重编程促进KS的发生发展。LANA不仅可作为临床检测KSHV感染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更有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目前已开展多项靶向LANA的研究,其中利用CRISPR/Cas9技术靶向编码LANA的ORF73基因、以结构为基础筛选及合成的LANA结合位点小分子抑制剂和LANA调节因子抑制剂在相关细胞和动物实验中显示出对KSHV相关恶性肿瘤的治疗潜力,针对LANA的靶点干预可能为及KSHV相关恶性肿瘤抗病毒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陌上菜及复方提取物对移植性肿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陌上菜提取物(BSC)和陌上菜复方提取物(BMZCY)对小鼠移植性肿瘤和模型动物脏器指数的影响。方法建立S180肉瘤、EL4淋巴瘤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提取物对S180、EL-4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对荷瘤小鼠脏器指数(脾、胸腺)的影响。结果陌上菜提取物(BSC)各剂量、复方提取物(BMZCY)高、中剂量对S180肉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40.0%(P〈0.05),低剂量抑瘤率为21.5%(P〉0.05);陌上菜提取物(BSC)、陌上菜复方提取物(BMZCY)对EL-4淋巴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30.0%;与阴性组比较,提取物对荷瘤小鼠的脏器指数(脾、胸腺)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陌上菜及复方提取物对S180、EL-4肿瘤的生长有明显地抑制作用,无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