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的损伤机制、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12年3月间,手术治疗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共42例,男30例,女12例,应用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21例,旋前外旋型12例,旋前外展型9例。后踝骨折根据CT分类,Ⅰ型22例,Ⅱ型12例,Ⅲ型8例。后踝骨折根据骨块大小和关节面的塌陷情况,采用后侧支撑钢板或多枚拉力螺钉固定。结果 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8周。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优21例,良15例,可6例,优良率为85.7%。结论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常伴有胫骨远端关节面塌陷和踝关节后脱位或半脱位,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方式和固定方法,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踝关节骨折伴有后踝骨折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创伤类型、受伤后施行手术的时间、手术方法及不同年龄的治疗效果,总结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99年1月~2007年12月确诊为踝关节骨折伴有后踝骨折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者65例,针对不同创伤类型采取不同手术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上述相关因素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65例随访平均38个月。踝关节术后功能在伤后实施手术时间及所采用的手术方法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660,P=0.865),但在年龄和创伤类型方面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8,P=0.001)。结论年龄及创伤类型是影响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和探讨复杂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后踝固定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阐明后踝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重要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9~68岁,平均36岁。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Ⅳ型13例,旋后外旋型Ⅲ型7例,旋后外旋型Ⅳ型12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同时定期随访,对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定。结果:3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20个月,平均14.5个月,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疗效评定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评分如下:优(90~100分)23例,良(80~89分)7例,可(70~79分)2例,差(<69分)0例。结论:后踝骨折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对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7年10月~2010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后踝骨折患者48例,经随访均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21~69(32±5.2)岁.左侧20例,右侧28例.患者均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CT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5.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骨折复位、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后的踝关节功能恢复和预后情况。方法:踝关节骨折153例,男118例,女35例;年龄15-62岁,平均36岁。按Danis-Weber AO分型:A型30例,B型95例,C型28例。损伤机制按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展型45例,旋后-外旋型骨折70例,旋前-外旋型28例,旋后-内收型10例。单踝骨折47例,双踝骨折70例,三踝骨折23例,合并腓骨骨折13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71例损伤程度按Bonnin分度:Ⅰ度19例,Ⅱ度31例,Ⅲ度21例。153例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BonninⅠ度损伤复位后采用松质骨螺钉经腓骨内固定;Ⅱ、Ⅲ度损伤复位后采用经腓骨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Ⅰ、Ⅱ度损伤予以缝合断裂下胫腓韧带、骨间韧带;Ⅲ度损伤采用切取腓骨长肌腱或腓骨短肌腱一半替代修复下胫腓韧带。结果:153例得到6-14个月的随访,参照齐斌等的评定标准:优良121例,可20例,差12例。结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方法,对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随访资料完整的18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06例,女81例;年龄13~63岁。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31例,旋前外旋型33例,旋后内收型16例,旋前外展型7例。所有病例均行开放复位内固定。结果: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4周。疗效按Leeds临床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59例,良22例,差6例。下胫腓关节固定58例,发生螺钉断裂5例,术后脱位再次手术1例。内、外踝切口表浅感染或坏死14例,无畸形愈合发生。结论:内固定治疗的关键是恢复踝关节解剖关系,腓骨及下胫腓韧带对踝关节的稳定起重要作用,重视皮肤软组织的处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中后踝螺钉固定时位置异常的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417例(421侧)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7例219侧,女200例202侧;年龄14 ~85岁,平均41岁;右侧223例,左侧198例.术前进行CT检查的368侧骨折中有后踝骨折299侧,其中实际采用螺钉固定的后踝骨折有131侧.分析后踝骨折患者术后X线片和CT扫描图像等影像学资料,观察后踝螺钉固定位置异常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 螺钉位置异常的CT图像表现为螺钉头和杆部进入下胫腓间隙内,X线片表现为螺钉头位于胫骨腓骨切迹后侧缘的外侧.在131侧采用螺钉固定的后踝骨折中,通过CT检查和X线片检查所发现的后踝螺钉固定位置异常分别为7侧和6侧(9.9%,13/131),其中9侧(69.2%,9/13)为经皮固定. 结论 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存在螺钉固定位置不良的可能性,术中透视确认螺钉头位于胫骨后结节的胫骨侧可能有助于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8.
老年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渊  徐向阳  刘津浩 《中国骨伤》2010,23(11):828-831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人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增加手术成功率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老年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病例128例,男26例,女102例;年龄50~82岁,平均69岁。根据Lange-Hanson分型:旋后外旋型113例,旋前外旋型8例,旋后内收型5例,旋前外展型2例。所有患者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方法、早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定手术效果。结果:128例术后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36个月。伤口延迟愈合11例(8.6%);无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翻修等情况发生。AOFAS评分疼痛评分(33.5±5.6)分,功能评分(40.2±7.4)分,后足的排列均得到10分,总分(83.6±6.3)分。结论: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人踝关节骨折应是多数情况下的首选方法。虽然骨质疏松使内固定手术的难度增加,但是通过手术方法的改进,能够使老年踝关节骨折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操作技巧及疗效. 方法 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应用4.0 mm钛质空心钉经皮内固定治疗18例合并后踝骨折患者,包括旋后外旋Ⅳ度14例,旋前外旋Ⅳ度4例.所有患者后踝骨折块大小在侧位X线片上均超过胫骨远端关节面的1/4,且移位程度大于2 mm.术前常规进行踝关节螺旋CT检查,了解后踝骨折块大小、移位情况以及横断面主骨折线与踝关节水平线所成的角度.术中首先复位并固定外踝和内踝,根据术前CT情况选择术中导针的位置与方向,经皮微创空心钉固定后踝骨折.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6.5个月(6~35个月)随访,后踝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优11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 结论 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是治疗后踝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式,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势;术前根据CT制定详细的术中计划,确保导针的位置及方向正确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正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2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0~65岁。左下肢8例,右下肢12例。致伤原因:摔伤10例,扭伤4例,车祸伤6例。螺旋形骨折1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内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优势及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涉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前内侧切口治疗,予螺钉和(或)克氏针固定。术后石膏固定3~4周。结果 50例患者得到随访,时间4~3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疗效按美国足踝AOFAS评分标准:优18例,良26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为88%。结论前内侧切口可以完整地观察胫距关节面,直视下对后踝进行复位固定,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2000~2007年,我们对13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踝关节移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踝关节移位骨折患者132例,根据Weber-Danis分型。整复固定顺序为后踝、外踝、内踝、下胫腓联合。结果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2~18周。结论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踝关节骨折,可获得稳定固定;早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多数患者可恢复正常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3月~2004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三踝骨折36例,复位满意,疗效良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背景:随着对踝关节损伤的进一步认识,后踝骨折逐渐被临床医师所重视,越来越多的后踝骨折采用手术治疗。目的:评价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指征、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2年5月采用后外侧入路支撑接骨板或(和)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37例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14例;年龄21~68岁,平均(43±1.3)岁。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Ⅲ度14例,Ⅳ度10例;旋前外旋Ⅳ度13例。全部患者均由同一组骨科医师进行择期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后踝及外踝骨折内固定,有内踝骨折者联合内侧入路行内踝内固定。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稳定情况和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65~120 min,平均(85±3)min;住院时间为5~14 d,平均(9.3±0.8)d。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13~36个月,平均(24.7±1.1)个月,无一例发生畸形愈合、骨折再移位及内固定失败。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9±0.4)个月。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优20例,良13例,中4例,优良率为89%。结论: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可获得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利于患者获得良好的功能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空心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7例老年后踝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式分为空心钉组(39例)及钢板组(48例)。术后3周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AOFAS评分、疼痛VAS评分和足部对线评分评价疗效。末次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5.12±3.72)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3周并发症发生例数空心钉组较钢板组少(P<0.05)。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VAS评分空心钉组优于钢板组(P<0.05),但足部对线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后踝骨折可优先选择空心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踝关节损伤内固定手术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腓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双螺钉固定治疗,按Danis—Weber分类,62例均为C型踝关节损伤。结果6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42个月。骨折均于术后4~13个月骨性愈合,按AOFAS评分标准,评分为96~100分,平均98分。结论双螺钉固定腓骨下端骨折的方法简单,损伤小,固定可靠。对皮肤、软组织条件较差的患者更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