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Nrf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高原病( AM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病例研究方法,以603名急进3700 m高原的中国汉族青年男性为研究对象,根据路易斯湖评分系统( LLSS)分为病例组(n=369)和对照组(n=234),采用Sequenom Mass Array 质谱阵列技术检测两组人群Nrf2基因位点rs10497511和rs2364722的基因多态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中rs10497511和rs2364722位点分别检测出T、C和A、G等位基因;两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2个位点的基因型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和隐性模型分析也未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f2基因rs10497511和rs2364722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男性人群AMS发病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无论空运还是陆路运输进入高原急性高原病发病情况的调查报道都较多,发病率比较明确。高原部队为执行任务经常往返于高原高、低海拔之间,其发病情况调查报道很少,发病率尚不明确,是目前高原部队做好后勤保障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于1996年10月间对驻高原部队(海拔3658m)进入更高海拔(4500m)短期训练人员急性高原病发病情况作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原环境下急性高原病预后与慢性高原病关系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高原环境下急性高原病患者的预后的与慢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对地处海拔3658m医院40年间(1955年12月-1995年12月)收治并符合筛选标准的18090例住院病例为样本,随访(1-15)年不等,样本中初入高原且以急性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为病例组,而以非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在观察期间慢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分析。结果:(1)两组慢性高原病患病率随观察年限延长而降低,在第(1-4)年和10年以上观察年度慢性高原病患病率与总患病率,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RR=3.726,AR=73.16%,PAR=9.42%;(2)急性轻型高原病组的各型慢性高原病患病率与总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并且居急性高原病之最,RR=5.29,AR=81.11%,PAR=13.7%;高原肺水肿与高原脑水肿组的慢性高压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是源于高原心脏病发病率高造成;(3)急性轻型高原病组的各型慢性高原病患病率均高于高原肺水肿组(P<0.05-0.005)。结论:急性高原病与慢性高原病有关联,初入高原的急性高原病患者发生高原心脏病风险显著增加,在急性高原病类型中急性轻型高原病与慢性高原病的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4.
5.
高原寒冷,空气干燥,气候多变,高原低氧缺氧引发的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严重威胁着高原非战争情况下大规模军事行动官兵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亦对部队的战斗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关系着高原非战争情况下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成败。但只要采取综合、全程的预防措施,在以预防为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级医疗机构的作用,实行分级救治的原则,力争早发现,早治疗,这对有效地控制AMS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ms样酪氨酸激酶(Flt-1)基因多态性与低氧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方法:选取70名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汉族男子进行4周高住高练低训(HiHiLo),方案为每日在低氧环境(O2浓度为14.5%~14.8%,大约相当于海拔3000米)中休息10h,每周进行3次75%VO2max低氧训练(O2浓度为15.4%,大约相当于海拔2500米),其余时间在常氧下训练。测试其HiHiLo前后的VO2max及训练期间的血象指标。用PCR-RFLP法分析Flt-1基因SNP/A193019G多态性。结果:(1)4周HiHiLo后,AA基因型VO2max增加幅度高于AG基因型57.54%,但无显著性差异。(2)在HiHiLo期间(除第23天外),AA基因型Hb的变化幅度始终高于AG基因型,但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与AG基因型者相比,AA基因型者可能有对低氧训练更敏感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高原病对心脏功能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高原病(砧ⅥS)对心脏功能的损害特征。方法:对急性高原病3184例心脏相关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心脏B超等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3184例中,心率(HR)〉100/min1766例,%60/min8例;收缩压(SBP)〉140mmHg172例,〈90mmHg386例;舒张压(DBP)〉90mmHg393例,%60mmHg670例;肺动脉瓣第二音(P2)〉主动脉瓣第二音(A2)1259例,P2〉A并收缩期(S期)Ⅰ~Ⅲ级杂音17例,P2亢进108例,A〉P213例;心电图异常326例;心脏B超异常57例;心肌酶谱异常34例。结论:AMS对心脏功能有损害,且以右心功能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8.
登山队员不同海拔高度急性高原病发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来自平原地区的登山队员急进不同海拔地区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为急性高原病的进一步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海拔2800 m、4140 m和5050 m 3个高度记录登山队员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和肺功能指标,并让队员填写急性高原病(AMS)症状评分表,对3个海拔高度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增高,2800 m、4140 m和5050 m的发病率分别是0、31.25%和65.56%.SaO2降低(P<0.05),HR增高(P<0.01),用力肺活量(FVC)降低(P<0.05),1s用力呼出量(FEV1.0)降低(P<0.05),最大呼气流量(PEF)降低(P<0.05),但是1s率(FEV1.0/FVC)、用力呼吸中期流速(FEF25-75)和FVC 50%时最大呼吸流量(Vmax-50)三者无明显改变(P>0.05). 结论从平原地区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时,急性高原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心肺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高原暴露人群血浆红细胞生成素( EPO)浓度变化对左心收缩功能的影响及与急性高原病( AMS)的关系。方法将289名健康青年男性分为:Ⅰ组(平原对照组)55人;Ⅱ组(急性高原暴露组,3700 m暴露24 h)74人;Ⅲ组(习服后再急性暴露组,3700 m习服1周后紧急进入4400 m暴露24 h)68人;Ⅳ组(移居高原组,移居3700 m >1年)19人;Ⅴ组(移居后再暴露组,移居3700 m>1年再暴露于4400 m 50 d)73人。行心脏超声检查,以及路易斯湖评分系统( LLSS),并收集血标本行EPO检测。结果急性高原暴露后EPO显著增加,Ⅱ和Ⅲ组均显著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与Ⅰ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Ⅱ组EPO浓度与每搏输出量、左心室舒张内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8、0.236,P<0.05),与AMS评分呈负相关(R=-0.249,P<0.05),而其他组血浆EPO浓度与左心功能指标并无相关性。结论急性高原暴露后 EPO可能通过增强左心收缩功能降低AMS发病。  相似文献   

10.
急性高原病( AMS)是急性暴露于高原(海拔>2500 m)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时,因高原低氧而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的临床症候群。我国有着西藏、青海等大面积高海拔地区,随着高原旅游及务工人员的剧增, AMS严重威胁急进高原人群的健康、降低劳动能力。目前已知AMS发生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青壮年高于老年和儿童,考虑AMS发生可能受体内性激素水平差异的影响。因此研究性激素与AMS的相关性对阐明AMS病理生理机制、预防和治疗AMS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原施工人群急性重型高原病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高原施工人群急性重型高原病患病率及群体影响因素。方法:用流行病学调查对3年期间8个施工单位27606人次,累积229例发病者进行统计,并将群体基础预防优良者8176人(A组)和预防不良者19430人(B组),海拔~3600m、~4600m、~5072m进行比较。结果:患病率(%):总人群0.83,其中高原肺水肿0.50,高原脑水肿0.28,两者并存者0.05,且在B组高于A组和随海拔梯度上升总患病率上升。A组0.32,B组1.04(χ^2=36.95.P〈0.001);三个海拔人群依次为0.00,0.68及1.34(χ^2=21.90,P〈0.001);个群最高4.82(首年)和2.26(次年),且均发生在最高海拔区。结论:急性重型高原病患病率仍不容乐观,主要影响因素为海拔高度和群体基础预防水平;加强劳动保护、卫勤保障、习服性登高及社会-心理适应促进可大幅度降低群体患病率.且是当前高原医学和社会支持需要解决的首要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目前我国急性高原病(AMS)的预防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方法:对文献资料和临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我区历年进藏新兵部队和部队高原驻训预防AMS的经验,梳理我国军地在AMS预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结果:目前军队在AMS预防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全国AMS的预防水平参差不齐,主要问题表现在:评价标准缺乏规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缺乏对急进高原后适宜劳动负荷的研究;预防药物研究原地踏步;缺乏总体和长远规划;成果转化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结论:对预防急性高原病的研究,首先应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开展协作攻关,加强和扩大人才培养,重视和加强现场研究,将研究的目标着眼于提高保障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宁夏回、汉民族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为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收集某体检机构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各450例血标本及体检记录,利用连接酶反应法检测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结果与结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不同民族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酐、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体质指数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载脂蛋白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急性高原病对高原军事行动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上的高原是指海拔3000m以上地区。与平原相比,高原所特有的低压低氧环境,是对在高原的平原人的最大威胁,尤其对 较大的军事行动,更应充分认识到其严重性。历史经验已反复证明,危害部队高原作战的将不再是“战争瘟疫”—传染病,而是以急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部队急进高原执行应急任务情况下,有效预防急性高原病(AMS)的措施.方法:对每年空运进入西藏的新兵部队的AMS的发病率及采取的预防和控制(简称防制)措施进行跟踪调查,总结分析目前部队预防AMS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结果:在目前条件下,虽然进藏新兵部队预防AMS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高原现场动物模型实验和多中心临床队列研究,试图对发生在高原地区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急性高原病(AHAS)的相互关系及其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作者选取健康成年绵羊12只,随机分为平原常氧组(FG,n=7);高原缺氧组(AG,n=5)。FG绵羊取自本地生,AG绵羊选自1 517m急进3 780m。通过高原(低氧)和平原(常氧) 内毒素诱导的绵羊肺淋巴造瘘急性肺损伤(ALI)动物模型,比较高原(AG)和平原(FG)两组肺动脉压(Ppa)、肺嵌压(PAW)、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水质量[肺淋巴流量(QL)、肺通透表面积(PS)、肺淋巴液蛋白和血浆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60例新兵急速进入高原(海拔5170m)时的视网膜变化。观察分析了其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对急性高原性视网膜病变的原因、特征、治疗和预防进行了讨论。提出:大部队高原行动时,眼底检查可能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监护方式。  相似文献   

19.
急性高原病患者治疗前后NO、CGRP和ET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血清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内皮素 (ET)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和NO对急性高原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4 7例急性高原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 (2 3例 )和NO治疗组 (2 4例 )。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O和血浆CGRP、ET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对照比较 (NO以其代谢终产物NO3-和NO2-表示 )。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血清NO和CGRP均显著高于该组治疗前 ,ET则显著低于治疗前 ,NO治疗组P <0 .0 1,常规药物治疗组P <0 .0 5。两组治疗后的NO和ET相差亦具有显著性(P <0 .0 5 )。治疗前血清NO含量与血浆CGRP、ET呈显著的相关性 (r =0 .38,P <0 .0 1和r =- 0 .6 3,P <0 .0 0 1)。结论 :急性高原病患者血清NO、血浆CGRP和ET水平的高低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者有着协调和对抗作用 ,吸入NO治疗急性高原病显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急性重症高原病(Acute severe high altitude disease,ASHAD)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自1992年开始研究急性重症高原病的临床治疗方案,于2000年正式确立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并将此方案广泛运用于临床,其中对2000年1月—2002年12月3年间收治于青海省人民医院和格尔木市人民医院的ASHAD确诊患者2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化方案治疗组(125例)和一般疗法治疗对照组(78例),按照轻、中、重、极重分期和分型,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组的住院时间、总治愈率及不同分型患者的病死率。结果:标准化方案组的平均住院天数较一般疗法组缩短1.66天[(5.28±3.17)天vs(6.94±4.05)天,P<0.01],总治愈率提高了7.06%(96.80%vs 89.74%,P<0.05),重型及极重型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下降了5.59%和31.15%,总病死率明显下降(3.20%vs10.26%,P<0.01)。结论:该方案对ASHAD根据病情分为四期和四型,即一期(轻型)、二期(中型)、三期(重型)、四期(极重型);并根据不同分期和分型制定治疗方案,极重型者收住ICU治疗,突出重症医学在高原医学中的作用;通过该规范化治疗方案能有效降低重型和极重型ASHAD患者病死率;将该方案广泛运用在青藏铁路建设和玉树地震及灾后重建高原建设人员中,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降低了治疗风险与治疗成本,有效地保障了高原建设人群的健康和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