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效果。方法180例鼻饲肠内营养的ICU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腹泻的发生率为27.8%,实验组为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达到管饲完全供给量所需的时间、营养支持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均显著缩短( P均<0.001)。结论集束化干预可有效预防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4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例):采用呼吸机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n=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呼吸机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d病死率和ICU住院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d病死率和ICU住院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可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节省ICU住院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集束化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21例的临床观察.方法:采用与历史对照的前瞻性观察对照方法,纳入新疆兵团第二师焉耆医院ICU 23-65岁,符合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ARDS诊断标准,以2011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例病人作为常规治疗对照组,以2014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为前瞻性观察期21例病人作为集束化治疗组,集束化治疗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治疗,包括:限制性液体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大剂量沐舒坦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制定个体化镇静镇痛方案,重症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患者治疗5d后APACHEⅡ评分和氧合指数,以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及28d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构成、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础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21例集束化治疗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无明显变化(P=0.11),氧合指数明显增加(P=0.03)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2),VAP发生率明显下降(P=0.03),28d病死率明显降低(P=0.04),但集束化治疗组和对照组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结论:集束化治疗干预能缩短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对脑创伤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04至2018-04转入神经重症ICU行机械通气的脑创伤患者90例,常规护理的同时,行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措施(干预组)。另选择90例机械通气的脑创伤患者,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谵妄类型及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以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在ICU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12.86±3.24)d vs(16.24±2.63) d,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52% vs 66%,P<0.05),谵妄持续时间显著缩短[(3.27±0.59)d vs (4.79±0.5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构成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可减少机械通气脑创伤患者的谵妄持续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并降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肺康复在高原地区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75例机械通气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其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37例,观察组为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早期肺康复,比较两组患者最佳活动水平ICU活动量表(IMS)评分、氧合指数、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I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原地区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肺康复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运动水平,缩短机械通气和入住ICU时间等。  相似文献   

6.
许一凡 《西南军医》2014,(4):396-398
目的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6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36例)采用HVHF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及TNF-α表达水平,并予以APACHEⅡ评分和记录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pH、PaO2、PaCO2、PaOjFiO2)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PaO2、PaO2/FiO2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及TNF-α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尸〈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VHF联合机械通气治疗ARDS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治疗和住ICu时间,降低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急性重度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5年8月-2008年12月入住我院ICU的各种急性重度中毒患者50例,随机分为CVVH治疗组(A组,25例)和对照组(B组,2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A组同时床旁行CVVH治疗。结果A组有效率96%,优于B组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昏迷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天数上,两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动脉血气指标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11(APACHEI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VH抢救急性重度中毒患者有显著效果,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行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军事医学与特种学科治疗的5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ICU舱集束化护理小组给予舱内综合护理。高压氧治疗2个疗程后, 统计观察组集束化护理各项措施的执行率, 比较2组患者的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 脱机时间和家属满意度。结果开展培训明确职责、体位管理、饮食管理的执行率为100%, 口腔护理、吸痰护理、气囊压管理、气道湿化、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执行率为96%, 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的执行率为92%。观察组患者误吸、VAP发生率(4%、4%)明显低于对照组(16%、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脱机时间为(8.16±2.67)d, 比对照组的(13.26±3.93)d明显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舱内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能够规范操作流程, 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463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组(2007年2月一2008年8月,n=248)VAP发生的相关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制订预防对策,B组(2008年9月~2010年2月,n=215)接受VAP预防及干预。结果①A组248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发生的患者因素有患者年龄大、出现昏迷、伴有原发性肺部疾病,医源性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长、采用平卧位、无使用抗生素、使用H2受体阻滞剂、使用皮质激素;②B组215例ICU机械通气患者经VAP预防及干预后,有13例发生VAP,发生率为3.72%(13/215),两组的VAP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析VAP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具有首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序贯无创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中作为撤机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接受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的31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在病情有所控制,但尚未完全达到拔管撤机标准时随机分为两组,NIPPV组:拔管后立即给予NIPPV进行过渡撤机;有创正压通气(IPPV)组:继续经气管导管给予压力支持通气(PSV)实施过渡撤机。观察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再插管率和病死率。结果拔管后应用NIPPV患者的pH,PaCO2和PaO2与应用IPPV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NIPPV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PPV组(P〈0.05),NIPPV组的有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IPPV组(P〈0.05),病死率低于IPPV组(P〈0.05)。结论序贯无创通气(NIPPV)作为正在接受有创通气治疗的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撤机方式是可行的,NIPPV可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方法及序贯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8例老年重症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序贯组( n=44)和对照组( n=44),对比两组患者的住ICU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费用、VAP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结果序贯组患者的住ICU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且VAP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重症AECOPD患者采用序贯性机械通气方法,由有创通气改为无创通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较好的机械通气策略。同时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对其他脏器功能保护,特别是心脏功能的保护,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两种药物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ICU收治的32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异丙酚组120例,咪唑安定组200例。异丙酚组:插管前予静脉注射异丙酚1.00~3.00mg/kg,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用输液泵持续予静脉注射异丙酚0.50~4.00mg/(kg·h),镇静持续时间为(25±5.6)h。咪唑安定组插管前则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6~0.30mg/kg行镇静诱导,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用输液泵持续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O.04.0.20mg/(kg·h)。镇静持续时间为(28.5±6.4)h。结果药物起效时间异丙酚组为(15±5)s,咪唑安定组为(63.1±10.3)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达到Ramsay氏分级标准3—4级之间,异丙酚组所需时间为(20±15)min,咪唑安定组所需时间为(30±16)min。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后神志恢复时间:异丙酚组(9.6±6.5)min,咪唑安定组(55±10.7)min,两组比较P〈O.01。异丙酚组有5例出现血压下降。结论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用于ICU危重患者的镇静均能取得满意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80例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例)采用常规措施进行护理,并进行相关卫生宣传教育及心理方面的指导;观察组(n =4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死亡率、VAP发生率、呼吸科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及撤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评分(12.42±1.35)及护理满意度(8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14±0.54,70.0%)(P<0.05);观察组死亡率(10.00%)及VAP发生率(17.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35.00%) (P <0.05),呼吸科监护病房住院时间(12.20±3.10)d较对照组(20.30±4.50)d明显缩短(P<0.05),而撤机成功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不但可提高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还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及VAP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妇产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选择最佳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0例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人院时间先后、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苏打片和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自行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3.91%;对照组出现腹胀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27,P〈0.01);观察组患者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自行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大黄苏打片和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缩短蠕动开始时间和肛门自行排气时间,较少腹胀情况,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65例,筛选出符合条件的33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EEN)组18例和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15例,在摄入相当热量和氮量的情况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1周内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平均营养费用及机械通气(MV)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2周治疗后EEN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氮平衡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分别P〈0.05),且均高于TPN组治疗后水平(分别P〈0.05)。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EEN组1周内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TPN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则明显低于TPN组(分别P〈0.05)。两组1周内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后。只要胃肠道功能正常,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科在2002~2007年行气管切开术的293例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25分),伤后1周内行气管切开术为早期组,〉1周为晚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早期组使用机械通气时问(9.83±1.37)天,晚期组(19.28±1.65)天(P〈0.01);早期组在ICU治疗时间(13.94±1.25)天,晚期组(24.32±1.51)天(P〈0.01);早期组总住院时间(78.17±12.32)天,晚期组(83.53±10.26)天(P〉0.05);早期组肺部感染率16.4%,晚期组17.1%(P〉0.05);早期组死亡率21.2%,晚期组18.3%(P〉0.05)。结论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早期选择气管切开术,可缩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问和在ICU的治疗时间,但在肺部感染率、总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上,时机选择的早晚则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重症康复护理在高海拔地区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1年1月我院EICU的136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通过评估后实施早期四级康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命体征变化、不良事件发生率、谵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肌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水平、氧饱和度)比较,康复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更平稳(P <0.05);康复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肌力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康复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在ICU实施早期重症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四肢肌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肋骨骨折聚左旋乳酸钉内固定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聚左旋乳酸钉(poly—L-lactic acid screws,PLLAs)固定肋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77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56例行PLLAs内固定手术,术后均行机械通气治疗,记录内固定手术耗时、术后需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及预后等指标。前期接受克氏针加钢丝固定(23例)及保守治疗(9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不同治疗组具有可比性(P〉0.05);PLLAs组中49例治愈(87.5%),7例死亡(12.5%);平均使用PLLAs2.6枚;平均固定3.8根肋骨,平均ICU时间为8.6天、机械通气时间11.9天、住院天数为28.6天,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LLAs内固定肋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无二次手术等优点,可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是一种有效和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于2008年7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观察撤机结果,对两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撤机成功84例(65.6%),撤机失败44例(34.4%)。与撤机成功组相比,撤机失败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APACHEⅡ评分明显增加(P〈0.05),而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撤机失败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明显长于撤机成功组(P〈0.05)。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较高的撤机失败率,应努力寻找撤机失败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口腔科全麻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1日-2021年7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需接受全身麻醉下口腔综合治疗的3~6岁患儿共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均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口腔综合治疗,干预组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儿儿科畏惧症、口腔健康知识、治疗情况、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儿术后改良中文版儿童牙科畏惧调查表(CFS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干预组术前准备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术后口腔健康知识、信念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01),干预组儿童刷牙及饮食习惯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且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下降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干预策略能够有效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提高全麻治疗效率;增加患儿舒适感,培养患儿口腔健康习惯及观念,提高患儿及监护人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