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汤联合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芒硝汤和参麦注射液,2组均以2~3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及治疗总显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腹痛缓解早,肠道功能恢复早,平均住院时间短,治疗总显效率高,APACHEⅡ评分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大黄芒硝汤联合参麦注射液能有效改善SAP的临床症状,对肠道功能和病情的恢复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黄、芒硝浸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6年12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芒硝浸液联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并发症发生率为1%,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肠道功能恢复、腹痛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黄、芒硝浸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满意,能明显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评价大黄附子汤加红景天治疗胆心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与就诊顺序相结合方法,将符合人选标准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44例和对照组(B组)44例.观察组给予大黄附子汤加红景天;对照组给予舒胆通和参麦注射液,严重者给予氧氟沙星.观察2组综合疗效、疗效积分,并评价其比值比(OR)、相对危险度(RR)、相对危险度降低率(RRR)、绝对危险度降低率(ARR)、需要治疗的病例数(NNT)及其95%的可信区间(CI).[结果]与B组比较,A组在总有效率(100.0% v.s.94.4%,P<0.01),症状缓解时间、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尤其胸前憋痛症状的改善更加明显(P<0.01);在复发率方面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67% v.s.63.33%,P<0.05).大黄附子汤加红景天治疗胆心综合征的OR=2.78,OR95%CI=2.44~3.16;RR=0.59,RR95%CI=0.38~0.93;RRR=41.0%,RRR95%CI=7.0%~62.0%;ARR=27.0%,ARR95%CI=7.4%~47.0%;NNT=4,NNT95% CI=2~14例.2组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不良事件,治疗后检查肝、肾功能均无异常.[结论]大黄附子汤加红景天治疗胆心综合征,疗效好,且稳定;无论近期,还是远期疗效均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验方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胃下垂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病例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组(升阳益胃汤)治疗胃下垂的疗效,对照组以口服多潘立酮作为主要药物治疗胃下垂,动态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及X线检查,胃肠钡餐造影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胃下垂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及硫酸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3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0)和对照组(16),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对照组16例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恢复排便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禁食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治疗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转手术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结论大黄芒硝及硫酸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重症胰腺炎应用奥曲肽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为该病治疗积累实战经验.[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68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对症处理,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助奥曲肽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改善及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重症胰腺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黄汤剂灌胃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炎性递质的影响。[方法]36例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汤剂灌胃;对照组仅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尿淀粉酶,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淀粉酶值,血TNF-α、IL-6、MC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大黄汤剂灌胃治疗AP疗效肯定,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性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G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GU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药硫糖铝、阿莫西林、雷贝拉唑肠溶胶囊、甲硝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随访1年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1年后的复发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1.11%、28.8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GU的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复发率较低,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合并高血糖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以合并高血糖症的IBD患者73例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取年龄、性别与观察组一致的无高血糖症的IBD患者73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并分析IBD患者发生高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脐疗联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38例确诊为FC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脐疗联合益生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8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前提下,加用中药脐疗联合益生菌制剂更能有效治疗FC,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祛湿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粒/次,3次/d;治疗组给予祛湿化瘀方,1剂/d.2个月后统计疗效,检测患者的肝功能和血脂水平,并记录患者的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优于对照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C和TG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改善更佳,其中胁肋疼痛和便溏两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祛湿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降低血脂,其症状改善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地比较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与非IBD患者服用铁剂的耐受性与疗效.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5年3月期间住院病历中符合IBD的217例患者及26例非炎症性原因引起缺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7例IBD患者中有42例(19.4%),非IBD组有15例(57.7%)患者接受过口服铁剂治疗,IBD组有7例(16.7%),非IBD组有3例(11.5%)不能耐受口服铁剂治疗(P>0.05).依据检查结果,IBD组有11例(31.4%),非IBD组有8例(38.1%)治疗有效.结论 IBD患者对口服铁剂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与非IBD患者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血脂异常性急性胰腺炎(H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HSAP诊断标准的5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8例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清胰汤鼻饲和大承气汤灌肠及芒硝全腹外敷;2组均治疗1~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腹痛缓解、腹膜炎体征消失、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生化指标(白细胞、淀粉酶、脂肪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三酰甘油、尿素氮、血糖、血钙及C反应蛋白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胃肠功能恢复及血生化指标等恢复正常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HSAP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外敷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阑尾周围脓肿患者1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95例。对照组患者在B超引导穿刺脓肿引流,并静脉应用抗生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芒硝外敷。结果观察组95例、对照组73例达到临床治愈,两组临床治愈率相比P〉0.05。观察组平均临床治愈时间9.6 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0 d,P〈0.05。结论大黄、芒硝外敷辅助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和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0~15mg/(kg·d),每天2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行气止痛汤口服,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7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体温、腹痛、呕吐、腹腔淋巴结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P<0.05或P<0.01).2组近期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复发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SAP是一种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的急腹症,临床治疗棘手,病死率高达40%以上[1].我们对185例SAP患者行内科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大黄胃管或直肠灌注、芒硝外敷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应用ESD治疗低位直肠LST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内镜下ESD治疗一次性成功,术后未见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3~6月未见病变残留.[结论]ESD治疗低位直肠LST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内镜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分析中医综合方法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服用奥美拉唑钠肠溶胶囊、阿奠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分散片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方法,包括:健康宣教、情志疏导、体质辨识和辨证论治相结合,服用中药汤剂予以预防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50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胃脘痛、灼热、泛酸、饱胀及嗳气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显效率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显效率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可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胃炎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各临床症状,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平消胶囊联合索拉非尼片对老年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60例初诊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化疗,观察组患者同时口服平消胶囊和索拉非尼片,TACE两个疗程后进行近期临床疗效评估,并且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①观察组有效率为6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CD4+/CD8+和NK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但是CD8+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平消胶囊联合索拉非尼可提高中晚期老年肝癌患者化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并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抑制VEGF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泮托拉唑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将他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静脉滴注泮托拉唑;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愈率、显效率(56.00%、36.00%)均高于对照组(31.00%、20.00%),无效率(1.00%)低于对照组(27.00%),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适于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