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穿刺及动脉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等有效的替代疗法之一。血液通路的建立是血液透析的关键,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采用动-静脉内瘘。但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或不适合做内瘘的患者,动脉穿刺是最好的手段之一。  动脉穿刺是指用穿刺针直接在四肢浅表动脉穿刺引血进行血液透析,它操作简便、血流量充足,透析充分,不改变血液动力学,不增加心脏负荷,透析效果比做瘘及股静脉穿刺更佳。大部分患者多次在桡动脉穿刺后,在穿刺部位形成动脉瘤。但由于动脉瘤位于腕关节处,活动多、血管较浅、管壁薄、突出皮肤表面,因此易发…  相似文献   

2.
桡动脉穿刺在老年维持性血透中应用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张素娟本文对10例老年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采用直接反复穿刺桡动脉作为永久性血管道路进行血透,结果桡动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能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和充足的透析时间。用桡动脉穿刺进行血透共230次,平均...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自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替代疗法,良好的血管通路足保证透析顺利进行的一个首要条件,充足的血流量直接关系到透析质量的高低[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桡动脉直接穿刺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540例急慢性肾衰非造瘘患者行桡动脉直接穿刺进行血液透析,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传统常规穿刺的基础上,对穿刺点的选择和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桡动脉直接穿刺1次成功率达95%,与传统常规穿刺法相比,穿刺成功率提高18%,而且穿刺部位保护良好,无发生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桡动脉直接穿刺法操作简单,能迅速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且创伤小、易止血,病人易于接受。只要操作得当,护理到位,可作为中短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也可在长期血液透析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静文  李改秀  杨曼 《包头医学》2002,26(3):134-134
血液透析是抢救某些危重急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紧急血透的关键即是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我科动脉穿刺常选用的部位有足背动脉、桡动脉.现将我院2000年3月~2002年2月之间,49例透析患者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瘘是指通过手术将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而建立的一条血管通道.是其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既要保证充足的透析血流量和透析效果,又要能长期使用,使尿毒症患者得以有效透析而长期存活[1].所以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和内瘘使用期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而言,血管通路是其生命线。血管通路即将血液从患者体内引出,再返回体内的通道,是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虽然内瘘作为永久性血液通路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患者经济等各方面原因,我区动脉穿刺患者占很大比例。直接动脉穿刺,可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但穿刺有一定的难度,拔针后止血较困难。长期动脉穿刺患者,动脉穿刺点管壁扩张、增厚,形成动脉瘤,使穿刺难度减小,患者痛苦减轻,血流量有保证。  相似文献   

8.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指动脉、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具有出血少、易穿刺、流量大、可长期应用等优点,通畅与否影响血流量及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9.
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前提之一,对于短时急诊血液透析以及需维持血液透析但尚未建立动静脉内瘘等长期血管通路的患者,通常以中心静脉置管作为临时血管通路[1、2],目前大部分医师采用颈内静脉置管,其有效血流量和透析充分性已得到公认[2].虽然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作为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其穿刺置管方法以及导管的护理仍然值得改进,我院对100例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作为临时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获得满意效果,现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血管条件差、多次内瘘手术失败和在植入人造血管使用 4个月后堵塞的透析患者解决血管通路问题。方法 :穿刺原人造血管与肱动脉端侧吻合口和外周静脉建立血管通路透析间期加强对血管进行热敷。结果 :动脉穿刺成功率 10 0 % ,血流量 >190 m l/m in,透析效果好。患者心血管功能稳定 ,对血液透析耐受性明显高于动静脉内瘘通畅时。未见吻合口狭窄和假性动脉瘤发生。结论 :穿刺吻合口亦能有效地解决血管通路问题并能进行维持性血透。  相似文献   

11.
自1943年kolff将血液透析正式应用临床以来,血管通道一直是透析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对于具有紧急血透指征的病人来说,暂时性血管通道的建立显得特别重要。我院透析中心采用桡动脉穿刺,建立动脉血路,成功率高,血流量充足,不需手术,既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又可满足紧急血透的需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我院1996年3月-1997年7月利用桡动脉穿刺建立动脉血路共透析病人1021人次,其中右侧  相似文献   

12.
244例次内瘘口穿刺血液透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的维持生命的一种替代疗法,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首要条件,充足的血流量直接关系到透析质量的高低。透析时常规穿刺使用时动脉穿刺点应至少离开吻合口2cm以上。我院在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间在因各种原因造成内瘘充盈量差,且无法立即重建内瘘的情况下,直接以向心方向穿刺内瘘口进行透析,均达到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临床将动脉与浅部静脉通过手术吻合,称之为动静脉内瘘手术。内瘘流的动脉血静脉化,血流量充分,且易于穿刺和观察,因此保护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在我院现行维持性血透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30~65岁。38例中,发生内瘘闭塞8例,其中手术引起3例、低血压引起2例、糖尿病引起1例、原因不明2例。2护理2.1内瘘术前准备需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在诱导透析到规律透析之前这一阶段,多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如足背动脉穿刺、股静脉插管及锁骨下静脉插管等。此时应避免在准备造瘘侧肢体行动脉穿刺,以免引起血…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150ml/min,才能保证透析效果.浅部静脉容易穿刺,但血流缓慢,血流量难以达到透析要求,深部静脉如股静脉可提供它充足血流量,但穿刺针不易固定,易造成血肿或出血,动脉血流量大,但部位较深,穿刺难度大,且不能反复使用,临床将桡动脉与头静脉作直接吻合,称之为动、静脉内瘘手术.吻合方式包括:端侧吻合法、端端吻合法、侧侧吻合法,这样内瘘流动动脉血静脉化,血流量充分,且易于穿刺.  相似文献   

15.
<正>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通过手术将动脉和邻近的静脉在皮下吻合。手术后,使该静脉逐渐扩张,静脉动脉化,穿刺后可得到足够的血流量[1]。由于具有维持通畅的时间长,感染及出血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也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16.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指动脉、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它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道,具有出血少,易穿刺,流量大,可长期应用等优点。它的通畅与否影响透析血流量及透析充分性。因此,动静脉内瘘术前后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目前血管通路使用较为广泛的是中心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及直接动脉穿刺。临床护理中常会遇到患者因中心静脉置管堵塞;动静脉内瘘狭窄、栓塞;单一动脉穿刺血管较细等导致血流量不足的情况,为此,我科另选动脉穿刺,通过补液管连接的方法,再建立一条血透通路进行补给。通过对30例患者透析120例次临床应用1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7年7月至2000年10月,共为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采用足背动脉、桡动脉定点穿刺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1095人次。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为理想、最为常见的透析血管通路,被视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也是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前提[1].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常导致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影响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以及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章友芳  童慧娟  楼爱仙 《浙江医学》2014,(16):1427-1428
血液透析是目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得以存活和延长生命的可靠方法之一[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必须建立长期血管通路。一般情况下医师尽可能为患者建立血管内瘘通路,然而反复内瘘穿刺可引起亚临床菌血症,引起穿刺针眼感染,甚至针眼结痂不愈合,最终影响透析患者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2]。内瘘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积极预防和治疗血管通路感染对于延长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3]。我科对内瘘感染针眼结痂愈合不良的患者采用湿润烧伤膏涂敷治疗,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