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下肢动脉损伤致动脉栓塞肌肉坏死截肢护理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肢是一种严重的破坏手术,常用于严重创伤、肢体感染、神经损伤、肿瘤、周围血管病变等方法。虽然为保全生命不得不为之,但随着肢体的缺残、体形外观不同程度的破坏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的障碍,最近我们收治1例因车祸致下肢动脉损伤导致动脉阻塞肌肉坏死而行载肢手术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腔内超声消融术治疗老年下肢动静脉阻塞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动静脉阻塞性疾病微创、有效的新方法。方法用腔内超声消融术治疗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老年患者,8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老年患者,对近期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例ASO经超声消融术后均达到血管再通而无穿孔,血管造影示动脉狭窄由(93±12)%减少到(35±6)%,肢体缺血症状明显改善。89例DVT超声消融术后血管均再通,静脉平均狭窄由100%减少到(28±8)%,肢体肿胀消失。结论超声栓塞消融术是治疗老年下肢动静脉阻塞性疾病患者安全、高效、微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引起患者疼痛不适,患肢肿胀,严重时甚至并发肺栓塞、截肢丧失功能状态,是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手术后长期卧床、肢体不能自主活动或肢体活动减少,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淤滞而形成。而单孔腹腔镜手术凭借创伤小、疼痛轻、康复  相似文献   

4.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因该手术术后下肢制动非常严格,故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心理护理,采取预防措施;术后监测生命体征,严格肢体制动与及早活动,严密观察下肢周径有无变化,认真听取患者主诉,采取有效措施,对于预防子宫动脉栓塞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是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部位,当下肢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时可引起下肢缺血,严重者可导致缺血性坏死,患者被迫截肢而致残。近10多年由于微创介入技术飞速发展,对管腔较大的大腿以上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可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恢复动脉血流,挽救缺血性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以来收治的24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取栓术及搭桥术组共23例肢体动脉急性缺血症状消失,6例并行截肢(趾)术,远端血管未完全通畅者加行微导管溶栓效果较好.结论 采用个体化方法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是安全、可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3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有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分为观察组(并发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110例和对照组(无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230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有无高血压史、体重指数、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IC),并使用SPSS进行单因素和逻辑斯蒂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总结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比、年龄、病程、吸烟史、高血压史、HbAlC、三酰甘油、尿酸和踝臂指数是诱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史、HbAlC、三酰甘油、尿酸是导致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对男性老年患者积极控制血糖、血压、高尿酸和三酰甘油可以较好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阻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观察25例临床诊断下肢动脉阻塞患者的血管内径、血管壁斑块、栓塞、血栓回声特征、血管阻塞范围及血流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观察血管壁、血管栓塞、血栓、斑块、血流情况,在下肢动脉阻塞检查中是一种有效手段,诊断率高、简便、无创、易重复。讨论彩超是无创性诊断动脉阻塞首选诊断方法,即可迅速显示下肢动脉的解剖结构,又可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及时准确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日益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根据其下肢动脉闭塞的程度选择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0例,102条肢体行下肢动脉内介入治疗,根据术中、术后1、3、6个月动脉血管的再通情况,回顾性分析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程度、部位、分级、临床症状对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90例102条患肢术中下肢动脉通畅率达90.2%(92/102);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测定的下肢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超声、踝/肱指数(AB I)、下肢皮肤温度以及肢体凉、麻、痛、皮肤苍白或发绀的缺血状况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足伤口愈合时间缩短。结论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介入治疗时,合理的选择适应证,对能否再通动脉血管、维持时间的长短以及糖尿病足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正确、及时地处理患者是提高肢体存活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6例急性肢体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急性下肢缺血的认识,减少早期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1.
动脉硬化闭塞症常累及下肢 ,动脉广泛狭窄甚至闭塞 ,导致慢性下肢缺血 ,重者常肢体坏疽被迫施行截肢而残废 ,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病人表现为间歇跛行 ,患肢病变部位皮温较正常皮温低 ,患肢出现静息痛 ,足背动脉搏动由弱到消失 ,重者足趾及下肢出现坏疽。近 3年我院对 6例经DSA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动脉以远的动脉无流出道或流出道特别狭窄 ,无法行各种旁路血管移植术的行动脉—经后动脉转流术 ,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病人中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5 1~ 83岁 ,平均年龄6 9.4岁。出现下肢缺血…  相似文献   

12.
黎裕萍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407-1407
对下肢术后患者,治疗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肢体的功能。下肢关节治疗仪(CPM)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被动功能锻炼,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的一个良好器械,在骨科患者的康复中普遍应用。而单纯采用CPM强力屈曲膝关节容易造成膝关节肿胀、疼痛,使患者产生害怕锻炼心理,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我科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采用中药液浸泡或中药包热敷患肢30min,[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用Fogarty球囊导管对8例9条患肢进行取栓,所有患者术后均行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结果 8例患者随访6月~30月,平均13.5月。本组无死亡,1例术前足趾坏死截趾,7例8条肢体保肢成功;1例术后第1趾感觉麻木,经保守治疗好转,1例继发脑梗死,其余患者未见并发症,所有患肢供血良好。结论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是外科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唐兴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258-259
目的 探讨原位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性的抽取了55 例运用自制瓣膜切除器进行原位大隐静脉动脉旁路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一共57 条肢体.回顾性分析了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及体会.结果 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2 增加到0.85.23 例严重缺血肢体患者的踝肱指数的平均值由术前的0.26 恢复到0.78,严重缺血肢体的挽救率为100%.全部患者在1~5 年得血管累积通畅率分别是93%、87%、85%、77% 以及72%.结论 原位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效果比较好,同时采用重建手术更能够保证移植血管的畅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可导致严重肢体缺血,甚至远端肢体坏死,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动脉取栓术的目的是恢复患肢血液供应以救治缺血肢体,但很多患者由于术后动脉再栓塞而截肢。作者2001年1月至2007年2月对肢体动脉取栓术后恢复182例患者采用动脉内置管防止再栓塞,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集到的60例(60条肢体经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踝肱指数变化情况以及截肢情况,评价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平均踝肱指数由术前(0.38±0.21)提升至(0.89±0.23),二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t=15.4483,P<0.05);术后有10例患者截肢,其截肢率为16.67%;病程在48 h内的41例患者中有2例截肢,病程在48 h以上的19例患者中有8例截肢,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应用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效果显著,及时取栓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截肢率,提升平均踝肱指数,可作为临床理想治疗方式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杂交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3例,对所有患者行杂交手术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比值、胫后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术前其踝/肱比值平均为(0.37±0.14),术后上升为(0.73±0.19),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1例患者术后近期下肢皮肤温度明显得到改善,其肢体静息痛基本消失;9例患者术后胫后或足背动脉搏动,占整体的39.13%。结论采用杂交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病变肢体血供的恢复,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卞栋 《淮海医药》2003,21(6):446-447
目的 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病因、治疗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 16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临床治疗的资料。结果 手术处理 15例占 93.75 % ;非手术处理 1例 ;肢体挽救率 10 0 %。结论 急诊手术对绝大多数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患者有效。该病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总的原则是尽快恢复缺血组织的血供 ;减少毒素吸收并注意保护多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等大中型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中层变性和间断发生的血栓形成而逐渐形成管腔闭塞,使下肢供血减少或缺血。临床以肢体发凉、间歇性跛行、疼痛、缺血性坏死等为表现。本院于2002~2003年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8例。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姚燕 《哈尔滨医药》2010,30(4):67-67,7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腹主动脉末端至下肢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硬化管腔不同程度狭窄、闭塞而造成肢体急慢性缺血的综合征.目前重建血供的主要治疗措施足血管重建术.当患者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等全身血管性疾病及糖尿病时,会极大的增大手术风险并影响愈后.我院1月为1例左股动脉闭塞、双侧髂总动脉血栓形成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患者实施了右腋一双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左髂外动脉取栓术",经精心的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