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昊  刘斌  王伟  石任兵 《中草药》2010,41(4):514-516
目的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的叶,本实验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出9个生物碱类成分,分别为2-羟基-1-甲氧基-6-甲基-6a,7-去氢阿朴啡(2-hydroxy-1-methoxy-6-methyl-6a,7-dehydroaporphine,1)、杏黄罂粟碱(armepavine,2)、去氢莲碱(dehydroroemerine,3)、去氢荷叶碱(dehydronuciferine,4)、2-羟基-1-甲氧基阿朴啡(2-hydroxy-1-methoxyaporphine,5)、鹅掌楸碱(liriodenine,6)、原荷叶碱(pronuciferine,7)、莲碱(roemerine,8)和荷叶碱(nuciferine,9)。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的阿朴啡型生物碱,命名为睡莲碱(nelumnucine)。  相似文献   

2.
两面针根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根提取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 以药理活性测试为导向,综合利用硅胶柱、氧化铝柱、制备TLC和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两面针提取物活性成分,采用NMR和MS谱学数据及其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两面针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茵芋碱(1)、氧化白屈菜红碱(2)、8-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3)、β-谷甾醇(4)、L-芝麻脂素(5)、8-甲氧基-9-羟基白屈菜红碱(6)、4-羟基-Ⅳ-甲基脯氨酸(7)、鹅掌楸碱(8)、勒樘碱(9)、两面针碱(10)、苯甲酸异丁酯(11).抗菌测试表明化合物1、3、6、8和10均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化合物8抑菌效果最强,MIC为31.3 μg/mL,较优于对照药磺胺甲噁唑;进一步测试表明化合物8能显著抑制临床分离的对6大类抗生素均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IC为93.8 μg/mL.结论 基于活性 导向法从两面针根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碱活性成分,化合物7、9和11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获得,首次发现化合物8对临床多药耐药性MRSA具有较强杀菌活性,为开发新型超级细菌抗菌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5,(8)
目的分析荷叶炒炭后烟雾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电喷雾离子阱质谱(HPLC-ESI/MSn)技术分析荷叶炒炭散发烟雾的甲醇液成分,再采用HPLC技术分析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O-桑布双糖苷和荷叶碱分别在270℃烘制3 min后升华物的化学成分。结果在荷叶炒炭散发的烟雾中检出5种生物碱,分别为莲心碱、杏黄罂粟碱、2-羟基-1-甲氧基阿朴啡、原荷叶碱、荷叶碱,在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O-桑布双糖苷的模拟炮制品中均检出其苷元槲皮素,在荷叶碱炮制时有荷叶碱升华。结论炒炭可使荷叶中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O-桑布双糖苷含有量降低,而使槲皮素含有量升高。  相似文献   

4.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荷叶中阿朴啡类生物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普  罗旭彪  陈波  姚守拙 《中草药》2006,37(3):355-358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荷叶中阿朴啡类生物碱的洗脱条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以不同体积分数甲醇水溶液进行洗脱,分离富集阿朴啡类生物碱,并配以HPLC进行同步监控。结果基于不同体积分数甲醇水洗脱液对各种阿朴啡类生物碱洗脱能力不同,采用70%、80%、95%甲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荷叶中3种主要的阿朴啡类生物碱得到了分离富集。70%甲醇水溶液洗去目标物以外的杂质后,75.58%的N-降荷叶碱和65.03%的O-降荷叶碱富集于80%甲醇水洗脱液中,69.46%荷叶碱富集于95%甲醇水洗脱液中。各洗脱液分别蒸干后得固体,N-降荷叶碱和O-降荷叶碱在相应的固体中质量分数分别为44.01%、7.61%。荷叶碱在相应的固体中质量分数为68.52%。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能有效分离富集荷叶中阿朴啡类各种生物碱。  相似文献   

5.
王玉霞  刘斌  石任兵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13-1716
目的:建立测定荷叶药材及其生物碱部位中4种生物碱类成分2-羟基-1-甲氧基阿朴啡、原荷叶碱、荷叶碱和莲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1%三乙胺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 ℃,检测波长270 nm。结果:2-羟基-1-甲氧基阿朴啡、原荷叶碱、荷叶碱和莲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10~0.658 μg(r=0.999 5),0.021~0.126 μg(r=0.999 5),0.103~0.618 μg(r=0.999 8),0.086~0.514 μg(r=0.999 5),荷叶生物碱部位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1.5%,99.14%,99.21%,98.41%;荷叶药材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53%,100.5%,97.51%,100.1%。 结论:3批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荷叶药材及其生物碱部位中4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荷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李志诚  左春旭 《中草药》1996,27(A09):50-52
荷叶为睡莲科植物Nelumbo nucifera的干燥叶片。药材粗粉以石油醚、甲醇依次提取后,经硅胶、氧化铝(碱性)及SephadexLH-20柱层析,共分得11个结晶。经化学反应和光谱方法(IR、NMR、DEPT、MS)鉴定其结构为:正二十八烷、正十八烷酸、苯甲酸、邻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β-谷甾醇、胡萝卜甙、槲皮素、荷叶碱、2-羟基-1-甲氧基阿朴啡、杏黄罂粟碱。其中I ̄Ⅴ均为从荷叶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荷叶用75%乙醇提取、浓缩,浓缩液经水分散后依次使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再结合硅胶柱、半制备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最后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核磁共振图谱及质谱数据对其进行结构解析与鉴定。结果从荷叶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为:荷叶碱(1)、2-羟基-1-甲氧基阿朴啡(2)、N-去甲基荷叶碱(3)、巴婆碱(4)、去氢荷叶碱(5)、睡莲碱(6)、杏黄罂粟碱(7)、N-去甲基杏黄罂粟碱(8)、异衡州乌药碱(9)、nuciferidine(10)、观音莲明碱(11)、N-去甲基芒籽宁(12)、glaziovine(13)、(R)-1,2-dimethoxy-6,6-dimethyl-5,6,6a,7-tetrahydro-4H-dibenzo[de,g]quinolin-6-ium(14)、telisatin A(15)、槲皮素(16)、芦丁(17)、异槲皮苷(18)、山柰酚(19)、芹菜素-7,4'-二甲醚(20)、16-三十一烷醇(21)、β-谷甾醇(22)、N-formylnornuciferine(23)。结论化合物10、12、14、15、20、21、2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荷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阐明影响同源药材荷叶和莲子心药效差异的关键活性物质,分析二者“同源异效”的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定性分析荷叶、乳汁(莲叶柄中的汁液)和莲子心中的主要生物碱类成分,选择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0.1%氨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3 min,35%~60%B;13~20 min,60%~80%B;20~20.1 min,80%~95%B;20.1~25 min,95%B;25~25.1 min,95%~35%B;25.1~40 min,35%B),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质谱扫描范围m/z 100~1 000,并对其主要生物碱进行代谢网络的构建。结果 从荷叶中鉴定出了5种生物碱(N-去甲基荷叶碱,O-去甲基荷叶碱,番荔枝碱,荷叶碱和莲碱),从乳汁中鉴定出了6种生物碱(荷叶碱,norisoliensinine,6-hydroxynorisoliensinine,莲心碱,异莲心碱和甲基莲心碱)以及从莲子心中鉴定出了8种生物碱(莲心季铵碱,去甲基乌药碱,N-甲基乌药碱,原荷叶碱,dl-杏黄罂粟碱,莲心碱,异莲心碱和甲基莲心碱),构建了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莲心碱、异莲心碱和甲基莲心碱)以及阿朴啡类生物碱(荷叶碱,N-去甲基荷叶碱,O-去甲基荷叶碱,莲碱和番荔枝碱)等末端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通路。结论 荷叶中荷叶碱等5种阿朴啡类生物碱和莲子心中莲心碱等3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是造成荷叶和莲子心“同源异效”的物质基础。荷叶和莲子心中生物碱的代谢来源于同一化合物(S)-N-甲基乌药碱,通过两类不同酶的作用进行两类生物碱的合成。合成的生物碱具有不同的结构,造成了不同组织间化学成分的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药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柯拉斯那沉香Aquilaria crassn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对柯拉斯那沉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p NPG法对所得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测试。结果从柯拉斯那沉香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和2个已知色原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柯拉斯那酸甲酯(1)、8-氯-6-羟基-2-(2-苯乙基)色酮(2)、8-氯-6-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柯拉斯那酸甲酯。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具有α-糖苷酶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121.8μg/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叶臭黄皮Clausena excavate根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RP-18和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SRB法测定化合物1、2、7、8、10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小叶臭黄皮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咔唑生物碱,分别鉴定为2,3-二甲氧基-3-羧基咔唑生物碱(1)、1-羟基-3-甲酸甲酯咔唑生物碱(2)、7-羟基-3-醛基咔唑生物碱(3)、2,7-二甲氧基-3-甲酸甲酯咔唑生物碱(4)、7-羟基-3-甲酸甲酯咔唑生物碱(5)、2-羟基-3-醛基咔唑生物碱(6)、1-羟基-3-醛基咔唑生物碱(7)、2,3-二羟基-3-醛基咔唑生物碱(8)、3-醛基咔唑生物碱(9)、6-甲氧基-3-醛基咔唑生物碱(10)、7-甲氧基-3-甲酸甲酯咔唑生物碱(11)、2-甲氧基-3-羧基咔唑生物碱(12)、1,6-二羟基-3-醛基咔唑生物碱(13)。结论化合物9、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7、8、10对3种人体肿瘤细胞(A549、He La和BGC-823)均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IC50为8.53~19.87μg/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