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包载雷公藤甲素的壳聚糖纳米粒系统(triptolide-chitosan nanoparticles,TP-CS NP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非溶剂辅助络合-化学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利用透射电镜、粒度仪、HPLC法等对制备的纳米粒性质进行表征。结果:制得的纳米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51.2±5.4)nm,Zeta电位(20.1±1.2)m V,纳米粒收率(78.0±3.3)%,包封率(77.0±1.2)%,载药量(2.0±0.4)%,体外模拟释药结果表明载药纳米粒药物释放速率在24 h内持续稳定。结论:非溶剂辅助络合-化学交联法制备的雷公藤甲素壳聚糖纳米粒简便可靠,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及稳定性。方法:以白蛋白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优化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粒径和体外释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0.95±0.14)μm,平均载药量(53.58±3.26)%,平均包封率(62.54±3.17)%,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10.402 8 t1/2-1.205 6(r=0.998 2)。结论:本实验获得了较理想的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其体外释放特性符合缓释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3.
于桐  吴超  季鹏  徐杰  赵颖  郝艳娜  赵文明  王铁良 《中草药》2015,46(18):2720-2726
目的制备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冻干,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其处方并考察其粒径、形态、电位、多分散系数(PDI)及体外溶出。以外观、色泽、再分散性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冻干保护剂,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药物在纳米粒中的存在状态。结果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呈球状体,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82.64±6.78)nm,PDI为0.242±0.013,Zeta电位为(-25.7±0.5)m V,包封率为(81.3±1.2)%,载药量为(7.16±0.14)%(n=3),以5%甘露醇作冻干保护剂效果较好,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在脂质载体中,体外溶出实验表明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与原料药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得的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小,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8,(5)
目的:制备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研究其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情况。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和体外释放进行表征。以金合欢素混悬液为对照组,进行SD大鼠口服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的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包封率为(81.43±1.27)%,载药量为(6.08±0.32)%;平均粒径为(213.62±3.89)nm;Zeta电位为(-33.16±0.17)mV;并且体外溶出试验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28倍。结论:聚乳酸纳米粒可显著改善金合欢素的药动学行为,提高了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谭蓉  刘颖  冯年平  赵继会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1):1431-1435
目的:制备硫酸长春新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VCR-PBCA-NPs)并进行释药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VCR-PBCA-NPs,考察纳米粒形态和粒径分布,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透析法进行体外释放研究,并利用药物释放模型方程拟合释放曲线.结果:制得的纳米粒形态圆整,平均粒径(98.9±3.05)am,包封率(55.23±0.96)%,载药量(7.87±0.11)%,体外释放曲线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本研究制备了VCR-PBCA-NPs,其体外释放速度较慢,具有一定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纳米粒,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表征,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性能,为丹皮酚的新型纳米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PEG-PLGA为载体材料,壳聚糖为表面修饰剂,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表征。以p H 7.4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考察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载药纳米粒经壳聚糖修饰后,Zeta电位由负电荷转为正电荷且更加稳定,粒径略有增加。制备出的纳米粒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96.6±3.2)nm,(30.61±0.34)m V,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为10.87%和79.37%。体外释药试验表明载药纳米粒24 h的累计释放率62.4%。结论:按优选的处方成功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该制剂的体外性质良好且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载青蒿琥酯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乙醇酸亲性嵌段共聚物(m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及其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法制备青蒿琥酯mPEG-PLGA纳米粒(Art-Nps),应用扫描电镜表征纳米粒的形态;激光散射粒度测定仪测其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rt-Nps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样品;MTT法及Hoechst染色观察其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及促凋亡作用。结果:Art-Nps为类球形实体粒子,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156.70±1.01)nm,Zeta电位为-(26.23±1.86)mV,平均载药量为(14.51±0.20)%,平均包封率为(86.51±0.50)%,体外释放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Q=4.11t1/2+27.05,R2=0.98。MTT法显示Art-Nps抑制K562细胞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且作用72h后抑制率超过青蒿琥酯处理组,具有缓释作用;经不同浓度Art-Nps培养k562细胞48h后可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高倍镜可见细胞核固缩、凝集,并有凋亡小体,且随着浓度增加凋亡小体增多。结论:本研究所制Art-Nps具有粒径小、高载药量及包封率的特点,体外实验证明其可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且具有缓释作用,延长了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时间,本研究为开发青蒿琥酯新剂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评价其药动学行为。方法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纳米粒,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放度。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原料药、纳米粒混悬液。HPLC法测定血浆中白杨素含有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所得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07.15±30.59)nm,PDI为0.224±0.067,Zeta电位为(-34.8±5.9)m V,36 h内累积释放度达84.36%。其Cmax、AUC0~t分别为(9.04±1.52)μg/m L、(33.67±3.47)μg·h/m L,明显高于原料药(P0.01)。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可促进白杨素的口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并具有显著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喜树碱衍生物CZ48缓释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聚乳酸(PLA)为材料,采用W/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CZ48缓释纳米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微观形态,采用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并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CZ48缓释纳米粒呈明显的球状结构,粒度(260.6±3.2)nm,载药量(11.8±1.29)%,包封率(88.7±2.55)%,体外释放可持续48 h,累积释放率达85%。结论:制备的CZ48缓释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缓释效果明显,为该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具有导向溶栓作用的蚓激酶纳米粒。方法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与单抗相接制备了蚓激酶免疫纳米粒;对纳米粒的载药量、大小及分布、形态及体外释放等进行了研究。结果纳米粒平均粒径为68nm,跨距为91nm,包封率为(86.62±1.65)%,载药量为(3.96±0.63)%;电镜结果显示,外形圆整,呈球形,分散良好,相互之间不粘连;其体外释药实验表明明显的缓释性能。结论该导向溶栓纳米粒制备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