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循环法在中药处方点评中的应用。方法 运用PDCA循环法4个阶段的过程管理对2021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药处方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以1—3月32 292张处方为对照组,以4—8月50 557张处方为管理组,比较PDCA循环法运用前后发生率较高的2类不合理处方(饮片颗粒用法混淆处方、证型未使用中医证型处方)的数量、中药门诊处方合格率和住院中药处方合格率。结果 中药门诊处方合格率由实施前的97.6%(965/988)上升到97.8%(1 506/1 540),住院处方合格率在实施PDCA循环后从89.1%(106/119)上升到95.6%(259/271),发生率较高的2类不合理处方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在中药处方点评中运用PDCA循环法,提升了处方的质量,规范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同时提升科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急诊科临床检验危急值的质量管理.方法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成立PDCA管理小组,运用PDCA管理方法反复进行监督检查,定立PDCA循环改进方案.通过1年的PDCA循环管理实施,比较PDCA管理实施前后的急诊科检验危急值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合格率.结果 PDCA管理实施后,急诊科检验危急值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的合格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从2014年1月的42.5%上升至2014年12月的98.6%,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CA循环法能明显提高急诊科检验危急值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合格率,使有危急值的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有利于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精神专科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归档病历200本做为对照组、2017年归档病历200本做为研究组,两组中对照组采用常规PDCA循环管理方法,研究组除采用常规PDCA循环管理方法外,成立了护理文件专门质控组,并设置了高级职称的护理专家专门对归档病历护理文件进行质控,加强了归档病历护理文件(包括护理告知书、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的终末质控管理,对两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方法用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不断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精神专科归档病历护理文件书写的合格率由95.5%提高至99%。结论精神专科护理文件书写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精神专科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应用于消化内镜检查中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及效果观察。方法以2017年1月我院开始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消化内镜检查为时间点,将2017年1~12月实行PDCA循环法管理的264例患者纳为观察组,另将2016年1~12月未进行PDCA循环法管理的247例患者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患者治疗操作配合程度,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的综合考核成绩,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内镜消毒合格率、患者治疗操作配合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DCA循环法应用后护理人员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DCA循环法应用于消化内镜检查中,有效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还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应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PDCA提升护士应用PDA落实患者身份识别的质量,进而达到降低因患者身份识别不到位所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方法 成立PDA质量管理小组,制订PDA患者身份识别质量评价标准及流程,并采用PDCA循环法在PDA患者身份识别质量评价标准实施过程中对督查结果进行及时的分析改进,以达到患者身份识别质量的不断提升。结果 应用PDCA循环法后,全院各科室的PDA患者身份识别质量合格率由初始实施阶段的52.17%上升至100%,因患者身份识别不到位所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0.3‰,下降至观察组(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0.13‰,P <0.01。结论 应用PDCA循环法可以有效规范和提升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落实的质量,进而降低因患者身份识别不良所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李义 《中国当代医药》2013,(35):142-143
目的 探讨PDCA(计划、实行、检查、行动)循环法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4月医院药房发放药品资料,根据不同药房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比较两组药品有效使用率、不合格报损率、去向明确率和复核差错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药品有效使用率和去向明确率分别为99.21%和99.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6.36%和92.92%(P<0.05);观察组药品不合格报损率和复核差错率分别为0.27%和0.74%,均低于对照组的1.28%和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药房,能促使医院药房管理的科学发展,提高临床用药质量,减少医疗差错.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PDCA循环管理理论,进行痰标本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以提高痰菌培养阳性率.方法 收集我院呼吸科2013年1至5月患者留取痰培养标本的管理资料为对照组,将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我院呼吸科2013年6至11月患者留取痰培养标本的管理资料为观察组.针对痰培养标本留取率、合格率、阳性率低的问题,对比分析两组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 采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质量管理后,痰培养标本质量达到预期目标,留取率、合格率、阳性率较之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理论用于痰标本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效果显著,对提高临床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有积极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运行病历管理在泌尿外科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12月泌尿外科24名为对照组,2017年1~6月泌尿外科24名医护人员为观察组,观察组实行医护一体化运行病历管理模式,对照组实行常规的运行病历管理模式。不定期抽查两组运行病历,比较两组缺陷病历发生率,主要缺陷项目发生率以及患者填写各项知情同意书时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运行病历缺陷项目发生率为57%,对照组为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培训后,观察组医护人员考核合格率为95.83%,对照组医护人员为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方填写各项知情同意书时对观察组医护人员总体满意率为87.5%,对对照组医护人员总体满意率为7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运行病历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运行病历质量,促进医护人员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的价值。方法本院急诊科自2012年5月起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引入护理质量管理中,分别于2012年4月及2012年12月各选取140例有可比性的患者,通过自行设计的量表请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于实施PDCA前后对消毒隔离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以及一医一患执行率进行抽查和统计。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患者在各方面对护理满意程度均有明显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可达94.00%,明显高于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85.14%的比例;经过PDCA循环护理后,护理消毒隔离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以及一医一患执行率分别为97.62%、100.00%和95.29%。明显高于对照组90.48%、96.23%和82.76%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引入PDCA循环模式,通过4个阶段环环相扣地不断循环,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不断地改进,逐渐提高护理的质量,并促进护患关系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住院病历质量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选择2000份病历,按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00份,对照组为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的病历,实验组为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病历,比较两组病历质量的差异。结果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干预后,甲级病历率从96.3%上升到99.67%,乙级病历率从3.7%下降到0.33%,无出现丙级病历。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提高了病历质量,是病历质控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华育晖  王刚 《中国药业》2010,19(11):39-40
目的探讨PDCA(计划、实行、检查、行动)循环法对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医院药库运用PDCA循环法前后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后,药库管理有效使用率由原来的97.00%上升至98.90%(P〈0.05),药品去向明确率由原来的98.50%上升至99.50%(P〈0.05),药品不合格报损率由原来的3.00%下降至1.10%(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对药库药品供应进行管理,能有效保证供应流程顺畅合理,从而保证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肿瘤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肿瘤患者用药安全状况进行调查,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对策进行干预。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进行诊治的660例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运用PDCA循环进行管理),对两组出现用药安全问题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肿瘤患者不安全用药的发生率为0.47%明显低于对照组1.21%,差异显著(P<0.05)。结论 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有效降低了肿瘤患者不安全用药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艳  朱华威 《中国药房》2012,(25):2308-231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在妇幼保健院门诊处方点评中的应用。方法:基于PDCA循环法,对门诊处方点评工作采取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4个阶段的过程管理,通过找出不合格处方的表现、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及目标、明确责任人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随机抽取改进后9个月的门诊处方1800张(每月200张)统计每月处方合格率。结果:门诊处方合格率由改进前的55%提高到改进后1-9月的60%、65%、85%、86%、88%、90%、95%、99%、99%(P<0.05)。结论:在门诊处方点评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提高了门诊处方的质量,促进了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居琼华 《中国药业》2012,21(4):70-71
目的 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规范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管理.方法 按照PDCA循环法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程序,实现对医院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结果 实施管理1年后,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总量同比2009年显著下降,平均降幅为50.54%(P<0.01).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处方总金额占门诊西药处方总金额比例由2009年的3.29%降为1.43%.门诊处方合格率由2009年的98.05%提高到98.12%.结论PDCA循环对促进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叶立新  龙娜 《中国医药》2013,8(10):1462-1464
目的探讨医院合理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药占比)的管理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门诊处方、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及临床路径进行持续改进,从而合理控制我院药占比。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我院药占比得到有效的控制,2012年上半年药占比与2011年上半年相比有大幅度的下降[1月份34.70%比39.41%,2月份33.18%比39.43%,3月份33.83%比37.50%,4月份33.41%比36.76%,5月份33.06%比35.06%,6月份33.97%比3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处方合格率有明显提高[1月份94%(94/100)比86%(86/100),2月份94%(94/100)比78%(78/100),3月份91%(91/100)比86%(86/100),4月份94%(94/100)比81%(81/100),5月份96%(96/100)比88%(88/100),6月份93%(93/100)比76%(76/100)](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合理控制药占比各项措施的持续改进,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新  王钦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336-337
目的适应医院的信息系统,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门诊药房调剂工作质量。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进行管理,目标将药品调剂差错率控制在1%。以下。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解决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药品调剂工作效率;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每月检查药学人员执行PDCA管理措施的情况,计算药品调剂差错率,并进行分析和评定,检查整改的效果,提出新的计划和措施。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药品调剂差错率降至0.89%。(223/251238),达到本轮PDCA循环的目标。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减少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提高门诊调剂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实行PDCA管理,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减少各类差错的发生。方法:运用PDCA循环,对各类差错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逐一改进。结果:通过2年时间的持续改进,PIVAS的外部差错率由0.02%下降至0.000 8%,内部差错率由0.18%下降至0.09%,均显著降低。结论:PDCA循环能显著降低PIVAS的配方差错率,减少潜在的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