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本文将分别采用两种清洗方法,并联合低温灭菌,观察其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由本院供应室进行清洗灭菌的600件硬式腔镜器械,将所有硬式腔镜器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件。对照组器械采取传统手工清洗法+低温灭菌,观察组器械采取多酶溶液超声清洗法+低温灭菌。结果观察组胸腔镜、钛夹钳、纵隔镜等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器械的灭菌合格率均为100%。结论对硬式腔镜器械采取多酶溶液超声清洗法+低温灭菌的清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不同清洗方法对腔镜器械的清洗效果,以选择最佳的清洗方法.方法 回收腹腔镜手术后待处理的器械,对比各种清洗方法的效果,分为单纯手洗、手洗+酶泡、手洗+酶泡+超声波洗、机洗4组,采用目测法、隐血实验法、3M清洗测试棒测试等3种方法对腔镜器械清洁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利用目测法、隐血实验法、3M清洗测试棒测试3种方法对腔镜器械清洁质量的评价结果一致,4组清洗方法的合格率有差别,机洗组和手洗+酶泡+超声波洗组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洗和手洗+酶泡组,咬合面和轴节比表面的合格率低,P<0.01.结论 腔镜器械应以手洗+酶泡+超声波洗和机洗为主;但无论哪种清洗方法咬合面和轴节及管腔要重点处理.  相似文献   

3.
多酶清洗液在腔镜器械清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酶清洗液在腔镜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用于手术并接触血液的440把腔镜器械,随机抽样分为不应用多酶清洗液清洗组(A组)和应用多酶清洗液清洗组(B组),两组腔镜器械清洗后均做隐血试验,比较两种清洗方法对腔镜器械残留血的清洗效果。结果A组隐血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多酶清洗液是一种理想的腔镜器械清洗液,能明显降低腔镜器械血迹的残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酶清洗液对腔镜器械残留血迹的清洗效果。方法将曾用于手术并接触血液的600把腔镜器械随机抽样分为不应用多酶清洗液的清洗组(Ⅰ组)和应用多酶清洗液清洗组(Ⅱ组),两组腔镜器械清洗后均做隐血试验,比较两种清洗方法对腔镜器械残留血迹的清洗效果。结果Ⅰ组隐血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Ⅱ组(P<0.01)。结论多酶清洗液可明显降低腔镜器械血迹的残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重度污染、高脂、高蛋白残留内镜器械多酶+超声机洗最佳浸泡清洗时间,以期提高清洗效率和质量,规避器械性医源感染。方法选择术后腔镜器械1260件,以多酶液+超声清洗的不同时间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6个实验组,每组180件;对照组采用多酶浸泡后超声机洗法:分手工粗洗,多酶浸泡,超声清洗,水洗,检测清洗质量5个步骤完成;实验各组采用多酶+超声机同时浸洗法:将多酶浸泡,超声清洗两个步骤重叠,其余与对照组相同。同时实验1组浸洗6min,实验2组9min,实验3组12min,实验4组15min,实验5组18min,实验6组21min,清洗后对比7个组间器械清洗后轴节、齿槽、内腔表面污渍、残留蛋白质和微生物含量等清洗效果指标。结果人工目测:对照组和6个实验组清洗合格率均大于95%;实验检测:对照组清洗后合格率65.55%,明显低于其他6个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2,3,4组的合格率随浸洗时间延长而增加;实验5、6组器械清洗后合格率保持95%以上,与浸洗时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重度异物残留内镜器械多酶+超声机洗最佳浸泡清洗时间为15min。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标准操作程序在基层医院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并评价。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100例使用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范进行清洗,作为对照组,共使用160件器械,100例所使用的器械根据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清洗,并作为观察组,共使用180件器械。比较两组患者使用器械的清洗结果、腹腔镜功能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腔镜器械的清洗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种清洗方式下腔镜功能检查结果都较好,但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标准操作程序在基层医院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能够有效提高器械的清洗结果以及腹腔镜功能检查结果,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酶超声浸浴配合酸化水在器械清洗中的效果。方法:加酶超声浸浴配合酸化水对医院手术室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统计2011年至2013年医疗器械处理质量检测结果,分析加酶超声浸浴配合酸化水在器械清洗中的效果和作用。结果:2011-2013年,观察组处理的各种管腔器械与医疗器械共达3220件,合格数为3156件,合格率为98.0%;对照组处理的各种管腔器械与医疗器械共达3125件,经目测法检测合格数为2365件,合格率为75.7;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酶超声浸浴与酸化水的配合,可以有效清洗医疗器械的残留污渍,对器械的保养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手术室腔镜器械两种清洗消毒灭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在腔镜手术中所使用的器械130件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件腔镜器械,观察组器械采用高温消毒,对照组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消毒灭菌法,对比两种方法清洗消毒灭菌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室腔镜器械的灭菌时间较短,且灭菌的有效时间较长,差异对比,P <0.05;观察组的灭菌合格率为98.5%,高于对照组的8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手术室腔镜器械采用高温灭菌方式灭菌时间短、灭菌合格率高、灭菌有效时间长,能够获得理想的消毒和灭菌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专人管理手术室腔镜器械在腔镜消毒保管中的应用效果,深入评价专人管理腔镜器械的有效性及医生满意度.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两年间,于本院进行传统管理方式的腔镜手术15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两年间,于本院进行专人管理新型管理方式的腔镜手术150例为观察组.分别统计两组腔镜器械遗失率,损坏率,返洗率,并对医生满意度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观察组器械损毁0例(占0%),器械返洗2例(占2.7%),器械遗失1例(占0.67%),均转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医生术后十分满意123名,满意21名,不满意6名,整体满意率为96%,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人管理手术室腔镜器械可以有效提高腔镜器械维护和清洗消毒效率,提高医生手术器械使用满意度,保障手术安全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联合多酶清洗液在腹腔镜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从手术室回收的腹腔镜分离钳600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0件,分别在常规手工刷洗的基础上加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和多酶清洗液+超声清洗。比较两组目测法清洁合格率及管腔、关节、咬合齿等部位的隐血试验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目测法清洁合格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研究组管腔、关节、咬合齿部位的隐血试验阳性率较参照组明显更低(P<0.01)。结论:在常规手工刷洗的基础上采用超声联合多酶清洗液对腹腔镜器械进行清洗,可明显提高其洁净度,使消毒灭菌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细节护理管理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行腔镜手术治疗患者21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n=106)行常规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研究组(n=106)行腔镜器械细节管理,对比两组器械完好、清洗合格及准备差错率,并综合评估腔镜器械管理质量。结果研究组器械准备差错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及完好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总体管理质量明显更高(P0.05)。结论细节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整体质量,降低手术器械准备差错率,进而显著提升临床手术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手术室腔镜仪器、器械对手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使用固定的5组腔镜机完成的800台腔镜手术为研究对象,其中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400台腔镜手术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实施细化管理措施的400台腔镜手术为研究组,比较两组腔镜仪器及器械的完好率、腔镜器械清洗灭菌的合格率及腔镜器械差错率。结果实施了精细化管理措施的腔镜仪器、器械的完好率与腔镜器械清洗灭菌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腔镜器械准备的差错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手术室腔镜能够更好地完善腔镜的管理工作,降低了腔镜仪器与器械的损耗,规范了腔镜器械的处理流程,节省了手术室护士的人力资源支出,更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供应室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评估效果,以选择最佳方法.方法 选择供应室中等污染程度的金属器械500件,分为两组.对照组250件采用常规含氯消毒液浸泡人工清洗法,观察组250件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再用多酶清洗剂浸泡人工清洗法.抽样调查两组器械清洗后器械的洁净度及残留血污染情况.结果 使用多酶清洗消毒液浸泡的清洗方法其效果明显优于不加多酶清洗剂浸泡的清洗方法.结论 加多酶清洗剂的清洗方法是供应室较理想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湿处理在硬式腔镜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套硬式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实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套。对照组实施常规清洗处理,观察组实施保湿处理,比较两组处理后的清洗合格率。结果经检测,观察组目测合格率、隐血检测合格率、5倍镜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6.88%、93.75%、93.75%,依次高于对照组的81.25%、75.00%、71.8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式腔镜器械清洗中实施保湿处理,能够提升硬式腔镜器械的清洗效果,确保器械干净整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清洗方法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彻底清洁手术器械,防止医院感染,比较三种不同清洗方法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方法:选择手术室中等污染程度的器械600件随机分为3组,甲组(实验组)用配制好的GD(健得)高效多酶清洗剂浸泡5 min;乙组(对照组)用一般含氯消毒剂浸泡5 min;丙组(对照组)用清水浸泡5 min.3组浸泡后取出,按常规人工清洗方法,抽样检查3组器械清洗后器械的洁净度及残留血污染情况. 结果:清洗后用杰力试纸法检测,甲组清洗洁净效果为97.5%明显优于乙组和丙组的91.5%和85.5%(P<0.05);残留血检测合格率,甲组为98%明显优于乙组和丙组的91%和87%(P<0.05). 结论:手术器械采用多酶浸泡清洗可以明显提高清洗质量,提高污染手术器械初步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手术室腔镜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电子器械相册后,加强了供应室的护士对腔镜器械的认识,减少器械的备漏、损坏及丢失,从而满足临床手术需求.方法将手术室所有腔镜器械设计成电子相册,加以注名,列出器械数目.回顾性分析本院腹腔镜器械清洗灭菌在使用电子器械相册前后的效果.结果电子器械相册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中提高了腹腔镜器械清洗及包装灭菌质量.  相似文献   

17.
吕梅青 《当代医学》2013,(24):130-131
目的探讨超声清洗方法对管腔类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将400件管腔器械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件。对照组采用酶清洗剂浸泡后,按常规方法擦洗、漂洗、消毒、干燥。观察组采用酶清洗剂浸泡后,加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8min,再按常规擦洗、漂洗、消毒、干燥。结果观察组经肉眼、放大镜、棉签擦拭血渍的检出件数依次分别为1件、2件、2件,污渍依次分别为2件、4件、5件;对照组经肉眼、放大镜、棉签擦拭血渍的检出件数依次分别为13件、19件、19件,污渍依次分别为7件、9件、9件。差异明显(P<0.01或P<0.05)。结论超声清洗能有效去除管腔内的污物,提高管腔类器械的清洁度。  相似文献   

18.
匡玉萍 《中外医疗》2008,34(34):31-31
目的 探讨内镜器械的清洗方法,评估效果,以选择最佳方法.方法 选择使用后中等污染程度内镜手术器械400件.分为AB两组.对照组(A组)200件采用传统清洗方法.即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注射器冲洗管道人工清洗法;观察组(B组)200件,采用新清洗方法,即用含氯消毒剂浸泡之后再用多酶液浸泡、高压水枪冲洗管道人工清洗法.抽样调查两组器械清洗后器械的洁净度及残留血迹污染情况.结果 加用多酶液浸泡,高压水枪冲洗的清洗方法,其效果明显优于不加多酶液浸泡的清洗方法.结论 新的清洗方法是目前较理想的的内镜手术器械清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手术室内镜硬件器械2种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方法:选择使用后的内镜手术器械400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0件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法,观察组200件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法。比较2组器械清洗后器械的洁净度及带菌率。结果:观察组清洗器械管腔合格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P〈0.01),而器械表面及内壁带菌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法是内镜手术器械较理想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细节护理管理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实施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5例手术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初,我院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施行细节护理管理,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5例手术室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33%)高于对照组患者(88.00%),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安全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仪器设备管理评分、巡回护士配合技能、手术室器械准备)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患者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采用细节护理,可以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有助于患者接受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