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标准带教计划在临床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护理专业大专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传统临床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标准带教计划教学模式带教。比较两组出科时理论考试、操作考核成绩和综合能力,调查实习护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结果:观察组出科理论考试、操作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评分分别为88.99±2.41分,90.33±20.03分和21.46±2.73分,高于对照组的75.01±6.69分,82.66±3.52分和15.54±2.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模式完全适用(86.0%)、学习兴趣较大提升(84.0%)、学习重点便于掌握(82.0%)和实习目标全部达到(88.0%)4个方面的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习护生的教学工作中,采用标准带教计划的教学模式,使老师的带教更加统一和规范,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理论和操作水平,也提高了护生对教学的认可度,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孟娜 《吉林医学》2012,33(21):4678
目的:研究分层次带教护生在NICU实践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0名本科、专科护生按传统的带教方法进行教学,另取2011年80名护生作为观察组进行分层次带教,评估标准为两组护生出科时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教师对护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满意率。结果:对比两组中本科护生和专科护生出科时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教师对护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满意率,观察组本科护生和专科护生成绩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护生带教模式在NICU实践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程导师制与教学临床路径相结合模式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实习护生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导师制与教学临床路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名导师负责带教1~2名护生,进行全程评估、指导、评价、改进,全面评价实习效果,比较两组护生的实习效果。结果:带教后观察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86.98±8.22分和实践能力考核成绩87.28±5.21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在服务态度、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76.5%,68.5%,72.8%,62.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导师制与教学临床路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能力及患者满意度;教学临床路径明确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提高带教老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促进护生主动学习和服务意识,促使教学工作实施目标化和管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作用。方法:把211名护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比较两组理论、操作的平均成绩及护生对带教老师、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理论、操作的平均成绩及护生对带教老师、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临床带教中有助于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布鲁姆目标教学法在不同层次骨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2010年度护理实习生81人列为对照组;将2010年~ 2011年度护理实习生127人列为实验组,分别实施传统带教与分层次目标教学法.比较2组护生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对带教老师评价.结果:实验组护生理论、技能成绩、对带教老师评价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神经外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将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实习的97名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将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实习的112名护生护生作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结果: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生临床带教中应用PDCA循环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带教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分泌科护生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带教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内分泌科实习的76名护生,将其随机分2组,对比组38名护生采用传统带教法,观察组38名护生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带教法,观察各组护生带教效果,并比较各组护生出科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等方面。结果:观察组护生满意度(94.7%)、带教老师满意度(89.5%)和患者满意度(97.4%)均明显高于对比组,且观察组各项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带教法可有效提高护生专科理论和护理操作水平,明显改善教学满意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125-127
目的探讨赏识教育在血液净化室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血液净化室实习的60名护生为观察组,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血液净化室实习的58名护生设为对照组。实习期间,观察组采用赏识教育进行实习带教,对照组按照常规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实习结束后,比较分析运用不同带教方法后护生的理论、操作成绩及进行带教满意度测评。结果观察组护生实习出科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对带教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室护生实习带教中运用赏识教育,可调动实习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带教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护理带教活动中现存问题,同时总结专业处理措施.方法:选择77名展开护理实习而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进入本院的护理专业学生,了解该阶段带教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在总结专业处理措施的基础上,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间充分落实,再选取79名护生展开比较,评价两个研究阶段带教工作考察结果.结果: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77名护生"学习兴趣"项计(1.86±0.50)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所选79名护生计(2.61±0.40)分,(P<0.05);同时"沟通能力"项、"信息查询能力"项、"问题处理能力"项、"问题发现能力"项计分均有升高,(P<0.05).结论:院内展开护理带教活动时,仍存在各类型问题,应当重视带教改进工作,以提升带教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性化带教模式在割宫产产后护理带教中应用效果.方法:82名护生分为对照组40名和观察组42名,分别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带教和人性化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和操作考核总分、剖宫产产后护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习态度、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带教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生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妇产科护理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教学中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对教学成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度~2014年度我院神经内科120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优质护理组合常规护理组,每组各60名,优质护理组护生按照临床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实施实习带教,常规护理组则实施传统临床带教方法,经过为期28天的学习后,比较2组护生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的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组在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2组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形式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明显提升了护生对临床护理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且学生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叶妙红 《广东医学》2000,21(4):351-352
目的探讨新的带教方法,提高中专实习护生在创伤骨外科实习的带教质量。方法设立“日记式”登记本,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记录每天的带教目标、方法和体会,每周进行测评,实习结束进行总结考核。结果运用新带教方法的护生在专科理论知识,对急、危、重症患者的配合抢救,重症监护,观察病情及沟通技巧,书写整体护理病历质量及综合护理能力,明显高于旧法带教的实习护生。新带教方法的护生成绩为(91.8±2.45)分( n= 30);旧带教方法的护生成绩为(84.2 ± 3. 16)分( n= 30), P< 0.01( t检验)。结论新带教方法提高了实习护生在创伤骨外科的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菊  王云 《大家健康》2014,(7):123-123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神经外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将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实习的97名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将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实习的112名护生护生作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结果: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生临床带教中应用PDCA循环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带教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临床带教老师实施人文关怀带教对护生的影响,从中吸取经验总结,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护生学习的主动性.方法:将2016年8月~2016年11月在我科实习的100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带教老师对观察组50例护生实施人文关怀带教法,对照组50例护生实施传统带教法,采用自制问卷分为实践技能、理论知识、交流沟通、适应能力四个部分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实践技能、理论知识、交流沟通、适应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带教对护生实施人文关怀性带教,能增强其适应能力及学习主动性,大大的改善教学效果,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分层次护生带教模式在NICU带教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进行学习,观察组护士采用分层次带教模式进行学习,对比观察两组护士出科成绩以及100名患者家属对其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科考试的理论成绩、实际操作成绩得分和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分层次护士带教模式,有助于促进护士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相关工作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解,对其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程双导师制带教护理实习的临床实践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3级护理学院学生58例设为对照组,将2014级护理学院学生62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实施,观察组采用双导师制的方式开展全程带教,在实习结束时进行临床综合能力考核评价和临床带教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成绩为8.43±0.62分,操作技能为8.30±0.55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29±0.68分,7.33±0.8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礼仪、劳动纪律、服务态度、沟通能力评分分别为9.61±0.75分、9.82±0.18分、9.95±0.12分、8.58±0.36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56±1.22分、9.31±1.59分、9.01±1.40分、7.21±0.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对带教满意42例,基本满意20例;满意率100.0%;对照组满意12例,基本满意34例,不满意12例,满意率79.3%,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全程双导师制临床带教方法可有效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与护生实习阶段性结合提高普外科护理带教实效性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普外科实习护生140位,将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带教,而观察组护生则实施目标教学与护生实习阶段性结合的带教方式。结果:观察组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理论成绩和护理态度得分分别为(90.4±4.3)分、(89.4±9.7)分、(91.2±7.6)分和(90.6±4.4)分,而对照组为(74.6±9.8)分、(74.1±10.5)分、(75.6±7.2)分和(78.3±4.5)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3%(66/70),而对照组为70.0%(49/7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教学与护生实习阶段性结合能明显提高普外科护理带教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基于加涅理论的带教方法在普外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来我院普外科实习的7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名.对照组选择常规的带教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加涅理论的带教方法.对比两组护生专科理论、操作成绩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肿瘤化疗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把76名护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临床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比较两组对临床路径的认知程度、理论和操作的平均成绩及护生对带教老师、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对临床路径的认知程度、理论和操作平均成绩及护生对带教老师、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均有显著差异性(P〈O.05)。结论将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临床带教中有助于提高护生对临床路径的认识,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任务驱动联合行为引导教学在内镜中心实习护生带教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9年实习的38名护生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将2020年实习的38名护生设为观察组,采用任务驱动联合行为引导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实习成绩、综合护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课堂氛围。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观察组理论知识[(91.43±3.31)vs.(84.52±4.16)]及实际操作成绩[(93.37±2.26)vs.(88.46±2.54)]均优于对照组;教学后两组实习护生沟通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量表评分均提高,且教学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课堂氛围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任务驱动联合行为引导教学应用在内镜中心护理带教中,可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实习护生的综合护理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课堂氛围评分均较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