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观察组由临床药师设计中药注射剂使用调查表,并由药师负责进行用药监督等,对照组则常规应用中药注射剂,对比两组药物使用情况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1)观察组中药注射剂费用占住院总费用比例24.5%、不良反应5.0%、配伍禁忌3.0%、差错量1.0%均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用药合理占45.0%,对照组用药合理占13.0%,P0.05。观察组用药剂量过大占40.0%,对照组用药剂量过大占77.0%,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 入选本次研究中的60例患者其入选时间为本院2015年4月~2016年10月期间,记录患者未采用用药干预前的相关用药情况,随后将其和临床药师进行干预后的相关用药情况予以比对,对其干预方法的效果进行探究.结果 干预前不合理情况、抗菌药使用情况、患者不良反应发情况、均住院时间、药物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均和干预后相比显著降低,同时干预后接受意见的比例高于干预前,数据间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经临床药师进行干预后,可将医师用药不良情况进行规范,同时可防止不合理用药现象产生,而药师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予以干预,可将接受率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合理干预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未实施药学干预的100例中药注射剂使用患者为对照组,同时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实施药学干预的100例中药注射剂使用患者为观察组,对比药学干预方式与常规用药管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率为7.00%(7/100),低于对照组的13.00%(13/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4/100),对照组为9.00%(9/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中引入药学干预模式,能够降低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率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成药注射剂滴速的药学监控及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实施中成药注射剂滴速的药学监控及干预的3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未实施中成药注射剂滴速的药学监控及干预的360例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对干预前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用药的合理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干预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干预前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患者用药合理率为91.67%;干预后,用药合理率为96.99%。干预后患者的用药合理率要显著高于干预前患者。结论:对中成药注射剂滴速的药学监控及干预对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门诊或住院部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未实施药学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药品使用量不合理、药品使用方法不合理、缺少疾病专项治疗药品、重复用药、使用药物与患者病情不符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药师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实施药学干预之后,能够有效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严格规范了临床药师的用药行为,有效提高了医院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各个科室接受用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其中,实验组采取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干预,参照组没有进行用药干预.结果: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进行药学干预的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处方不合格率降低了45.9%,抗菌药使用率降低了35.8%,不良反应率降低了6.9%,康复时间缩短了4.2d,抗菌类用药费用减少了1400元,用药总费用减少了2313元.结论: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有利于患者临床用药科学化、合理化,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提升医疗质量,避免医患纠纷,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初成玉 《当代医学》2016,(35):137-138
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影响.方法 为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4年7~12月开展临床药师药学干预,随机抽取呼吸内科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2014年1~6月(干预前)168例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研究,观察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住院费用.结果 干预后抗生素未按PD/PK2给药、联合用药不合理、剂量过大、换药过频等不合理使用率15.48%明显低于干预前25.60%(χ2=5.271,P<0.0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干预前,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干预前(t=7.822,19.296,P<0.05).结论 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可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药师对于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并探讨其干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本院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治疗的100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药师干预情况分为两组,58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药师干预用药,42对照组患者仅由临床医生给予用药,对两组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使用剂量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过量、重复等用药情况,观察组患者用药更为规范,两组用药不规范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治疗时,药师的干预能有效降低药物使用不规范情况,增加用药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还间接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与方法。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90例,将未进行药学干预的患者归入对照组,将进行药学干预的患者归入观察组,每组各45例。分析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23±1.67)d、处方不合格率为6.7%、抗菌药使用率为26.7%、不良反应率为2.2%,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能够保障用药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心内科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揭示临床药师实际工作中干预的侧重点.方法 选取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实施干预前2014年5月住院病历及实施干预半年后2014年11月的住院病历,分别设定为常规组和干预组,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干预组用药不合理比例从10.5%下降至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常规组比较,不合理用药各指标的例数明显减少,其中配伍禁忌或者有不良相互作用、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重复给药、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四项减少比例为100.0%.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促进了心内科用药合理性.但临床药师对各因素的干预效果均不同,对配伍禁忌或者有不良相互作用、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重复给药、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干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降血脂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接受的行降血脂药物治疗患者中,抽取166例,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与观察组(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均8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不给予药学干预,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对降血脂药物应用实施药学干预。观察两组用药不合理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用法不合理、用量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重复用药等发生率,以及用药期间皮疹、头痛、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降血脂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实施药学干预可有效降低用法、用量、给药途径、重复用药等不合理使用情况和用药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王胜江 《大家健康》2016,(12):168-169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方法:对于2015年1月-2016年我院肾内科、神经内科、骨科、儿科、妇科在临床药师进行用药干预后的用药记录进行收集,并和临床药师参与用药干预前的用药记录进行对比。结果:临床药师在进行临床用药干预之后,我院的各科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了2.5天,药方使用不合格率下降了52%,药品费用使用平均降低了3886元,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率下降了6.4%。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方式不同,医师的接受情况也不同,延迟干预的效果(95%)要明显大于及时干预的效果(58%)。结论: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之后,规范了药师用药的行为,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药学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12例患者(共2840份医嘱),对照组患者不给予药学干预,研究组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对比药学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占比2.75%与对照组9.51%相比显著较低(P0.05),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2.73%与对照组8.59%相比也较低(P0.05)。结论药学干预可减少临床药师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陈土振 《当代医学》2021,27(19):121-122
目的 探讨在促进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期间中药处方点评工作开展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开具的520张中成药处方,按照数字奇偶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60张.实验组合理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工作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不合理用药占比及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不合理用药占比(1.15%)低于对照组(1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医患纠纷发生率(1.92%)低于对照组(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工作期间,充分明确处方各类中成药性味归经、药理作用、药用剂量、配伍关系及用药疗程等,可充分减少或杜绝中成药不合理现象的出现,最终全面提升中成药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药学干预方式指导降血脂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使用降血脂药物治疗50例患者(在2016年2月11日至2018年2月11日期间选取),随机分组化(25例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药学干预和常规干预方式,随后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药物重复使用率(4.00%)、给药途径不合理率(0.00%)、药物用量不合适率(4.00%)、药物用法不合理率(0.00%)、不良反应发生率(4.0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使用降血脂药物治疗的患者实施药物干预,能够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55-158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中药师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患者。两组均采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抗肿瘤药前经审方药师审核,对照组在审核时按照临床常规性审核方式,研究组应用我院制订的审方药师审核步骤详加审核,以此比对两组的化疗效果、不合理用药类型及因不合理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性78.0%高于对照组61.0%(P0.05),临床不合理用药类型有9种,对照组不合理用药类型数量300份,而研究组不合理用药类型数量41份,因此研究组抗肿瘤药医嘱各不合理类型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低于对照组34.1%(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抗肿瘤药物需经审方药师审核,可提升临床化疗效果,增加用药安全性,并降低抗肿瘤药物存在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14年所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所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的患者没有进行药学干预,研究组实施了药学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患者在使用药物与病情不符、重复用药、缺少疾病专项治疗药物、药物使用方法不合理以及药物使用量不合理方面的发生率分别为11.11%、8.89%、4.44%、6.67%、4.4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28.89%、16.67%、20.00%、1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药物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临床药师不合理用药现象,能够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临床药师参与点评的处方样本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共抽选850张处方,另外抽选未经临床药师参与点评的处方850张,对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另外随机选取临床药师参与治疗的50例感染病患作为研究组,选取临床药师未参与治疗的50例感染病患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感染病患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后的处方的药物用法用量不当、无指征用药、给药时间较长等不合理用药现象均明显低于未经临床药师干预的处方(P0.05);研究组病患的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用药种类以及用药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临床处方进行干预,可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出现,同时还可有效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大大促进了临床的合理用药,由此避免对病患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对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用药教育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医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展开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干预组60例患者均接受临床药师精细化的用药教育和指导,常规组60例患者均告知遵医嘱或使用说明书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远高于常规组,前者完全依从率也远高于后者,而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后者,两组上述指标数据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实施精细化的用药教育能够改善疗效和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析临床药师查房对降低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8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于住院期间开展临床药师查房,比较2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2/40),低于对照组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查房可深入了解药物应用情况,利于其发挥专业优势提出改进意见,规范中药制剂临床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