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管输液法减少和(或)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26例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化疗的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常规化疗前后用等渗生理盐水冲管;观察组采用双管输液法,一管等渗生理盐水冲管,另管同步滴注化疗药物,观察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85.71%,观察组发生率36.50%(x2=32.09,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管输液法可减少白血病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兰琳  荣秀华 《西部医学》2013,25(1):142-143
目的观察两种冲管封管方式对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1次/12h静脉输液的患者用抛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实验组采用10ml生理盐水,先8ml脉冲式冲管,剩余2ml正压封管;对照组采用5m1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2ml生理盐水肝素钠稀释液正压封管。两组平均观察72~96h,观察两组患者留置针堵管情况、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针静脉留置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堵管率、静脉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静脉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理盐水封管具有和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同样的效果,而采用一管式生理盐水冲封管降低了静脉炎发生率,降低成本,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水胶体敷料联合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预防化疗泵输注5-FU所致静脉炎的护理方法,以提高静脉炎的防治效果。方法:将80例使用化疗泵持续输注5-FU的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使用水胶体敷料固定留置针,在输注开始、输注期间q8h及输注结束后均使用生理盐水10ml进行脉冲式冲管;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使用水胶体敷料固定留置针,仅在输注开始和输注结束时使用生理盐水10ml进行推注冲管;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5.0%,观察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7.5%,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水胶体敷料联合定时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能更有效地预防化疗泵输注5-FU所致的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舒宝仙 《包头医学》2017,41(4):52-54
目的:探讨加温盐水冲管预防甘露醇输注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接受甘露醇治疗的清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输注已加温至25~35℃的20%甘露醇,对照组患者甘露醇药液输注完成后,直接接上常规液体或正压封管,观察组患者输注完成后采用10ml加温后的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式冲管后接上常规液体或正压封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对照组静脉炎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留置针时间短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温盐水冲管预防甘露醇输注致静脉炎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患者静脉炎的发生,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对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将准备接受20%甘露醇大于150 g/d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6例和试验组各24例,试验组输液完毕后先用30~35℃生理盐水10 ml来冲管,再进行常规2~5 ml肝素盐水封管。常规组采用室温下的肝素盐水2~5 ml封管。结果:试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静脉滴注甘露醇后用加温盐水先冲管再封管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袁家美  沈憬宏 《吉林医学》2013,(34):7276-7276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浅静脉留置时间对肿瘤患者静脉化疗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接受浅静脉留置针静脉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传统一次性置入浅静脉留置针1 d以上,观察组每日更换浅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每天置入浅静脉留置针可明显减少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加温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预防静脉输注中静脉炎发生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我科2018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住院行留置针静脉输注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留置针患者因输液引起静脉炎例数设为对照组,并予2018年6月至7月期间我科住院行留置针输液患者103例,实行加温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并观察发生静脉炎例数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长。结果观察组中留置针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温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用于留置针封管前操作,可使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情况减少发生,还可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灸预防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将116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灸组、对照组分别为60、56例.治疗组艾灸足三里及穿刺点始沿近心端静脉约10cm处预防静脉炎,对照组按留置针常规护理,对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后出现静脉炎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6.67%、42.86%(P<0.01).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为:艾灸组、和对照组留置时间≤4天,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0、14例(P<0.05),留置时间5-6天,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0、10例,留置时间>7天.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0例(p<0.01).结论:使用艾灸可使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及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9.
黄美香  张燕燕  吴曙粤 《广西医学》2007,29(9):1463-146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对老年浅静脉留置针输液通畅与静脉炎的影响,优选适合老年患者使用的肝素封管液.方法 将16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稀肝素盐水封管液50 ml(含肝素6.25 U/ml)进行封管,对照组采用5 ml(含肝素62.5 U/ml)进行封管,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输液的通畅情况、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留置针的保留时间.结果 50 ml稀肝素盐水封管液输液通畅情况较5 ml组好,静脉炎发生率低于5 ml组,且留针时间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 ml稀肝素盐水封管液(含肝素钠6.25 U/ml)更适合无肝素使用禁忌的老年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滴注甘露醇后生理盐水封管液的用量.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2月我科住院的3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生理盐水5 ml,B组用生理盐水10 ml,输液完毕时,两组均由专人采用正压封管.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静脉留置针堵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理盐水10 ml封管,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了堵管率,延长了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斯茯透明贴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5月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注的化疗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将斯茯透明贴外贴于留置针沿穿刺点上方静脉(向近心端)0.5-1cm处,待5~7天后自然脱落;对照组按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固定。观察两组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仅10%为Ⅰ级静脉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4%,其中Ⅰ级静脉炎18%,Ⅱ级静脉炎发生率36%,Ⅲ级静脉炎发生率10%。结论:在外周静脉化疗中使用斯茯透明贴可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浅静脉留置针预防并发静脉炎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我科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发静脉炎的几率和相关因素,根据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88例患者中,在置管36 h后,3例(3.4%)患者发生静脉炎,在置管48h后,4例(4.5%)患者发生静脉炎,在置管72 h后,10例(11.4%)患者发生静脉炎,导致静脉的发生的因素分别是穿刺部位的选择不当、穿刺操作不符合规定、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过长、患者自身因素、药物因素及封管技术因素.结论:为预防浅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要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式,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保证浅静脉留置针能够安全、有效的被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5例需经下肢静脉穿刺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5例采用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的方法给药,对照组10例采用头皮针或浅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给药.比较2组患者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下肢化疗的患者建议予股静脉置管,以降低化疗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脑血管病住院治疗病人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肝素12 500IU+生理盐水100ml封管液封管,对照组采用肝素1 2500 IU+生理盐水250ml封管液进行封管.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结果 观察组留置时间≤5d为5例,无堵管、静脉炎的发生;对照组留置时间≤5d为20例,发生堵管13例,静脉炎9例.结论 采用肝素12 500IU+生理盐水100ml的肝素封管液对脑血管病治疗病人进行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郭瑜蒙  王芳 《吉林医学》2012,(35):7827-7828
目的:对比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浅静脉留置针在肺癌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情况,探讨更适合于临床应用的化疗患者临床输液途径。方法: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选择我院外科收住的58例肺癌化疗患者,根据患者自愿选择分为PICC组和浅静脉留置针组,PICC组收集28例,浅静脉留置针组收集30例,比较两组静脉炎、疼痛的发生率,对比留置时间及穿刺数情况。结果:在PICC组及浅静脉留置针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1%、40.0%;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3.6%、36.7%;留置时间分别为(112.15±30.01)d、(4.95±3.20)d;穿刺数分别为(3.45±2.25)次、(12.58±3.90)次。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患者的静脉化疗中,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浅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肝素钠和生理盐水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按病区责任护士管床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输液结束后用肝素钠盐水(25 U/ml)封管,观察组静脉输液结束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封管,两组均采用脉冲正压封管,从堵管率、肿胀、静脉炎发生率、平均留置时间来反映不同封管液的效果。结果:两种封管液的堵管率、肿胀、静脉炎发生率和平均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使用生理盐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脉冲式冲管加正压封管联合静脉留置针护理记录单应用对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和留置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患者276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298例采用脉冲式冲管加正压封管护理,实验组1465例采用脉冲式冲管加正压封管联合静脉留置针护理记录单应用护理.比较两种方法对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和留置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 两组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和7d内成功留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脉冲式冲管加正压封管方法可减少静脉炎发生,与记录单联合应用能明显减少静脉炎、管道脱落、堵塞等并发症,延长留置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使用方便,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保留式密闭式留置针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因各种原因拒绝采用深静脉置管的肿瘤住院化疗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纳入患者56例)和对照组(纳入患者54例)。观察组采取静脉留置针每日穿刺,输注化疗药物完毕后不保留留置针,对照组采取输注化疗药物完毕后保留留置针48-72h,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6%(2/56)、16.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输注化疗药物时采用不保留式密闭式留置针,有利于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王桂芳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491-1492
目的探讨两种封管方法对经外周静脉肠外营养患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和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3月在灵璧县人民医院行胃肠外营养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5 ml稀释肝素钠匀速推注封管和脉冲式封管,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率和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长(P<0.01),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冲式冲管封管可降低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2G、24G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时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比较。方法:按所用静脉留置针型号分为22G组和24G组(每组1 00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静脉炎、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24G静脉留置针组患者静脉炎、液体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22G组患者。结论:选用24G静脉留置针,可降低化疗药物对血管局部的损伤,能有效降低静脉炎、液体外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