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分析、总结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的相关文献,分别从中药辨证分型治疗、基本方加减治疗、中药外敷、针灸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产后缺乳患者的疗效及辨证施护的方法.方法 78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用中药煎汤口服,对照组38例给予饮食调养.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治疗产后缺乳有良好的疗效.中医辨证是关键.正确的护理也是保证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中药内服外用治疗产后缺乳.方法中药通乳丹及下乳涌泉散口服,临床随症加减,配合乳房局部中药熏洗及外敷、按摩治疗,7天为1疗程.结果56例病例经过1-2疗程治疗,总有效率94.6%.结论中药内服外用治疗产后缺乳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药催乳方对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2016年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服用中药催乳方的产妇作为治疗组,服用通络下乳口服液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治疗3天后不同产妇泌乳情况。结果 2014年~2016年共收集366例产妇,平均年龄为28.75±4.06岁,其中治疗组186例,对照组198例,中药催乳方可促进乳汁分泌,明显提高泌乳量和增加乳房饱满度,治疗有效率81.18%,高于对照组73.23%(P0.05)。结论本中药催乳方能够增加泌乳量、增加乳房饱满度,对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具有一定的效果,可用于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下乳汤治疗气血两虚型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方法 运用下乳汤治疗119例产后缺乳症.结果 119例患者中,治愈12例,显效110例,无效7例,有效率94.12%.结论 有补气养血、通络下乳之功效的下乳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缺乳的中医药治疗,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对收治的115例产后缺乳患者进行中药汤剂配合推拿按摩治疗。结果:经治疗治愈67例,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8%。结论:对产后缺乳进行正确的治疗,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泌乳灵治疗产后缺乳180例谭增子,镇岳,夏秀珍,邹彪,张英,邹慎兴(山东中医学院250014)关键词泌乳灵,缺乳,疗效观察我院催乳中药科研组研制的纯中药泌乳灵,是在古方催乳中药的基础上,经多年的临床实践、筛选研制而成。经180例产后缺乳者应用,证明具...  相似文献   

8.
伏秀霞 《实用全科医学》2011,9(6):923-923,937
目的观察快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产后缺乳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120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快速针刺配合推拿,主穴取膻中、乳泉、乳根、少泽、气海等穴,均用快速针刺法,不留针;推拿手法采用轻微按、揉、推、抹、揪、提等法,在乳房局部施术,1次/d。对照组采用中药通乳丹和下乳涌泉散加减,水煎服,1付/d,连续治疗6 d,对照比较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9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88%;中药对照组痊愈19例,有效1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产后缺乳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挖掘中医文献中收录的具有催乳功效的方剂及中药配伍的规律,为临床防治产后缺乳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具有催乳功效的方剂及中药等相关资料,并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构建数据库,用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方法挖掘催乳方剂中的中药组成和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治疗产后缺乳的方剂286首,涉及中药164味。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单味药为甘草、通草和漏芦;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川芎-当归(40次);3味中药组合为川芎-当归-甘草(30次)。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产后缺乳的方剂中,木通与黄芪、桔梗与茯苓、猪蹄与人参等都是临床常用的配伍。结论催乳中药可以疏通乳脉,补气补血,进而促进乳汁分泌。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治疗产后缺乳选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产后口服发乳方预防缺乳,为产后缺乳的患者提供简便安全有效的临床预防治疗方法,降低产后缺乳的发生率,更好地进行母乳喂养.方法 随机抽取自然分娩后产妇120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产后回房后,当天给与发乳方一剂口服,连用3天.对照组常规产后护理.结果产后一定时间内分别观察产妇的泌乳时间、泌乳量,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产后当天起服用发乳方起到了补气、养血、通乳、行乳的效果,对预防产后缺乳、促进母乳喂养具有重要意义,且无药物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1.
产后缺乳指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中医外治法治疗产后缺乳,方法多样,包括传统的按摩、针刺、艾灸、刮痧、拔罐以及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发展而来的穴位注射、耳穴贴压等方法.现将近十年中医外治法治疗产后缺乳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组方“涌乳散”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产后泌乳障碍缺乳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产后泌乳障碍病程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用中药组方“涌乳散”,对照组予安慰剂,6d为一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泌乳量、补乳量、新生儿体质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56.0%。两组产妇治疗后泌乳量均有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产妇泌乳量、补乳量、新生儿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组方“涌乳散”治疗产妇缺乳有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李敏 《中国医疗前沿》2013,(6):55-55,113
目的观察中药"催乳方"临床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方法将产后缺乳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催乳方,对照组服用安慰剂,5d为一个疗程,最长治疗时间2个疗程判定结果。结果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产妇泌乳量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催乳方治疗产妇缺乳有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产后缺乳已成为母乳喂养困难的主要原因,给产妇及产妇家属带来了很多不便和经济上的严重负担,最严重的是影响了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所以治疗产后缺乳,一直是中医妇科研究的内容之一。笔者在临床中主要采用中药和饮食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西药结合治疗产后缺乳1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缺乳 ,中医称“乳少”或“缺乳” ,我们医院产科自19 98年 9月~ 2 0 0 1年 5月对 168例产后缺乳的产妇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对 168例产后缺乳的产妇进行肝肾功能、内分泌及内、外科检查 ,排除器质性病变与药物引起的乳汁分泌减少症 ,168例产妇均为足月顺产 ,年龄在 2 4~ 3 6岁。其中初产妇 12 6例 ,经产妇 42例。产后 5~ 2 1d ,乳少程度均在75%以上。1 2 治疗方法 中药猪蹄汤 +灭吐灵联合服用。中药猪蹄汤 ,方剂为党参 2 0g、黄芪 3 0g、当归 15g、白芍 2 0g、漏芦 15g、桔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及单纯西医治疗产后缺乳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2组产后缺乳的产妇各128例,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及单纯西医治疗,于治疗后3d、6d进行效果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1).结论产后缺乳是一种常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针灸结合手法治疗产后缺乳1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手法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方法 2006年7月~2010年5月收治的127例产后缺乳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手法治疗.结果 127例缺乳患者治愈95例,占74.8%;有效29例,占22.8%;无效3例,占2.4%;总有效率97.6%.结论 针灸结合手法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显著,见效快,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对乳母、婴幼儿无副作用,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配合局部推拿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针刺"四关"穴配合局部推拿方法。具体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取1.5寸毫针,采用平补平泻法,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取针后取适量橄榄油于乳房局部,用掌根或四指指腹环形按揉整个乳房,之后沿乳腺导管方向,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排挤乳汁。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下乳涌泉散治疗。观察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中医证候疗效指标。对照比较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缺乳状态,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中医证候,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四关"穴配合局部推拿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效果与传统中药相当。  相似文献   

19.
产后缺乳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问题,众多临床案例表明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具有极大的优势。耿开仪主任是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认为产后缺乳以气血虚弱为发病基础,肝郁气滞为发病的关键,治疗时除了需辨证论治外,耿老认为开胃消食是治疗产后缺乳的重要环节,是治疗的扳机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通乳方结合低脉冲电刺激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中药组和理疗组各7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通乳方结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中药组仅口服中药通乳方治疗;理疗组仅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三组均3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有效率、泌乳量、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1有效率:治疗组有效率93.3%,中药组有效率83.3%,理疗组有效率76.7%,有效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泌乳量比:治疗组有效率93.3%,中药组有效率83.3%,理疗组有效率73.3%,各组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治疗组、中药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理疗组。所以口服中药通乳方结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后气血虚弱型缺乳,能有效增加乳汁分泌,且能明显改善中医症状,并且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