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血管性痴呆(V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2例VD患者的EEG结果,并与MMSE评分进行比较。结果102例中有95例EEG异常,表现为α节律变慢,指数减少,混有不规则低波幅θ波与慢的α波相交替出现,部分严重的VD患者的EEG表现为各导联均出现低中波幅θ波及(或)混合性θ波和δ波,有慢波呈阵发性发放。结论EEG改变能比较客观地反映VD患者脑功能水平和损害程度,对VD的早期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EEG)变化,为EEG在VD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析96例VD患者的EEG,同时与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进行比较.结果:96例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脑电图(EEG)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46例AD患者(AD组)和46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均行MMSE和EEG检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组MMSE各亚项得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AD组EEG正常4例,轻度异常33例,中度异常5例,重度异常4例,且MMSE评分越低,EEG异常程度相对越明显.对照组EEG正常44例,轻度异常2例.结论 MMSE可评定AD患者的认知水平,EEG可反映其大脑功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提高A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定量脑电图(EEG)波频差异,慢、快波比例与AD、VD认知能力的关系。方法将30例AD患者、30例VD患者与30例正常老年人行EEG功率谱分析及视觉EEG评分。功率谱按频率分:δ(0.8~4.0 Hz)、θ(4.0~7.8 Hz)、α(7.8~12.8 Hz)、β(13.0~20.0 Hz),以(δ+θ)/(α+β)值作为观察评估指标进行比较。对3组全脑、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中央、左额叶、左颞叶、左顶叶、左枕叶、左中央、右额叶、右颞叶、右顶叶、右枕叶及右中央的(δ+θ)/(α+β)值及视觉EEG评分进行比较。将AD、VD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δ+θ)/(α+β)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D组在全脑、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中央、左额叶、左颞叶、左顶叶、左枕叶、左中央、右额叶、右颞叶、右顶叶、右枕叶、右中央的(δ+θ)/(α+β)值及视觉EEG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除右颞叶及右中央,其余各观察区域的(δ+θ)/(α+β)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的视觉EE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与VD组各观察区域(δ+θ)/(α+β)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组除枕叶,其余观察区域左额叶、左颞叶、左顶叶及左中央(δ+θ)/(α+β)值高于右侧对称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对照组各观察区域的左右对称部位(δ+θ)/(α+β)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VD组MMSE评分、视觉EEG评分与各区域(δ+θ)/(α+β)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定量脑电图作为一种客观、量化的脑功能检测手段,有助于AD、VD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病情监测,对AD、VD患者认知能力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在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25例临床确诊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EEG资料,并与脑脊液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25例患儿中EEG异常301例(92.6%),EEG异常呈弥漫性慢波,部分出现棘(尖)波或棘(尖)慢波;脑脊液异常率为43.7%.结论 脑电图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诊断及判断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且脑电图较脑脊液检查更为敏感,对手足口病早期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电图(EEG)、经颅多普勒(TCD)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5例临床确诊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BAEP、EEG、TCD检测.结果 125例精神疾病患者BAEP、EEG、TCD 3项检查异常例数(异常率)分别为125例(100.0%)、35例(28.0%)、4例(3.2%).BAEP提示:脑干型89例、混合型28例、内耳型8例.EEG提示:背景节律慢波增多,阵发性慢波和颞区不对称性慢波,α波调节调幅不良32例,低波幅快活动3例.TCD提示:收缩期血流速度增加(Vp),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Ve),呈现高阻波形4例.结论 BAEP是较理想的检查手段,有助于对精神疾病进行早期分类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抑郁症患者脑电图(EEG)与经颅多普勒(TCD)的检查结果,探讨EEG与TCD在抑郁分型、指导抗抑郁剂的选择、预测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观察100例抑郁症患者EEG和TCD检查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100例抑郁患者EEG正常14(14%)例,异常86(86%)例,异常表现:68%的患者β活动增多,波幅40~80μV;α指数下降,慢α节律,低波幅;散发性低-中幅不规则θ波,部分患者为6c/s、14c/s的正相棘波,光刺激反应不稳定或无反应,过度换气时α指数稍增高。TCD正常24(24%)例,异常76(76%)例,异常表现:43%的患者大脑前、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35%的患者两侧血流速度不对称、流速流速时快时慢;22%的患者血流速度减慢,大脑供血不足,有搏动指数增高、脑动脉硬化频谱。结论:EEG与TCD检查结果可以用来间接判断患者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是增强还是减退,指导抑郁症的分型和选择抗抑郁剂,在治疗过程中,用来评估疗效。本方法无创、便捷、快价廉,可反复检查,可以作为抑郁症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乙型脑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268例乙脑患者的脑电图(EEG)检查,其中138例患者做脑CT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68例乙脑患者EEG检查异常率达100%,发现乙型脑炎在脑电图上的突出表现为弥漫性高-极高波幅δ波,以额、枕区明显,α波基本消失。结论:EEG在乙型脑炎的早期发现异常、提供诊断依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有着其它检测手段所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俊  东黎  路新国 《海南医学》2012,23(10):111-112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临床确诊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EEG资料,并与脑脊液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25例患儿中EEG异常301例(92.6%),EEG异常呈弥漫性慢波,部分出现棘(尖)波或棘(尖)慢波;脑脊液异常率为43.7%。结论脑电图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诊断及判断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且脑电图较脑脊液检查更为敏感,对手足口病早期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无错误学习法治疗Alzheimer病(AD)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5月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1例确诊为AD的患者进行无错误学习法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简易智能量表(MMSE),ADAS-Cog,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并进行脑电图(EEG)检测,及脑部CT检查.结果患者经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升高,ADAS-Cog、 ADL评分显著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7321,12.9872,14.2556,P<0.05).患者治疗后α波的波频和波幅、θ波频和波幅方面均有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723,12.3458,8.1143,11.7665,P<0.05).结论无错误学习法治疗AD的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眩晕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ED)与脑电图(EEG)的相关性,并与之对比分析。方法对272例眩晕患者进行TED和EEG进行检测。结果TED异常率为85%,主要表现180例为单支或多支血管血流速度减慢,43例表现为单支或多支血管血流速度增快。EEG异常率为51.8%,主要表现为散在或短一中程阵发低至高波幅θ及δ活动。结论将两种检查结果相比较,异常率TED高于EEG,对眩晕的诊断价值TCD明显优于EE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描述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EEG)、颅脑CT、MRI特点,评价EEG、CT、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17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氨水平,对全部病例进行EEG、颅脑CT、MRI检查.结果 17例肝性脑病患者EEG异常15例,主要表现为:基本节律慢化;中波~高波幅θ活动;散在的δ波、三相波.MRI检查阳性14例,主要特点为双侧苍白球(14/17)、豆状核(4/17)、中脑被盖(7/17)T1WI高信号,T2WI等信号,T2FLAIR序列可见大脑半球白质区双侧对称性高信号.CT检查在同一部位未见异常信号.结论 肝性脑病患者EEG、颅脑CT和MRI检查各具有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血管性痴呆(VD)患者急性脑梗死时的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与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电图(EEG)中的脑生理性电活动的变化.方法根据(NINDS-AIREN)诊断标准,对16例临床诊断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进行早期检查,并对其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上1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时,脑CT可准确显示其脑结构异常改变;TCD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频谱图形异常;而EEG同样有脑生物电活动的变化.结论CT与TCD、EEG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林萍 《重庆医学》2006,35(23):2157-2158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经高压氧(HBO)治疗对其疗效厦预后判断。方法对38例EDACMP患者进行EEG检查。结果EEG的异常率为100%,主要表现为α波慢化或消失。弥漫性中高波幅θ、δ波.以额或额颞部最明显,呈持续性或较长程出现,昏迷时间越长,其EEG异常率越高,病情越重。其改变越明显,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结论EEG对DEACMP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及血管性痴呆(VD)在听觉脑干反应(ABR)中的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Spirit脑电生理仪及Click短声刺激,测查25例AD、24例VD和22名正常老年人(NC)的ABR. 结果AD、VD及NC组在绝对潜伏期波I、波Ⅲ,绝对波幅波I、波Ⅵ上有差异显著性(P<0.05~0.01).与NC组相比,VD组绝对潜伏期波Ⅲ延迟.与NC组相比,AD组绝对潜伏期波I、波Ⅲ延迟,绝对波幅波I、波Ⅵ降低.VD组与AD组相比,AD组在绝对潜伏期波I、波Ⅲ,绝对波幅波I、波Ⅵ上明显改变.VD组ABR和波Ⅲ绝对波幅变化与其MMSE评分有关联.结论 ABR是评定老年痴呆患者大脑综合功能的辅助工具之一,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儿痉挛症患儿的脑电图(EEG)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1994年以来诊治的56例婴儿痉挛症患儿的EEG进行分析.结果:EEG正常5例,异常51例(911%),EEG为高度失律者47例(84%).EEG主要表现在高度失律背景下爆发成群极高波幅尖波、棘波、尖慢、棘慢、多尖、多棘慢综合波及爆发抑制现象,慢活动呈高至极高幅波弥漫性出现.结论:EEG表现的典型高度失律是诊断婴儿痉挛症的重要依据,对其它类型癫痫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蒲娟  刘生荣 《吉林医学》2012,33(11):2348-2349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转归与脑电图(EEG)的相关性变化。方法:对41例DEACMP患者的EEG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均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清醒后不久出现了迟发脑病特有的神经精神症状与体征,全部病例EEG均表现为异常。主要表现为α波慢化或消失,弥漫性中高幅θ、δ波,以额或额颞部最明显,呈持续性或较长程出现,临床表现与EEG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EEG对DEACMP早期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在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神经外科因外伤收住但脑CT正常的17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经CT分型证实脑梗死面积超过一个脑叶、>50 mm的162例病人作为大面积脑梗死组,脑梗死面积<50 mm的158例病人作为小面积脑梗死组。对3组病例的EEG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4 h内以及24~48 h进行CT检查的阳性率和相同时间段EEG检查结果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组EEG正常10例,EEG轻度异常19例,EEG中度异常84例,EEG重度异常49例。小面积脑梗死组EEG正常28例,EEG轻度异常80例,EEG中度异常40例,EEG重度异常10例。2组脑梗死患者EE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E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大面积脑梗死组EEG阳性率和脑CT检查结果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48 h EEG和脑CT检查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G对早期CT排除出血而未能显示梗死灶的脑梗死诊断价值较CT大,CT与EEG联合检查,可以更好地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电图(EEG)脑电生理性电活动的变化,为TCD与EEG在AD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依据NINDS-AIREN诊断标准,对6 0名临床诊断为早期AD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 6 0名患者TCD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频谱图形异常,EEG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生物电活动异常。结论 TCD与EEG的变化能较客观地反映AD患者脑功能水平和损害程度,尤其是在AD早期诊断上优于CT。由于早期AD患者CT检查结果大多正常,所以,TCD与EEG对AD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脑电图(EEG)检查异常波形严重程度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的关联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AD患者,均行EEG检查,根据EEG检查异常波形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25)、中度组(n=40)和重度组(n=27),比较3组一般资料、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精神行为症状(NPI-Q)评分及血清神经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分析EEG异常波形严重程度与患者认知功能、MBI、NPI-Q评分及血清神经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MMSE、MoCA评分、MBI及血清NGF水平均低于中度组、轻度组,且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NPI-Q评分、血清GFAP水平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AD患者EEG异常波形严重程度与MMSE、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AD患者EEG异常波形严重程度与MBI评分呈负相关,与NPI-Q评分呈正相关(P<0.05);AD患者EEG异常波形严重程度与血清NGF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GFA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EEG检查异常波形严重程度与AD患者认知功能存在密切关联性,且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精神行为症状及血清神经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