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具有明显减少全麻药用量,减轻术中应激反应,苏醒迅速和术后镇痛便利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采用,但全麻药物以吸入麻醉药或静吸联合为主.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如何避免或减少吸入麻醉药的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麻醉医生的重视.靶控输注(TCl)静脉麻醉药技术的出现弥补了以往静脉麻醉药使用不方便、不易调控麻醉深度的缺点,使静脉麻醉药深浅能象吸入麻醉药用标准挥发罐调节一样简便.本研究旨在比较上腹部手术靶控输注异丙酚与吸入异氟醚-笑气复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并结合麻醉深度监测探索上腹部手术中复合硬膜外阻滞时为维持合适麻醉深度所需异丙酚的血药浓度,以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异丙酚靶控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组(E组)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45例。结果:PaO2两组患者放气腹时、术后30min均较术前升高,硬膜外麻醉组术后30min仍高于放气腹时(P〈0.05),全麻组低于放气腹时的水平(P〉0.05),但放气腹时硬膜外麻醉组较全麻组低,P〈0.05;PaCO2两组患者放气腹时、术后30min均较术前升高,放气腹时、术后30min比较,全麻组患者和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03硬膜外麻醉组放气腹时明显高于术后30min(P〈0.05),而全麻组术后30min低于放气腹时,P〈0.05;但各值均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呼吸厦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都在5分钟内苏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膜外麻醉组术后镇旆明显优于全麻组。绪论: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木具有简单方便,术后患者麻醉苏醒恢复快,药物蓄积少,经济有效,便于腹腔镜手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高腹腔镜手术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静脉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由计算机控制给药输注速率的变化,达到按临床需要调节麻醉、镇静、镇痛深度的目的,其代表了静脉给药系统发展趋势,是计算机技术与药代动力学知识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型静脉药物的诞生以及静脉麻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概念的更新与发展,TCI的输注模型不断改进,使其在目前已成为较理想的静脉给药系统。新型短效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是全凭静脉麻醉(TIVA)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4.
无痛人流术中异丙酚靶控输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异丙酚 (2 ,6 二异丙基苯酚 )现已广泛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静脉麻醉。其优势为诱导迅速 ,维持时间短 ,苏醒快 ,无积蓄 ,副作用小。但人工控制输注异丙酚麻醉深度不易控制 ,病人常发生肢体躁动 ,影响手术进行。本研究旨在比较异丙酚靶控输注 (TargetControlledInfusion ,TCI)和人工控制输注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麻醉效果 ,探讨TCI在门诊人工流产术的应用前景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2 0 0 1~ 2 0 0 2年ASAⅠ级的人工流产患者 16 0例 ,妊娠 4 0~ 6 0天 ,根据用药方法不同按手术顺序间隔随机分为两组 ,…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利用单片机实现的靶控输注(TCI)系统,详细论述了其药代动力学原理、控制算法及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并探讨了未来TCI系统闭环自动控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流术的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行人工流产术妇女300例,随机分为两组,手控静注异丙酚组(A组)和靶控输注异丙酚组(B组),每组150例.A组以异丙酚6 mg/(kg·h)的速度诱导,睫毛反射消失时开始手术,以4 mg/(kg·h)维持至术前2 min.B组采用效应部位浓度计算方式,效应室浓度设定为3 μg/ml.两组均在术前2 min静脉推注芬太尼1 μg/kg.记录两组异丙酚平均总用量,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毕前2 min停药,记录苏醒时间、停药4 min后始苏醒的孕妇数;观察注药前、手术开始时平均动脉压(MAP)、HR及SpO2;记录体动反应孕妇人数.结果 手术开始时,两组BP、HR及SpO2均下降,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体动发生率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苏醒时间B组略早于A组,但无显著性差异;B组异丙酚平均总用量显著少于A组.结论 TCI系统用于无痛人流术,既降低了药物用量,又提供了更安全舒适的服务,值得在门诊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间收治的100例全静脉麻醉手术患者为回顾性分析依据,根据麻醉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照组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全静脉麻醉的效果明显,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恢复快,副作用小,观察组麻醉药物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停药后恢复时间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全静脉麻醉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探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以全静脉麻醉手术患者11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其中观察组使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全静脉麻醉,对照组使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进行全静脉麻醉,观察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使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静脉的效果显著,其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术后恢复速度快对患者的副作用小,其麻醉恢复情况、药物剂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率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其对术后恢复影响小。结论:使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静脉的效果显著,术后恢复迅速,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曾光 《药物与人》2014,(12):124-125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结合瑞芬太尼在全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进行全静脉麻醉的患者7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靶控输注异丙酚结合芬太尼全静脉麻醉,治疗组患者进行靶控输注异丙酚结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从异丙酚剂量,麻醉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来看,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结合瑞芬太尼是-种理想的全静脉麻醉方法,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采用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隙联合阻滞辅以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的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TEP患者100例,取左侧卧位,经第3~4腰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使用针内针法穿破蛛网膜,注入1.19%甲磺酸罗哌卡因2 ml,硬膜外腔置管3~5cm,调节麻醉平面使其固定于第4或第6胸椎至骶椎.选用Avram靶控药代药效学模型,选择效应室浓度为靶控浓度,手术开始前丙泊酚靶控浓度最初设定为1.0μg/ml,以0.1 μg/ml的速度渐增,直至患者清醒镇静评分达3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输注丙泊酚,记录术后苏醒时间及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 100例患者中,9例丙泊酚泵入后舌后坠明显,托起下颌,并减少泵入剂量后,明显好转;4例术中出现躁动,增加靶控浓度后平稳;4例出现恶心、呕吐;3例出现心动过缓(心率< 60次/min).术中未见呼吸抑制情况发生,所有患者术中血压、呼吸频率、SpO2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均未见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 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隙联合阻滞可以满足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需求,联合持续输注镇静剂量的丙泊酚可以有效抑制气腹的不适,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快通道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 60例择期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年龄20~50岁,ASAⅠ~Ⅱ级,心功能Ⅰ~Ⅲ级,左室射血分数(EF)〉50%,无重要系统合并症,无或轻度肺动脉高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靶控输注(TCI)异丙酚麻醉,B组采用恒速输注异丙酚麻醉,手术结束时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切皮、胸骨纵断、CPB前、CPB后、关胸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AP)的变化,记录完全苏醒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切皮、胸骨纵断、CPB前及CPB后与B组患者比较,心率较慢,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较低,即A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较B组稳定;A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均比B组患者的为短;A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快通道麻醉,能够有效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缩短苏醒及术后拔管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心内直视手术快通道较好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2.
靶控输注(TCI)是以药代动力学为基础,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药物浓度控制麻醉深度的给药方法。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均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的特点,适合用于TCI。我院将两者复合TCI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金海英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4022-4023
目的对使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进行全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的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瑞芬太尼(即PR)组和舒芬太尼(即PS)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择期手术患者。对两组择期手术患者进行相应药物的使用,对两组患者进行药物使用后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麻醉情况、用药量、停药至拔管时间以及手术时间进行了解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DBP以及SBP值均降低,并且PR组中的HR值降低的更为明显,拔管后,PR组中患者的的心率增加更为明显,p<0.05。而PS组中患者的药物用量更少,手术时间以及停药至拔管时间更短,p<0.05。结论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者瑞芬太尼药物的靶控输注均能够达到比较满意的麻醉效果,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麻醉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呼吸和循环的变化,评价其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P组)和单纯硬膜外麻醉组(E组).结果 E组硬膜外给药后SBP、MAP、DBP、HR明显降低,P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用异丙酚后3分钟下降(p<0.01),其中28例(93.33%)仍属正常范围.E组术中血压明显低于P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P组VT、SPO2在泵入异丙酚后有所下降,PetCO2增加,但仍在正常范围,与E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LC手术,术中能达到良好的镇痛和镇静,是一种理想安全的麻醉方法.但应注意两者复合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红  赵飞 《现代保健》2013,(14):30-31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组(R组),每组16例。观察术前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1)术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2)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患者诱导后(插管前)MAP、SBP均显著性降低(P〈0.01);诱导后(插管前)HR均显著低于诱导前水平(P〈0.01);C组发生心动过缓3例,占18.75%,R组发生心动过缓4例,占12.5%。(3)两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R组均显著性小于c组;恶心呕吐、头痛的发生率R组显著性低于c组;拔管后即刻R组的患者意识状态明显好于C组;拔管后1hR组的认知能力恢复明显好于c组。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相比,并发症少,恢复快,应作为优先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靶控输注是通过调节目标(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控制或维持麻醉深度的一种给药方式,具有麻醉维持平稳、血流动力学反应小、术后清醒快、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已在临床广泛使用。在介绍靶控输注的分类、优越性、麻醉的实施、常用药物及输注系统的基础上,对开放回路式靶控输注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闭合回路式靶控输注的目前现状和研制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脉靶控输注在人流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早孕人流妇女72例,按患者要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消毒同时行异丙酚静脉血浆靶控输注,对照组行异丙酚静脉推注。结果:观察组使用靶控输注,镇痛效果与宫口松弛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之间有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静脉靶控输注用于无痛人流作用时间短、镇痛强、麻醉效果满意、安全,是较理想无痛人流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麻醉及重大手术后的早期恢复是一个具有相当危险因素的特殊阶段,如何安全度过麻醉和手术后的恢复期就显得格外重要.现代医学观点认为所有施行全身麻醉及重大手术的病人,均应在麻醉及手术结束后由专业医护人员给予特殊的监护和护理,以防止病人出现意外,并顺利安全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中持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对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异丙酚组(P组)采用单纯靶控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E1组和E2组于诱导前静脉输注艾司洛尔0.5 mg/kg,术中在靶控输注异丙酚同时分别以TCI泵持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50μg/(kg·min)和100μg/(kg·min),术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整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当BIS>55或BIS<40时,以0.2mg/L幅度增加或降低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插入气腹针即刻(T4)、气腹后1 min(T5)、30 min(T6)、术毕(T7)、气管拔管后即刻(T8)记录麻醉全程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及停止输注后TCI泵所显示的效应室浓度.结果三组一般情况、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与P组比较,E1组在T4~T8目时降低(P<0.05),E2组在T2~T8时降低(P<0.05);与E1组比较,E2组在T5~T7时降低(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中持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可降低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且随艾司洛尔用药量增加,异丙酚用药量相应减少,且不影响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中持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对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异丙酚组(P组)采用单纯靶控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E1组和E2组于诱导前静脉输注艾司洛尔0.5mg/kg,术中在靶控输注异丙酚同时分别以TCI泵持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50μg/(kg·min)和100μg/(kg·min),术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整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当BIS〉55或BIS〈40时,以0.12mg/L幅度增加或降低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插入气腹针即刻(T4)、气腹后1mim(B)、30min(T6)、术毕(T7)、气管拔管后即刻(T8)记录麻醉全程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及停止输注后TCI泵所显示的效应室浓度。结果三组一般情况、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与P组比较,E1组在T4~T8时降低(P〈0.05),E2组在T2-T8时降低(P〈0.05);与E1组比较,E2组在T5~T7时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中持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可降低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且随艾司洛尔用药量增加,异丙酚用药量相应减少,且不影响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