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热敏灸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均经B超确诊为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应用热敏灸与口服头孢氨苄片、消炎利胆片治疗;对照组用口服头孢氨苄片、消炎利胆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疗效及上腹痛止痛显效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热敏灸与养血清脑颗粒分别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评价热敏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43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2),治疗组采用热敏灸条温和灸体表"热敏化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0天,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治愈率。结果热敏灸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7例,好转5例,无效0例,养血清脑颗粒组治愈3例,显效4例,好转4例,无效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颈性眩晕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操作简单,疗效明显,被患者广泛接受,可作为颈性眩晕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热敏灸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采用点燃的艾材悬灸体表热敏化腧穴以激发灸性传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热敏灸因其具有不直接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不良反应少、操作方便及经济实用等诸多优势,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笔者主要从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热敏灸腧穴规律研究及热敏灸疗效影响因素研究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应用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临床研究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但临床观察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急需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腕踝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医院收治的PHN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采取腕踝针联合热敏灸治疗,两组均1次/d,留针0.5 h/次,5 d为1个疗程,每2个疗程间隔2 d,持续3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热敏灸治疗PHN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田宁 《医疗保健器具》2009,16(7):107-108
本文从腧穴热敏化现象入手,介绍了腧穴热敏化的特征及其规律,并对热敏灸疗法在痛症中的应用现状作了综述。热敏灸疗法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慢性腰肌劳损、枕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跟骨增生、慢性盆腔炎、原发性痛经、前列腺痛和慢性结肠炎等各科痛症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且疗效显著。热敏点对艾灸热刺激敏感,艾灸热敏点极易发动循经感传,说明艾灸热敏点能高效率发动感传,热敏点是灸疗的最佳选穴,灸之要,仍然遵循”气至而有效”的针刺疗法古训。  相似文献   

6.
热敏灸疗法在痛症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宁 《临床医学工程》2009,16(7):107-108
本文从腧穴热敏化现象入手,介绍了腧穴热敏化的特征及其规律,并对热敏灸疗法在痛症中的应用现状作了综述。热敏灸疗法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慢性腰肌劳损、枕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跟骨增生、慢性盆腔炎、原发性痛经、前列腺痛和慢性结肠炎等各科痛症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且疗效显著。热敏点对艾灸热刺激敏感,艾灸热敏点极易发动循经感传,说明艾灸热敏点能高效率发动感传,热敏点是灸疗的最佳选穴,灸之要,仍然遵循"气至而有效"的针刺疗法古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以热敏灸为主的非激素疗法治疗Bell麻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江西龙南中医院神经内科及针灸康复科收诊的100例Bell麻痹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以热敏灸为主的非激素疗法,对照组采用激素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痊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热敏灸为主的非激素疗法治疗Bell麻痹患者的效果明显,且其治疗周期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计量分析热敏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研究的现状。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医学信息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MEDLINE、BIOSIS Preview中热敏灸治疗CP的文献,检索年限1979年1月1日~2015年6月10日,用NoteExpress 2.9统计年份、期刊、作者、关键词、基金、干预措施、腧穴、疗效。结果纳入文献11篇365例,2007~2015年每年新增0~3篇;10篇文献登载在《江西中医学院学报》、《江西中医药》、《新中医》、《中国针灸》、《现代诊断与治疗》、《时珍国医国药》;涉及作者12人、署名22次、作者单位9个,每篇署名1~8人,合作率90.91%,付勇、章海凤、陈日新署名次数居前3位,88.89%的作者单位为医院,81.82%作者单位在江西省,6名署名数靠前的作者中5位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关键词使用29个、42次,"慢性前列腺炎"、"热敏灸"、"前列腺炎"、"慢性病"、"灸法"、"灸量"的使用频次居前;5篇文献获12项次基金支持,国家级基金占50.00%;9篇为临床研究,涉及热敏灸、中药灌肠、中药口服、中成药塞肛、射频5种治疗方法;使用腧穴9个、24次,除阴陵泉外均在腰骶部;涉及病例365例,总有效率91.78%,单用热敏灸总有效率89.29%。结论热敏灸治疗CP是国家重点支持的研究领域之一,文献数量将继续增长,相关研究有明显地域性,江西中医药大学处于领先地位并以陈日新、付勇、章海凤等为代表专家,应重视相关基础研究、拓展取穴思路、评估热敏灸联合应用、规范关键词使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6,(8):1166-1168
热敏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研究报道渐多,但问题不少。本文通过检索热敏灸治疗CP的国内外文献,从步骤、方法、应用、效果、评价、思考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评价。热敏灸治疗CP,常用艾条探出热敏穴后取全部或热敏感最强的1~2个穴位施温和悬灸,多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前列腺症状评分(NIH-CPSI)、中医症状评分、有效率等指标,观察热敏灸单用或联合其他疗法对CP症状的影响。热敏灸单用或联合其他疗法有改善NIHCPSI及中医症状评分、提高疗效等作用,但文献数量偏少、研究不够规范、忽视机制研究,提示热敏灸治疗CP整体安全有效,具有多重功能,需进一步提高文献质量,加强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0.
慢性盆腔炎多因正气不足,难以抵御外邪,或患者经期、产后、或人流后调护不当,或感受外邪,寒湿热毒之邪蕴结下焦,闭阻气机,滞而成瘀,阻于胞宫经脉,缠绵不愈。或因寒而瘀,或因虚而瘀者,平素无明显症状,而在经期症状加重,多表现为寒湿凝滞胞宫之症。杨贤海老师抓住本病"寒湿凝滞,阻于胞宫经络"这个侧重点,借鉴西医治疗盆腔炎在月经期使用抗生素的原理,在月经期运用热敏灸治疗本病,有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扶正),加快盆腔瘀血、毒素、废物的排出(祛邪),推陈出新,促进慢性盆腔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患者20例,其中男7例,女13例,取患者中脘、天枢、足三里、公孙、神阙等穴周围选取热敏穴位,进行热敏灸。结果:治疗两周,随即治疗1疗程后,病例均有效,随访未复发。结论: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确诊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给予以下治疗:针刺,配合电针、特定电磁波谱照射,留针20-30 min,每日1次;牵引每日1次,每次20-30 min;拔罐每日1次,留罐10 min。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热敏灸治疗,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0 d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和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以及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疗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和治疗后3个月VAS对照组分别为(5.41±1.32)、(3.05±1.14)、(3.45±1.71)分,治疗组分别为(5.54±1.09)、(2.10±1.05)、(2.30±1.66)分。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后3个月VAS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后3个月两组VA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和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对照组分别为82.2%、80.0%,治疗组分别为96.3%、94.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效果满意,疗效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乙胺碘呋酮治疗儿童频发性室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给予儿童频发性室早30例患者口服乙胺碘呋酮,初始剂量每日15-20mg/kg。早搏控制后,改为每日3~5mg/kg。结果 30例患者中显效24例,占80%,有效4例。占13.3%,无效2例,占6.6%,无1例出现致命性不良反应。结论 乙胺碘呋酮治疗频发性室早疗效显著,但应注意其副作用.监测Q-T间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热敏灸热敏灸防治广泛性全宫切除术后膀胱尿潴留的护理及效果。方法对60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进行热敏灸干预。结果患者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有效率达到96.7%。结论热敏灸治疗广泛性全宫切除术后膀胱尿潴留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热敏灸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神经病变(DFN)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65例早期DF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与试验组(33例)。两组均实施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试验组予以热敏灸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MNCV、SNCV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早期DFN患者的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的病情,为早期DFN的取穴方法和治疗要点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6.
符思琴 《医疗装备》2021,(7):188-189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中频脉冲电疗仪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101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热敏灸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电疗仪,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及面瘫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30 d后面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及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中频脉冲电疗仪能够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促进面瘫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热敏灸疗法联合拔罐干预对颈椎病(CS)患者的效果。方法 88例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拔罐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热敏灸疗法,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 NDI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热敏灸疗法联合拔罐干预可缓解CS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颈椎功能,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热敏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2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热敏灸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6.02%),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患者无出现1例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1例、腹泻1例、轻度眩晕1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确切,且操作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成家琪 《医疗装备》2022,(21):185-187
目的 探讨推拿联合热敏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76例LDH患者,根据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推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腰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生命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结果 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JOA评分均增高,且观察组VAS、JOA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增高,且观察组SF-36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联合热敏灸可缓解LDH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针刺加热敏灸联合活化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本院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接受针刺加热敏灸治疗针灸组(n=40),在此基础上联合活化汤治疗的为针药组(n=40)。两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对比两组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并根据CSS评分评估患者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SS、FMA、Barthel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针药组的CSS、FMA、Barthel评分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针灸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针刺加热敏灸联合活化汤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显著改善其神经、肢体及日常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