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于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接受诊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对照组患者给予PFNA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比对照组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为优的患者34例(70.83%),多于对照组的22例(45.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Harris评分[(84.9±13.4)分]高于对照组[(73.2±14.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3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PFNA内固定更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观察组行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疼痛与肢体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减轻手术创伤,患者出血少、疼痛轻,术后下床早,并发症少,更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2)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多于对照组,卧床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白介素-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虽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但可减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其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采用闭合复位微创置入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67例,平均年龄76岁,骨折类型31-A123例,31-A235例,31-A39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41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周,无感染、骨不连及压疮发生。优24例,良29例,可14例,优良率为79.1%。结论 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以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赵茂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3):1066-1067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应用PFNA治疗的38例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随访6个月后按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为45~90min。平均54.5 min,术中血量5~190 ml,平均100 ml,住院时间8~20 d,平均14 d,骨折愈合时间为5~9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6.5个月;全部患者无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后Harris评分,优30例,良8例,优良率100%。结论应用PFNA治疗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可靠、操作简便、利于骨折早期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较早的恢复患肢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差异,并分析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苍梧县人民医院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病例筛选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以治疗方案不同展开分组,将30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病患纳入研究组,将30例... 相似文献
8.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高龄老人,由于死亡和髋内翻的高发生率,外国已经很少采用非手术治疗,现多主张对有条件的患者尽早手术治疗,以获得稳定的复位,牢固的内固定,使患者早日恢复患肢功能。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9.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高龄老人,由于死亡和髋内翻的高发生率,外国已经很少采用非手术治疗,现多主张对有条件的患者尽早手术治疗,以获得稳定的复位,牢固的内固定,使患者早日恢复患肢功能.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容易发生不稳定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治疗就更加困难,作者从2007年1月~2010年1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年龄>85岁),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经12~24个月的随访,其中,25例髋关节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到受伤前,生活可自理;5例日常行走需借助助行器,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远期疗效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手术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16例超高龄患者行PFNA手术的术中护理过程。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病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安置手术体位,熟练掌握操作规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结果16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护理及熟练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PFNA微创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初步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FNA微创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于2006年 12月至2007年7月期间使用PFNA微创治疗32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男14例,女18例.年龄73~92岁,平均81岁,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数据,对该治疗方法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本组病例的手术时间为45~80 min,平均手术时间(55±16) min,术中出血量为80~210 ml,住院天数7~16 d,平均8 d,负重时间4~8周,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全部病例都获得骨折愈合,无髋内翻及内固定切出、螺钉穿出或者退钉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抗凝等治疗后治愈.结论 PFNA 具有创伤小、设计合理、允许患者早期活动,是理想的骨质疏松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3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36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良5例,可3例。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失血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采用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股骨近端髓内钉(PF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采用AO/ASIF的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0~10.0 d,平均3.2d,术后1、2、3、6、12个月门诊随访,以后每年至少复查1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拍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临床疗效评估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估标准.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80 ml.患者均为术后3~7d下地扶拐行走.56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期间全部患者均未出现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头钉切割股骨头及断钉现象.4例出现髋内翻短缩畸形,无骨折不愈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3.5 ~6.0个月,平均4.0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3例,良9例,中4例,优良率92.86% (52/56).结论 AO/ASIF的PFN(A)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固定强度高、生物力学特性好等特点,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边截石位、仰卧剪刀位和侧卧位等手术体位对老年创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2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体位法分为截石位组、仰卧位组及侧卧位组,每组75例.术中均采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 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石位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均短于仰卧位组、侧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Ⅱ术式采用单边截石位、仰卧剪刀位及侧卧位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少.而截石位术中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较短,可降低反复透视对医患的危害,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总结高龄老年骨质疏松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关节置换手术的优越性。方法本组27高龄老年骨质疏松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3~9d(平均5.5d)下地负重行走,住院时间16~27d,平均21d。27例出院后得到随诊,随诊时间6~36个月,平均21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在术后3—6个月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结论高龄老年骨质疏松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应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手术安全、患者能早期离床运动、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远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4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采取不同术式治疗.29例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股骨头手术组),17例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内固定术组).观察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术后随访进行Harri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平均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术患者,并发症发生少于内固定术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明显高于内固定术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少,卧床时间短,髋功能恢复好,明显效果优于内固定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半髋置换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5例,男性30例,女性45例,年龄78~95岁,平均83岁,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ⅡA型21例,ⅡB型24例,Ⅲ型30例。采用钢丝环扎固定大、小转子,重建股骨距,均使用骨水泥型假体。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输血量、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率等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73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6~56个月,平均(37±6.3)个月;手术时间65~95 min,平均(82±5.7)min;术中出血量200~450 ml,平均(355±8.9)ml;35例输血,平均输血量(185±4.0)ml;术后7 d内下地活动70例,7~14 d下地5例,平均(5.5±0.6)d;3例深静脉栓塞;20例精神障碍;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出院后死亡2例;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9.3%。结论半髋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负重时间早、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升高,可明显改善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对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微创复位PFNA内固定术。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月,平均13月。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5例、良2例、可1例,平均得分为90.2分;无感染、螺钉松动、断裂,无螺旋刀片切割、退出,无髋内翻、股骨头坏死。结论微创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临床效果好、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