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检查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辅助化疗后的254例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行常规超声、磁共振成像及钼靶X线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理检查显示254例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转移161例(63.4%,161/254),无淋巴结转移93例(36.6%,93/254)。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术前常规超声正确诊断159例(62.6%,159/254),其中正确诊断腋下淋巴结转移93例,无淋巴结转移66例。MRI正确诊断118例(46.5%,118/254),其中正确诊断腋下淋巴结转移50例,无淋巴结转移68例。钼靶X线正确诊断134例(52.8%,134/254),其中正确诊断腋下淋巴结转移60例,无淋巴结转移74例。254例新辅助化疗后常规超声、MRI和钼靶X线扫查诊断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转移的正确率分别为62.6%、46.5%、52.8%,敏感度分别为57.8%、31.1%、37.3%。常规超声扫查正确诊断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转移的正确率和敏感度均高于MRI和钼靶X线检查。结论术前常规超声检查对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ⅠB2期子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新辅助化疗的ⅠB2期宫颈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病理结果记录计算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有淋巴结转移40例(22.3%)。新辅助化疗后的ⅠB2期子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40岁)(P<0.005)、分化程度高低(P<0.010)、深肌层浸润(P<0.005)、是否脉管浸润(P<0.005)有关。结论新辅助化疗可降低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新辅助化疗后的ⅠB2期子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是指导乳腺癌正确分期、判断预后以及术后辅助化疗的主要依据。然而,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无任何治疗价值,只能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前哨淋巴结可反映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准确的术中病理诊断有助于腋窝淋巴结的清扫。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腋窝前哨淋巴结术中病理诊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快速冰冻切片和印片细胞学,两者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相仿,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年来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其在增加保乳率及肿瘤降期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对前哨淋巴结的评估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及预后,但是新辅助化疗前患者腋窝淋巴结临床状态影响患者最终治疗决策,且仍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相关死亡原因之一,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1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逐渐年轻化。淋巴结(LN)转移是评估乳腺癌患者复发和生存率最重要的预测指标,准确评估腋窝淋巴结是否受累是乳腺癌分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均是有创检查,存在并发症风险及穿刺假阴性率较高,因此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多模态磁共振较其他成像方式预测乳腺癌淋巴转移更具优势,如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可进行多参数及多序列成像,应用于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预测淋巴结转移状态、评估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等。本文就多模态磁共振中各指数模型及峰度扩散成像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预测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后微小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收集在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并手术的46例宫颈鳞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是否存在微小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短轴径<10 mm)及短期随访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将其分为无微小淋巴结转移组(n=32)和存在微小淋巴结转移组(n=14),比较其CT灌注参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存在微小淋巴结转移组的肿瘤化疗前肿瘤最大直径、血流量(BF)、血容量(BV)均大于无微小淋巴结转移组(P均<0.05);两组间化疗后肿瘤最大直径、渗透性、达峰时间(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F、化疗前肿瘤最大直径是新辅助化疗后微小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BF[AUC=0.86,P<0.001,95%CI(0.75,0.96)]较化疗前肿瘤最大直径[AUC=0.70,P<0.02,95%CI(0.54,0.88)]对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后是否存在微小淋巴结转移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CT灌注成像对预测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后微小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分析63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CT表现及转移淋巴结分布,对手术加放、化疗与单纯手术治疗者,及术前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最常见于2R区、7区及2L区。手术加放、化疗与单纯手术治疗及术前有否淋巴结转移,其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有明显差异。结论: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若能合理的结合放、化疗,可延长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提高生存率。CT是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局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经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8例乳腺癌术后局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经患侧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灌注化疗,3例同时行选择性锁骨下动脉分支栓塞术.结果5例患者化疗后肿块缩小,患侧上肢症状缓解;2例无变化;1例肿块增大,上肢症状加重.结论经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是治疗乳腺癌术后局部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高频多普勒彩色超声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实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我院首诊乳腺癌并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86例,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为乳腺癌非腋窝淋巴结转移组(42例)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腋窝淋巴结的超声影像特征、淋巴结血流信号情况,同时计算高频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结果:非转移组与转移组超声影像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血流信号和血流分布分级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90.91%,特异性83.33%,漏诊率9.09%,误诊率16.67%。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辅助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灵敏度、特异性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易发生淋巴道转移,其淋巴液主要流入腋窝淋巴结。腋窝淋巴结为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确定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对于肿瘤的临床分期、手术方式选择、术前化疗与否及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术前准确判断乳腺癌患者患侧腋窝淋巴结有无癌细胞转移,可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盲目性[2]。本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穿刺组织学检查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转移阳性对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乳腺癌患者共157例,检测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分析前哨淋巴结转移阳性对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 157例患者共检出前哨淋巴结341枚,共发现转移的前哨淋巴结87枚。共清除非前哨淋巴结2 281枚,发现转移共301枚。非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率为9.76%(8/82),其敏感度为95.12%(78/82),特异性为87.23%(81/94),准确度为87.26%(137/157)。结论前哨淋巴结转移阳性对非前哨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放疗效果。方法选取6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胸上段14例,胸中段27例,胸下段2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者38例,病灶大小:<3 cm者35例,≥3 cm者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食管癌根治术配合术后放疗,回访3年,观察65例患者治疗转归及不同部分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术后放疗疗效,对病灶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在者采用食管癌根治术联合术后放疗后,60例(92.31%)肿瘤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回访3年期间,1年生存率为76.92%(50/65),3年生存率为58.46%(38/65)。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胸中段及胸下段食管癌以腹腔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多见,且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胸上段及胸下段食管癌。病灶<3 cm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病灶≥3 cm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术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联合放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重要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50例,记录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后病理资料,分析年龄、性别、病变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长度(肿瘤长径)等可能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150例食管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患者为60例,转移率为40%。单因素χ2检验显示,在不同肿瘤分化组和肿瘤长径组,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28,P<0.001;χ2=12.06,P=0.002);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肿瘤浸润深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长径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长径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治疗应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胃癌淋巴结转移对手术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988年1月—2006年6月胃癌手术治疗165例中淋巴结转移的82例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5%(48/82),26.8%(22/82)和18.3%(15/82)。按淋巴结转移数进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期决定其预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转移仍是其主要死因;术后必要的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正>胸肌间淋巴结(interpectoral nodes,IPNs)接受胸大小肌及乳腺后部的淋巴回流。有研究[1-2]表明乳腺癌可以发生IPNs转移,因此预知IPNs是否发生转移对临床分期及术式选择有重要意义。本组总结我院治疗的95例乳腺癌患者胸肌间淋巴结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对照情况,旨在探讨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癌IPNs转移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随机选取临床明确诊断为乳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方法对96例甲状腺癌患者134个颈部肿大淋巴结行超声检查,并记录其超声特征。结果96例134个颈部肿大淋巴结中病理证实88个为转移性淋巴结肿大,46个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超声检查显示:(1)转移性淋巴结中74个(74/88,84.1%)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16个(16/88,18.2%)呈融合状;(2)大多数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边界不清(76/88,86.4%)和内部回声不均(71/88,80.7%),其中淋巴结内见细小钙化灶50个(50/88,56.8%),淋巴结内见液化10个(10/88,11.4%);(3)大多数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血供丰富(42/56,75.0%)。结论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多个指标综合判断可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颈超声检查在鼻咽癌及其颈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CT作为参照,对4例病理已确诊为鼻咽癌的住院患者进行鼻咽部和左右侧颈部超声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检查时头略向对侧倾斜,以腮腺及咽旁间隙作为透声窗,取下颌角和乳突间的耳垂下斜横断面和下颌骨升支旁的斜冠状切面显示鼻咽部,测量病理情况下鼻咽部软组织的厚度或肿块的范围,观察其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然后再用高频探头检查左右侧颈部,并对肿大的淋巴结测量记录。结果4例患者显示6个病灶,其中单侧病灶2例,双侧病灶2例。病灶中低回声4个,中等回声2个,实质性回声6个,夹杂液无回声区1个;声像图表现鼻咽部软组织增厚4个,鼻咽部肿块2个;超声提示4例颈部淋巴结均肿大。结论经颈超声扫查可观察到鼻咽癌相应的鼻咽部软组织异常增厚或肿块的声像表现,有助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