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医院23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126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110例,另选同期行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的常规血脂指标及血清hsCRP、Hcy、H-FAB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检查和冠脉狭窄程度评分(Gensini),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hs-CRP、Hcy、H-FABP与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的常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CS组血清hs-CRP、Hcy、...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的关系,以及与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讨RDW在诊断AMI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入住我院的345例AMI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肺部有无啰音、啰音范围和收缩压进行Killip分级。利用Simens-Bayer Advia 2120全血细胞分析仪、Triage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Olympus 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患者的RDW、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BNP以及hs-CRP等指标。分析Killip各级之间RDW的变化趋势,同时对RDW与BNP和hs-CRP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Killip II级及以上患者的RDW值明显高于Killip I级患者的RDW(13.75 vs13.07,P<0.001),但Killip II级I、II级及IV级之间RDW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 II/III=0.498、P II/IV=0.418、P III/IV=0.817),Killi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部分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为预防及早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自贡市某医院进行治疗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并以在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无心血管疾病人群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发病后不同时间点和对照组人群H-FABP及主要心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24例AMI病例及124名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2组人群男、女分别为69、55例,平均年龄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后不同时间点(2、4、8、12、24 h)病例组H-FABP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ABP在8 h前逐渐上升,于8 h达到最大值,其后逐渐降低。病例组在各时间点的H-FAB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病例组发病后8 h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未期内径(LVEDd)、血管舒张功能(FM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内皮细胞微粒(EMCs)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1)。Killip分级为Ⅱ、Ⅲ、Ⅳ级分别有43、39、42例,分别占34.7%、31.5%、33.9%。分级越高,H-FABP、LVEDd、EMCs检测值越高,LVEF和 FMD检测值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H-FABP水平与LVEF、FMD 水平呈负相关(b=-2.764、-2.846),与EMCs、LVEDd水平呈正相关(b=2.294、2.495)。结论 H-FABP与AMI患者心功能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早期评价心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接收的126例AMI患者作为评估组,选择同时期来本院体检的50例非AMI健康志愿者作为参照组.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的血管病变支数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因胸痛就诊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采用免疫胶体金渗透方法定性检测对照组和患者发病3 h内和12 h后血浆的H-FABP,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进行比较。结果H-FABP对AMI发病3 h内的诊断阳性率为90.2%,与其他两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发病12 h后阳性率为12.3%,明显低于另两项指标。结论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cTnI、CK-MB。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7月东南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间分为0~3 h组、3~6 h组和6 h以上组,选择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进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浓度水平检测,并结合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3 h组、3~6 h组和6 h以上组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3~6 h组和6 h以上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有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0~3 h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浓度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分析阳性检出率发现,0~3 h组和3~6 h组患者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阳性检出率(82.76%和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两两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 h以上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以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良好指标,对出现早期心肌缺血患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7,(10):1545-1548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胸痛发作3h以内就诊的患者150例,分别于胸痛发作0~3h、3~6h和6~12h检测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y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和肌红蛋白(myoglobin,MYO)的水平变化,并比较4种心肌标志物诊断早期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比较胸痛患者发作≤8h时不同心肌标志物联合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患者在胸痛发作3个时间段内血清H-FAB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MI组和对照组(P<0.05),非AMI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患者发作0~3 h内H-FABP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比cTnI、CKMB和MYO高(P<0.05);3~6 h内H-FABP的敏感性、特异性在4者当中最高(P<0.05)。胸痛发作≤8 h,HFABP+cTnI+MYO联合检测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最高(94.1%)。结论 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在早期AMI诊断方面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化心肌标志物。胸痛发作≤8 h时,HFABP+cTnI+MYO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优于传统的cTnI+CK-MB+MYO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8.
胡蓓娜 《工企医刊》2013,26(4):287-289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及肌钙蛋白I(cTnI)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早期发作。方法选择95例胸痛入院处置的患者,于胸痛发作6小时内抽血检测以上血清学指标,以出院诊断分为AMI组、心绞痛组(AP组)及非心源性胸痛组(NICP组),与33例健康体检(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h-FABP、IMA及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AP组、NICP组及对照组(均P<0.01);AP组、NICP组及对照组组间的h-FABP及cTnI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而AP组IMA水平显著高于NICP组及对照组(均P<0.01)。诊断性分析显示,h-FABP针对AMI的敏感性为76.47%,特异性为90.91%,其诊断效率高于IMA(85.16%vs79.69%;x2=1.321,P=0.250)及cTnI(68.75%;x2=9.713,P=0.002)。结论 h-FABP是监测AMI早期发作的良好指标,其结合IMA及cTnI可发挥更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连续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探讨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46例AMI患者在发病后30 min、1h、2h、4h、6h及12 h血浆H-FABP水平,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水平,比较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AMI的准确率。结果 AMI发病时间≤6 h,H-FABP诊断AMI的准确率[95.7% (44/46)]明显高于cTnⅠ[65.2%(30/46)]和CK-MB [41.3%(1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在AMI发病后4h即显著升高,cTnⅠ在AMI发病后6h显著升高,CK-MB在AMI发病后12h显著升高。结论 H-FABP在AMI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王治中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86-5087
目的 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急性胸痛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IMA、H-FABP,根据AMI诊断标准分为AMI患者、非AMI患者,计算IMA、H-FABP及IMA+H-FABP对AMI诊断的诊断性试验评价指标.结果 AMI患者血清IMA、H-FABP明显高于非AMI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 0.01);IMA、H-FABP、IMA+H-FABP诊断AMI的敏感度分别为:89.5、93.7、100.特异度分别为:73.8、80.9、71.4.阴性预期值分别为:86.1、91.8、100.阳性预期值分别为:79.6、84.9、80.结论 IMA、H-FABP是诊断AMI的敏感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AMI诊断价值更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补体C1q/肿瘤坏死抑制相关蛋白3 (CTRP3)、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在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冠心病患者,检测其CTRP3、 HMGB1水平,分析其与AMI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MGB1、 TG、 TC、 LDL-C、 CTRP3与冠心病合并AMI关系密切。CTRP3、 HMGB1、联合检测诊断AMI的AUC分别为0.811、 0.855、 0.918,联合检测诊断AMI的AUC高于二者单独检测(P <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CTRP3、 HMGB1表达异常,二者与冠心病患者发生AMI独立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肖成东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652-2653
[目的]观察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临床研究对象68例,其中AMI组患者36例,正常对照组3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压(Bp)、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瘦素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患者的Bp、TC、LDL-C、hs-CRP和瘦素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间TG无明显差别。AMI患者的瘦素水平与hs-CRP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319,P﹤0.05)。[结论]AMI患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它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损伤因子,在AMI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515-151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并探讨其数值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AMI患者50例(AMI组),分别检测入院时的RDW、PLT、MPV、PDW,同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标本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RDW、PLT、MPV、PDW的检测。结果 AMI组的RDW、MPV、PDW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RDW、MPV、PDW水平为A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DW、MPV、PDW水平升高与AMI发病有关,监测红细胞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助于对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6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及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8例、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H-FABP水平,同时测定血清hs-CRP、CK-MB、cTnI水平,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ACS组血清H-FABP、hs-CRP、CK-MB、cTnI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ACS组患者血清H-FABP水平与hs-CRP、CK-MB、cTnI呈正相关(r=0.62、0.58、0.53,P〈0.01);SAP组、UAP组、AMI组各组间血清H-FABP和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中H-FABP阳性率明显高于hs-CRP、CK-MB cTnI(P〈0.01).经治疗病情好转患者血清H-FABP、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H-FABP、hs-CRP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FABP、hs-CRP对ACS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MicroRNA-21(miRNA-21)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MI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为感染组,单纯AMI患者76例为未感染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7名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miRNA-21、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建立过表达miRNA-21人心肌细胞(HCM)细胞株,分析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感染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miRNA-21较未感染组与对照组高(P<0.05);Ⅱ级心功能患者血清CRP、TNF-α、IL-6、IL-1β和miRNA-21水平较Ⅲ级与Ⅳ级低(P<0.05)。miRNA-21过表达组(minic组)经TNF-α处理后,其心肌细胞凋亡率低于shRNA对照组和HCM组(P<0.05)。感染组中,混合感染类型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较真菌感染与细菌感染高(P<0.05),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的血清miRNA-21水平低于混合感染(P<0.05);肺部感染程度低危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miRNA-21水平较中危与高危低(P<0.05)。结论miRNA-21可抑制TNF-α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在AMI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清中表达水平较高,并与患者心功能、感染类型、感染严重程度及炎性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半乳糖凝集素-3(Gal-3)、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本收治的87例CHF患者为CHF组,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将CHF组分为II级组(29例)、Ⅲ级组(42例)、Ⅳ级组(16例),选取健康体检者32例为健康组。比较各组H-FABP、Gal-3、GDF-15、pro-BNP水平变化,分析上述指标与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CHF组H-FABP、Gal-3、GDF-15、pro-BNP水平高于健康组,LVEF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级组、Ⅳ级组H-FABP、Gal-3、GDF-15、pro-BNP高于Ⅱ级组,同时LVEF低于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Ⅳ级组H-FABP、Gal-3、GDF-15、pro-BNP高于Ⅲ级组、Ⅱ级组,同时LVEF低于Ⅲ级组、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钙蛋白I(cTnI)在不同病变程度冠心病(CHD)中的表达特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 将582例CHD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组(142例)、稳定心绞痛组(SAP)(151例)、不稳定心绞痛组(UAP)(15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134例)。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582例CHD患者及8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NT-proBNP、HFABP和cTnI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不同病变程度CHD组血清NT-proBNP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冠脉病变程度加重,NT-proBNP 水平及阳性率逐渐升高,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HFABP和cTnI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UAP组(P<0.01),UAP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SAP组和SMI组与对照组HFABP和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HFABP和cTnI阳性率均为0。SAP组和SMI组NT-proBNP阳性率明显高于HFABP和cTnI阳性率(P<0.01),UAP组NT-proBNP和HFABP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阳性率(P<0.01)。根据ROC曲线选取NT-proBNP为317.23和725.40 ng/L作为SMI和SAP诊断的临界值;选取NT-proBNP、H-FABP 和cTnI分别为2 125.40 ng/L、7.86 ng/L和0.085 ng/L及3 984.21 ng/L、14.75 ng/L、1.98 ng/L作为诊断UAP和AMI临界值,可获最佳诊断价值。 结论 血清NT-proBNP、HFABP和cTnI在不同病变程度CHD中有不同的表达特性,联合检测NT-proBNP、HFABP和cTnI对不同病变程度CHD诊断及CHD分型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比较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中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差异和变化,探讨上述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稳定性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凝血酶比浊法和免疫层析法测定CK-MB、Hs-CRP、DD、Fg、cTnI和H-FABP,同时选取35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①入院12 h时,AMI组各项指标中以cTnI(87.5%)、CK-MB(93.8%)和H-FABP(92.8%)阳性率最高,且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CK-MB、cTnI和H-FABP联合检测诊断A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0%和100%,优于三者单独检测。③AMI组Hs-CRP、DD和Fg水平均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5),而SAP组和对照组S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AMI组患者溶栓治疗后48 h内Hs-CRP含量持续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水平在溶栓后12h内明显下降(P〈0.05),Fg水平明显升高(P〈0.05),至治疗后48h,两者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联合检测cTnI、CK-MB和H-FABP可减少误诊,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正确性,而Hs-CRP、DD和Fg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判断、疗效观察和指导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尹超群  曹冠秋 《现代保健》2010,(14):154-156
目的 了解RDW与BNP、RDW与CRP的相互关系,为冠心病高水平的RDW与增高的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可能的机制.方法 抽血检测了113例实行了导管插入术的CAD患者的血浆BNP和hs-CRP、RDW来源于病史单记录.结果 血浆BNP(r=0.21,P<0.01)与RDW相关,而CRP(r=0.04,P>0.05)与RDW 没有相关性;而将影响BNP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肾小球率过滤、血红蛋白及BNP的血液动力决定因素(增高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缓慢的左心室舒张压)用混交设计的方式去除后,结果表明BNP(r2=0.058,P<0.001)能够独立的预警RDW.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增高的BNP与增高的RDW是独立相关的,神经元介质激活也许是联系RDW增高与临床预后不良的一种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趋化因子样受体1(CMKLR1)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T2DM合并OP患者52例(T2DM+OP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T2DM患者56例(T2DM组)和同期健康志愿者57例(NC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FABP4、CMKLR1、骨钙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原(PI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X线骨密度仪测量正位腰椎1-4骨密度;T2DM合并OP患者FABP4、CMKLR1表达水平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分析;T2DM患者合并OP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ABP4、CMKLR1表达水平对T2DM患者合并OP的预测价值。结果 T2DM+OP组血清FABP4、CMKLR1表达水平及FPG、HOMA-IR、PINP、β-CTX、H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