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疗效。方法该院自2005年5月—2011年5月收治胸腰段骨折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给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而25例对照组患者则联合应用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VAS评分改善情况及Cobb角。结果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改善情况、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优于对照组,Cobb角矫正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疗效显著,减少后凸矫正角度丢失,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脊髓神经功能、Cobb’s角与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的ASIA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Cobb’s角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8%(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Cobb’s角,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经本院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单纯胸腰段骨折患者54例,按是否经伤椎置钉分为观察组(经伤椎置钉)、对照组(跨伤椎置钉)。结果:术后3d、6个月,两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d,两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bb角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功能障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伤椎双侧置钉与经伤椎单侧置钉治疗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胸腰段骨折的过程中经伤椎置钉可以更好地恢复及保持患椎AH、Cobb角,维持脊柱生理曲度,避免椎体高度丢失等问题的出现,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669-1670
目的分析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前后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结果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 <0.05)。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0.00%(P <0.05)。术前,两组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Cobb角显著小于参照组(P <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脊柱临床指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择选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所收治的3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20例)与对照组(1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后路行推弓根螺打内固定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方法,研究组采取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结果 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椎体后缘高度比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要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bb角结果上,对照组要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手术安全系数更高,因此更适用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4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矢状位cobb角与前缘高度比。结果:术后半年及取钉后3个月,观察组矢状位cobb角低于对照组,矢状位前缘高度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利于术后矢状位cobb角及前缘高度的恢复,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对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156例为实验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前路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楔变指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植骨融合术联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一期后路内固定术及椎体加椎间植骨术,对照组40例行一期后路内固定术和后外侧植骨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椎Cobb角、骨性融合率、内固定失效率和Frankd分级.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357.27±31.67) mL和(102.17±18.61) min,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治疗组伤椎Cobb角(3.48±0.51)度,显著低于对照组;骨性融合率和内固定失效率分别为98.0%和2.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后路内固定术后联合椎体加椎间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显著,是最优的骨性融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采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82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查患者的伤椎楔变角、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伤椎与上位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以及24个月,各观察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24个月比较,各观察指标改善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有利于伤椎的复位及增强前柱的稳定性,近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葛昊 《智慧健康》2023,(12):173-176
目的 浅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2年9月间来本院治疗脊柱骨折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结果。结果 实验组在包括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在内的手术指标比较中全部优于对照组,数据统计意义显著(P<0.05);在后凸Cobb、伤椎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术后疼痛评分比较中,两组患者手术前各项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实验组患者后凸Cobb角度较对照组更小,伤椎前缘高度和椎间隙高度较对照组更高,同时实验组术后疼痛评分也低于对照组,数据统计意义明显(P<0.05);在术后并发症比较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间具有明显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骨折患者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椎间隙高度和伤椎前缘高度,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病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病例临床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施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术前、术后2周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进行对比,评估此种术式疗效及应用价值.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186.5±23.1)min;术中出血量(864.5±124.1)ml,随访时间(6.8±1.2)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血管、神经损伤或椎弓根置钉位置出错等,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等并发症.术后2周Cobb角较术前大幅度降低,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较术前大幅度升高,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实施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恢复脊柱功能,还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后路脊柱内固定患者术后感染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4年10月医院行后路脊柱内固定手术1362例患者资料,将术后切口感染73例患者作为感染组,再随机抽取术后无切口感染159例作为未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后路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危险因素,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伤口感染对患者术后远期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度、椎体成角以及内固定失败率的影响。结果 1362例患者发生术后伤口感染73例,术后伤口感染率为5.36%,其中术后表浅切口感染19例占26.03%、术后深部切口感染54例占73.97%;对73例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共分离细菌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株18株占20.69%、革兰阳性菌63株占72.41%;术前血糖值及术中出血量为影响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年、2年,两组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前缘高度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度以及椎体成角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随访内固定失败率为6.85%显著高于未感染组为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伤口感染可明显影响患者术后伤椎的恢复及手术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脊柱恢复优良率、伤椎前高压缩比及Cobb角、各项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脊柱恢复优良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观察组治疗后伤椎前高压缩比及Cobb角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活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更佳,能有效纠正脊柱高度和弧度,防止脊柱高度的丢失,符合脊柱部位的生物力学特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20,(2):153-154
目的观察微创脊柱手术治疗胸腰段Chance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段Chance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试验组行微创脊柱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椎体高度丢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术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伤椎前缘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脊柱手术治疗胸腰段Chance骨折的疗效优于开放性手术,可有效恢复患者椎体高度丢失及伤椎前缘高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8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研究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矢状面Cobb角。结果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均高于术前,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低于术前(P <0.05);研究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比高于对照组,伤椎矢状面Cobb角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有效恢复患者伤椎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和VA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后路内固定手术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术式。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38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69例,接受单纯性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69例,接受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板植骨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手术前,两组患者脊柱矢状位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正常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正常高度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脊柱矢状位Cobb’s角显著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正常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正常高度比值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板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伤椎平均高度、Cobb角度均较对照组恢复明显(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后路器械固定间接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创伤小,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远期生物力学形态,分析融合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4年2月- 2006年12月79例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以手术方式分为非融合组(42例)和融合组(37例)2组分别进行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和后路短节段固定并行植骨融合治疗,分别于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取出内固定术后3个月对比2组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度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非融合组和融合组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度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2患者间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患者间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度及断钉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出内固定术后3个月,非融合组和融合组患者间椎体前缘高度(83.3±5.3;94.2±3.1)、Cobb角度(9.3±5.8;2.4±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短节段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后路脊柱内固定患者术后感染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4年10月医院行后路脊柱内固定手术1362例患者资料,将术后切口感染73例患者作为感染组,再随机抽取术后无切口感染159例作为未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后路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危险因素,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伤口感染对患者术后远期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度、椎体成角以及内固定失败率的影响。结果 1362例患者发生术后伤口感染73例,术后伤口感染率为5.36%,其中术后表浅切口感染19例占26.03%、术后深部切口感染54例占73.97%;对73例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共分离细菌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株18株占20.69%、革兰阳性菌63株占72.41%;术前血糖值及术中出血量为影响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年、2年,两组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前缘高度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度以及椎体成角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随访内固定失败率为6.85%显著高于未感染组为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伤口感染可明显影响患者术后伤椎的恢复及手术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